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識落霞秋水心

2018-01-11 09:42談勝軼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8年12期
關鍵詞:文眼滕王閣王勃

談勝軼

王勃,才高命短,文采斐然,乃“初唐四杰”之冠冕,其即席創作的《滕王閣序》(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成千古不朽的駢文經典。歷代與之相關的評賞品鑒、本事探源文字,猶如天宇繁星,難以盡數。在這些篇什里,人們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似乎情有獨鐘、激賞不已。最早賦予其神秘色彩的,屬晚唐詩人羅隱,他在《中元傳》中寫道:“至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不覺以手鳴幾曰:‘此天才也。文成,閻公閱之,曰:‘子落筆似有神助,令帝子聲流千古。吾之名聞后世,洪都風月,江山無價,子之力也。乃厚贈之?!保ㄋ巍缎戮幏珠T古今類事》卷三“異兆門·王勃不貴”引錄)此后,五代的王定保在《唐摭言》中亦有類似敘述,且頗具影響,自唐以降的關于《滕王閣序》的本事書寫,皆大同小異?!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天生麗句的地位也便無可撼動了,且后世仿句也層出不窮,足見讀者喜愛之深。對華贍辭藻的篤愛,本無可厚非,但如果耽溺其中而不識作者文心,則大謬矣!奇怪的是,今之論者也竟然多將此二句視作《滕王閣序》的文眼,或曰乃中心主旨所在,如此妄下論斷,唐突古人,真是不可思議!難怪宋人鄭思肖曾不無感慨地寫道:“王勃清才俊不禁,爛鋪艷錦賞知音??沼喔唛w青云里,誰識落霞秋水心?!保ā锻醪蹰w記圖》)是啊,誰識落霞秋水心?王勃《滕王閣序》的文眼、文心究竟在哪里呢?

我以為,文眼必須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在語言形式上最見錘煉之功,自然生動,奪目全篇;二是,在思想情感上極富點睛之妙,關乎文心,誠摯深刻,有遠見卓識。文眼其實就是作者情思的核心,是最能表現“文心”即文章之大情懷、大視野、大精神、大境界的詞語或句子。而“落霞”二句,僅符合第一個條件,它誠然是寫景佳句、絕妙丹青;但還不足以牽動全篇,況且作者創作《滕王閣序》的真正命意也并非僅就山水樓閣作窮形盡相的描摹。作者是想在宏闊深邃的宇宙背景中,通過自己被朝廷除名后南下省父,途經南昌這一特殊的游觀體驗來抒寫對命運的種種省察。他旨在借天地宇宙這面鏡子照出社會、歷史、人生之“變”與“不變”的紛繁影像,照出一己之悲欣交集和困厄窮途中的建功立業之想。他要讓世人看到自己作為“失路之人”的人生低谷以及低谷中的心靈掙扎,其文心是坦誠真率的;他又無時無刻不在表明自己意欲獲得知音賞遇,報效國家的心志,其文心更是奮發昂揚的。由此觀之,符合此文文眼條件者,則應是“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宇宙無窮、盈虛有數,這正是王勃歷經坎坷后對世界,對人生的清醒認知。這一文眼的設置,極見作者的功力、匠心。它成功地聯結了文章前半部分的“游觀”與后半部分的“感懷”,將“應目”之景與“會心”之思兩相交融,宇宙意識與生命意識互相生發,“有生之樂”與“虛生之憂”比鄰而生,極大地提升了《滕王閣序》作為登臨之作的審美價值,同時也給讀者提供了以亭臺樓閣為立足點的這類登臨詩文的解讀路徑。下面,我們不妨沿此路徑做一探賞。

一、游觀:三秋日暮的“見”與“不見”,歡樂中含殷憂

《滕王閣序》的山水游觀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登山臨水、尋幽覽勝,其“游”有雙重性質:既是與宴登閣之游,又是遷謫省親之游。這可以從《新唐書·王勃傳》的有關記載得知:“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參軍,坐勃故,左遷交趾令。勃往省,……初道出鐘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沆然不辭?!痹撚洈⑵沃械摹白省?,涉及王勃“擅殺官奴”一案。在虢州參軍任上,王勃先是窩藏州中通緝的官奴曹達,后又殺人滅口,釀成血案,獲罪下獄,以致父親王福畤亦因此被貶為交趾縣令。上元元年(674)秋,王勃遇赦,出獄南下,往交趾省父認錯。因此,這次途經南昌的滕王閣之游,對王勃來說,是抑郁苦悶、愧疚萬分之游,但他在文中卻表現得極有節制,沒有過多渲染。盡管如此,讀者在解讀該文寫景文字時,斷不可忽視其心靈陰霾的影響。一般來說,且游且觀,似乎必有其樂;然而王勃的此番“游”樂,在“見”與“不見”或“觀看”與“想象”的比照下,卻暗自生發出“虛生之憂”。且看他如何抒寫。

“豫章故郡……躬逢勝餞”這段,大多是得體的恭維之辭,也寓有希望與會各位能鼎力相助的用意。尤其是“家君作宰,路出明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四句,交待了作者參與宴會的因由,且將“游”的雙重性質蘊含其中。在該性質的影響下,作者以“三秋日暮”的時間和高遠寥廓的空間為宇宙背景,將自己的游觀體驗融注其中,開始對“應目”之景做大色塊的有層次的鋪染。此即“時維九月,序屬三秋……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寫景策略。

“三秋”即深秋九月,歲序已晚;日暮乃白晝將盡,輝煌即逝。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此二者最易引發歲月不居、盛衰更迭等方面的傷感。因而,置身這樣的時間節點,作者的情感肯定是復雜的,其生命意識的遷逝感,當如暗流涌動,難以平息。但是,此中又有對生命價值的思考,生命以怎樣的形式呈現才不算虛擲,這是初盛唐文人考量的重點。一個正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其社會風貌也必將影響到其文人士子的心態。再者,歷代奉儒的家族背景對王勃關于生命的思考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便是當下自然美景反而能夠觸發作者“虛生之憂”的文化、社會、家族等方面的原因。當然,享受“有生之樂”與心懷“虛生之憂”能夠比鄰而生,也有其生理層面的原因:在人的大腦中,分別主管樂與悲的兩個神經中樞原本就相距不足半毫米,若其中的某一方受到強烈刺激,則將越界影響到對方,從而使對方的功能彰顯出來。樂極生悲或悲極見樂,皆屬此理。由樂及悲的機制在《滕王閣序》中,是由“見→不見”或“觀看→想象”的結構形態來表現的。作者的滕王閣之游,所“見”的景象有山水晴空晚霞,沙洲島嶼平原,白鶴孤鶩悲鴻,樓閣宮殿民居,還有往來江上的船舶。這是一幅自然永恒、物阜民豐、百姓安居樂業的圖畫。作者“不見”的對象是昔日帝子李元嬰以及“佩玉鳴鸞”的歌舞場面?!伴w中帝子今何在”?這里,“見”與“不見”的對比,作者獲得的不僅僅是欣賞盛世美景的快樂,更是暗中切入了人生無常、歷史無情等方面的體驗,他從“應目”之景中也漸漸發現了自我命運: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里,卻沒有他馳騁才情的天地,還沒有找到其人生“支點”,剛剛拉開仕途的序幕旋即又成了階下囚以至被除名。當他“觀看”到漁舟、雁陣的時候,不禁“想象”漁歌一直傳到彭蠡之濱、雁鳴聲裹挾著凜冽的寒意在衡山南面打住的情形。相傳雁群飛至衡山便不再南飛,而此時此刻,作者必能想到他自己仍不得不繼續南游的命運,究竟“何處是歸程”?敢問路在何方?這些都將是作者隱約感知的陰影,只是他暫時將此擱置一邊,且享受當下的游樂罷了。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轉寫閣中宴會之樂,且將此樂推向極致。作者又開始運用典故,借梁孝王劉武,東晉詩人陶潛,以及曹植、謝靈運等人的詩酒風流來表現滕王閣里的文人雅懷。典故是歷史的活化石,個中人物都曾經由“現實之樂”隨時間的推移而墜入了歷史,“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今日的宴游之樂,誰能保證它的持續永恒?!故而,歷史人物之“不見”與如今“四美具,二難并”之“見”的強烈比照,在中天暇日背景下的游目騁懷之際,終于喚醒了作者一直潛藏著的巨大的人生悲哀。前面所有的“應目”之景皆化作了后面的“會心”之思,作者的思路由“游觀”成功地轉換至“感懷”。而實現這一轉換的正是本文的文眼:“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二、感懷:天才失路的心靈掙扎,憂思中見進取

在作者看來,世間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落,得志與失意,富貴與窮困等等,都是有定數的,也有其互相轉化的規律。這是作者在“三秋日暮”的圖景里獲得的哲理性認識,是其“感懷”的起點。接著,作者仍以“瞻望”模式,在“見”與“不見”之間,將一己懷思指向政治失路之悲?!巴L安于日下”至“奉宣室以何年”這一片段,抒寫的正是這種“失路”的感慨。作者眼前所“見”者是“地勢極”“南溟深”“天柱高”的宇宙背景以及眾多的萍水相逢的天涯淪落之人,而“不見”者卻是帝閽長安和喻指皇帝的“北辰”。在“見”與“不見”的比照中,作者體悟到身處浩瀚宇宙,個體生命的短暫和人類命運的起伏不定。盡管如此,他對朝廷、國君仍抱有極大幻想,“奉宣室以何年”這一以賈誼自比的詰問便是明證。只是“誰悲失路之人”呢?作者對自己困厄窮途的處境看得非常清楚的同時又極想跳出“懷才不遇”的歷史怪圈。這樣,便引出了“嗟夫,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這一片段里痛苦的心靈掙扎。他廣泛征引馮唐、李廣、賈誼、梁鴻、孟嘗、阮籍等懷才不遇的歷史人物與自己的命運類比,在深廣的憂思中,作者一方面獲得了“與前世而皆然”的心理安慰,一方面又明確了“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的觀點。他認為君子、達人如果能夠做到見“機”而動,把握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或許能夠跳出一些所謂的歷史怪圈,從而另辟人生新境?!熬右姍C,達人知命”的人生觀,是本文的一大亮點。它讓作者從政治失路、人生苦短的感傷走向了自信和奮進。這種情感的演變、推進在文中是以一系列含有轉折或讓步假設關系的語句來表現的。其中,有的已成經典警句,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等等。作者表示他雖然像孟嘗那樣“空余報國之情”,但決不仿效阮籍的“窮途之哭”。這種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雖以苦澀為代價,卻令歷代讀者感奮不已。這也是一種極富青春氣息的可貴的文心。接著,作者又以“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來強化他想表達的中心意旨。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報國之情不致“空余”呢?那當然只能“所望于群公”了?!皸钜獠环?,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渴望知音引薦、提攜之意已非常醒豁。作者能否跳出賢而不遇的“怪圈”實現自己的報國之志,有無知音賞識便成了關鍵?!安幌Ц枵呖?,但傷知音稀”(《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遺憾的是,作者將自己的蓋世才情和深沉感喟最終都交付給了南海的濤聲。

誰識落霞秋水心?《滕王閣序》的文眼解讀之旅也僅僅是回答此一問題的嘗試。不過,由天地宇宙的永恒寫到一己生命的傷逝,由賞景之樂寫到沉思之憂,差不多是此類登臨之作共同的抒寫模式。

[作者通聯:廣東深圳市光明新區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文眼滕王閣王勃
滕王閣 我心中的歌
少年王勃
第三屆“滕王閣杯”童謠大賽獲獎名單
滕王閣,我心中的歌
經典吟誦第七期《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經典吟誦第八期《滕王閣序》(節選)
鄉村小學中段閱讀教學中“文眼”統領作用發揮探究
王勃:如果能重來,我選擇不坑爹
蜀中九日
抓住文眼,讓文本解讀更有效
解答“文眼”鑒賞類試題“六看”“三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