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西南古老神秘的俐侎風情

2017-12-25 03:02木才
中國西部 2017年12期
關鍵詞:火把節部落

文·圖/木才

滇西南古老神秘的俐侎風情

文·圖/木才

俐侎人的山田山地

滇西南臨滄市境內的鳳慶、云縣、永德三縣結合部,散居著一個近二萬人的彝族支系,《云南通志》《皇朝貢職圖》《續云南通志稿》《普洱府志》、民國《順寧縣志初稿》以及《永德縣志》等史志書籍,將其稱為“臘米”“六米”“利米”“列米”“侎俐”或“小列密”等,他們自稱“俐侎潑”,外人則普遍稱之為“俐侎人”。上述史志書籍中,于他們只是鳳毛麟角般的零星介紹,加之他們與山為鄰,居于山區,固守著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更是少為外人知。由于工作的關系,我有機會多次深入俐侎人部落采訪,隨著采訪的深入,對俐侎人部落了解加深,和俐侎人建立了感情,就有了想寫寫這個神秘部落的沖動,遂成此文。

俐侎人從何而來?緣何而來?來后如何繁衍發展?一系列問號懸而未決。盡管民間也有一些流傳版本,卻各自為陣,說一漏萬,如其遷出之地就有四川涼山遷來說,有楚雄州遷來說,有普洱市景東、景谷遷來說等;遷來時的人和事,也有奴隸逃跑說,有三兄弟最先遷來說,有羅姓男子和愛人遷來說,有六個弟兄和他們的愛人一起遷來說,五花八門的說法,讓人難究虛實。

對于其他很多民族來說,歷史是一個曲徑幽深的通道,而俐侎人的歷史,卻是一座高深莫測的迷宮,這座迷宮,俐侎人自己至今無法全面進入,外人能進入么?

俐侎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手機成為了尋常之物 攝影/陳崇權

把家書寫在口頭上的民族

文字是語言和歷史文化的外衣,也是人類除了語言以外溝通交流的有效載體。俐侎人有自己的群類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這也許就是俐侎人歷史迷宮形成的主要原因。

歷史上的俐侎人,奉行部落首領負責制,部落首領享有“俐侎王”的稱謂。王者統領的時代,為了統治好整個部落,“俐侎王”就會召集各寨頭商議部落的發展大計,制定部落的規章制度進行約束和落實。在俐侎人部落的廣泛流傳中有兩個“俐侎王”。一個叫阿故魯門雜,這是一個帶有神話色彩的“俐侎王”,不僅能上天入地,出神入化,而且有一個“龍頭鹿角紅眼睛,馬尾牛腳魚鱗身”的坐騎,該坐騎能騰云駕霧,來去自如。因阿故魯門雜有神功附體,又有神奇的坐騎,召集各寨頭商議大事,或安排各村寨投工投勞干義務勞動,進行傳達就不費吹灰之力,這或許是當時的俐侎人苦于口頭傳令不便而塑造出的人物和故事。真正有據可考的另一個“俐侎王”名叫李華普,《永德縣志》人物篇有載其事跡。今天在永德縣烏木龍鄉境內的一些俐侎人中的耄耋老者,說到李華普召集各寨頭商議部落事務時,就以口頭的方式,這個村傳那個村這個寨告訴那個寨地予以落實。在當時交通不便、通訊落后的時期,口頭傳令自然是最簡潔和直接的方式,但因為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不認知漢文字,所有的傳令、會議、工作動態都無法以文字的形式傳播、記錄和保存。

在國家日益重視普及義務教育的今天,俐侎人部落以口頭家教為主的教育方式逐漸得到了改觀,俐侎人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上每個俐侎人居住的村落,都有學校,都有教師,適齡兒童都有學上、有書讀,在各行各業謀職工作的俐侎人也逐漸多了起來。俐侎人在守護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開始吸收外界的先進文化,讀書識字的人多了,走出山門闖天地的人多了,俐侎人部落和外界的溝通交往多了,自然,俐侎人部落的生產生活方式開始不斷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所有需要傳遞的信息都可以在手機和電話中溝通。

俐侎阿皮( 老奶奶) 正在染布

俐侎人還保留著傳統染布織布傳統, 衣裝背包頭巾都靠手工制作

行走在大地上的黑色靈魂

關于俐侎人的外貌和穿著,《皇朝職貢圖》載:“俐侎蠻,狀貌黝黑?!薄对颇贤ㄖ尽ぞ矶摹しN人》言:“順寧有之,男子好衣皂?!边@些史志資料的記載,雖有失偏頗,卻能略見一斑地反映出俐侎人對穿著打扮的喜好。

黑色,不啻為俐侎人部落的代表色。也難怪,某作家見到俐侎人,就脫口而出地稱俐侎人為:“大地上行走的黑色靈魂?!?/p>

由于穿著打扮經常是黑色的,俐侎人還曾被外界稱為“黑彝”或“大黑俐侎”。對此,俐侎人并不忌諱外界的指點和嘲諷,甚至會向外人打趣說,他們就是烏鴉的化身。青年男女對唱情歌時,男青年看到中意的女性,會唱“我長得像烏鴉,你長得像朵花”。節慶日子打歌起舞的時候,遇到外人用歌調試探性地問他們為什么要穿黑色衣褲?當場就會有俐侎人脫口回答:“古人興下后人跟,黑衣黑褲謝天神?!毖枵{的音韻,不僅讓我知道了俐侎人對黑色的鐘愛程度,也讓我從“朵覡”李萬叢口中了解到了一個俐侎人喜歡穿黑色衣褲的神話傳說:遠古時期,人類遭受了空前絕后的劫難,陸地上洪水滔天,僅有兄妹二人幸存。天神見之,就命兄妹結為夫妻,共同繁衍后代。兄妹倆遵命結為夫婦,前后共生下了九個兒子、七個女兒。九個兒子長大后,天神帶著九種不同顏色的布料,再次下界,安排九個兒子分作九族,俐侎人是其中一族。天神將九種布料交與九個弟兄,讓他們自行縫制服裝,要求九個弟兄所做的服裝顏色可以相互搭配,但不能雷同。因為服裝相同,就無法明顯地區分各族。九個弟兄就用天神賜給的布料縫制服裝,但因顏色鮮艷的布料都被其余八個弟兄搶去了,小兒子只能用剩下的黑布縫制自己的衣裝。九個弟兄終于將自己的衣服縫制好了,并穿在了各自身上,小兒子的服裝渾身上下就是一襲黑色。見弟兄們都縫制好了服裝,天神就說,你們都是九個民族的先祖,你們的服裝今后永遠不能改變。于是,有了天作之命的承傳,俐侎人的服裝顏色就一直留傳至今,未曾改變。透過故事的面紗,讓人看到崇信萬物有靈的俐侎人,骨子里不僅有揮之不去的“神”的影子存在,也有對先祖的無限敬仰和緬懷,這也是俐侎人固守傳統的誘因。

在咿呀的織機聲中,俐侎婦女神情專注地紡織著布匹??椇貌计?,就要進行浸染。染布的靛青原料為板藍根,板藍根是一種中藥材,屬十字花科植物。當遇到流行性感冒、咽喉炎、腮腥炎等疾病侵擾時,俐侎人常常用其入藥。在俐侎人部落,板藍根的另一個廣泛用途卻是作為染布的靛青。因此,幾乎每家每戶都栽種著板藍根。婦女們制作靛青時,程序很復雜。要以水在靛缸中浸泡板藍根六七天,待葉腐爛后,撈出葉、桿,就有了墨色的靛水;然后要用紗布過濾靛水,留下靛漿;再用灰堿水稀釋靛漿,和辣柳草一起進行攪拌,則制成了青黑色的靛青。制作好靛青,就將布匹放進靛青里,浸泡約一天一夜。然后取出布匹,扭干靛水,再將布匹纏繞在木棒上,用木棰反復敲打布卷,以使布匹均勻著色。布匹著色均勻后,為避免掉色,又要用香樟樹皮與少量苦蕎籽及糯米和煮之水進行定色。定色時,同樣要將靛染后的布匹在定色水中浸泡數個小時,然后取出布匹,再次將布匹纏繞于木棒,反復用木棰均勻敲打。之后,才散開布匹,在陽光下曬干,布匹的顏色才分外黑亮奪目。

順著嘩嘩不息流淌的時間河流,萬物俱變,不變的是俐侎人對黑色的情懷依舊,黑色的戀歌從上古傳唱至今,注定還會持續傳唱下去,行走在大地上的黑色靈魂就不會在世人的眼中消失。

每年的古歷二月十五日, 是俐侎人的情人節桑沼哩, 洗溫泉澡是其中的一個內容

活化石般的民風民俗

扎根在窮山僻壤的山區和半山區,歷史上的俐侎人部落,以特立獨行的方式繁衍生息,不僅避免與外界發生爭執和矛盾,也很少與外界交往和聯絡,隱秘地棲居在部落的城堡里。如此故步自封和與世無爭的生產生活方式,讓傳統的部落文化和禮俗代代沿襲。在民族和諧共榮的今天,當民族之間的歧視、排斥不復存在,當相互間架起牢固的溝通交流的橋梁,走進俐侎人部落隱秘的土地,讓人不禁為其承傳的活化石般的民風民俗稱奇和叫絕。

最初接觸俐侎人,你會感覺他們很靦腆、很羞澀、很心怯,目光不敢和陌生人對視,很少和陌生人主動搭訕,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做自己的事,尤其是婦女和阿朵(姑娘),你多看她們幾眼,臉就開始緋紅,目光就開始游移不定,腳步就開始明顯加快。但只要和你熟識了以后,你就會發現俐侎人待人非常熱情,非常誠懇,也非常樸實,非常守信,他們會燒制香噴的罐烤茶讓你品嘗,會讓你暢飲醇香的包谷酒。一旦知道了你是誰家的客人,你就可以在俐侎人部落自由行走,會享受到朋友貴賓的禮遇。即便你晚上孤單寂寞,想尋找一個阿朵談情說愛,你也同樣能如愿,就算阿朵已經定了親,就算阿朵的定親對象知道你“泡”了他的愛人,你也不會受騷擾,前提是,你得尊重阿朵的意愿。

俐侎人崇信萬物有靈魂,生死有輪回,對生活空間的諸多事物滿懷崇敬和感恩,遺留著原始獨特的風俗習慣。他們對田地感情濃厚,認為田由“田公”“田母”主宰,地由“地公”“地母”主宰,“田公”“田母”及“地公”“地母”決定著莊稼的收成,每年的火把節當天或前一天,就算家里出了人命關天的大事,都會自主地到田邊地腳燒香燃燭、生火做飯、殺雞磕頭,舉行儀式拜祭“田公”“田母”及“地公”“地母”,感其恩德,祈其護佑。在他們心中,天地和祖先都具有相同的重量,他們說天是老大,地是老二,祖先就是老三。

基本上,在俐侎人部落,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節日,月月有祭祀活動。最大的節日要數火把節和“桑沼哩”節?;鸢压澥抢袢艘荒曛械摹按蠊潯?,俐侎人的火把節過得很隆重。要完成既定的傳統祭祀禮俗,如祭“田公”“田母”和“地公”“地母”,祭祖神臺,晚上要撒火把,要打歌,要吹蘆笙;要認真置辦伙食,生活寬余的人家要宰羊、殺豬,生活貧困些的人家,也會殺幾只雞,或買幾斤豬肉,過個豐盛節;要提前把本家里面出嫁的女人請回來一起過節,火把節因此還被俐侎人稱作“接姑娘節”。如果火把節前,娘家人不去“請”姑娘回家過節,就會被女婿家嘲笑,認為娘家無能和不懂禮俗?;鸢压澾@天,如果姑娘不回家過節,娘家人也會感到沒面子和不愉快。

“桑沼哩”,語意為“山地雞腳果樹下有溫泉的澡堂”。而其涵蓋意義,不是專指澡堂或洗澡,而是融洗溫泉澡、市場交易、集體歌舞和談情說愛為一體的重大節日活動,是這些活動內容的代名詞。因此,提到“桑沼哩”,俐侎人還有“洗澡節”“情人節”“情歌場”或“情人街”的別稱。在俐侎人的傳統觀念里,洗溫泉澡能祛病強身,能給人帶來好運,從古至今,他們都有洗溫泉澡的傳統。每年正月、二月期間,借著農閑,成群結隊的俐侎人會帶上食品,或坐車或徒步到有溫泉的地方洗溫泉澡。采訪得知,清代中期,每年古歷二月十五日的“桑沼哩”,都是空前熱鬧和喜慶。據說,“桑沼哩”原址所在地有一塘溫泉,溫泉后有一株枝繁葉茂的山地雞腳果樹,“桑沼哩”因此得名。期間,男女老少舉家前來。白天,或淋浴溫泉,或載歌舞、對情歌,或進行貨物交易活動,參與者也不免會用眼睛尋覓著談情說愛的對象,用言語相互定下約會地點;晚上,已婚者可以幽會舊時相好,未婚青年男女則成雙成對,互訴衷情,駐留三天三夜都不愿離去。如今,舉辦“桑沼哩”活動的場地已不固定,但“桑沼哩”活動依然旺盛不衰,“桑沼哩”成了廣大商販的貿易市場。穿著一新的俐侎人,白天或淋浴,或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晚上有的就圍著篝火徹夜打歌,有情人的就找情人幽會,沒情人的就伺機發展情人,盡情地演繹著俐侎人對“桑沼哩”的狂歡和浪漫……

此外,俐侎人還保留著圖騰崇拜的遺風,比如崇拜布谷鳥、狗、牛、松鼠、蘆葦、蜜花樹等,走進俐侎人部落,不難聽到和發現類似的圖騰崇拜的傳說和遺跡。

俐侎人活化石般的民風民俗,綻放著神秘的色澤和光芒,蘊藏著不盡的玄機和奧秘,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和神往。

俐侎人崇敬祖先,將祖先神位和天、地神位一起供奉在正堂屋

每年的火把節前一天或火把節的當天,俐侎人都要祭拜田公田母和地公地母

異彩紛呈的民間文化藝術殿堂

深入俐侎人部落,你會發現這里就是一座民間文化藝術的殿堂,一座五彩繽紛的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

俐侎人部落流傳著很多民間故事,就像一串散落的珍珠,雖然至今沒有人將這些珍珠串連起來,卻在茶余飯后、火塘擺閑的間隙閃耀著動人的光澤。神話創世故事中,有《俐侎人起源的故事》《兄妹結婚的故事》《九兄弟的故事》等,這些故事,就像杜布洛留波夫所說:“民間文學作品中,包含了許多歷史傳說,其中反映了人民的世界觀,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程度”;歷史人物故事有《阿故魯門雜的故事》《梁山泊與祝英臺》《黃張三的故事》《俐侎王李華普的故事》等,這些故事從某種程度來說,反映出俐侎人對聰明智慧、勤勞勇敢的思想追求,有教化育人的積極意義;自然事物的故事有《月亮和太陽的故事》《星星點燈的故事》等,這些故事,充滿著豐富的想象,表達著俐侎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地名故事有《阿池洼的傳說》《幫賣的傳說》《木廠的傳說》《菖蒲塘的傳說》等,這些傳說,表達了人定勝天的自信和對生活的熱愛;人與動植物的故事有《白猴王的傳說》《蘆葦渡江的故事》《螞蚱和猴子爭田》《女人變陽雀》等,這些故事,反映出人和自然界的緊密關系,也折射出俐侎人與生俱來的感恩情愫;節日故事有《火把節的由來》《桑沼哩的故事》等,使節日的堅守傳承有了依據,讓節日煥發出更加絢爛的色彩。有人評價,俐侎人部落的民間故事可以寫好幾本書,我相信這些故事成書后,肯定會很精彩。

在俐侎人部落,著很多古傳歌調。這些古傳歌調,在民間講唱歌手的口中鮮活。出嫁迎娶的場合,俐侎人都會請講唱歌手到家中講唱助興。講唱歌手就會使出看家本領,從《開場調》到《養兒調》《說親調》《定親調》,一直唱到《敬客調》,可以唱個兩三天時間,才能把所有的歌調唱完。很多勤學善記和經歷豐富的俐侎人,都會唱山歌調。俐侎人的山歌調多為談情說愛的曲調,忌諱在家中唱,只有有情人在野外表情達意時才會把山歌調唱響。山歌調有古傳的,也有后人現場編創的,都一樣蕩氣回腸,擾人心扉。比如,古傳的《相思調》就有這樣的唱詞:“上坡就象平地走,下坡就象小雀飛?!北磉_了歌唱者飽受相思之苦,急于見到意中人的渴切心情;現編的山歌調就有:“你像一朵花,開在我心上。用心澆灌你,讓你紅艷艷”的唱詞。俐侎人婚喪和喜慶日子,晚上都要在場院里打歌,一般以吹蘆笙、奏竹笛、彈三弦者領頭,眾人尾隨踏步而歌。打歌有不同的舞步和唱調,一般是邊唱邊踏舞,一人領唱,眾人和應。有以男人為主的“大歌調”,有男女混打的“小歌調”。打“大歌”的歌調有《大直歌》《三跺腳》等,打“小歌”的歌調有《大轉身》《轉半身》等。同時,俐侎人在生產生活中,還創造出很多生產生活的曲調,如犁田有《犁田調》,種棉花有《種棉花調》,播種時節有《播種調》,就連哺育孩子的母親,也有《哄兒調》《逗兒調》等。

幾乎每個俐侎人家庭,都有一至二名鄉村器樂手,幾乎每個器樂手都有一至二件鄉村器樂。他們拿起三弦就能彈,見到蘆笙就會吹。走進俐侎人部落,就走進了一個歌的世界、一個舞的世界、一個器樂的世界;走近俐侎人,你就會發現,大多數俐侎群眾都是民歌手、舞蹈家、器樂手。他們或無師自通,或受人點撥而成器。男有男的器樂,女有女的樂器。男器樂手的樂器有蘆笙、三弦、笛子、嗩吶、大號、長號等,女器樂手的樂器主要是響蔑。這些樂器,都有專門的曲調,在器樂手的演奏下,都能發出美妙絕倫的聲音來,或雄厚,或低沉,或清脆,或高亢,如一塊磁石,牢牢吸引著你,默默召喚著你。

吹蘆笙的俐侎老人

俐侎人崇尚婚姻自由,青年男女一到晚上,常常相邀到野外談情說愛

“響篾”主要是俐侎女子的樂器,是一種以舌簧振動,用口腔共鳴的原始民族樂器?!绊戵钡挠昧蠟樯L在俐侎山寨的黃金竹,制作時,將黃金竹削成片后,用刻刀精雕細刻,涂上植物油,經火烘干而成?!绊戵庇袉位?、雙簧或多簧,形狀多樣,有的似馬蹄,有的如織布梭子。俐侎人的響篾多以梭子形為主,彈奏時一般是左手拿響篾橫于口邊,右手撥彈便會發出聲音,再配以口腔氣息調節和節奏的變化,即能彈奏出歌調和要表達的心聲。由于響篾輕、小,一般裝在一個夠大拇指和食指相扣的竹筒里。善于彈奏歌調和表情達意的俐侎婦女,就經常將響篾帶在身上。勞作間隙彈奏上一個歌調,借以解乏和調節;談情說愛時吹奏一番響篾,向意中人打“暗語”、表情誼。響篾調很多,有《愛情調》《串親調》《生產調》《放牧調》《趕集調》《串寨調》等。大多數俐侎女子都會吹奏響篾調,其中就不乏有響篾調高手。烏木龍鄉木廠村的俐侎人婦女張系列,就是一個響篾調高手。她曾經帶著響篾,參加了云南省首屆民歌獨唱、少數民族器樂比賽,并獲演奏獎。我曾經采訪過張系列,并聽她演奏過美妙的響篾調。她還能用響篾和人對話,能用響篾吹出人的名字,其聲音都惟妙惟肖。據其告訴我,一般能吹響篾調的人,都能通過響篾和人溝通。

生活在俐侎部落的鄉村樂器手,他們或在婚喪場合展示他們的才藝,或在集體歌舞時表演他們的樂曲,或在林中、路口向意中人言情示愛。但很多時候,大地就是他們的舞臺,天空就是他們的帷幕,沒有伴的場合,他們也會悠然自得地演奏他們的樂器。隨身不帶著笛子、三弦、響篾等等樂器的時候,隨手取過一根麥桿或稻谷桿,或者隨意摘下一片樹葉來,都能演繹出美妙動聽的樂曲來。

有豐富民間文化藝術的地方,注定不會是一個寂寞的世界。俐侎人部落因為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因而充滿著詩情畫意。

(責任編輯/文風 設計/李薇)

猜你喜歡
火把節部落
彝族火把節民俗紋樣元素分析與開發
中阮與琵琶共同曲目《火把節之夜》的不同藝術特色研究
火把節的情歌
王 洪 攝影作品欣賞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