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國外金融教育看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相關問題

2018-01-23 06:02姜瑤李芳蕾
中國市場 2018年3期

姜瑤 李芳蕾

[摘 要]國外金融教育經驗對于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具有借鑒意義。文章首先對國外金融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英國金融教育和美國金融教育進行分析,然后對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存在的問題做出探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國外金融教育;保險消費者教育;教育實施體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3.051

保險消費者主要指的是準備購買保險、有意向購買保險和已經購買保險的人群,保險產品具有不確定性、無形性以及勸誘性、參與度高的特點,對保險消費者進行教育的主要教育內容為保險的理性認知,當前,我國群眾對保險的認知程度普遍較低。

1 國外金融教育

1.1 英國金融教育

英國金融教育是一種普及性的教育,在2010年《金融服務法案》通過以后,很多金融消費者教育機構都在金融服務局中設立,它們的主要職責為金融掃盲和金融教育。在消費者教育層面,消費者可以從金融服務管理局中得到相應的建議和信息。同時,學校金融保險教育也被加強,自2013年以來,在11~16歲階段,金融知識被列為必須教學內容。而政府會在金融教育普及過程中負責統一領導,負責對相關部門進行有效協調。

1.2 美國金融教育

美國金融教育的特點是教育途徑十分豐富,受惠面十分廣闊。其教育途徑包含免費發放的金融知識宣傳光盤和宣傳手冊、可供下載資料的金融教育網站、學校的專題講座、區域教師顧問委員會的專業指導以及對特殊群體的保險教育等。[1]美國的保險金融業已經較為發達,金融教育也相對發達,多種教育途徑均具有有效性。以區域教師顧問委員會為例,其構成人員就包含中學教師以及高中教師,他們可以將金融消費者的真實情況轉告給相關人員。

2 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2.1 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存在的問題

(1)保險消費者教育觀念陳舊。當前,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觀念依然較為陳舊,教育途徑依然較為單一。雖然保監會已經開始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保險教育,讓教育途徑更為多元,但是,在教育中應用術語較多,教育效果不佳。

(2)保險消費者教育沒有長期性。保險消費者的教育需要較為長期的系統規劃,當前,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處于探索時期,而監管部門并沒有對保險消費者教育工作進行詳細指導,相關人員的工作責任也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3)保險公司教育功利性嚴重。和英國、美國相比,我國保險公司依然是保險宣傳教育的主體,但是保險公司在進行宣傳教育時,其功利性較為嚴重,一切教育都圍繞著保險產品,并不能對消費者進行有效的知識教育。

2.2 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的完善措施

現階段,我國對保險消費者的教育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還需要通過一系列措施不斷完善。在完善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將消費者的權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風險控制和保險知識普及置于同等地位,傾聽保險消費者的內心訴求,加強對保險消費者消費行為的監管,為保險業的更好發展提供良好的前提,同時也為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1)完善保險消費者教育實施體系?,F階段,我國的保險教育并未出臺,為完善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實施體系,首先應該在法律上對保險消費者接受金融教育的權利進行規定,用科學的方法來對保險消費者概念進行合理界定;其次,應該做好保險消費者教育輿論的宣傳工作,可以開設保險消費者教育專欄、開展有獎征文活動并定期舉辦有關于保險金融知識的講座,也可以利用報刊、電視、網絡、廣播等多種媒介進行宣傳[2];再次,應該對我國弱勢群體的保險消費者教育予以特別重視。我國弱勢群體主要是老人、兒童、婦女以及農民,我國農村人口數量大,且相對于城市人口,其文化水平通常不高,在對其進行消費者教育時,主要教育內容應該是風險的防范和權利的維護;最后,應該學習發達國家經驗,在公民基礎教育中增加保險消費者教育,如在馬來西亞等國,在義務教育階段,金融教育為必學課程。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保險消費者教育保障體系,結合保險行業的發展實際,從源頭上實現對風險的良好控制,形成具有信息充分和條款清晰的保險消費者教育保障體系。

(2)構建保險消費者教育內容體系。為構建保險消費者教育內容體系,首先,我國政府應該對保險消費的相關法律政策予以更新,出臺人身保險的工作要求等法律規定;其次,應該對保險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予以加強,對保險消費者的知情權予以加強,我國保險消費者具有自主選擇權、知情權、保險消費安全權、公平交易權等多種權利;最后,需要對保險業務常識予以普及。在保險訴訟中,關于“存單變保單”等事件層出不窮,這就是因為消費者保險常識不多、銷售人員有意誤導導致的,因此,在普及常識的同時,還應該對銷售人員進行法律規范。

(3)健全保險消費者教育保障體系。首先,應該對保險產品條款予以簡化,保險公司應該清楚客戶的保險知識水平,并制定出相應的保險條款,在推銷人員進行推銷時,應該盡可能減少專業術語,盡可能地將專業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其次,應該督促保險公司建立起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企業文化,通過企業文化來推動保險公司工作人員樹立起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意識,進而減少保險糾紛,可以借鑒英國的“公平對待消費者”項目實施手段;再次,需要讓保險服務更為全面,讓保險服務過程可以得到全程披露,增強保險服務透明性;復次,監管部門應該提升監管力度,督促相關機構對保險消費者進行教育,并完善金融機構的退出機制;最后,應該對評估反饋機制予以健全,可以參考美國建立數據庫的做法,依照數據庫中涉及的金額以及投訴次數完成調查分析工作。

(4)構建多方參與的保險消費者教育體系?,F階段我國基于保險消費者教育的實際情況,建立了集保監會、保險公司、保險行業協會和大眾傳媒等組織為一身的多方參與的保險消費者教育體系。首先,應充分發揮保監會的領導作用,在我國現階段保險業經營和監管現狀的基礎上,形成由保監會領導、財政部門和教育部門為紐帶的保險消費者教育體系,各組織之間資源共享,實現對保險教育資源的統一規劃。其次,要充分發揮保險協會的紐帶作用,明確保險公司在報銷消費者教育過程中應該承擔的責任,督促保險公司制訂詳細的保險教育計劃,并對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者教育工作進行監督,對于出現違規操作的予以譴責和罰款的懲罰方式,為保險消費者教育體系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礎。最后,應充分發揮保險公司在構建多方參與的保險消費者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在充分衡量保險收益的基礎上,結合本公司的業務類型和業務特點,配備專門的保險人員對保險消費者進行教育,普及保險相關知識,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風險提示制度,并定期開展以保險消費者教育為主題的活動,為全民樹立保險意識提供科學的制度保障。

3 結 論

綜上所述,針對我國當前保險消費者教育觀念陳舊、保險消費者教育沒有長期性以及保險公司教育功利性嚴重的問題,參考國外金融教育經驗,可以通過完善保險消費者教育實施體系、構建保險消費者教育內容體系和健全保險消費者教育保障體系的方法對其予以解決,進而提升我國保險消費者的認知能力,促進我國保險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呂宙.加強“互聯網+”時代的保險消費者教育 [J].清華金融評論,2017(6):25-27.

[作者簡介]指導老師:李芳蕾(1983—),女,漢族,黑龍江人,北京愛迪學校國際高中部商務組學科組長,英國威爾士大學工商企業管理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經營管理。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