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對我國雙語教育的啟示

2017-12-27 11:02徐佳友
考試周刊 2017年47期
關鍵詞:雙語教育啟示新加坡

徐佳友

摘要:新加坡是華人占絕大部分的國家,為何其行政語言是英語呢?這得從新加坡的歷史和雙語政策說起。其雙語政策造就了國內的大批優秀人才,使得一個資源貧乏,人口稀少的國家能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反觀我國,國家和社會一直號召學習英語,但我國的雙語教育卻一直未能取得預期效果,我國能從新加坡雙語教育的成功中吸取什么經驗,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新加坡;雙語教育;啟示

一、 新加坡實行雙語教育的原因

雙語教育,顧名思義,指的是在教育中采用兩種不同的語言進行教學?!独饰膽谜Z言學辭典》將雙語教育定義為:在學校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雙語教育起源于歐美國家,19世紀中葉,美國就率先創建“英語—德語”的雙語教學模式,后加拿大、英國、西班牙、菲律賓等國家相繼效仿。目前,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是世界雙語教育的一大典范,對于新加坡實行雙語教育的原因以及為何其雙語教育能取得巨大成功,值得我們認真探討。

(一) 新加坡獨特的殖民歷史

新加坡曾經在漫長的時間內是英國的殖民地,1786年,萊特強占檳榔嶼,英國開始向本區域滲透。新加坡的現代史始自于1819年萊佛士與柔佛蘇丹簽訂條約建立貿易站,從這時起,英國在新加坡建立海外貿易據點,取得在新加坡貿易的專利權。1824年,英國又強迫蘇丹放棄對新加坡的統治權,使新加坡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從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至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權為止,英國統治了新加坡接近140年,所以英國的官方語言——英語自然就成了殖民時期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雖然新加坡取得了自治,并且在1963年短暫的加入馬來西亞后,于1965年取得完全獨立,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長期使用英語的歷史,使得英語已經滲透社會的各個角落。

(二) 新加坡是一個多族群國家,使用英語利于族群關系的和諧和統一國家意識

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根據2015年統計資料,新加坡總人口為553.5萬,公民和永久居民390.2萬。華人占75%左右,其余為馬來人、印度人和其他種族。新加坡國內不僅存在多個族群,而且各個族群內部也存在各式各樣的方言,十分雜亂。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新加坡華人中有11種母語,馬來人有7種,印度人有9種。族群多,且語言繁雜,使得族群之間的“異質性”矛盾凸現出來,族群摩擦和隔閡難以避免。所以人民行動黨執政以來,李光耀就全力推動英語作為國家的行政語言,同時各族群可以保留母語,開展以英語和母語雙軌并行的“雙語教育”。這對促進族群和諧和增進國家意識有重要的意義。李光耀曾指出:“新興國家一開始如能使語言統一、避免分歧,必會促進建國路程順利穩當?!?/p>

(三) 新加坡小國寡民,依賴外貿,使用英語能更好地與外國交流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其人口只有553.5萬(2015年),國土面積僅為719.1平方公里(2015年),其面積和人口與中國的二線城市無異,但其卻能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這與其國內培養的廣大優秀人才是分不開的,而這些優秀人才的培養,得益于新加坡的教育體制,尤其是雙語教育政策。新加坡小國寡民,其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外貿,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2年年底,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4627.1億新元,主要直接投資對象國為中國、英國、馬來西亞。另外,截至2012年底,新加坡共吸引海外直接投資7467億新元,主要投資來源國為美國、荷蘭、日本、英國。新加坡各族群都擁有自己的母語,但是運用母語很難適應對外貿易的需求,所以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行雙語教育,培養雙語人才,走向世界。同時,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在1979年九月開始“講華語運動”,促進新加坡和中國的密切經貿往來。

二、 新加坡雙語教育的特點

(一) 英語+母語雙修的教學模式

在殖民地時期,英語就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獨立之后,為了政局穩定和國家的發展,政府推行雙語教育政策,雙語即英語和母語。新加坡人口主要由華人、馬來人和淡米爾人組成,他們的母語分別是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鑒于此,新加坡政府規定從小學開始,就實行英語+母語的雙語教學模式,“英語為本,母語為輔”,既要學習世界通用的英語,也要保存民族特色,學習自己民族的母語。這充分表明了國家和政府著眼于國家的長遠發展,同時尊重和保護各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立場。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培育出了一群熟悉掌握兩種語言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尤其是對外貿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 教育分流,人盡其才

新加坡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唯一可以利用的資源只有人力資源,這使得新加坡不得不重視對人才的培養。把公民培養成高素質的、能適應各種生產需要的有技術的勞動力是新加坡教育的基本出發點。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因材施教,使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點和長處,做到人盡其才,才能提高生產力。

具體而言,新加坡的教育分流自小學開始,涵蓋中學教育、職業教育和大學教育四個階段。首先從小學階段開始語言分流,根據三年級或者四年級的成分流進第二部分的雙語學習,包括單語流和普通語流以及延長雙語流。其次,進入中學學習的學生必須要通過小學的畢業考試。而單語流(語言基礎較差)的學生在第一次分流之后,需要進行五年的學習(相當于中國的職業中學教育),才能進入工業和職業課程學習。這樣的教育分流體制不同于中國的職業中學教育,他們嚴格執行分流制度,人盡其才,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實現人生的價值。

(三) 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充足的資金支持

自殖民時代雙語教育萌芽以來,從1956年2月的《新加坡立法議會各黨派華文教育委員會報告書》標志著新加坡雙語教育的正式形成開始,到同年四月新加坡政府發布的第一部有關雙語教育政策的白皮書——《教育政策白皮書》,再到1978年的《吳慶瑞報告書》,再到1991年3月發布的《改革小學教育報告書》,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充分顯示出政府對于雙語教育的重視和支持。endprint

強有力的政府權威推動雙語政策的執行,中央集權的新加坡政府直接推行雙語教材和課程,并且有專門的部門負責雙語教育的管理以及雙語教育經費的發放和使用,這大大提高了雙語教育的執行效力。另一方面,新加坡的雙語教材和國外雙語教師的招聘和培訓都由教育部和其下屬機構直接負責,政府嚴厲打擊教育腐敗,對于腐敗者絕不手軟,嚴厲懲處。資金方面,新加坡政府也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歷史上來說,1965年新加坡政府投入教育的經費高達6,300萬新元,占國家財政的24%,這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而在1997年投入42.6億新元。充足的資金支持是新加坡雙語教育能夠有效推行的重要原因。

(四) 有利的雙語教育環境

講外語,必須要有講外語的語言環境,干巴巴的講外語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新加坡雙語教育的成功離不開其有利的語言環境。

首先,歷史上新加坡曾長期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其官方語言長期是英語,政界、商界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的比例就很大。并且新加坡國內有不同的族群,各式各樣的母語遍布社會的各個角落。另外,新加坡既是一個移民國家也是國際貿易的中心。歷史因素加之現實因素使得新加坡人在熟練自己母語的同時,能夠擁有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有利環境。

其次,新加坡的傳媒環境有利于雙語教育的推行。新加坡的傳媒同時使用英語、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4種語言。電視臺方面,華語頻道有2個,馬來語頻道有2個,淡米爾語頻道也有2個,其他頻道則使用英語;報紙方面,新加坡目前有3種英文報紙和3種華文報紙,1種馬來文報紙以及1種淡米爾文報紙。

最后,新加坡社會處處體現著雙語教育的痕跡。例如在學校、街道等地到處都有雙語標記,人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著雙語的熏陶。這也是新加坡的雙語教育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三、 新加坡雙語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取得巨大成功,新加坡也成為當今雙語教育的典范,20世紀末開始,我國也采用中英雙語教育,力圖順應改革開放的大潮流,走向世界。但是我國的雙語教育實施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我國應從新加坡雙語教育中汲取有益經驗,提升我國雙語教育的水平。

(一) 政府需要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充足的資金保障

政府是實行雙語政策的推動力,也是雙語政策能否成功的重大影響因素。首先,應該設置專門的部門來推進雙語政策的實施以及設置雙語教育專項資金,例如我國對外漢語由國家漢辦直接主管,孔子學院落地世界幾十個國家,但是我國雙語教育卻沒有專門的部門來主管,也沒有專項資金來支持雙語政策的推行。

其次,政府應該出面組織雙語教師的引進和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新加坡雙語教師的引進和培訓都是直接由教育部及其下屬部分來負責的,嚴格把關,造就了一批優秀的雙語教師?!皫熣?,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是雙語教育的關鍵。另外,引進或者編制合理科學的雙語教材也是我國政府部門應該關注的大事。

最后,政府應該對欠發達地區的雙語教育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東部地區,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雙語教育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西南、西北等偏遠地區的雙語教育卻步履維艱,政府應該加強對這些地區的資金支持以及政策支持,例如更新偏遠地區的雙語教學設備,提高援疆、援藏雙語教師的待遇等。

(二) 實行分流教育,人盡其才

古人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泵總€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優點。目前政府、社會、家庭層面都對學歷高的人更加青睞,但是學歷不代表能力。我國的制造業正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轉變,需要高級技術型人才。實行分流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有利于培養人才。分流教育的實行一方面有利于每個人發揮自己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能大大減輕學生的壓力,避免目前高考壓制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現象。

分流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表明我國發展職業化教育的決心。但是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仍存在著教學質量不高、師資水平較低、資金供給不足、教育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將分流教育與職業教育結合起來,才能為我國培養高素質的雙語人才。

(三) 營造有利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

首先,應對我國的社會評價體系進行完善,避免目前大量存在的“唯學歷論”、“唯證書論”。我國社會目前大量存在著只看文憑、只看證書的情況,對于名牌大學的學生青睞有加,而且對于取得GRE、TOEFL、IELTS等證書的學生,就想當然的認為他們的英語水平高,但是在實際的運用當中,又會存在很多問題,所以社會需要完善對于雙語人才的評價體系,以實際能力為主,而不是只看學歷和證書。

其次,家庭環境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城市家庭的父母都或多或少懂得一些英語,在孩子小時候對他們進行英語的熏陶是極其重要的,這對于小孩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語感的培養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最后,有利的課堂環境在雙語學習中顯得至關重要。有的雙語教師在進行雙語教育時,往往中英文混雜,尤其是進行專業課的教授時,往往不能做到全英文教授。全英文授課對于學生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我國雙語教師應該通過案例分析、小組發言等方式鼓勵學生用純英文交流,打破他們對英語的恐懼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林遠輝,張應龍.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史[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2] 資料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3] 陳莉.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加坡雙語教育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10,(03):91-96.

[4] Kuan Yew Lee.李光耀40年論證選[M].吉隆坡:新加坡控股華文報集團,1993.370-373.

[5] 資料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6] 馮增俊.中國教育現代化之路——“亞洲四小龍”、珠江三角洲教育經驗的時代啟示[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7.

[7] 劉長琨.新加坡財政制度[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6.

[8] 楊傳鳴,李佳新.比較的視野:新加坡雙語教育與我國高校雙語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07):58-60.endprint

猜你喜歡
雙語教育啟示新加坡
新加坡
五彩斑斕的新加坡
淺論語言能力與文化知識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淺析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過冬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