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陵原上的明秦王“小十三陵”

2017-12-25 03:20白英
中國西部 2017年12期
關鍵詞:石像陵墓石雕

文·圖/白英

少陵原上的明秦王“小十三陵”

文·圖/白英

說到西安歷史,人們常提及的不是秦磚漢瓦、兵馬俑,就是十三朝古都、盛唐文明。細細梳理古城的歷史脈絡,我們會發現雖然自唐之后西安隨著皇權的東移而光芒漸微,但古城文明的歷史年輪依然光彩照人,鐘樓、鼓樓、西安城墻、西安都城隍廟……許多出自明朝的遺跡仍為世人所仰慕,這一切便源自明朝240年間鎮守西安府的13個秦藩王。相對北京的明代帝王“十三陵”,西安明朝十三位秦王的陵墓被稱為“小十三陵”。

石像生:石羊、石虎、石馬、石獅、石象、石駱駝·····統稱石獸;石人被稱作石翁仲。石獸、石翁仲又被統稱為石像生。石像生始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是陵墓前主要供祭儀物之一。這些石雕人物、石雕動物成對立于神道兩側,并按照一定次序在特定的方向排列。它們如同“衛士”護衛著陵墓,既是陵寢的裝飾和點綴,又是儀仗鑾駕的象征。

西安原野上 探秘明王陵

在這次短暫的西安行程中,筆者特意抽出時間,帶著濃厚的興趣踏上了尋找西安明十三陵之路。

車子從西安城出發,行駛十來公里就到了長安區的少陵原一帶。蕭瑟的寒風吹過西安南郊的原野,成行的楊樹迎風矗立,公路上不時有各種車輛駛過。剛巧路邊地里有一干活的中年男子,筆者下車與他聊了起來。他知道我們的來意后笑著說:“這原上到處有墓堆堆,埋的都是大人物。要找帝王陵墓就先找帶‘井’字的村子,像‘大府井’‘二府井’‘簡王井’,這樣的村子旁肯定有明朝的大陵,村民也基本都是過去守陵人的后代?!?/p>

西安“明十三陵”愍王陵墓保護區

按照老鄉的指點,我們來到了大府井村附近,抬頭便看見遠處空曠的麥田里散落著一些土墳冢,中間有一處大冢,像用黃土夯筑成的圓土堆,上面長滿了荊棘和野草。墓冢坐北朝南,封土高約20米,周長足有近200米,整個陵區布局緊湊,保存還算完整,墓前神道兩旁是威武的石像生,石像生顯得很高大,造型刻工極精美,足以折射出陵園昔日的風采。行走其間,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石像由南向北依次為:八梭形華表、石蹲虎、石羊、石麒麟、石馬、雙手持笏的文官和雙手持劍的武官。華表上的蹲獸已不知去向,一側的石羊和武官也沒了蹤影,墓碑已蕩然無存,只剩下駝碑的大龜,且已殘缺。這支使我們充滿神秘感,自身又散發出藝術魅力的隊伍,從歷史時空浮出,仿佛一支向著天堂進發的隊伍,被什么吸引了,或是聽到了一聲號令,突然停下了腳步。一座座石像,幾百年來佇立在這里守護著他們的主人,也記錄著往昔的歷史,看盡風霜雪雨,讀盡歲月滄桑。

就在墳瑩間的麥田里,我們遇上了一個叫張俊州的村民,他今年已65歲,打小就生活在這片原上,對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很熟悉。張老伯很熱情,用地道的長安話跟我聊天:“最大的那個土疙瘩就是朱元璋他二娃的冢!小時候我記得這兒的冢多得很,有十幾二十個哩,上世紀五十年代,有一年冬季生產隊為保護冬小麥越冬,將一些墓冢鏟下來上了麥田,現在就剩下這些啦。別看這些石像不會說話,比人還精貴,隔幾天就有人來看,前一陣還挖出了過去因為造地被埋在土里的一只石羊,重新放到了原來的位置上?!表樦喜种阜较蚩慈?,主陵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六個墓冢,已不成形,這些經歷了風吹雨蝕、人為削墳為田的王陵,顯得孤瘦單薄,失去了皇家曾有的氣勢,我不禁為之嘆息。

大府井村民 張俊州

曠野守候

石像沐日

愍王朱樉墓碑

悠悠歲月

老伯對附近的陵墓歷史也了解不少,在他的講述中,我知道了大府井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次子、明朝西安第一代秦王(愍王)朱樉的陵墓,這一帶以朱樉墓為中心,埋葬著明代十三位秦王及30多位郡王,墓群環形排列,東西約5公里,南北約3公里,像這樣集中的王陵群在全國也是少有的。2006年5月,包括朱樉墓在內的六處秦藩王墓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冥思(據當地人說,圍墻后面就是簡王墓)

九井十八寨 個個有由來

離開大府井,我們又到臨近的幾個村子探訪,簡王井村距大府井村不到3公里,墓冢在村子的西北方,緊挨著村子。我們直接走到了村子的西面,翻過堆積如山的建筑渣土,越過村旁的壕溝,在一片小樹林里看到了精美的石雕群。這是簡王墓神道兩旁的石雕,有麒麟、石馬,以及文武官員雕像,只可惜18尊石雕現僅剩7尊。再觀其所處環境,西側南面的石馬旁生活污水橫流,東側麒麟跟前搭建著閑置的豬圈,東側南面的石馬上搭著破舊的地毯和拖把,東側北邊的石馬石人旁堆放著紅磚。石雕群的正北面,不知何時建起來的圍墻將墓冢與石雕群分割開來。這些珍貴的明朝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開發不夠,不能不說是莫大的遺憾。

在村里走訪陵戶的后代,不少人只知道陵的名號,至于墓主是誰,是哪個朝代的,其生平事跡卻都說不上多少。一位姓呂的村民正在石像旁邊打理自己的菜地,對于自己的祖上,他言語間充滿自豪之情:“祖輩都是守墓人,這周圍200畝地都是皇封,明朝時,是吃皇糧的,只種地不納糧?!?/p>

呂姓村民告訴我們,簡王井村當年就是簡王墓,少陵原上很多村落的名稱,都與秦藩王墓有關,還有康王井村、大府井村、二府井村等等。為何這些村落都要以“井”命名?原來,按照明代的制度,藩王、諸王兩歲時,開始修建其陵墓,修好后只留一個天井,死后才封葬,因為避諱“墓”,所以稱為“井”。少陵原上以大府井為首,包括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簡王井、康王井、龐留井、世子井,共九井,每個井就是一處藩王家室陵墓。明代舊制,每井有兩營兵把守,后來,九井共十八寨逐漸成村,現在已經發展為46個村落。如東伍村、南伍村、胡家寨、大兆寨、甘寨、查家寨、常旗寨、南高寨等,都是由以前護陵的軍營逐漸演變而成。此外,還有不少守陵人的后代一直從事與守陵和祭祀相關的紙扎、棺木、制香、制蠟、制作花饃等古老行業,并逐漸形成集群產業,演變成特色村寨,如以制作花燈聞名的三兆村,以制香聞名的天王村,以制蠟聞名的引鎮等等。這些古老的地名與行業,與明秦王十三陵有極深的淵源,每一個都凝結著悠久的歷史與厚重的人文。

樹林中的石馬

相對無言

西安明十三王陵是先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濃縮的明十三代秦王的歷史博物館。那些珍貴的碑刻、墓志銘,以及精美的石雕,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藝術觀賞價值。特別是神秘的明秦王十三陵地宮,不知還隱藏著多少秘密,等待人們去保護性開發。值得慶幸的是,長安區人民政府已經把明秦王十三陵列入旅游開發規劃,并著手考古勘探、招商引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少陵原上明十三陵將聚焦世人的目光,那些被塵封的歷史文化瑰寶將重放異彩!

西安明秦王十三陵微檔案

◆ 一代秦王愍王朱樉是朱元璋次子,葬于今長安區少陵原,墓冢在杜陵鄉大府井村東北,坐北向南,有華表、石虎、石羊、石麒麟、石馬、石人,為現在恢復最好的區域。

◆ 二代秦王隱王朱尚炳是朱樉之子,墓冢在愍王墓東北約0.5公里處,石刻有石麒麟、石馬、石人。

◆ 三代秦王僖王朱志堩是隱王的兒子,墓冢在愍王墓東南4座墓冢之中,現無法確認。

◆ 四代秦王懷王朱志均是僖王的庶兄,墓在愍王東南4冢之中陪葬。

◆ 五代秦王康王朱志鍥是懷王之弟,墓冢在大兆鄉西康王井村東北約50米處。

◆ 六代秦王惠王朱公錫是康王嫡子,墓冢在龐留井村東北,墓前有石碑一座,石刻有華表、石羊、石人等。

◆ 七代秦王簡王朱誠泳是惠王之子,墓冢在韋曲鎮簡王井村西北,墓高15米,周長100米,神道兩旁有形象逼真的石雕。

◆ 八代秦王昭王朱秉欋是簡王侄,墓冢在大府井村東朱樉墓旁。

◆ 九代秦王定王朱惟焯是昭王庶子,墓冢在簡王井村北。

◆ 十代秦王宣王朱懷埢是定王的再從子,墓冢在三府井村東北,石刻有華表、石虎、盤角石羊、牽馬石人、文官石像等。

◆ 十一代秦王靖王朱敬镕是宣王之子,墓冢在三府井村東北。

◆ 十二代秦王敬王朱誼是靖王之子,墓冢在三府井村東。

◆ 十三代秦王肅王朱誼漶是敬王之弟,墓冢在三府井村村東。

(責任編輯/凌云 設計/毛豆)

猜你喜歡
石像陵墓石雕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隨日光衰老的石像
復活節島石像
未解之謎——復活節島石像
古代陵墓中的防盜機關
金字塔不都是陵墓
為武則天守陵的61尊石像為何都沒腦袋
曲陽石雕作品選
方興未艾的曲陽石雕
石雕藝術品的生產亟待整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