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活動單,要凸顯語文味道

2018-01-11 09:42劉兆亮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8年12期
關鍵詞:社戲花木蘭特質

劉兆亮

活動單具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的作用?;顒訂沃幸话惆ㄗ灾鲗W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評提升等若干內容。利用學習單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讓語文課堂變得意味深長,體現出語文味道。

一、關注文本特質,吮吸文本味道

1.整體把握,梳理行文思路

在設計活動單時,要積極關注文章的文本特質,體現出文本獨特的味道,這樣才能力指導學生更好地展開學習。

學習《社戲》, 我在學習單中設計了和文章結構有關的討論活動,鼓勵學生嘗試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說說文章的結構線索是什么。學生發現“看社戲”就是文章的整體線索,文章基本上圍繞看社戲展開。如有學生提出:“作者先寫了自己想去看社戲,然后寫了具體如何去看社戲,后來又寫了看到社戲的具體過程,最后寫了看完社戲回來的經歷?!蔽矣衷趯W習單中提出了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那么作者為何又要最后寫六一公公送豆的情景呢?這和看社戲之間并沒有什么關系啊?!睂W生思考后提出:“作者描寫看社戲的目的是為了展現朋友們的活潑、聰明、好客和淳樸。而六一公公在有人偷了自己的豆后竟然一點都不生氣,還送來了豆,這表現出六一公公這樣的成年人也十分淳樸,這樣能更好地展現故鄉之人的生存狀態,體現出其內心之美?!?/p>

要讓活動單更好地展現出語文味,就要避免教學的表面化和形式化,我在教學中主張用活動單引導學生整體閱讀課文,透過文字的表面,挖掘出文章的結構線索,這樣就能避免其閱讀表面化。同時,整體閱讀也能有效地避免因為斷章取義的碎片化閱讀而帶來的形式化理解,學生的理解會更為深入,體現出教學的語文味。

2.對照現實,收獲人文關懷

在設計活動單時,為了體現出語文味,我還注重讓學生抓住文章的內容展開想象,并嘗試將想象的內容和顯示生活進行對比,這樣就能讓學習變得更有深度,學生能從文章中收獲一種人文關懷。這種關懷不僅對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有很大的幫助,更能對學生的生命產生深遠的影響。

《秋天的懷念》一文展現出母愛的深沉和偉大。在學習單中我組織學生參與“說說我的母親”交流活動,學生先討論一下課文中的母親具有怎樣的特點,而后說說自己的母親又具有怎樣的特點,并嘗試和課文中的母親進行對比。如有學生提出:“文章中的母親一心只想著自己的兒子,關心兒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問題,但是卻隱瞞了自己患病的消息,因為害怕自己的兒子知道后會難過?!边€有學生在活動中討論了自己的母親:“我的媽媽其實也是這樣的,她總是加班到深夜,工作很忙,第二天早上還要起來給我做早飯,我看她都是黑眼圈,可她卻說自己一點都不累?!痹诨顒訂沃?,我還讓學生嘗試總結,力求把握住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使之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說說母親具有怎樣的特點,我們要如何孝順母親才能回報她的愛。

二、關注學科特質,教出學科味道

1、鏈接信息技術,深情誦讀

組織學生積極展開誦讀活動,讓學生在誦讀中培養審美情趣,感受作品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讓活動單的設計體現出學科的味道。

《木蘭詩》展現了女英雄花木蘭的形象。在活動單中設計了“《木蘭詩》誦讀大會”的活動內容,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深情的誦讀.為了讓學生的活動更為深入,我給學生播放了多媒體視頻,讓學生傾聽電影《花木蘭》的主題音樂,并觀看《花木蘭》的片段。學生可以在感受英雄氣息的同時誦讀這首詩歌,感受其精神。在活動單中,我設計讓學生將誦讀詩歌和講述花木蘭的故事結合在一起,先誦讀一段詩歌的內容,然后說一個自己知道的花木蘭的小故事,或者說說自己對于花木蘭的認識。這樣的活動巧妙地利用了信息技術,而且還讓學生在誦讀中激發了情感,對花木蘭的事跡有了更多的了解,對詩歌的內容也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在活動單中,我還讓學生在活動最后說說自己從《花木蘭》這首詩歌中讀到了什么。如有學生提出:“我發現花木蘭忠孝兩全,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所稱道的精神,所以花木蘭的事跡才能流傳千古?!?/p>

鏈接信息技術能通過視頻和音頻文件激發學生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展開誦讀就能更具有真情實感。學生也能更好地品味出作品中蘊含的深意,才能走入作者的精神深處。這樣活動單的設計才能體現出人文性和思想性,展現語文學科特質,凸顯語文味道。

2.搭建展示平臺,表達輸出

初中學生大多性格活潑,喜歡表現自己,我在設計活動單時也會融入一些展示類的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能通過自主展示表達出自己對于作品的認識。語文學科的特質之一是開放性和多樣性,搭建展示平臺的方式正好能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能用自己的個性化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學習《故鄉》后,我在活動單中設計讓學生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在活動單中,除了提出讓學生針對文章中的人物進行深入分析,探究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這些人物的變化原因以外,我還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嘗試探究作品的主題。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個性化的表演展現自己對于人物形象的認識。如我鼓勵榜樣“我”的學生思考:“‘我作為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在來到故鄉后他究竟想做些什么呢?故鄉的現狀又讓他的內心產生了怎樣的波瀾呢?”對于扮演楊二嫂的學生,我則提出問題讓其深入思考:“一個每天都坐著的豆腐西施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尖酸刻薄、喜歡占小便宜的人,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這些問題讓學生一邊表演一邊思考,并嘗試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實踐性和應用性也是語文學科的特質之一,搭建展示平臺的方式也有助于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付諸于實踐應用中,這樣也能進一步展現語文學科的特質,體現出更為濃厚的語文味道。

三、關注個性特質,發散個性味道

1.彈性預設,設計自選練習

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學習個體,所以在設計活動單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體現出學生的個性魅力。我在設計活動單時會設計一些可選的活動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選擇。這樣的彈性預設給了學生更大的發揮自由,也能更好地體現出個性化的特點。

在教授《背影》時,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感悟作品中的深厚情感,并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進行思考,說說自己的生活感受。我在預設中設計了若干不同的活動內容,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對于表演欲望比較強的學生,我組織學生用課本劇表演、說評書等方式改編,《背影》,并嘗試說出自己對《背影》的閱讀感受。對于喜歡寫作的學生,我則組織學生展開寫作練習,嘗試思考在生活中自己是否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愛,能否將這樣的事情寫下來。對于喜歡互動的學生,我則鼓勵學生設計一份特殊的禮物,將其獻給自己的父母,對父母表達自己的愛,并將自己和家長交流的過程記錄下來。這些活動展現出了不同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彈性,學生可以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自主選擇。

為了讓學生的活動更為有效,我用彈性預設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融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才能讓語文學習活動的效果更好。學生們可以在活動單的引導下展開具有批判性、反思性、建構性的實踐活動,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生能在“做”中進行經驗重組,久而久之,學生的個人能力也能得到不斷提高。

2.尊重差異,設計梯度問題

由于每一個學生的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我在設計活動內容時也考慮到了學生的能力高低,我用有梯度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思考,這樣的活動單具有面向全體學生的效果,教學重點也放在教學目標的適度和學生參與的廣度上,能兼顧不同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的全過程中。

學習《范進中舉》,我在設計活動時組織學生參與到擴展閱讀的活動中,學生可以閱讀小說《儒林外史》,并嘗試撰寫讀書筆記。對于不同的學生,活動單中提出的要求有所不同,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差異性,用有梯度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活動單讓其寫一下自己讀到了什么內容,寫一下自己對《儒林外史》中的哪一個人物印象最深。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活動單則要求其嘗試分析一下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探究這些人物性格形成的社會原因,并嘗試分析作者為何要創作這樣的人物,其諷刺藝術具有怎樣的特點。這些問題的難度較大,讓學生能在問題的引領下更深入地探究問題。這些活動項目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體現了學生的差異性。

朱熹所說:“圣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痹谠O計活動單時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正體現了朱熹的觀點,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處于最佳發展狀態中。這樣的教學具有個性化特點,同時也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咀嚼語文味,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積極設計活動單,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促使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地參與到語文活動中,這樣學生就能在活動中感受到語文的學科特點,知道什么是語文味道,能更好地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通聯:江蘇邳州市議堂中學]

猜你喜歡
社戲花木蘭特質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癡顛狂怪”特質
花木蘭
花木蘭
安陽有個“花木蘭”
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質
抓住特質,教出說明文的個性
定準語文課堂的出發點——丁衛軍《社戲》教學實錄評析
風景這邊獨好——丁衛軍《社戲》教學課例深度研讀
《社戲》:一篇布滿矛盾的作品——《社戲》課堂實錄
俄羅斯的“花木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