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古詩教學深化策略

2018-01-11 09:42邱懷祝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8年12期
關鍵詞:琵琶行琵琶古詩

邱懷祝

高中階段的古典詩詞教學,其目標重點應當放在培養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審美情趣上。很多教師雖然意識到這一點,卻未能在實踐中真正實行,這主要是因為傳統的古典詩詞和傳統的教學方法之間實際上并不能密切融合,學生無法在教學過程中尋找到情感的歸宿感,因此也就不容易形成興趣。為此,教師需要從想象、猜測、模仿幾個角度指導學生進入到古詩詞的境界中去。

1.讓學生大膽猜測。個人認為,從猜測開始,引導學生主動進入到深掘詩詞的境界中去,使之以積極的情感和心態品味詩詞語言、感受詩詞味道,才是最佳的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習到《琵琶行》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引導學生猜測琵琶女出現原因的辦法,使學生形成對詩人身世的興趣?!杜眯小愤@首詩,所記載的是白居易在被貶官到江州時,在蕭瑟之秋、落寞之夜,送客到了潯陽江邊,偶然遇到了彈琵琶的女子,因為她所述說的苦難身世而產生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同病相憐之感。雖然這首詩是名垂千古的佳作,可因為距今時間太長,空間又很遙遠,所以學生易于感覺到隔膜之感,不容易對本文發生興趣,那么即使語言再有感情,恐怕也難以讓學生產生親近之意。另外,若是教師單純依靠自己枯燥的講解,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課堂也可能因此變得非常無趣。為此,教師需要注意到,只有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教師絕對不能做越樽俎而代庖廚的事情。那么,教師又當怎么樣把學生帶入到文本中去呢?首先便可以以作者為出發點,當最初遇到本詩時,有些學生可能會發出疑問:作者怎么會見到琵琶女呢?他們是本來相識,還是事先約定在此相見?按照原序的說法:“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作者說自己被貶官兩年,一直以來都是淡然自得的,但是偶遇琵琶女的一番談話、一首弦音,為什么讓他產生了遷謫悲涼之意呢?還有學生會提出問題:詩人是出于什么原因給琵琶女寫詩呢?這些問題的出現,正表明了學生在積極思考問題,如果循著猜測的思路走下去,學生會形成聯想,并從序言和詩歌正文中得到答案,而且有些學生會做出比較成熟的總結:當一個為官之人處在官場失意的情況下,自然非常落魄,也自然會想到排解落魄心情的方法,如喝酒和吟詩等等,而到一個陌生的世界,和一個陌生的人談心,也不失為一種心靈的慰藉之法吧。在學生的猜測與聯想之下,其情感與會作品情感、作者情感發生關聯,由此帶動思維更加走向活躍,課堂也會因此充滿趣味性。

2.使課堂充滿想象。想象是語文素養獲得的又一重要方法,這種想象既可以是情節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因為所接觸的是古典詩歌作品,我們更側重于在本文的學習中利用情感的想象方法,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對“天涯淪落人”相遇的情景加以想象,是學習《琵琶行》的絕佳手段。在教師的合理因勢利導下,學生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話加以評析,并想象“他們同在何處”“他們所說何語”“他們心中何所想”等等,逐步把問題帶到更加深刻的境界。另外,在完成對本詩的初步解讀以后,有些學生還會提出另外的疑問:聽這個女子的琵琶之間,可以說她是才氣高絕的,可為什么這樣一位才氣高絕的人,如今會處在江湖淪落的狀態呢?這個問題在文中已經給出了答案,要求學生進行更具想象力的總結。而詩人和琵琶女,天涯相逢,他們之間的交流又因為什么這樣深入呢?對于這個問題,則要求學生借助充沛的想象力對其加以回答。有些學生可能會回答:不同的人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其撫慰自己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以酒解憂,有的以音樂消愁,詩人送客潯陽江頭,恰好此地傳來音樂之聲,一下子便把他的情感帶了進去。還有學生回答:詩人才華橫溢,在這么蠻荒的地方,見到另外一位深具才華的人,定然會有惺惺相惜之感,被琵琶女的才華和技藝所折服,而兩個人所具有的相同際遇,又讓他們易于相互理解,可以說,作者既是在感慨琵琶女,也是在感慨自己政治的不得意??傊?,借助這種情感上的無限聯想,即使不待教師多做解釋,許多問題都能夠得到化解。

3.致力于文本模仿。模仿是一種能力,更是高中時期語文學習走向純熟與自然的必經之路,事實證明,只有鞏固基礎以后的靈活應用,特別是經過致力于文本求同存異的模仿,才會讓學習走向一個全新的、符合自我突破要求的境界,這正如有心理學家所提到的那樣:模仿是人類發展至今所形成并保持的一種天性。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若是學生可以將自身的平時生活經驗及思想感情融入進來,實現語言表達上的模仿,相信定能達到學習效果質的飛躍。為此,教師需要將文本的吸引力努力放大,激發學生形成模仿的欲望,使大家一方面體會到文本的生動優美,另一方面將其融入到自身情感中去,對于《琵琶行》這首詩來說,怎么樣方可以做到這一點呢?模仿自然是可以嘗試的做法。具體應當如何操作?答案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助原文里面的詩句進行二次創作,雖不必達到原作那樣盡善盡美,卻同樣可以產生濃郁的詩情與畫意,在詩情與畫意中漸次浸染,升華自我認知與感悟能力,為了保證模仿的效果,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提示:文學和藝術都擁有一定的宣泄痛苦、治療傷痛作用,在原作之中,琵琶女把這種功能發揮出來了,她讓詩人受到感動,使身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青衫濕”,而詩人白居易同樣把這種功能發揮出來了,他讓這個偶然的相遇故事成了千古不朽的傳奇。那么,同學們是否也可以把文學的功能再次發揮一次呢?試著用你的筆模仿詩人思路,來寫寫他遇到琵琶女之前和之后的故事。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會從不同角度,以詩的筆觸來寫白居易的生平故事,有的學生側重于他眼前的困境與昔日的輝煌之對比,有的學生側重于詩人才華的始終無法完全發揮,有的學生側重于詩人在中國政治史上的巨大貢獻等等。當然,因為學生能力素養的限制,他們中有些人沒辦法利用模仿手段完全將情感把握到位,不過這種模仿訓練的過程,本身已經能夠促使學生取得巨大情感教育進步了,至于所能達成的效果,則并非教師可以強求得到。

高中古詩詞教學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如果綜合分析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所思、所感、所得,可以發現學生更愿意接受那種與自身情感契合度較高的作品,而古詩距離當今時代比較遙遠,其背景也往往不同于學生的生活環境,為了保證情感的高度契合性,教師需要從想象、猜測和模仿三個角度著手,展現出一種千姿百態的境界,讓語文課堂提供給學生接近古詩、欣賞古詩的機會,使古詩成為學生心靈的又一棲居地。

[作者通聯:江蘇連云港市東??h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歡
琵琶行琵琶古詩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淺析《琵琶行》的音樂美
“擬古詩”之我見
品讀古詩
品讀古詩
品讀古詩
窈窕淑女琵琶妹
《琵琶行》與《李憑箜篌引》比較分析
我的“反彈琵琶”
知我者謂我心憂——解讀白居易《琵琶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