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的構建

2018-01-13 00:25楊敏
關鍵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萬眾創新大眾創業

Dec.2017Vol.33No.6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7.06.0015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成效顯著,但依然受到創業政策不健全、人才培養不系統、社會支持不充分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如何為大學生構建創業支持體系已成為當前“雙創”工作中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政府、高校、社會、企業和大學生是構成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化高校教育功能、整合社會資源、挖掘人文情感支持資源、拓展朋輩互助渠道是健全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595(2017)06009205

自2014年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經過近三年的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大學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推動“雙創”工作的生力軍,然而受限于創業知識、技能、心理、經驗的欠缺和創業價值觀的偏差,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并不高,大學生創業普遍存在模式單一、科技含量低、運作周期短、市場效果差等問題,創新創業效果不明顯。究其原因,中國大學生創業還存在諸多制約因素,還沒有形成一套健全和完善的支持系統。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為大學生創業創設優質環境、構建支持體系,成為當前創新創業工作中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一、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概述

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以高校大學生為核心,政府、高校、企業、社會構成了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這個整體。創業教育的泰斗美國百森商學院的杰弗里·蒂蒙斯教授認為: “創業過程是從開始就進行的連續的尋求平衡的行為。創業過程依賴于機會、創業團隊和資源這三個要素的匹配和平衡?!盵1]可見,大學生創業不是單一的個體的行為,而是各種資源相互博弈、相互融合的過程。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創業支持體系的四個部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傾向、人力支持、資金借貸以及環境支持,決定著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高低。政府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外部保障系統,為大學生“雙創”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動力支持;高校是“創意+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搖籃,為大學生提供最直接的“雙創”教育資源;社會和企業是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強大動力,它們不僅為創業者們提供技術支持、項目孵化、資金幫扶,更重要的是能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營造出一種敢闖敢拼的創業氛圍??傊?,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如果能作為一個整體有序運行,那么,大學生創新創業之路將會步入一個嶄新的起點。

二、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中國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還存在著創業政策不健全、人才培養方案不系統、社會服務意識淡薄、企業多元支持不足、尊重和支持的創業氛圍還未形成等問題。

要想構建完善有效的創業體系,就必須具體分析當前大學生創業的內外部環境及創業瓶頸,并在此基礎之上尋求破解之法。

(一)大學生創業政策不健全

近年來,國家、地方政府均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但國家政策較為宏觀,各地、各部門的配套政策和執行力不一,導致很多政策難以落實,還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學生創業運行機制。首先,各級地方政府職能角色轉換較遲緩,缺乏完善具體的配套措施,指導性不足,例如搭建融資、教育、培訓平臺的工作開展不力,財政、金融、保險、工商等部門協調不暢,很多政策較為孤立,實施效果差;其次,創業政策的指導存在錯位現象,如對創業資本、管理經驗以及市場開拓等大學生創業的集中問題缺乏針對性的指導和培訓,各種政策宣傳力度也不夠等等,直接影響到創業政策指導性作用的發揮;最后,國家和各級政府在融資、稅收、費用減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是這部分資金總量少、手續復雜、含金量也不高,條件限制卻較為嚴格,對于創業學生來說只能是望而卻步。

(二)高校缺乏系統的創業人才培養方案

高校雖然作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前沿陣地,但是在創業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上還起步較晚,缺乏系統的創業人才培養方案,與國外高校的創業教育相比還相差甚遠。在課程體系方面,中國高校的創業課程多數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獨立的創業課程,部分課程還屬于市場營銷學或者就業指導系列,缺少系統性的教材和教學大綱,導致學生的創業知識還處于啟蒙階段;在師資隊伍方面,高校一方面缺乏創業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缺乏對

青年教師創業能力的培養,諸多問題直接導致對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不足,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部分高校的創業課程采取慕課教學,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教學效果一般;在實踐實訓方面,高校雖然在大力推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然而由于實踐基地有限,其孵化空間也只是為少數完整的團隊服務,單靠“創青春”“互聯網+”等大賽形式來拉動大學生創業,這種為比賽而比賽的創業氛圍還難以帶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環境建設。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12月

第33卷第6期楊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的構建

(三)社會服務責任意識淡薄

從社會服務的角度看,社會在物質、信息、資金和精神等方面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較少,對創業者的服務較為被動,服務意識淡薄。

大學生創業主要的“瓶頸”是缺乏資本、缺乏經驗、缺乏好的項目,對于一些創業的程序也比較茫然,他們在創業初期及創業成長過程中急需創業管理、金融資本和市場開拓方面的實時指導和支持。如果能充分發揮社會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然而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尤其在資金支持方面:政府的各項稅費貸款含金量較低,程序復雜,操作的難度較大;高校由于自身辦學經費的限制,很難拿出充足的專項資金來保障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順利實施;國有商業銀行對大學生的創業貸款,由于信用擔保問題,所以也是顧慮重重、謹慎操作。因此,當前的市場化投資運行機制還不能滿足初期創業大學生的融資需要。[2]從社會宣傳的角度看,媒體宣傳作為社會輿論的主要傳播方式,在營造大學生創業氛圍上還存在網絡媒體介入不夠,宣傳平臺搭建不足等問題,創業環境還有待進一步改善。endprint

(四)企業多元支持作用發揮不足

當前,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主要還停留在政府和高校層面,企業對大學生創業的作用發揮明顯不足。企業作為社會性的營利機構,是以投資為目的,其注重的是企業投資效益,對于大學生創業項目,企業重視的是產品創意,因而在這方面投入較多,而在產品服務、社會資源以及投資融資方面卻投入較少。目前高校正積極與企業構建創業課程體系,在此過程中需要企業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毫無保留地傳授豐富的創業技能,指導學生創業實踐,甚至動用資金為大學生舉辦相應的創業競賽。然而在整個過程中,企業最終看中的還是大學生的創意及公司的收益,要想達到高校的預期效果,在執行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有更多的龍頭企業和熱心企業投資參與、多元支持。

(五)尊重和支持創業的氛圍還未形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形勢的變化,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化。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尋找到與之匹配的行業、產業、企業的崗位。[3]在某種程度上,大學生創業其實可以有效地緩解就業壓力,然而受社會和家庭觀念的影響,大家對創業理解不一。有人認為創業是少部分“富二代”的行為,有充足的資金才能更好地創業;對于多數大學生的家庭來說,家長還是秉持著傳統的觀念,認為大學生讀書的目的是擁有一份“好工作”、一個“鐵飯碗”,而不是擁有朝不保夕的創業生涯;從公眾輿論上來看,還沒有形成創業氛圍,大眾認為既然想創業,那就直接去“擺地攤”“開淘寶”,沒必要浪費四年時間去讀大學;等等。在這些質疑下,大學生創業甚至被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簽。因此,如果長期在這樣的氛圍下創業,那么大學生創業之路必將是一條艱辛之路。

三、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政策服務支持體系建設: 努力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在這種國家自上而下的“雙創”工作推動上,地方政府對此能否有效地貫徹落實和宣傳推動直接決定著國家創業政策的執行效果。它不僅要承擔上傳下達的基本角色,還要切實承擔起組織者、實施者、服務者的角色。

1.完善地方創業配套政策

一方面要增加政策的系統性和權威性,進一步規范服務性政府建設,根據國家“雙創”活動的安排做好政策的宣傳、解釋和引導工作,為大學生創業開辟“綠色通道”,盡量簡化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行政審批事項,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政策服務;另一方面,對于國家出臺的創業政策文件,地方政府要立即作出響應,結合當地發展特色加以補充和調整,制定相應的地方創業配套政策,包括財政、工商、稅務、市場準入等方面,并對大學生創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有效地支持大學生創業。

2.提高創業培訓精準度

政府培訓部門可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采取線上線下、視聽結合、在線考核的方式開展創業教育培訓,根據學生創業特點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考核系統,實現理論教學與創業實踐的緊密結合;在對外宣傳方面,要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定期向社會公開宣傳創業培訓計劃和內容,也可以直接與高校對接和溝通,切實提升創業培訓實效。另外,政府還要發揮各類創業服務機構、眾創服務平臺的作用,建立一批針對性強、服務效率高的創業見習基地和創業技能實訓基地,為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實訓平臺,打造一批運行模式先進、配套設施完善、服務環境優質、影響力和帶動力強的創新創業示范中心,促進大學生創業的交流和學習,不斷提高創業成功率。

3.加大創業資金扶持力度

國家及地方政府應當在市場準入、資金籌措和稅收等方面對創業大學生進行政策上的傾斜,通過降低企業登記門檻,落實有關收費減免政策,給予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創業帶動就業補貼、優秀創業項目資助、創業孵化補貼等措施,鼓勵并扶持大學生的創業活動。例如溫州市政府從大學生創業實際入手,綜合考慮地區市場需求、資本狀況、高校財政等因素,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結合種子基金、風險投資和競賽獎勵等模式,引導企業、民間、高校等主體參與創業資金支持建設。[4]

(二) 創業教育支持體系建設: 強化高校主體教育功能

高校作為創新創業工作的陣地前沿,在支持大學生創業方面擔負著重大使命。各高校應結合自身辦學實際和特色,有效發揮教務處、校團委、學生處等相關部門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職能,使之形成合力,助推“雙創”工作的順利開展。

1.推進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化建設

國外十分重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化建設,早在2006年,英國190萬大學生中參與創業教學的學生就已經達到13萬人,占學生數的7%。例如,重視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在校生近26萬人,每個學生都在學習與創業相關的課程。[5]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第一課堂的主陣地,從學校定位及創業教育的本質出發,推進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化建設,做好頂層設計。一是結合學生的創業素質和能力系統性設計課程方案,設置創新創業學分認定和置換,確保創業教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二是將“雙創”教育融入人才培養計劃,根據年級、學科背景等的不同為不同層次學生開設“雙創”課程,并開設一定量的選修課供學生自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三是開展“雙創”信息化教育,利用MOOC教學及時為學生推送最高端、最前沿的雙創資源,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創業靈感。

2.加強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培養

一是引導“雙創”型教師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因為沒有創業經驗而不參與創業教育和服務,高校教師在創業教育中主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教育引導、整合資源和搭建平臺服務,扮演的是引導者、陪伴著和服務者的角色;二是組建一批素質高的“雙創”教師隊伍,選派他們定期參加“雙創”方面的培訓、研討、科技成果展、國外教育學習等,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國家政策離崗創新創業,切實提高教師在此方面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水平;三是創建和維護好校外導師庫,做好優秀創新創業人才的遴選和推薦工作,定期邀請其開設與創業教育相關的講座或開展技能培訓工作;四是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評估獎勵機制,[6]對在“雙創”工作中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并在職稱評聘工作中給予一定的傾斜,最大限度地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者的熱情和積極性。endprint

3.開展輔助性創新創業教育實踐

輔助性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在第一課堂外開展的其他形式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其主要有三類:一是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咨詢和服務的講座報告、創業沙龍、咨詢活動等事務性活動;二是以“創青春”“互聯網+”等創新創業大賽為主的各類賽事;三是大學生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等實踐性創業教學。這三種模式能有效地將理論化為實踐,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加強創業實踐訓練。當前,部分高校已經創建了創新創業學院,為大學生“雙創”教育提供一條龍服務,從政策上、經費上提供支持和保障,并且可以通過專門的組織機構來幫助學生尋找更多適合大學生創業的實訓機會,為學生的創業實踐提供系統化支持,為創業競賽中的優秀項目提供創業共享資源。

(三)社會服務支持體系建設: 拓展創業社會支持網絡

在當前的“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除了政府和高校推動之外,還需要強大的社會資源來支撐,尤其是在項目扶持、創業實踐、風險投資和信息服務方面,急需拓展創業社會支持網絡。

1.開啟校企合作模式

在“雙創”課程體系設置中,高校應積極邀請企業高管及經驗豐富的創業人員參與創業課程體系建設,定期在校園舉辦創業講座,并與學生進行交流,指導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活動。[7]譬如創業課程中可以設置固定課時由企業人員講述團隊理念、市場前沿、創業技能等,建立師生QQ群、微信群,采取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在實踐環節,高??梢愿鶕髽I的特點和學校情況,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一方面邀請企業在校內投資建設實訓室,模擬真實企業的創業環境,讓學生接觸專業范圍內的創業流程;另一方面組織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定期走進企業觀摩學習,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從而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2.探索公益創業支持模式

公益創業是近年來在全球迅速興起的一種全新創業理念與商業模式,同時具有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主要在社會公正、環境保護、社區發展等方面開展非營利性的創業活動。當前,大學生已成為中國公益創業活動的主體,

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自強社的愛心超市、家教教員招募、I share 創業幫扶平臺等已成為大學生公益創業的品牌。近年來,政府和高校也在積極推動大學生公益創業,引導青年參與社會治理。政府應鼓勵一些有社會責任感的知名企業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向大學生們提供種子基金,幫助他們開展公益創業,利用變革的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并且在為全社會創造效益的過程中,引用商業經營模式產生積極效益,培育更多的公益創造者,實現公益多元化。

3.完善大學生創業信息融合平臺

大學生創業信息平臺主要是為創業大學生、投資人及高校提供創業、投資的相關信息,也可以成為大學生相互探討、相互借鑒的學習平臺。該平臺一方面暢通了創業者和投資者的信息渠道,讓他們各取所需,另一方面可以為初創者提供投資融資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和技術支持等。另外,該平臺還可以通過提供一站式注冊、財務、物流等服務,吸引社會上的閑置民間資本參與投資,這一方式符合創業融資機制和市場化的投資運行機制,還可以滿足初創大學生的融資需要。

(四)創業人文支持體系建設: 挖掘人文情感支持資源

中國的創新創業尚屬萌芽階段,還沒有形成濃厚的創業氛圍,固有的“學而優則仕”“官本位”思想影響著中國青年的創新創業之路,因此,營造大學生創業的人文情感支持氛圍勢在必行。

1.改變大學生盲目創業、畏懼創業的心態,努力營造寬容失敗的氛圍

英國大學生很熱心創業,首要因素在于其國家的創業氛圍濃厚,他們大都受過創業啟蒙教育,對創業并不生疏,也就沒有那么多的畏懼感。因此,政府要從根本上引導大學生和社會群體理性看待大學生創業。一方面要積極推行高校創業普及教育,構建相對成熟的大學生創業教學體系,使大學生對創新創業建立基本的認知,改變盲目創業和畏懼創業的心態;另一方面需要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包容和理解,社會、家庭要對大學生創業適時給予關心和鼓勵,對創業失敗營造一種寬容失敗、越挫越勇的包容氛圍。這種氛圍的營造對于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尤為重要。

2.拓展網絡媒體功能,搭建宣傳平臺,促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推廣

媒體作為現代社會的傳播主體,應當從大學生的發展以及當前的現狀著手,客觀地剖析大學生創業中的困難,多從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勢發揮上進行宣傳報道,從提升大學生綜合實力方面宣傳創業。除此之外,媒體還可以進一步拓展網絡媒介功能,吸引地方政府發揮資源優勢,如地方政府對大學生的創業培訓、補貼發放、大賽基金申報等信息,一般只出現在官方網站和新聞報紙上,而這些新聞媒體大學生接觸機會較少,因此,新聞媒體的宣傳要與時俱進,通過微博、微信等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推廣,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創業朋輩支持體系建設: 拓寬朋輩間的創業互助渠道

近年來,朋輩互助創業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高校的重視,朋輩間相近的價值觀念、經驗、生活方式對于解決大學生創業中的問題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朋輩互助創業模式不同于普通的朋輩心理輔導,它既要考慮朋輩互助模式的構建,包括機構、渠道和心理的互助,也要考慮朋輩互助控制體系的構建。[8]

1.成立大學生創業聯盟

大學生創業聯盟借助一定的場所,供青年創業者們學習、交流、開展合作,最終實現共贏。該機構雖類似于創客空間,但是門檻比創客空間低,所有有興趣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利用朋輩群體的相互信任、信息溝通的真實性和教育感染的無形性,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大學生創業價值觀念的影響、滲透與傳播。

2.組建朋輩輔導團隊

高校的校友資源是朋輩溝通的主要來源,校友會可以幫助創業大學生找到相應的校友信息資源,通過進一步遴選與溝通,最終組建成朋輩輔導團隊。該團隊可以定期以創業沙龍、主題探討或講座形式,為創客們提供投資融資、技術支持、法律事務、政策咨詢等全面的服務與指導。這種模式是減少大學生資金成本、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另一種隱性途徑。endprint

3.建立朋輩心理互助模式

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朋輩間的互助可以有效地規避創業陷井,以避免重蹈覆轍。在遇到創業的低谷期時,朋輩之間的心理互助模式又可以很好地幫助初創者早日調整好心態,積極走出困境,迎難而上。

4.搭建朋輩互助網絡平臺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資源來尋找商機和合作伙伴。朋輩間有相近的學習經歷和思維方式,彼此更容易信任,可以成為戰略合作的首選伙伴,同時,互聯網還能拓寬大學生的視野,實現資源共享。例如,可邀請朋輩專家開設線上的創業講座、項目咨詢和業務指導等,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及時有效地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杰弗里·蒂蒙斯.戰略與商業機會[M].周偉民,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56.

[2] 楊邦勇.大學生創業支持系統的構建研究[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0(10):544549.

[3] 孫蕾.試論大學生創業綜合支持體系的建立[J].繼續教育研究,2015(7):2325.

[4] 黃兆信,趙國靖,曾紀瑞.創業大學生社會支持體系構建研究——以溫州高校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5761.

[5] 麥可思研究院.英國高校怎樣做創新創業教育[EB/OL].(20151216)[20170616].http://edu.qq.com/a/20151216/058964.htm.

[6] 劉有升,陳篤彬.基于DEA的高校創業教育效率評價[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107.

[7] 高群,王小慧.創新雙螺旋視角下的高校創客教育模式[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93.

[8] 邵鴦鳳.朋輩群體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才智,2016(13):180181.

責任編輯:趙玲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ort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YANG Min

(College of Science,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21, China)

Abstract: Recent years has seen remarkable results i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undertaking.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constraints like dysfunctional entrepreneurship policies, unsystematic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sufficient social support, etc.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 how to build a support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realistic subject to be solved currently.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society, enterprise and college student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system.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system is to further give full play to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role,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grate social resources, mine humanities and emotional support, and expand channels of peer support, et al.

Key word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system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萬眾創新大眾創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促進經濟增長的經濟學分析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下小微企業金融支持體系研究
貴州省下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意見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政府正確引導,精準幫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視角下的廣西精準扶貧對策研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動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