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讀語言:“淺文深教”的有效策略

2017-12-28 12:07陳其明
教育界·中旬 2017年11期
關鍵詞:品味語言

陳其明

【摘要】“淺文”要“深教”已成為閱讀教學的共識,但很多老師或過分挖掘主題或一味追求形式或為拓展而拓展,背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征。只有緊扣文本,通過品味語言來領會“隱藏在字面背后的意義”,喚醒學生的語言天賦和表達欲望,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才是我們追求的“淺文深教”。

【關鍵詞】品味語言;淺文深教;有效

余映潮老師2012年在《中學語文教學》第6期上發表《把淺顯的課文教得深厚一點兒》一文后,獲得了很多一線教師的認同,在大量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中,把“淺文”“深教”已成為一種教學追求。很多老師使出渾身解數,有的過分挖掘主題,牽強附會,語不驚人死不休;有的一味追求形式,吹拉彈唱樣樣有,搞得像主題班會課;還有的過分拓展,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面面俱到,就是沒有“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應該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應加強語文實踐活動,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從重理解課文內容轉移到重理解語言文字,從重知識講解轉移到重語言實踐。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喚醒學生的語言天賦和表達欲望,真正實現向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的回歸,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真正的“淺文深教”的課堂教學。

著名特級教師肖培東在《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一書中收錄的課例《一雙手》,通過大量的語言訓練,引領學生將這篇文字淺顯、結構簡單、學生一讀就懂的課文,讀出了“平中見奇”,讀出了一雙手“代表的職業身份,映射出的性格特征,照射出的美好精神世界”,培養了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教會了學生“淺文深讀”。

一、一處對話

《一雙手》主要寫作者對小興安嶺的烏馬河林業局林業工人張迎善同志的一次采訪。文中直接寫采訪情景的只有一個片段:

“纏線做什么?”我問。

“治手裂?!睆堄普f。

“手裂貼膠布涂手油多好?”

“栽樹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塊塊得用手揀出來。保證苗苗不窩根,苗根得用手送進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膠布、手油不頂用?!?/p>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樹?”

“1000多棵?!?/p>

這淺顯直白的三問三答,在閱讀中如果缺乏對語言的敏感,是很容易忽略過去的,但肖培東老師從中找到了很好的教學契機,在此巧設疑問,引領學生反復誦讀,比較張迎善回答的三句話的異同,幫助學生深入文本,讀出張迎善的性格特點。

師:大家發現了沒有,張迎善說話有怎樣的特點?

生5:比較口語化。

師:還有沒有?你發現他三次對話中有怎樣的特點?

生6:比較簡單。

師:簡單?尤其是第幾次比較簡單?

生: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三次比較簡單。

……

師:為什么這么一個簡單的人,在第二次說話時說這么長?

生7:他對樹是非常喜愛的。

師:你把它讀讀看。

生7讀第10段

師:你覺得他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感情?

生7:對樹苗的喜歡。

師:對栽樹工作的喜歡,所以他說這件事情就說得特別喜歡。你再讀讀看。

生7讀第10段

師:既然是喜歡,哪些詞就要重讀呢?“草根根、石塊塊、苗苗、三四次”等這些詞語都要讀出他對這份工作的喜歡和熱愛,同學們發現,這是一個話語很簡單的張迎善,但是說到他的本職工作的時候,卻充滿了熱情。好,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我們一起對白??纯创蠹易x出這個味道沒有?

二、兩處標點

肖培東老師不僅善于捕捉到張迎善不經意的說話間流露出的對工作的熱愛,更是通過對兩個句號的品味,引領學生深入文本,挖掘出張迎善樸實、勤勞、謙虛的性格特點,并舉一反三,讀出廣大林業工人的平凡而偉大!

師聲勢昂揚地朗讀:“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樹?”

生9朗讀:“1000多棵?!?/p>

師:多不多?

生:多。

師:能不能將這句話的句號改成感嘆號?

生:不能。

……

師:既然是熱愛,為什么不能用感嘆號?你來說。

生9:全部用熱愛的語氣,有些顯擺自己。

生10:顯示出驕傲的感覺。

師:反過來說,就是他把這件事情看得很平常。同學們發現沒有,這段對白中我們就讀出一個樸實勤勞的、謙虛的張迎善。原來這里的對話,是能夠反映出人的性格和品格的,所以我們再來讀一讀。你發現,張迎善在說話過程中句號是很多的,語言是簡短的,他是很平常的一個人,大家要讀出這種感覺,不夸張,不顯擺,不矜持,還有對種樹工作的熱愛,所以貼著心讀。

……

師:這段話說的是什么?

生41:張迎善的成績。

師:這段話如果我們按照平常會怎么說。

生41高昂地朗讀:“張迎善同志已經栽樹26萬多棵,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坰,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44.5坰。張迎善同志生產木材3300立方米,枝丫3500層積立方米。張迎善這位32歲的年輕林業工人,成為伊春林區最年輕的育林功臣,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張迎善使小興安嶺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變清了。這是一雙創建綠色寶庫的手?!?/p>

師:你的語言中要竭力贊美,竭力地表達了不起啊。所以我們在讀這段話的時候,很有可能把“這雙手”的結尾改成“感嘆號”,但是林業局的負責人還是說成“句號”。不僅張迎善是這樣的,其他林業工人也是這樣的,正是他們平凡的心才創造出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情。但是我們在讀的時候,要讀出它的味道來。我們站起來,把它讀好。

三、三處比喻

文章題目是《一雙手》,所以文章內容當然離不開對一雙的描寫,也許學生在閱讀文本后,也會找到文中有三處比喻,很平常的三個比喻句,就像張迎善的性格一樣樸實的比喻句。但肖培東老師卻巧妙地引領學生探討這三個比喻句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從而引導學生讀懂這三個比喻句的妙處。

師:同學們,這樣我們就知道了,文章第一段,“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更能理解第4段:“那簡直是半截老松木!”這里對手做了一個比喻,全文還有其他對手的比喻形式嗎?

生35:老甘蔗。

師:還有嗎?

生36:把手比成“鐵”?!斑@雙手虧得是肉長的,若是鐵鑄的,怕也磨光、磨透了?!?/p>

師:這里有個悄悄的比喻在發生,這個句子很經典,經典在什么地方?這雙手虧得是肉做的,如果是鐵做的,按照我們生活觀念,會怎么說?這雙手要是鐵做的,才能這樣做。那就說明什么?說明他的手肉比鐵更厲害。還有比喻嘛?

生37:比喻成土地。

師:在哪里?

生37:第17節,“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 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真是我今生今世見到的第一號大手?!?/p>

師:一齊來讀一讀。

師:發現了沒有,把手比成了木、鐵、土地,這些都和林業工人的職業生活有關系。這雙手在寫作的時候是多么巧妙。

……

生齊讀描寫手的段落。

師:這樣我們來概括一下,原來這雙手代表其職業身份,還能映射他的性格,還能照射出他美好的精神世界,這雙手也能為他為我們創造出很多的成就。

《一雙手》節選自當代作家姜孟之的報告文學《烏馬的傳說》,文章很短,它入選了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足見其內容之淺顯。但它又入選了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表明它淺顯的語言文字背后,一定還有學生讀不出的東西,正如葉圣陶所說“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后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因此,如何引領學生領會這“隱藏在字面背后的意義”,是這篇課文“淺文深教”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本課例中,肖培東老師緊緊地圍繞“手”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通過齊讀,師生分角色朗讀,學生悟讀來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地領悟“一雙手”表現出張迎善的身份、性格、品質。其中最精彩、最值得一線教師學習的是,肖老師從看似最平常的一處采訪語、兩處標點符號、三處比喻入手,引導學生質疑、思考、感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品味出三句采訪語句同中有異、兩處標點符號——為什么用句號不用感嘆號、三處比喻——分別把手比作木、鐵、土地的內在邏輯關系,進而感悟到語言的精準表現力,讀出了張迎善手的獨特,讀出了張迎善的性格,讀出了這雙手蘊含的人生哲理,讀出平中深藏的奇和小中潛伏的大來。學生也在讀書聲中體會到了語言的精準表現力,體會到了標點符號的妙處,體會到了比喻的深刻意蘊,真正做到了“淺文深教”,教出智慧;“淺文深學”,學到方法。

【參考文獻】

[1]余映潮.把淺顯的課文教得深厚一點兒[J]. 中學語文教學,2012(6):6.

[2]肖培東.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品味語言
讓心靈與文本對話
淺談詩歌教學優化舉措
品味語言的表達方法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品味語言的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