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鎮千秋今世緣

2018-01-23 10:36荀德麟
江蘇地方志 2018年4期
關鍵詞:高家

◎ 荀德麟

在坦蕩如砥的蘇北平原中心,在淮安、宿遷、連云港三市,漣水、沭陽、灌南三縣交界處,坐落著一個鐘靈毓秀、名聞遐邇、酒香四溢的古鎮——漣水縣高溝鎮。

高溝鎮區橫跨東六塘河兩岸,公興河、西六塘河距鎮區均約4公里,如兩條翠帶舒展于東、西兩側,匯合于30公里之遙的二郎神楊戩的灌河。境內的寧連高速公路與兩條一級公路或并馳,或交織。鎮政府距淮安漣水機場僅35公里。

高溝,既是明代古鎮,也是新銳名鎮。她有好些實至名歸的堂皇冠冕:全國文明鄉鎮,國家級生態鎮,國家級衛生鎮,全國重點中心鎮,淮安市十強鄉鎮,中國著名酒鎮。

(一)

追溯這個古鎮的鴻蒙肇始,還得從已在地圖上消失的古碩項湖談起。

碩項湖系秦朝時因地震陷落而成,又名大湖、碩濩湖,因下接灌河入海,又稱碩灌湖。今沭陽縣周沈集、馬廠,灌云縣南崗、侍莊,灌南縣湯溝、張店、新安鎮,漣水縣義興、灰墩南及古屯河一線,大致為古碩項湖的四圍周邊。舊志稱其“廣四十里,袤八十里,凡五千余頃”。碩項湖風光旖旎,水產豐盛,是先民生息繁衍的理想去處。清初詩人孫文顯《碩項清波》吟道:“平湖遙望靄空濛,萬頃玻璃夕照中。煙涌似潮鳧雁集,月明如練水天同。依微村落隨波赤,寂歷漁燈傍岸紅。滿目蒼葭秋氣爽,溯回愿作狎鷗翁?!?/p>

高溝鎮圩子,原為碩項湖西南部率先淤積并延伸湖中的一片尖灘,上面蒹葭蔚起,蘆蒲從生,中有一條南北向無名大溝。元朝以前,這里的雪泥鴻爪渺不可尋,只知道經過元末大亂,湖區人煙稀少。明洪武年間,蘇州高天寵一家遷居西南湖灘一條無名大溝東側,結蘆捕魚為生,“高家溝”由此得名。

這里水上交通便捷,向東可直入鹽河與灌河,繼而北達海岱,南入江淮,向西通大運河與沂、沭、泗諸水,地近淮北鹽場,兼有魚鹽之利,是私梟、??偷让半U家進退有據的樂園。

明朝中葉,汪、鄭、徐、吳、程、方、李、仇、王等姓氏的徽州歙縣商家相準高家溝這塊風水寶地,次第前來定居創業,施展他們的傳統長技,“高家溝”迅速成為遠近聞名的湖區集市。為了方便貿易,商民們在高家溝上置渡船,設渡口。不久,商鋪由溝東發展蔓延到溝西,眾商民又集資在商業區中心位置建起古色古香的橋梁,俗稱“中橋”。明萬歷年間,高家溝集市已相當繁榮,中橋口成為最熱鬧的商業區,有一首詩記載當時盛景:“南北東西作走廊,行人擁擠即尋常。中橋自古繁華處,夜市燈火茶館忙?!贝藭r的高溝已發展成為安(東)、海(州)、沭(陽)、灌(河)之間的工商業重鎮與交通中心。

延至清初,緊貼高家溝西側的六塘河在原茆家河的基礎上拓浚延伸,分泄黃河、沂沭河洪水,兼行鹽引,又稱北鹽河。六塘河夾帶的泥沙很快將高家溝淤塞,中橋遂被廢棄。然而,因增添了鹽艘停泊的重要籌碼,高家溝“中橋夜市”更加興旺。

清康熙十六、十七年,黃河連續在淮北大決,由六塘河下注碩項湖,該湖大部夷為平陸,遂吸引更多的老百姓和官方組織的屯丁前來墾辟。由于地勢低平,淤土肥美,原先潮起潮落的湖區成為沃野際天的平疇,高家溝的貿易市場也因之進一步擴大。清乾、嘉年間,高家溝已有好幾家大的商號經營批發零售。他們從淮揚、蘇杭、滬寧等商埠購進貨物,經營范圍遠達蘇魯邊境,還吸引山東、山西的商人到高家溝來做農副產品生意,并在這里開起典當,調節與推動貿易。

(二)

高溝鎮歷史上可圈可點之處不少,然九九歸一,是因酒而盛,以酒成名!

其釀酒業發軔于明代,當時生產小曲酒。大曲酒的生產始于清初??滴醵曜笥液拥揽偠浇o對淤為平陸的碩項湖灘放墾后,四面八方的屯墾者蜂擁而至,“插草圍標”,劃界占地圍墾。在風刀霜劍中辛勤墾殖的屯民、屯丁,大都喜歡在艱苦勞作之余以酒驅寒、以酒催眠、以酒恢復疲勞,酒的需求量猛增,從而刺激了高溝釀酒業的蓬勃興起,出現了多家釀制大曲酒的槽坊。所產大曲酒除滿足本土的消費需求外,還供應外埠?!敖N淮北行千里,遠及湖廣暢九江?!?這僅是清嘉慶年間高溝長春槽坊的行銷盛況。

延至晚清,高溝釀酒業已形成群雄并峙的局面,有“八大槽坊”之名,即義興、天泉、裕源、公興、永泉、距源、廣泉、長春8家槽坊。這些槽坊各有雇傭工人數十人不等,他們在釀制、勾兌上各有秘訣,競產佳釀,高溝大曲因之名動四方,產銷兩旺。往來行人離高家溝圩子老遠,就可聞到空氣中濃郁的酒香。清末著名女詩人、戲曲作家劉清韻途經高溝,在品嘗了張氏天泉槽坊的美酒后,即興揮毫寫下三副楹聯:“此地何人留玉佩,對門有客換金貂”;“香贊濃郁滿七袖,味占東南第一家”;“天既有星,槽滴珍珠紅艷;泉還名郡,坊開琥珀香濃”。其中第二副聯嵌“香味”二字,第三副聯嵌“天泉槽坊”四字。佳釀也得文人捧,天泉槽坊因之聲名大噪。

民國四年,裕源槽坊釀造的高溝大曲酒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贏得金獎,高溝鎮一舉成為著名的酒鎮。

抗日戰爭時期,高溝釀酒業受到重創。1947年,汪禹平將裕源槽坊資產無償獻于民主政府,旋與淮海區貿易公司第二分公司的金莊槽坊合組成立公營高溝槽坊,1949年更名為地方國營漣水縣高溝酒廠,成為全縣首家國營企業。當時廠房僅有十幾間茅草屋,以幾盤驢推磨粉碎釀酒谷物;出窖柳筐抬,散熱木锨揚,以木柴燒鐵鍋蒸餾,一班活常常要干十一二小時。然而,就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艱苦的環境下,開山創業的干部職工以對新中國的無比熱愛,用忠心與熱血釀造出一壇壇醇香撲鼻的優質高溝大曲,其品質、聲望位居蘇北四大名酒之首。高溝酒廠還奉蘇北行政公署指示,派曲師、酒師到洋河酒廠傳授技藝、幫助提升水平。1956年,高溝酒廠被江蘇省政府授予“釀酒第一”獎旗。

1958年以后,因國家糧食供應緊張,高粱、豌豆等原料緊缺,大曲酒的產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高溝酒廠在完成計劃生產之余,積極創新,利用山芋干及農民加工山芋粉的山芋渣釀造地瓜酒等供應市場。以山芋干為主要原料釀造的“高溝香醇”“高溝迎賓液”一度成為知名品牌。到建廠30周年時,高溝酒廠的年產量已是1949年的10倍,接近800噸。

改革開放以來,高溝酒廠不斷加大科研投入,革新生產工藝,成功研制出人工優質窖泥,使老窖老熟過程由幾十年縮短為幾個月;改進貯酒容器,研制低度大曲酒、低度地瓜干白酒,曲酒催陳老熟工藝,曲酒微機勾兌調味,從傳統的手工操作過渡到機械化、自動化和微電腦化。采用現代化測試、機械化制曲、自動化灌酒、微波和激光催陳老熟以及氣相色譜分析等新技術,微電腦控制操作和微電腦控制曲酒儲存技術,形成高溝酒“甜、香、醇、凈、爽”的獨特風格,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1981年起,高溝酒廠開始改擴建,到1987年,年生產能力提高到20600噸。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發展遭受挫折,實行破產改制,江蘇今世緣酒業有限公司代之而起。進入21世紀,相繼實施3期優酒擴產、技術改造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形成優質酒年產3.5萬噸、國緣酒年產5000噸,國家同行業前5名的規模。2014年7月,公司成功上市。到2016年,該公司占地面積100余萬平方米,職工3400余人,年產成品酒3萬余噸,實現營業收入25.54億元,凈利潤7.54億元。

高溝大曲作為名酒,從1984年高溝特曲名列全國濃香型白酒第二名之后,相繼榮獲金杯獎、“中國名優酒”稱號,高溝商標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今世緣酒品牌獲“中國十大文化名酒”、中國喜慶用酒第一品牌、中國十大白酒營銷創新品牌、“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國緣酒則成為外交部接待用酒、上海世博會聯合國館專用酒,國緣酒品牌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三)

釀酒業的發展,帶動了高溝鎮工商各業的發展進步。早年,半數以上從事釀酒業的商家兼營其他工商業。晚清時期,高溝王氏生產的“王小計”旱煙,以色黃香正馳譽淮海,與“沭干”(沭陽茶干)、“浦醋”(清江浦醬醋)齊名并舉。絲織品種類很多,花色絢麗精巧,遠銷蘇、魯、豫數省。紙扎工藝尤佳,所制鳥獸蟲魚、四民百物,無不畢肖,方圓數十百里,大至宗社祭祀,小到家庭喪儀,都得購買高溝紙扎。榨油、醬醋、洗染、茶食糕點等生產都具相當規模,且頗有特色?!笆蠛郎獭辟Y本雄厚,貨源充足。經營“五洋”日用品的謙益商號,與英美商人都有直接聯系。曾一度把高溝17家糧行全部包下,每年約收購八千萬斤糧食,運至連云港出口。

新中國成立初期,高溝鎮傳統的手工業迅速恢復并擴大了生產規模,私營商業繁榮興旺。作為常市集,每天從早到晚,主要街道上都有熙熙攘攘的趕集人群,呼喝叫賣之聲喧嚷嘈雜,商鋪柜臺前則人頭攢動,被方圓數十里譽為“小上?!?。據1956年統計,高溝私營商業從業人員占全鎮總人口的9.8%,而同時期蘇北地區小城鎮平均商業從業人口還不到總人口的1%。

1957年,高溝鎮私營工商業經過社會主義改造,陸續改擴建或興辦起集體性質的鞋帽廠、文具廠、掛面廠、化工廠、印刷廠、糖果糕點廠、建筑預制廠等等,高溝繅絲廠生產的4a白廠絲還響亮地打入國際市場。

精明的徽商后裔把高溝打造成方圓百里商貿重鎮的同時,也打造成了聞名遐邇的美食名鎮。來高溝羈旅經商,不僅有美酒,而且有佳肴,高溝捆蹄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種。它是清道光間熏燒師傅鄭云福兄弟首創,主要成分是豬蹄膀瘦肉,加十多種作料,以特殊的工藝,用豬小腸衣捆制而成,為難得的佐酒佳肴。其制作方法秘不示人,傳兒不傳女,傳媳不傳婿。

高溝雞糕也是傳統美味之一絕,以雞胸脯肉、青魚肉為主料,輔以蛋清、山藥、淀粉,以及蔥白、姜汁、精鹽等作料,餾制而成,鮮美細膩,是淮揚菜系中的重要成員。高溝的八碗八碟、雜燴頭菜、薰燒肉、掛面豆腐、朝牌吊爐餅,也都很有地方特色,是高溝游子味蕾之記憶、鄉愁之所系。

改革開放以后,徽商后裔爆發出前所未有的能耐,短短幾年間,就把鄉鎮企業發展到40家,1987年純利潤超過200萬元,名列淮陰市鄉鎮之首。后經過改制的陣痛,高溝鎮民營企業蓬勃發展,逐步形成食品加工、彩色印刷兩大特色產業。六塘河西岸的鎮工業園區同步發展,“食品產業城”“彩印集中區”初具規模。尤其令人感到自豪的是,清代創制的高溝捆蹄、高溝雞糕,都已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遺惠桑梓,并形成規模生產,其中圓綠捆蹄股份有限公司還成為上市公司,產品遠銷京滬廣,流入港澳臺。

高溝發達的釀酒業所派生出來的大量酒糟是上好飼料,也是高溝養殖業傳統優勢與千家萬戶畜禽飼養習俗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后,高溝的養殖專業戶、養殖場、合作社等如雨后春筍,楊口草雞、草雞蛋已成為一大特色產業,被評為“中國草雞之鄉”。

如今,高溝鎮的二、三產業更令人有士別三日之感。請看2016年的一組數字:39戶規模以上企業(不含今世緣酒業)完成開票收入19億元,其中8戶食品加工企業完成9.19億元,6戶紙品及彩色印刷企業年開票收入2億元。全鎮另有個體食品加工廠、專業戶近200戶。全鎮擁有3個中國馳名商標、4個省級著名商標、8個市級知名商標。有各類商業網點2000多個,其中大型超市6個,大型農貿市場2個,連鎖店80余個,大型貨運配載站1個,餐飲飯店180家,賓館23家。

(四)

高溝中心鎮的最初生長點位于老圩子內的中橋口,早在明朝中葉就已經形成十字形街道,街道兩側房屋大多臨街為門市,前店后坊,后面即為作坊、倉庫和居所。

隨著財富的積累,人口的集聚和繁衍,高家溝的居民逐漸由以中橋口為中心的十字街向四面延伸發展。到清乾、嘉年間,已大體形成相對規整的五縱四橫的街道格局,其中有五條是用長方形片石鋪就的石板街,總長約800丈。儒、釋、道三教的14座廟宇,汪、鄭、徐、陳四姓森嚴肅穆的宗祠,以釀酒為特色的各類作坊、工場錯落其間。另有專管六塘河流域水利、品位職銜相當于縣令的六塘同知衙署居于鎮北首。

為了方便鎮內居民取水,早在清初,六塘河邊就建起兩座與石板街同寬的石碼頭,一直延伸到常水位線以下。因六塘河在高家溝拐了個彎,為防止汛期洪水鏟削鎮區堤岸,清乾隆年間,六塘同知主持建起一座挑水石壩,俗稱“石駁岸”。

其間,善賈多財的高溝商民,對人口的安全與財富的保護也越來越感到迫在眉睫。適值清咸豐末官府倡導堅壁清野,修筑土圩子,以防堵太平軍和捻軍。此舉正中高溝商民下懷,于是鎮董汪松溪、鄭紹五、徐用宣會同地方士紳,率先集巨資興建起淮海地區最大的土圩子——高家溝圩。圩城長847丈,上筑雉堞約900垛,設東、南、西、北四門,西南設水潮門,東、南、北三面開浚寬闊的圩壕(西有六塘河天賜圩壕),街內每條巷道兩端均建有柵欄。高溝儒商們在五門上方分別鑲嵌漢白玉匾額,東門曰“拱衛三山”,西門曰“襟帶六塘”,南門曰“雄攬淮泗”,北門曰“秀接蒼梧”,西南水潮門曰“阜民”,真可謂時空切合,文氣沖天!并按八卦方位在土圩子上建炮臺8座,連防守設施也緊跟時代,抹上西化色彩,其水準絕不亞于當時的縣城!

面積約1平方公里多的土圩子建成不久,捻軍果然前來攻打,高溝商民與地主武裝沖出圩門交戰,被捻軍將士打得丟盔棄甲,然捻軍終未能攻入圩內。高溝商品經濟因此避免了一場劫難。清宣統三年9月,匪眾千余攻打高家溝圩,高溝商民在官軍張文明部的支持下,再一次成功地保衛了家園。

1938年5月日軍攻占徐州后,連云港、新浦、沭陽、響水口等地較大的商家,紛紛遷來高家溝圩開業。次年春,日軍侵占海屬各地城鎮,來高溝避難的商家又紛紛出走。本土工商業或遷走,或停閉。1942年高溝淪陷前夕,部分工商業者又將資產埋藏轉移。嗣后,在日偽踐踏下,高溝籠罩在一片烏煙瘴氣之中,市面一派蕭條。

為了拔除這顆位于淮??谷崭鶕刂行牡摹搬斪印?,1944年4月,我淮海軍區對高溝鎮日偽據點發起猛攻。當時,日偽軍除了在鎮子四隅筑有堅固的碉堡外,還增修舊土圩、設置鉛絲圍,易守難攻。我軍在清掃了外圍據點后,首先攻擊南門據點。在強大炮火掩護下,數十名突擊隊員沖向圩壕,架起便橋,用鍘刀劈開鉛絲網,我主力得以順利突入,相繼掃除四角據點,剩余殘敵企圖沿六塘河北竄,卻被我三面圍堵的火力趕入滔滔流水。在對岸我軍的槍炮齊鳴中,殷紅的六塘河中立即漂起一具具尸體。這就是著名的高楊大捷!

解放戰爭時期,率先解放的高溝鎮一度成為漣水縣人民政府駐地。從1956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高溝鎮辦起不少集體企業,這些企業大多利用廟宇祠堂與公私合營后的原商家房地產,基本集中于高溝土圩內。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二、三產業的迅猛發展,鎮區越過土圩子向南、向東延伸,又跨過東六塘河,向河西擴張,并把河西建設成為工業園區。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鎮區已達4平方公里。與城鎮結構、布局的巨變相適應,高溝二橋、三橋相繼建成,到“十二五”末,鎮區已突破8平方公里,集中居住人口占全鎮戶籍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老圩子內保存了部分古舊建筑、石板街和幾株古樹,新區則一例樓宇高聳,街道寬闊,綠樹繁花掩映,廣場亭臺點綴,四圍綠野環合。夜晚則燈火通明,廣場上群裳舞動,既不乏現代城市的氣息,又充滿詩酒田園的風光。

(五)

高溝,不僅是漣水縣經濟的副中心,同時也是與縣城相伯仲的文化重鎮。

高溝文化的地域特色,首推酒緣文化。數百年來,無論紅白喜事、祭祀活動、節日慶典,還是好友抒懷、餞行送別、歡娛解乏,壇壇美酒承載著親情、友情、鄉情,滴滴醇香飄逸著高溝人的酒禮和酒德,成就了雅化、詩化的酒緣文化。隨著釀酒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的推進,高溝酒的傳統釀造工藝成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今世緣酒業則成了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2016年底,高溝酒非遺保護區修竣并對游客開放,如今已成為飽含酒香、吸引八方游客的4A級景區。

高溝的廟會文化也曾經最具社會影響力。明清時期,高溝鎮每年都有幾次規模較大的廟會,如農歷正月十五的天宮圣會,五月十三的關圣帝生日會,等等,最熱鬧的要數三月二十八紀念東岳大帝誕辰的天齊廟會。廟會早上開始,東岳大帝鑾駕出巡,儀仗森嚴,三班六房,文武伺從,旗幡飛舞,僧道樂工,各種功夫技巧、雜劇說部紛紛獻藝,至晚方散。屆時人山人海,傾動三州府之眾前來觀賞,而主辦的高溝商家的營銷額,也數倍于平日。高溝的最后一次廟會是在1927年。

由廟會文化衍生出來的民樂演奏與戲曲文化,也曾經蜚聲周邊幾個州縣。高溝的民樂演奏以僧人、道士和民間樂工為主。清末民初,高溝關帝廟住持清虛和尚,在鎮江金山寺掛單時,以諳于音律、精通多種管弦樂器,做了該寺18天方丈。高溝的民間樂工與演藝人員經常到廟里求教、切磋,形成濃郁氛圍,演奏水平非常之高??箲鹎暗哪骋荒?,沭陽縣舉行演藝大會,高溝演出隊鑼鼓嗩吶、笙簫管笛齊奏,韶音婉轉,仙樂遏云,技壓沭城,輕取頭籌。鎮內文昌宮戲樓、三元宮戲臺及后來的高溝大戲院,是居民看戲演戲之處。高溝人看戲演戲水平很高,清末民初,高溝業余京劇團曾因一出《三盜九龍杯》而力挫專業京劇團,讓周邊的沭陽城、漣水城、新安鎮等地的戲迷們為之傾倒。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高溝業余京劇團的老班底還能夠演出整場的《武松打虎》《空城計》等傳統劇目?!拔母铩鼻跋?,高溝業余京劇團的新班底則開始移植新編劇目?!拔母铩敝信叛莸臉影鍛蛩揭策h非尋常城鎮可比。

源于商業行會暗語的高溝拆字格,也堪稱一絕。連大字不識一斗的高溝人,也能流暢地說出成串的讓外地人聽得一頭霧水的拆字格來。大可以與淮安城的行會卍字相媲美。

高溝的聚財風尚更令人嘆為觀止。試舉20世紀幾例:1966年“破四舊”,能從不起眼的幾戶居民家里挖出大壇銀元、多捆人民幣!“文革”期間,生有一趟孩子的一戶勤苦鎮民夫婦,被人發現他們的床席子下面竟然都鋪著大額面值人民幣。1980年末,高溝鎮的年末銀行儲蓄余額在全省鄉鎮中位列第一,上了《新華日報》。

高溝徽商各姓氏之間聯姻歷史悠久,其中難免輩分失序,所以,向有“斜親各叫”之說。而街坊之間遇到矛盾激化時,又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雙方只準動手打,不許開口罵。倘若開口罵,勢必“出口傷四鄰”,就會有人站出來干涉,甚至不依不饒,惹來更大的麻煩。

作為來自徽州商人發祥地、新安畫派發源地的高溝人,舞文弄墨、寫書作畫者人多勢眾,薪火相傳,代有名家。清乾嘉間的汪九成,楷書被名公巨卿推為“淮海第一”,有《九成公帖》傳世。清末畫家任瑜,尤善水墨人物,長期賣畫為生,每幅作品潤格5塊大洋,如加題詞,價増3倍。20世紀80年代去世的汪海青,長期在福建某大學擔任美術教授,于花鳥最為擅長。上海美專畢業的仇拔,神仙畫飄逸傳神,書法世稱“仇體”,擘窠大字蘇北第一。當然,最負盛名的,還推著名長篇小說《紅日》的作者汪大同——吳強,其生花妙筆展示了氣象雄闊、驚心動魄的解放戰爭歷史畫卷。

今世緣美酒、眾徽商彩筆與高懸的紅日,譜寫了高溝輝煌的過去,也將映照高溝錦繡的未來!

猜你喜歡
高家
“可食地景”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1942年年三十的餃子
1942年年三十的餃子
赴七里張家塆村采風有感
老高家黃酒:非遺傳承 北派典范
高家堂村的清新生活
賭大的
軟槌鑼鼓 聲震九州
賭大的
賭大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