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對中職學生的負面影響及應對策略

2018-01-19 19:02張光武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中職生網絡心理健康

張光武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接觸網絡。據有關部門統計:年齡在24歲以下的網絡用戶占全國上網人數的半數,其中職中生又占絕大多數。網絡已經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心理等等各方面。對于網絡對學生的影響,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一方面,網絡作為一個信息寶庫,對于擴大學生視野,增長知識,交流信息,排憂解難起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絢麗多彩的網絡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樣,在給人們帶來種種便利和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疑難丑陋的一面。它作為一把“雙刃劍”,對職中學生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關鍵詞】網絡;中職生;心理健康

網絡是個萬花筒,其中的信息內容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對職中生有極大地誘惑力,再加上職中生生理、心理不成熟,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抵抗誘惑的能力,自控能力,意志力還比較薄弱,這使他們往往禁不住誘惑而上網成癮,形成網絡上癮癥。這是一種過度使用互聯網行為的一種疾病。他們溺于網上互動游戲,而忽視現實生活的存在,初始只是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繼而發展成為軀體上的依賴,上網已經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想想,他們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上網了,那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有的學生原來學習很好,自從迷上上網后,成績直線下降,有的干脆曠課退學,天天泡在網吧里,大好時光白白付諸東流,這能不讓人痛心疾首嗎?另外,上網成癮還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品質。許多學生上網花掉自己的零花錢、壓歲錢、吃飯錢后,有的向同學借,向老師借,向親戚鄰居借,但久借不還,越積越多,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到后來只能由家長出面道歉還錢,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有的敲詐同學錢財,盜竊、攔路搶劫,走上了犯罪道路。最后,上網成癮還直接影響到職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生長時間泡在網吧里,對眼睛、對大腦、對身體的其他器官都有很大的損害,再加上一些網吧不規范,吧內空氣污濁,安全防范不到位,這不僅對身體健康,甚至對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地危害,最近發生的幾起網吧火災悲劇難道不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嗎?

當前,大部分職中生是獨生子女,他們本來就比較缺乏與他人溝通的機會,如果再迷戀于網絡游戲,就會使他們減少和他人交流的愿望,從而沉默寡言,不善交往,不合群,性格孤僻,缺乏合作精神,沒有集體觀念等,這就直接影響到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近幾年,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青少年日趨早熟,導致學生的早戀現象增多。但學校明文規定,禁止學生談戀愛。怎么辦?有的學生就轉移到地下,有的學生就轉移到網上,這就產生了網戀。一天不對網上戀人說幾句悄悄話,就覺得空虛無聊,這能不影響學習嗎?個別學生甚至被網上戀人所騙,而抱憾終身。

網絡的隱蔽性,導致學生的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增多。據對一些城市青少年的調查,上過色情網站的全國平均數占30.3%,而接觸過網上黃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有的學生還發布虛假信息,進行網上詐騙。個別對網絡世界鉆研較多的職中生缺乏法律意識,出于好奇、報復、貪求號碼等心理,利用各類黑客工具參與盜號或查看他人隱私,這都屬于違法行為,一旦追究,都要負法律責任。近幾年,青少年犯罪增多,與網絡的負面作用有很大關系。

網絡的全球化沖擊著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相異思想的沖擊。網絡將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聯系起來,不同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思想文化觀念在網絡上或交融或沖突,將導致學生思想混亂,特別是一些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直接沖擊著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陣地,使青少年學生形成西化傾向,從而導致他們的民族觀念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的淡薄。面對這些問題,社會、家庭、學校、教師應該聯合起來,引導學生正確的運用網絡。

1作為社會,要加強對信息的監控和管理

建立和完善與網絡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積極采取技術防范措施,嚴格控制不良信息源頭,嚴密監控互聯網人口,加強防火墻的研制,對進入的信息嚴格“過濾”,將與色情犯罪等不健康內容有關的網站或搜索關鍵字自動鎖住,最大限度地阻止各類不良信息影響學生。要加強對網吧的安全合格檢查,凈化網絡環境,堅決取締那些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網吧。作為網吧老板,一定要貫徹執行國務院公布的《互聯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不得接納未成年人進入,堵住學生上網成癮的源頭,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合法經營。

2作為家長,要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

有的學生家長平時忙于工作和家務,對于子女在校的情況疏于過問,認為把孩子送入學校就萬事大吉,無需操心了。多數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與孩子推心置腹地進行談心交流,對孩子發生的異常情況極少關注,這就給孩子上網造成了可乘之機。我有的鄰居,兩口子都在公安局工作,天天忙得不可開交,缺乏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總覺得孩子天天上學放學都很正常,不會有什么問題??捎幸惶?,班主任打電話說,孩子沒來上學,家長這才慌了神,忙到學校了解情況,班主任說,孩子可能上網去了,家長還說不可能,可后來到網上一查,孩子不但天天上網,而且這次還離校去見網友了。最后費了很大的勁才把孩子找回來,從那以后,我鄰居加強了對孩子的管理,孩子又漸漸走上了正規。通過這一例子,我們認識到,作為一家之長,不僅要當好家長這一角色,更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與孩子的交流才能無隔閡無代溝,你的教育才能被孩子所理解所接受,孩子也會敞開心扉的把自己的所作所為向你傾訴。同時,家長應加強與學校的聯系,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思想行為動向,從而減少學生上網成癮的可能性。

3作為學校,要運用校園網絡系統,建設校內思想教育陣地

要開發教育電子教材,通過校園網和社會網絡的連接,實現思想教育與大眾傳媒的有機結合和互補,從而拓寬學生的信息來源,大力增強思想教育的輻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學校應多請一些IT界人士為學生開辦講座,講解網絡技術及上網應注意的問題。開設以網絡為主題的校本課程,組織學生進行大討論,從而使學生明辨是非,不受消極的網絡內容的侵蝕。

4作為老師,應首先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

熟悉網絡文化特點,向學生推薦一些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網絡內容,這樣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才會有的放矢,做到藥到病除。其次,要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生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中來,從而減少學生上網的熱情。要知道,學生迷戀網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講課不生動,教師知識面過窄,引不起學生興趣而導致厭學引起的。再次,要加強法制觀念教育,增強職中生的法律意識,讓他們明白,網絡犯罪盡管有別于傳統的暴力犯罪,但都對社會公共安全、他人人身財產權利等等的侵害,都是違反法律的,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最后,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在他們的思想上,建立其一道防止網絡犯罪的“防火墻”,讓他們在多元化的價值體系下,學會選擇,學會鑒別,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聊天時,語言要文明,發布信息要真實,不瀏覽黃色網站,不相信、不傳播反動言論等。要引導他們增強自身的抗干擾力和免疫力,要著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情趣,自覺抵制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誘惑,要教育他們不要單獨與陌生的網友會面,以免將自己置于危險之中。

總之,面對信息網絡的挑戰,只有社會、家長、學校、教師聯合起來,四位一體,采取正確的應對策略,就一定能把這些學生網民改造成有正義感、責任感、上進心的合格網民。

參考文獻:

[1]吳華軍.中學生與網絡文化的調查與思考,2011

[2]王經濤,王俊英.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2010endprint

猜你喜歡
中職生網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在語文課上提高中職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