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識教育視域下的高校文學課教學探析

2018-01-18 05:16許建霞
北方文學·上旬 2017年36期
關鍵詞:通識教育教學

許建霞

摘要:在通識教育的視域下,高校文學課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審美能力。本文首先對通識教育的理念進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高校文學教育在當下面臨的困境,指出當代人文生態環境惡化,學生學習方法有誤,互聯網也對文學教學形成不利影響。最后,筆者對在通識教育視域下如何優化高校文學課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通識教育;高校文學課;教學

通識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近年來高校教育形態深受通識教育理念的影響,高校文學課能夠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屬于通識教育所強調的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1]。在當前的環境下,使用通識教育的理念指導高校文學課教學,能夠突出文學課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價值。本文中筆者基于自身的工作經驗,對通識教育視域下的高校文學課教學做了簡要的探討,期望能夠為高校文學課教學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借鑒。

一、通識教育概述

通識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譯名,16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教授帕卡德第一次將它同大學教育聯系起來,其后越來越多的人對它產生興趣,通識教育的理念對今天大學的課程體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推行了分類必修課的制度,分類必修課包括文學、自然科學、數學和歷史,從中可以看出,文學類課程是通識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近些年來,通識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方面的價值引起了中國的注意,教育部也明確提出要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社會科學教育。

通過對文學類課程的學習,大學生的思想層次和審美能力都會提高。經典文本的閱讀,有助于大學生樹立獨立的人格,這對于個人人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當前,文學教育面臨著一定的困境,在這樣的形勢下,高校文學教育要找準自身的定位,發揮文學教育在通識教育方面的作用。

二、高校文學教學在當下面臨的困境

(一)人文生態環境惡化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人文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為了拓寬就業門路,大學生在學習中偏向于實用性強的學科,即使在專業之外,學生也傾向于選擇學習其他實用技能。文學課程具有非功利性,文學教育在就業方面的優勢不明顯,因此而日益受到學生冷落。另外,當今世界快速變化,人文學科自身的傳統性也使得學生容易感到隔膜。文學教育中需要學習許多經典文本,許多學生感到對這些作品的學習與己無關,對文學學習缺乏興趣。

(二)學生學習方法有誤

因為長期接受中學的應試教育,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仍然沿用中學時期的學習方法。許多學生對文學的理解僅僅限于內容大意,或像中學時期那樣機械地分析文本,難以深刻地體會文本的藝術感染力和思想啟迪。大學生對閱讀重視程度不足,許多大學生都呈現出閱讀量匱乏的狀態。大學生們普遍不善于閱讀,然而文學課涉及到許多名家作品,一些學生面對這樣的課程感到無所適從。

(三)網絡時代的影響

在互聯網時代,個人的學習渠道被大大拓寬,在這一背景下,許多學生不再重視由大學提供的文學學習套餐。然而,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源并不能代替正規的、體系化的大學文學教育。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等方式能夠快速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因此易于出現忽視課堂學習的情況。當學生想要了解文學知識時,往往求助于互聯網,通過互聯網可以搜索到大量對文學作品的解讀。知識獲取的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求知,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判斷能力都會受到影響[2]。

三、通識教育視域下的高校文學課教學探析

(一)選擇經典文本

因為課時有限,文學類課程應當大量減少文學史的講解。對于非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文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對文本的分析能力、審美能力以及通過閱讀提高思想深度,因此文學類課程應當對文學名著進行精選,可以設置幾個維度來精選文學名著,例如美學價值、思想價值、社會價值等,在選擇的過程中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則[3]。文學名著的精選要覆蓋古今、兼顧中西,讓學生感受文學的多樣美。在學習要求上不必過多地要求學生記憶文學常識,掌握文學理論和批評方法,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對作品藝術形式的審美鑒賞力。大學階段所學習的經典文本在學生的中小學階段就出現過,因此教師要在新的高度上解釋這些作品,讓大學生形成對經典文本的再認識。經典文本在文學課程體系中居于中心性、權威性的地位,能夠對文學課程的教學起到綱領性的作用,可以為文學教學指出一條脈絡來。高校文學課應當體現出經典文本教學的線索,可以鼓勵學生寫作讀書報告,并作為平時成績計入學生的最終成績中。

(二)使用設問引導教學

問題驅動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授文學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幾個預先設計的問題,讓學生抓住本課的重點,引導學生自主尋找答案。例如,在關于魯迅的教學中,教學一般按照“生平與思想歷程——小說創作——雜文創作——《野草》等散文創作”的流程進行,這幾乎已經成為了講授魯迅的范式。這樣的教學設計誠然有其科學性,但是大學生在中學時已經接觸過魯迅的許多作品,對其生平和思想也頗有了解,在高校文學課堂上再重復這樣的內容,就不免讓學生感到厭倦。教師不妨就魯迅研究中一些有爭議的話題設問。例如,魯迅怎樣看待國人(阿Q、狂人、祥林嫂、子君等)?魯迅的作品中缺少長篇小說作品,這對于一位文學巨匠而言是損失嗎?設問要突出思想性,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還應當注意,設問要是開放性的,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激發創造性思維,進行深入思考,讓學生對于魯迅產生新的認識,突顯出大學文學課的價值[4]。

(三)完善文學課程評價體系

完善文學課程評價體系,有助于提升文學教學質量。文學類課程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各個專業的學生都通過這門課程得到人文熏陶。這決定了這門課程不適宜采用單一的試卷形式來考核,文學課的考核目的是為了評價一個學生人文素養的高低,而人文素養絕不是通過單一的試卷評價方式能夠體現出來的。在文學課的考核中要包含學生的平時成績在內,要反映出學生的平時出勤、聽課狀態、課堂辯論的表現、觀點的創新度、對文學經典作品的掌握程度等,這一方面有助于體現考核的公平性,一方面也能夠督促學生平時加強學習,而不是在教師期末劃題時死記硬背。期末試卷雖不是唯一的考核方式,但是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期末試卷如果設計得好,也能夠起到良好的考核效果。在試卷的設計上要多出開放性、主觀性試題,減少對文學常識的考察。試卷設計中要能反映對學生審美能力的評價,從一份答好的試卷中要能夠看出學生對于文學作品內容與思想的掌握程度。文學課考核體系還應當體現同文學課程的特色,同其他課程區別開來[5]。

四、結語

當下高校文學課教學面臨著困境,為了突顯出文學課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價值,應當立足于通識教育的理念進行文學教學。文學課程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這對于各個專業的學生來說都必不可缺,無論大學生將來走上哪個工作崗位,文學教育都將讓其受益終身。為此,高校文學教師要選擇經典文本,優化教學方法,同時,學校也應當結合文學課程特色,改進文學課考核方式。

參考文獻:

[1]李桂芹,劉博.高校通識教育模式下文學課程設置現狀及策略——以華南農業大學為個案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4,4:63.

[2]王文艷.通識教育理念在文學課程教學實踐中的貫徹和探討[J].文教資料,2010(3):41.

[3]孫鴻飛,陳秋雷,楊楠.通識教育視野下的文學課教學改革[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1):70.

[4]孫雪梅.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類通識課程的地位和教學方法探討——以“大學語文”課為例[J].河南農業,2016(9):9.

[5]王忠田.民辦高校通識教育文學類課程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13):90.

(作者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猜你喜歡
通識教育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類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索
通識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專業建設的改革與實踐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在高校通識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認證模式T的人才培養模式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應用型本科院?!巴ㄗR教育”的教務管理及對策分析
教育教學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36期

北方文學·上旬的其它文章
做客浩罕村
海邊
我期待
吶喊者的心
溫柔
一夜思親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