?

關于隴西縣退耕還林現狀的調查報告

2017-12-09 09:41郭剛
考試周刊 2017年29期
關鍵詞:訪談隴西縣退耕還林

郭剛

摘要:隴西縣處于黃土高原干旱地區,由于人類長期的濫墾濫伐、過度放牧,加之常年缺水,雨水量少,而黃土疏松易沖刷,導致本地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沙塵、干旱等極端天氣頻發。本研究旨在研究隴西及周邊地區退耕還林的現狀,發現可以借鑒的成功案例和可行性策略,來指導有些地區造林質量不高的情況,以改變隴原大地昔日荒山禿嶺的面貌。

關鍵詞:隴西縣;退耕還林;訪談;調查報告;可持續發展

一、 前言

隴西縣地處甘肅省東部,屬于黃土高原干旱地區,由于人類長期的濫墾濫伐、過度放牧,加之常年缺水,雨水量少,而黃土疏松易沖刷,導致本地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沙塵、干旱等極端天氣頻發。整個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地形起伏變化較大,地貌類型復雜,黃土地貌發育完整,以溝壑縱橫、梁赤起伏、坡陡溝深、地形破碎為最顯著的地貌特征。地貌構成可分為構造侵蝕地貌、剝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經過長期侵蝕、切割,黃土溝壑切割密度較大。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是從根本上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變耕地為林地,變坡地為草地,增大植被覆蓋率,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筆者對隴西縣及周邊環境退耕還林現狀進行調查。

二、 調查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隴西及周邊地區退耕還林的現狀,發現可以借鑒的成功案例和可行性策略,來指導有些地區造林質量不高的情況,以改變隴原大地昔日荒山禿嶺的面貌。

三、 調查方法

1. 訪談法

筆者對隴西縣各鄉鎮的農戶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家的耕地面積、植樹造林面積、退耕還林現金補助和糧食補助的情況,以及他們對退耕還林的看法,并對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歸納。

2. 實地調查法

筆者對當地退耕還林的林地、草地進行實地考察,拍攝照片,對于當地的生態環境是否得到改善進行評價,分析當地土壤條件,退耕還林適宜采用的樹種,為了測定生物多樣性是否增加,我們用了生物學上常用的測定植物種群密度的方法——樣方法。其中喬木選擇100 m2的樣方,比如對杏樹、柏樹的密度調查,就采用此樣方。灌木選擇16 m2 的樣方,草本植物選擇1 m2的樣方。

四、 調查結果

1. 隴西縣退耕還林現狀

自1999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全國共退耕還林2.27億畝,隴西縣總面積2408.71 km2,有17個鄉鎮,約五十多萬人口,隴西縣退耕還林加草面積41.91萬畝,治理坡陡地15.06萬畝,荒山造林24.65萬畝,封山育林2.2萬畝,三北防護林1.75萬畝,天然防護林工程森林管護4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6.4%增加到現在的10.6%,提高了4.2個百分點;林草覆蓋率由2000年的42%提高到現在的56%,增加了14個百分點,水土流失面積從2000年的359.4萬畝減少到現在的310.8萬畝,減少了48.6萬畝,年控制水土流失量394萬噸。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干旱、沙塵暴等極端天氣仍然時常發生,所以對環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持之以恒,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以土地資源豐富和荒山面積較大的北部為主,在留足口糧田的基礎上,對規劃區域內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營造以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為主的防護林,營林方式由原來純林、單一樹種向喬、灌、草方向發展,推廣應用各項林業實用技術和造林新技術。

植樹造林一般為山頂植樹造林,達到山頂“戴帽子”的效果,山腰不適合耕種的土地或陡坡地也實現還林或還草。如圖1。

圖1退耕還林模式圖(杏樹)

2. 存在的問題

首先,筆者調查發現,退耕還林所選樹種為側柏和杏樹,這兩種樹木生長皆遲緩,生長周期長,而隴西縣年降雨量是非常少的,一年中有四分之三的時間處于干旱。所以為了保證植樹造林的有效性,保證樹苗的存活率,所選樹種必須為耐旱性植物。

其次,除了常年干旱之外,本地土壤為黃土,疏松,雨水沖刷后易流失。

最后,由于降雨量少,土壤有機物質含量少,導致多數土壤為鹽堿地土壤,含高濃度的鹽,土壤大致呈堿性,這也是不利于大多數植物的生長的。如圖2為鹽堿地。

圖2鹽堿地

3. 改進方案

說到適應鹽堿地,耐旱,耐低溫,刺槐是最佳選擇,隴西縣有很多土壤屬于鹽堿地,而利用刺槐的種植,可以逐漸改善鹽堿地的含鹽量??梢詫⒋袒焙蛡劝?、沙棘進行混交種植,增加有機物、無機鹽、光照的利用率。

沙棘是全縣范圍分布最廣的。通過自然分布和人工栽植保存面積最大的灌木樹種,耐干旱、耐瘩薄、耐水濕和鹽堿,根系發達,但根淺、萌孽性極強,有根瘤菌,有較強的固氮能力,枯枝落葉量多,改土作用強,是優良造林先鋒樹種。

鑒于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的特殊性,應大力選擇多個樹種搭配的模式進行退耕還林。例如:沙棘和側柏混交林,側柏為常綠樹種,屬喬木,適合生長于高海拔嚴寒地帶,沙棘為西北戈壁、荒漠地帶常見的植物,屬灌木,它根系非常發達,便于吸水,耐旱,少葉,很好地保存了體內水分。利用沙棘和側柏的混交林的構造,能很大提高光能利用率。

五、 總結

退耕還林為一項復雜的可持續發展項目,需要不斷地持之以恒,群落的演替和生物多樣性的增加不會立竿見影,目前森林覆蓋率和林地面積有所增加,但退耕還林任務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改變我們共同的家園。

參考文獻:

[1]張博.甘肅定西退耕還林工程效益評價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0.

[2]馬力.隴西縣退耕還林還草生態建設探索研究[D].甘肅農業大學,2004.endprint

猜你喜歡
訪談隴西縣退耕還林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實施策略——以甘肅省隴西縣為例
共享推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以隴西縣鞏昌幼兒園實施集團化辦園探索為例
2017年7月26—27日隴西縣暴雨天氣過程分析
大姚縣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威寧縣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評估
退耕還林建設之思考
調查學生前概念的幾種方法
訪談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研究
基于Blackboard 網絡教學平臺學生應用狀況的調查分析
隴西縣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