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科學視閾下的思維發展提升策略

2018-01-11 09:42劉海波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8年12期
關鍵詞:腦科學父愛背影

劉海波

國家新課程標準修訂后,將“語文素養”歸納為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是“語文素養”中的主要部分。核心素養的提出讓許多老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提升,在教學方法和技能上也有了一些可圈可點的變化。但是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或注重于運用新理念的課堂形式,或注重于教師本人獨特視角的閱讀理解而去強解課文,這些舉措都在無意中忽視了學生學習經歷中思維能力的提升發展的需求。

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成為了眼下的教學重點之一。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模式是在周而復始的學習行為積累成一定的經驗,轉化為一定的習慣后自然而然形成的,是無意識的,因此就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它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低效的。衡量學習模式是否有效的標準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人腦發育發展的規律。

而腦是學習的器官,認識和遵循人腦的運作規律,是教與學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性條件。

今天,現代化的教育已經無法脫離對腦科學的研究。任何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品質的提升;任何一項知識的獲取、合作的建立行為的變化、情緒的調節;以及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反應力和自控力的養成都與腦科學密不可分,其背后都是對大腦的深層認識與科學塑造。在腦科學看來,學習的本質是大腦與外部社會環境不斷交互形成神經聯結的過程。

本文嘗試在腦科學理論指導下,適當利用該領域研究取得的成果,構建適于大腦活動的學習認知模式,使學生的學習經歷符合大腦的規律。

一、構建問題鏈模式

腦科學研究表明,富有挑戰性的環境有助于大腦的發展。所以,如果在教學中創設適合的情境和有趣的訓練,讓學生接受具有一定復雜性、挑戰性的任務,學會在學習中通過質疑、探究,生成新的挑戰,促使大腦神經元突觸產生更多聯結,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學習更有效。

“這個詞語(或者句子、語段)在文中有什么具體含義,表達什么情感”等問答方式非常多見且單調,也很容易讓一般的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興味索然,久而久之甚至產生厭煩心理。所以教師要改變單一型提問方式,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去設置問題鏈。

例如:朱自清《背影》教學中問題設計策略的改變。

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經典回憶性散文。以前的很多老師都把它解讀為回憶父愛的一篇文章,學生亦如是思考。常??梢娬n堂中教師直接問學生文中寫什么內容,學生都能說出寫父親對我的關愛,或者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問,就文章中“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起始句向同學提問表達什么內容和情感,學生基本能回答出“贊美父愛的偉大,表達出我對父親的思念”這一類的答案。然后再圍繞這樣的回答帶領學生在文中尋找一些詞句來印證就算完成了。但是這樣的問答明顯受到了“形散神不散”閱讀分析理論的影響,而且明顯把《背影》這部作品的意蘊簡化窄化了。

王榮生教授說:閱讀散文,不僅僅是為了知道作者所寫的人、事、景、物,而是通過這些人、事、景、物,觸摸寫散文的那個人,觸摸作者的心眼、心腸、心境、心靈、心懷,觸摸作者的情思,體認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如何避免對《背影》意蘊的簡化窄化?筆者在課堂問題設計時,試著把父親的背影當作核心問題,然后圍繞核心問題設計一系列的關聯小問題,形成一段全面解讀文本的“問題鏈”:

1.(第一鏈)文中寫了哪些事件?主要事件是什么?背景事件是什么?這些事件有什么聯系?

2.(第二鏈)事件各部分寫法上有什么區別?這種區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么一來,相對于以前多數學生閱讀只扣住描寫背影一段就能脫口而出文章是寫父愛的簡單感性的回答,第一問題鏈的設計目的就是逼著學生去通讀全文,經過這樣的通讀后再面對問題時,他們的理性思維會逐漸明晰起來:在敘述父親為我送行的主要事件中,主體是針對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的背影描寫這一事件,而這一事件又是在祖母去世和父親差使交卸的背景下逐步展開的。這樣一來,當問題鏈出現時,就等于將問題難度提升,同時又避免了主題的簡化,而變成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而教師通過學生解答時的思維路徑,要適當引導學生全面深入閱讀課文各段,在問題之間的關聯中發現主要事件和背景事件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系。

第二問題鏈的設計是讓學生在比較事件各部分的寫法處理,略寫背景事件,詳寫送行,而在送行過程中兒子對父親的情感發生了變化,“總覺得他說話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寫出了當時的我對父愛的不理解和拒絕,“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則用反語表達了現在的我對當時行為的自責。而在看到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寫出了我當時瞬間的感動。散文的關鍵點,不在所記敘、描述的客體,而在記敘、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體的思想感情?!侗秤啊返年P鍵點,不在父親對我的愛,而在體認到父愛的那雙心眼。由此可以了解,抓住事件寫法的區別變化,感受作者的情感轉變,是避免窄化主題的一條路徑。

兩個問題鏈的設計最終讓學生學會在通讀全文把握各事件的基礎上,體會到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內容不僅僅是寫父愛的深沉偉大,更是一個兒子在成年之后理解父愛后深深的自責和愧疚之情。

在正確把握關鍵點的閱讀基礎上,師生然后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地再去研讀文本文字,體會文中作者朱自清情思的精妙表達。

二、重視副詞使用,體味人物情感

腦科學研究證實,人類的語言功能的確主要定位在大腦左半球,但語言的學習絕不僅僅依靠大腦左半球,語言文字作為表達人類思想情感的符號系統,能夠激發人們的想象和情緒情感,也是我們思維依賴的基本載體。大腦皮層右半球的空間、想象、藝術加工等功能同樣對語言學習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陳望道教授提到“用古話來說,便是所謂文外還有所謂質。用我們的術語來說,便是積極的修辭手法之外,還有消極的修辭手法?!彼麑⑿揶o分了兩類,一種是消極的,“是以明白精確為主的,對于語詞常以意義為主,力求所表現的意義不另含其它意義,又不為其它意義所淆亂。但求適用,不計華質和巧拙?!绷硪环N是積極的,即怎樣使文章更好,它通常使用的手段和方式是運用辭藻,達到生動、形象、鮮明的效果?!瓱o論什么語言文字,首先必須是準確的,然后才能談及形象、生動等。由此可見,消極修辭是一種普遍的修辭方法,是積極修辭的基礎,大多數文章或者文章的大部分以消極修辭為主。如果忽略了消極修辭,會錯過較多的深刻含義。

猜你喜歡
腦科學父愛背影
從STEM到STEAM:腦科學基礎及教育啟示
腦科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舉隅
[鳶]とんび父愛如山
父愛
兩個背影
不要讓父愛成為等待
背影
背影
父愛如山
腦科學改變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