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創新發展的探討

2017-12-28 21:16呂剛
藝海 2017年11期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

呂剛

〔摘 要〕乘著數字化時代的東風,文化創意產業已然成為當前發展最為迅速的產業之一,在創新理念的驅動下,其發展既有利于文化藝術的傳承,也有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在文化創意產業大步邁進的同時,卻飽受人才緊缺的困擾。因此,創新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已成為關注的熱點,高校應當在堅守辦學特色的同時,著力培養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完善教育體系。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 藝術設計教育 創新發展

一、藝術設計專業與文化創意產業

(一)藝術設計專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關系。藝術設計指在現代科技背景下,實現科技與藝術結合的裝飾設計工作。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藝術設計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平面的、靜態的創作,而是詩意的、立體的、動態的創造。其特點在于通過設計作品的情感傳遞,使人接收到非物質化的審美感受。尤其在科技、藝術和文化的融合下,對創意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創意人才在藝術設計中所扮演的角色愈發無可替代。而文化創意產業指憑借創新意識和技術進行文化產品開發活動的產業,其關鍵行業包括影視、廣告、動漫等。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各大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相繼建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為我國產業結構轉型作出了諸多貢獻。

隨著藝術設計對人才需求的愈發嚴苛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面臨著巨大壓力,高校唯有不斷迎合產業發展需求,才能助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當前,作為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高校具有巨大科研優勢,應當在文化創意的發展過程中扮演好人才供給角色。

(二)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素質的標準。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還需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創意意識,其藝術設計成果不僅要在功能上滿足設計需求,還需盡可能地使成果在較長的時間內含有藝術價值??梢?,文化創意人才的專業素養體現了學科交叉與創新意識,其素質標準可以歸納為:??埔陨蠈W歷、熱愛文化創意產業、思維活躍,即抽象思維與具象思維并具;既要具備深厚的人文底蘊,又要熟練地掌握相關軟件的操作技能;既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要能夠融入團隊。上述標準為藝術設計人才教育創新提供了指導依據,藝術設計專業也應當時刻跟隨時代步伐,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動向,培養滿足產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助力文化藝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現狀

藝術設計專業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僅有二十余年的歷史,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尚未形成,仍舊套用現有的美術教育模式。尤其在招生過程中,仍以素描等美術專業的考核內容評判考生的質量高低,以能有效地考核學生的創造思維。此外,由于藝術專業考生的文化成績普遍偏低,對于文化的認識和了解程度不深,因此其思維深度有限??梢娬猩贫壬系那啡眹乐赜绊懥怂囆g設計人才的專業發展,制約了其專業素養的形成。

在藝術設計教育方面,由于尚未形成科學的教學體系,且教學內容的設置與教材的選擇過于自由,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向未能明確,學習主動性難以提升。在課程教學方面,教師一般只注重培養繪畫基本功底與設計基本技能,這勢必無法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綜合型設計人才。在實踐教學方面,由于實習安排時間不足,使得學生難以熟練掌握企業中的實際業務,進而導致學生在后續學習中沒有明確的改進方向。在專業設置方面,過于細化的專業劃分已經難以滿足多元文化的訴求,學生僅僅熟練一項技能,無法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在面對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的崗位時,往往力不從心。

三、定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辦法

上述一系列問題已將藝術設計教學推向了風口浪尖,改革已是大勢所趨。高校應當結合自身優勢,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創新教育方式,培養出多層次、多種類的藝術設計人才。

(一)注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特色辦學。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當前已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本??圃盒3^了1100所,在教育同質化困境下,各院校應當著力開發自身辦學特色。

首先,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對于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難以滿足其多元化要求時,要根據自身情況,有側重地制定培養目標。例如,文科院校應當在教育過程中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加強藝術創造思維的鍛煉;理工科院校則應當加強理性思維的培養,注重設計技能的鍛煉;綜合型院校應當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師范類院校應當強化設計理念的培養;如此,藝術設計教育將逐漸趨于多元化,從而能夠適應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多層次、多種類需求。

其次,基于現有專業體系,打造面向文化創意產業的特色專業。特別是對于開設了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的院校而言,應當進行廣泛調研,借鑒優秀藝術設計院校的教育模式。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2005年便設立了信息藝術設計系,專業體系包括動畫設計、新媒體設計等,培養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與藝術思維,鍛煉學生以客戶體驗為導向的設計能力,強化學生結合信息技術與創新思維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學院的畢業生已在國際、國內各大文化創意產業中發揮著獨特作用。再如廈門理工學院,該校與臺灣地區高校合作共建了數字創意學院,合作模式包括閩臺合作、國際合作、校企合作,以訂單培養為牽引,進行人才技能培養,專業體系包括動畫設計、媒體創意等。上述兩所院校設置的全新專業,都是面向數字產業最新發展規劃而設立的,以全新的辦學機制為依托,創新教育管理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藝術設計人才供需失衡的局面。

(二)注重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深厚文化底蘊的藝術設計人才。創新既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也是藝術設計教育的培養主旨。藝術設計人才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具備強大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還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依托。

首先,創新作為藝術設計人才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我國相關產業人才所急缺的,當前我國大多數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仍舊是從事著簡單的模仿工作。為了向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更多具備創新意識的設計人才,還需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給予更多的實踐機會;尤其在寒暑假中,將學生安排到一線崗位進行創意生產活動,使其感受到創意產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鍛煉其發散性思維,充分挖掘其創新潛質。

其次,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文化底蘊。在當前的多媒體時代,文化以數字的形式得以體現,結合藝術創新思維,能夠產生視覺上的巨大沖擊,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文化審美。因此,藝術設計教育應當緊跟時代步伐,時刻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實際需求。教育內容則應當結合信息技術、文化、藝術等學科的最新發展成果,體現科技與人文的最新動向,培養出兼具新媒體工具操作能力與創新設計思想的文化創意人才。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促使創意的產生,因此,院校還應當強化藝術設計人才的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構建完善的學科體系,使得學生能夠實現對人文、經管、科技的全面掌握,從而促進學生創意靈感迸發。

(三)構建培養文化創意人才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當前,藝術設計人才在實踐工作中普遍反映創新靈感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間所受教育過于單一,集中在專業技能領域,缺乏多元知識的積淀,導致創新源泉過早枯竭。因此,在藝術設計教育中,高校應當對學生實現通才教育,除素描、彩繪等基礎課程外,還應添加與設計學相結合的社會、經濟、文化、歷史、營銷、法律等課程,同時加大實習實踐培訓力度。另外,還應提供豐富全面的選修課程,讓學生能夠依據自身興趣與專長選擇服裝、平面設計、室內、動漫設計等課程。

其中,應當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來優化設計教育。首先,設計基礎課不但要培養表現技能,還應加強審美能力與創新思維鍛煉。同時,還應搭建新媒體教學平臺,以便學生獲取各類學習資源,練習各類相關軟件的操作技能,通過數字軟件輸出創意思維。其次,在教育前期進行通才教育,但在選擇畢業設計方向時,由學生根據某一具體方向進行實踐,既培養發散思維,也培養集中思維。最后,教師除具備理論教學能力外,還應當具備豐富的藝術設計實踐經歷,因此學校在教師招聘時不應局限于碩博畢業生,還應廣泛招納具備專業特長的行業精英。

在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于藝術設計人才提出的要求不斷提高,各高等院校唯有緊跟時代變化,創新人才教育模式,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文化素養與創新思維,才能使其在充滿競爭的工作崗位中,時刻迸發出創意和靈感。

參考文獻:

[1]劉育成,顧遜.文化創意產業下設計教育中創新性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7(2):131-133.

[2]洪瑩.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藝術設計教育思考——評《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6(9):120-120.

[3]李征,王升,崔冰蕊.論文化創意產業對高校廣告設計專業發展的作用性[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4):143-145.

[4]周利群,呂曉萌.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協同創新的探索與實踐——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設計之都創意·研發中心”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5(36):95-98.

猜你喜歡
藝術設計教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
游戲的吸引力研究及其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啟示
基于系統思維與方法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改革研究
色彩教學在藝術設計教育中的應用
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鈞瓷造型設計的創新研究
淺析“跨界與融合”思維的特征與應用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探討新時期環境下博物館的講解工作
創新發展 奮勇前進 釋放洪荒之力
“創意人居城市”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