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比較研究

2017-12-27 12:29邵睦騫
考試周刊 2017年47期
關鍵詞:比較研究

邵睦騫

摘要:本文通過對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進行分別研究,探索兩個變法之間的異同點,由此發現了兩個變法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分析兩個變法背后的啟示。

關鍵詞: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比較;研究

一、 商鞅變法

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奴隸制度轉變為封建制度的大變革時代,封建經濟在鐵質農具和牛耕推廣中逐步發展起來,新興地主階級逐步掌握了政治話語權,要求進行法令制度的改革,確立自身的統治地位。

在魏國李俚變法,楚國吳起變法的背景下,秦國為了富國強兵、發展本國的社會經濟,在秦孝公在位時期,由商鞅進行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其中,對秦國經濟方面的變法內容具體有: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鼓勵小農經濟,采用標準的度量標準。政治方面的具體內容有:獎勵軍功、禁止私斗、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特權,改革戶籍制度,增加連坐法,推行縣制,定秦律、燔詩書而明法令,遷都咸陽等。

商鞅變法廢除了奴隸制的土地制度,確定了封建階級的統治地位,發展了封建經濟,使秦國一躍成為武力強盛、家給人足的強國。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刑法過于嚴酷、加重了對人民的壓迫、壓制了文化與思想的發展等。

二、 王安石變法

北宋中期,原有的制度已經不足以維持國家的發展和穩定民生,加之土地兼并嚴重、外敵虎視眈眈,使得當時的社會矛盾尖銳、國家財政出現問題。王安石變法從機構、賦稅、農田水利、兵役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推行青苗法、方田均稅法、“治水土”的農田水利法、均輸法、裁兵法、置將法、保馬法、軍器監法、三舍法、貢舉法和三經新義。

王安石變法使階級矛盾得以緩和,保證了灌溉,促進了農業生產,打破大商人對市場的壟斷,抑制兼并,限制了大商人對人民的盤剝,使市民生活更加便利,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更重要的是,變法徹底改變了北宋積貧的局面,強兵政策又使得積弱的情況得以改善。但是,王安石變法還有很多弊端和不足,多重因素的組合導致了變法最后以失敗告終。其中,主要原因為:變法太過超前,與社會現實的差距過大,“加賦”損害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過于急功近利、政策執行不當、變法派的內部矛盾及保守派的阻撓等。

三、 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比較分析

(一) 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的相同點

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雖處于不同的朝代,但是卻有其相似之處。

首先,商鞅變法是為了改變秦國經濟發展落后的情況,而王安石變法則是為了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現狀,兩者都是為了使自己所在的國家經濟發展、富國強兵,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其次,兩個變法者的命運基本相同,商鞅在變法后被處以車裂之刑,而王安石在1076年求退金陵,潛心學問,不再過問政事。

再次,兩者在變法過程中都得到了王權的支持,商鞅至秦國見秦孝公申明變法的作用,得其重用,以商鞅為左庶長開始變法。而王安石則是為宋神宗欣賞,即位后任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但兩者都因為觸犯舊勢力的利益而受到強烈的反對和阻撓。

最后,兩者都注重破格使用人才,重視農業生產。商鞅變法以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度作為經濟變法的重點。而王安石變法則進行了農田水利和稅賦方面的改革,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力,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

(二) 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的不同點

1. 商鞅變法成功,而王安石變法失敗。商鞅變法雖然使得變法者“作法自縛”,但卻達到了改變秦國經濟、政治面貌的目的,使秦國強大起來,為秦始皇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而王安石變法的成效不大,在實行一段時間后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但卻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在宋神宗死后,新法幾乎全部被廢除。

2. 兩者的性質不同。商鞅變法是一場封建化的改革,而王安石變法則是對內部矛盾進行局部調整。

3. 矛盾不同。商鞅變法解決的是地主階級與奴隸主之間的矛盾,而王安石變法則是解決封建國家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

4. 根本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要從根本上廢除舊制、建立新制,而王安石變法則是對部分生產關系的調整。

(三) 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給我們的啟示

1. 變法是一場艱巨的改革過程。無論是商鞅變法還是王安石變法,在改革舊制的過程中都會受到舊勢力的阻撓和反對,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在變法過程中,要考慮到階級矛盾的嚴重性。

2. 改革的成敗在于積極成果的保留。商鞅變法成功很大程度是基于統治階級保留了變法的成果,并持續性地推行下去。而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則在于其無法長時期的維持,變法成功與否不以變法者的個人命運而改變。

3. 在改革過程中,要注意實際的應用效果,要用人得當。

4. 變法者要具有長遠的目光,用遠見卓識去判斷改革所帶來的成效,要具有堅定的政治魄力來面對變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四、 總結

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都有其歷史背景的作用,商鞅和王安石都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改革者,在變法過程中看到了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努力從經濟、政治、軍事上對政策進行改革。通過研究兩者之間的異同點,分析比較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和導致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因素,我們能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用歷史的眼光看待變法對于國家的改變和積極作用,明確變革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方向,站在新生產力的角度才能使變革成果有利于社會發展,帶給社會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武洋萍.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的比較與差異[J].科學之友(B版),2006,07.

[2] 張守軍.商鞅改革思想探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3,04.

[3] 彭安玉.商鞅變法得失新析[J].南通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4] 楊基炫,黃光虹.從商鞅進步歷史觀談改革[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1,(2).

[5] 孫佳.論商鞅在變法中的個人作用[J];考試周刊,2009,(12).

[6] 張寧.非鞅?尊鞅?——先秦到西漢時期政治思想史中的商鞅形象探究[D].中國政法大,2011.endprint

猜你喜歡
比較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同曲異調共流芳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