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考古的新起點
——“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紀要

2018-01-23 20:33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
東南文化 2018年2期
關鍵詞:考古學復旦大學研究院

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

2017年9月23日,由復旦大學主辦、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承辦,“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逸夫樓召開。會議正式宣告了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科技考古的一個嶄新起點。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金力,校長助理陳志敏,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等領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干福熹及來自全國文物考古界的30余位專家出席了會議。與會人員一致肯定了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的重要意義,并圍繞科技考古在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

近年來,科技考古在中國發展迅猛,今后的發展應以以下五個方向為重心:一,以自然科學為手段,持續關注考古課題、解答考古問題;二,加強科技考古各領域、以及考古學科與自然科學學科的交流合作;三,完善科技考古方法論建設,構建適合中國考古的科技考古理論;四,優化科技考古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做好人才培養工作;五,深化傳統考古與科技考古的結合,完成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當代考古學轉型。以復旦大學為依托,科技考古研究院今后也將聚焦上述發展方向,積極推動中國科技考古的深化與創新。

一、考古為體,科技為用

科技考古是利用自然科學的相關方法開展的考古學研究。隨著新手段、新技術的層出不窮,科技考古的研究方法、研究領域正逐步擴大。然而,萬變不離其宗,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趙志軍研究員強調的,“科技考古屬于考古,科技考古也是考古,科技考古就是考古”??萍伎脊乓宰匀豢茖W手段為依托,其核心仍然是考古學的研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寧遠研究員、上海博物館陳杰研究員、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的朱泓教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吳小紅教授、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的袁靖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考古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的李延祥教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岳明研究員,分別就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簡稱DEM)在良渚古城的應用、上海廣富林遺址的科技考古研究、新疆小河墓地的人骨考古研究、考古相對年代學與14C絕對年代學的相互關系、中原地區史前生業經濟與上層建筑的動物考古考察、先秦時期冶金考古的區域性調查、科技手段在陶瓷考古中的應用等課題為例,以“考古學需要怎樣的科技考古”為主題,通過展示科技考古在考古研究案例上的應用,剖析了科技考古在考古學實踐上的已有成果和上升空間,生動闡釋了科技手段如何以考古學問題為向導,提高考古學研究的科學性,提升考古學研究的歷史科學價值。

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林留根研究員將科技考古在考古應用上的重要性總結為四點:第一,科技考古深化了傳統考古的認識,使研究者開始考慮環境、動植物資源、物質文化的生產消費、社會結構和精神文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第二,科技考古正在逐步貫穿考古工作的全過程。第三,科技考古與傳統考古相輔相成,推動了考古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第四,科技考古還助力于文化遺產保護和社會發展,對傳承優秀民族傳統、普及文化知識、推動文化與產業合作、開發傳統文化的當代效益功不可沒。

二、學科合作,互為依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劉慶柱研究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李伯謙教授在會上一再強調,考古學是研究過去歷史的學科,真正的歷史既包括人類史,也包括自然史,那么考古學的開展自然需要融入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哲學,單一地將考古學劃分為人文科學、歷史科學或自然科學都不合適。這些學科間的相互聯系,注定考古學研究不能孤立地就本學科談本學科,而應成為人文與自然的連結點。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莫多聞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呂厚遠研究員回顧了包括環境考古在內的科技考古的發展規律,指出相鄰學科的互相參考、交流引入(如環境考古和文化生態學)是每次科技考古成果產出的重要特點??梢?,加強不同領域的學科合作、科技考古不同研究方向的合作必不可少。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靳桂云教授也指出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強調要把相關的自然科學方法與考古學的問題密切結合。復旦大學核物理系的承煥生教授以復旦大學核物理系為例,舉例他與多家考古機構開展過的合作研究,鼓勵考古研究要積極開展跨學科合作。

除了深化現有學科的合作之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朱巖石研究員還提出,科技考古需要與包括計算機技術在內的全新的學科合作,拓展研究空間。

自然科學與考古學相輔相成、取長補短,才能達到學科的雙贏。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董廣輝教授,借鑒了理科研究視角,強調考古研究應同樣注重地學中“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尺度。除了自然科學手段為考古學服務外,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李偉東研究員還思考了科技考古能在解決考古學問題之外,給予自然科學研究什么支撐。她以古代瓷器與新型磁性材料的關系、窯口呈色與羽毛顏色的自然規律為例,指出考古學與自然科學互為支持,除了解決考古命題外,也要探索自然科學的問題。

學科合作還不能囿于國內學術圈,還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正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研究室金正耀教授所言,科技考古要展開與他國的合作,將全球性的成果轉化為公眾考古知識并介紹給民眾??萍伎脊艙斨鴮⒅袊脊磐葡蚴澜绲臅r代重任。

三、完善理論,支撐研究

中國的科技考古要突破窠臼、走向世界勢必要經歷學習、發展乃至超越的過程。中國科學院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系的王昌燧教授就明確指出,科技考古的發展要兼顧手段和理論的創新,用考古學和科技考古學的碎片材料詮釋歷史的進程。也就是說,要進一步完善科技考古與考古學發展的同步性,不但要在手段、技術上推陳出新,還要在研究基礎上保證科技考古理論的支撐。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的陳淳教授以考古理論見長,他從學科史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今天中國的考古學正處于突飛猛進的階段。在把科技考古手段全面引入考古工作的同時,還亟需在材料的整合、解釋以及研究的設計思路上進行提高??脊挪牧系娘@性信息(石器、青銅器等人工遺存提供的信息)和隱形信息(穩定同位素、古DNA等借助自然科學手段得以提煉的信息)首先需要有機地整合入完整的研究框架之中。在整合信息的基礎之上,再將專業知識轉化為人民大眾能夠讀懂的歷史,從而做到對材料的合理解釋。要做到這兩點,研究設計者必須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研究的設計、發掘、采集、測試和分析,完善科技考古的理論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研究室金正耀教授也認同了科技考古理論建設的需求,認為科技考古需要尋找突破口,從輸出材料逐漸發展到輸出理念、輸出理論,逐漸擔任全球領跑的角色。

就具體的學科理論建設而言,以穩定同位素研究為例,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胡耀武教授肯定了理論建設的重要性。他指出,穩定同位素分析自1984年首次在我國應用到今天的遍地開花,研究的課題愈發多樣。未來的同位素研究發展,除了應用同位素分析解決考古問題的實踐之外,同位素分析的基礎理論必須作出相應建設,研究者自身要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優化已有知識素養并密切關注新理論、新方法的出現。

四、優化課程,培養人才

人才培養是決定科技考古今后發展的重要要素。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劉建國研究員從自身由測繪人員到科研人員的轉型經歷,強調科技考古人員要待在工地,才能了解考古干了什么,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能干什么,考古發掘人員和自然科學研究人員結合在一起能干什么。這恰恰符合上海博物館宋建研究員對考古研究人員提出的要求——自覺、認真地學習自然科學技術的方法手段,爭取成為一專二能甚至多能的考古人才。

培養新型人才的具體途徑包括學生專業教育和在職人員培訓兩個方面。承煥生教授指出,學生的教育可以更加文理兼顧,從而培養出不僅能設計研究路線而且能合理采用相應的實驗方法的新型考古人才。針對在職人員,宋建研究員提出,要側重通過培訓班的方式優化其知識結構,鼓勵自學一門科技考古技術。尤其在今天,科技考古的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的操作難度已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降低,考古研究人員即便是文科出身,只要愿意動腦筋、花時間、花精力,也能夠迅速掌握一項科技考古的技能。但在掌握技能之后,更難能可貴的是要求考古領隊善于開拓創新,具有全局意識、問題意識,最終促使科技考古與考古真正融合。

科技考古研究院占據復旦大學這一科研高地,王昌燧教授列舉了研究院所擁有的學校支持、專家扶助、學科帶頭人引領等優勢,認為研究院將為培養新型人才、提高現有從業人員的素質提供良好的平臺和堅實的支撐。

五、兼容并包,完成轉型

中國的科技考古從初創到蓬勃發展,既有困境、也有機遇,如今面臨著學科轉型的摸索期??脊艑W本身就借鑒了自然科學的地層學和類型學,它在技術層面乃至方法論上都是組合性的,因此,考古學本身可以說就是文理兼容的學科。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趙輝教授認為,“科技考古”這一提法,反倒顯得自然科學與史學理念結合得不夠緊密。他相信“科技考古”將會成為一個暫時性的、過渡性的名詞,“科技”是為了突出現代科技的運用。復旦的科技考古研究院應該以建立一個大而全的學科為目標,將“科技”作為研究特色,最終摒棄“兩層皮”的提法,成為名副其實的“考古研究院”。這就需要科技考古在新時代、新形勢的背景下完成一次學科轉型,真正成為如陳淳教授所說的,“從偏重發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材料的傳統型考古,轉型為注重詮釋、思路開放、符合國際學術思維的當代考古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巍研究員也對中國考古提出愿景,期待中國考古的未來發展瞄準科學化、國際化、大眾化的目標,積極促進科技考古與考古學的有機結合。

盡管前途光明,但科技考古以及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探索之路也不一定一帆風順。承煥生教授指出,科技考古研究院面臨的現實是嚴酷的——復旦大學核物理系和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均未能入選一流學科建設的行列。本次會議為科技考古研究院鋪設了很好的開局,但之后仍需認清現狀、承擔壓力、負重前行。

六、結語

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成立預示著中國科技考古又注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也在會上重申了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應積極參與國家級課題、培養考古人才、將科技考古成果推向世界舞臺。復旦大學金力副校長更強調,研究院要打造“復旦”品牌、壯大復旦實力。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陸建松教授對科技考古研究院未來建設的構想也正好符合科技考古發展的大趨勢??萍伎脊叛芯吭涸冈洪L表示,科技考古研究院要繼往開來,明確研究目標,在課題研究、國內外合作、人才培養、展示成果等方面做出新的成績。

本次會議既是對科技考古發展至今的總結、又是對科技考古今后發展的愿景。會上,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還發布了科技考古的六點“上海倡議”:一、科技考古是應用自然科學等相關學科的手法和技術開展的考古學研究;二、科技考古要時刻聚焦考古問題;三、要加強科技考古各個領域方法論的研究;四、科技考古各個領域之間要加強合作和交流;五、要加強中國科技考古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六、要強化科技考古課程和實踐。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成立必將成為中國科技考古事業中的又一重要節點。

猜你喜歡
考古學復旦大學研究院
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
工程技術研究院簡介
認知與傳承:東西方考古學理論差異比較——以新考古學為例
從心所欲不逾矩——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搗亂!
遼代壙墓的考古學初步觀察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液科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整形外科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整形外科簡介
“比較方法”在考古學中的運用——考古學者的“利器”之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