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西南州宗教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SWOT分析

2018-01-23 14:54劉立文興蘭
中國市場 2018年3期
關鍵詞:黔西南劣勢機遇

劉立 文興蘭

[摘 要]黔西南州民族宗教文化歷史悠久、獨具特色,擁有豐富的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資源,但目前黔西南州的旅游開發類型主要是以觀光旅游和人文旅游為主,對宗教文化旅游產品的認識不夠,開發程度較低。在今天貴州省大力發展“山地旅游”、“大數據”助力旅游、“精準扶貧”帶動旅游的背景下,黔西南州發展宗教文化旅游、提升旅游產品內涵擁有前所未有的優勢和機遇,同時面臨著巨大的劣勢與挑戰。

[關鍵詞]黔西南;宗教旅游;資源;優勢;劣勢;機遇;挑戰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3.241

隨著旅游市場的日益壯大及旅游者越來越喜歡追求切身體驗的發展需求,民族宗教文化旅游體驗成為民族地區旅游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黔西南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濃郁的民族風情、厚重的宗教文化旅游資源,但是這些資源卻沒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對發展黔西南宗教文化體驗旅游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四方面進行SWOT分析,有利于豐富黔西南旅游內涵、推動黔西南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

1 黔西南州概況

1.1 黔西南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

黔西南州地處珠江上游,黔、滇、桂三?。▍^)接合部,是三?。▍^)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州府所在地興義市位于南(寧)貴(陽)昆(明)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和貴陽、昆明、南寧三個省會城市的三重輻射圈內,區位優勢突出。

1.2 黔西南具備便捷的交通條件

黔西南州內運輸體系完備,與周邊省份、縣與縣之間、村與村之間已經結成了完整的交通體系;興義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昆明、貴陽等航線;黔西南州有完整的鐵路運輸體系;2016年開通了滬昆高鐵普安站;西南水運出海中通道基本建成,初步形成集公路、航空、鐵路、高鐵、水運為一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貴州省黔西南州

1.3 黔西南擁有神奇的旅游資源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黔西南少數民族人民自古以來就對大自然非常崇拜,他們把大自然中的山、水、樹木、石頭、田、土、洞穴、動物等作為崇拜的對象,認為它們是能夠給本民族帶來福祉的“神靈”。為了保護這些“神靈”他們制定了一套自己的管理體系對人們進行約束,而且人人都會自覺遵守這些規定,所以州內植被覆蓋率高,生態環境良好,再加上黔西南州的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旅游度假的最佳選擇地。由于州內的自然資源豐富,這座城市也被人們戴上很多閃亮的光環,例如:中國觀賞石之鄉、國家風景名勝區、地球上最美的傷疤、國家森林公園、中國最美峰林、中國最佳休閑旅游城市、國家地質公園等。因此她也被譽為“龍古、山奇、水靈、谷美、縫絕、石秀;山如海洋、谷如鳳凰、石如寶藏、路如畫廊、情如故鄉、氣候如天堂、飲食文化的康莊”,其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是休閑度假的最佳選擇地。

2 黔西南州宗教文化旅游資源概況

2.1 外來宗教

黔西南州少數民族自漢代開始就與漢文化接觸,至宋元時期,漢傳佛教傳入黔西南州,并對黔西南人民產生深刻的影響,從而產生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的建筑,例如:興義市的萬佛寺(開放寺廟)和水晶寺(開放寺廟)、興仁縣的積緣寺(開放寺廟)和壽佛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安龍縣的圓通寺(開放寺廟)和蓮花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普安縣的松巋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九峰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晴隆縣的龍潭寺(廢墟未存)和涌泉寺(廢墟未存)、貞豐縣的蟠龍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觀音廟(開放寺廟)、謨縣的三照閣等,當年這些宗教場所的建立,為佛教文化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基礎,也使佛教在此得以快速地傳播。天主教的傳入則是在晚清之際,在西方列強的大規模入侵下,外國傳教士憑借不平等條約的庇護,在黔西南州廣泛傳教。至民國10年(公元1921年),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布依族在內的貴州教徒已有3萬人,外國傳教士達50余人之多,次年,羅馬教廷劃“盤江八屬”[冊亨、安龍、貞豐、興仁、興義、盤縣、普安、安南(晴?。┌丝h之稱]、羅甸和廣西五縣為安龍監牧區,民國16年升為正式的代牧區,1947年再升為“圣統教區”。[1]為了更好地傳教,傳教士在此大修建教堂、廣置購田地,從而形成了許多散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天主教堂,其宗教建筑數量眾多、種類齊全、分布廣泛、結構獨特、造型精美,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2.2 原始宗教信仰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區,州內有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他們大都以多神信仰為主,他們崇拜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崇拜祖先。這種多神信仰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黔西南州地處喀斯特地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外來文化很難流入當地并影響其思想轉變,這就是其原始宗教信仰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世居在黔西南州的少數民族先民們受自身認識水平所限,對風雨雷電,日夜更替、生老病死等自然現象缺乏認識也無力駕馭,于是,便認為世間存在著無限神奇的力量在掌控著萬事萬物”。[2]在社會生產力普遍落后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們在進行自然生產實踐活動中,沒有良好的農業技術指導和科學的栽培技術,當莊稼受到自然侵害時,便把原因歸結于自然界中的“神”身上,并對其產生恐懼和崇拜;當寨子中遭遇災難、疾病和死亡的時候,便認為是“鬼”在作祟,為了避免“鬼”對人的繼續侵害,人們就會通過掃寨、祭祀、驅邪、占卜等形式對“鬼”進行驅趕;當寨子中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五谷豐登的時候,人們便認為是“神”帶來的福祉,人們為了得到“神”的繼續保佑,便對“神”進行崇拜和膜拜。出于祈福求平安的美好愿望,他們一般是通過占卜的形式來預測一年的運勢,由此便衍生出布依族、苗族、彝族等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宗教祭祀文化活動。

黔西南州少數民族自古以來,除了對大自然的崇拜之外,還特別注重對祖先的崇拜,認為人死后是有靈魂存在的,而靈魂擁有特別神秘的力量,它可以給人們帶來福祉也可以給人們帶來災難。因此,人們對待祖宗神靈都是非常謹慎和敬重的,在這里每個家庭都會在自家堂屋供奉祖先,每到特大節日、婚喪嫁娶、搬家等都要對祖先進行祭祀供奉。endprint

在祭祀的過程中又產生出許多具有宗教文化氣息的民族節日,“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就是對當地節日的真實寫照。而這些豐富多彩的祭祀活動也只有在這些節日中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例如:布依族苗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初一”“七月半”“吃新節”“開秧節”等。在節日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祭祀活動,例如:祭山、祭水、祭樹、祭田、祭祖、祭灶神、祭蟲王、祭谷王等豐富多彩的祭祀活動。其中“三月三”和“六月六”是最為隆重的節日,在這一天,除了隆重而神秘的祭祀活動之外,還有許多大規模的娛樂活動,例如:浪漫情趣的男女對歌、驚險的跳山獅、熱烈的舞龍、跳布依族風情舞等大型活動,它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思想。十月初一的“牛王節”的祭祀活動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在祭祀過程中,人們要用純植物染的五彩糯米飯和最鮮嫩的草來喂牛,它體現了人們對動物的感激之情和深深的敬意。

這些宗教文化祭祀活動還往往伴隨著歌舞等藝術形式,如苗族宗教活動中的踩蘆笙、木鼓舞;少數民族祭祀時跳的繞壇和轉場舞、吟唱的“古歌”;還有眾多民族宗教活動中廣為流行的舞龍、舞獅、儺戲等,其活動豐富多彩且獨具特色。

3 黔西南州宗教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海因茨·韋里克(Heinz Weihrich)于20世紀80年代初在其著作《SWOT矩陣》(The SWOT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中提出的,是對研究對象內部存在的優勢因素(Strengths)、劣勢因素(Weaknesses)和外部相關的機遇因素(Opportunities)、挑戰因素(Threats)進行分析,通過SWOT分析法,主體很容易將自身的內外部條件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充分發揮、利用其有利條件,控制、化解不利因素,以達到最佳的發展狀態和目標。本文在綜述的基礎上,運用SWOT分析法,從黔西南州宗教文化旅游開發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四個方面,對黔西南州宗教文化旅游開發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

3.1 優勢(S)

3.1.1 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據史料記載,黔西南州有人類活動的歷史長達4000—5000年,民間宗教信仰的歷史十分悠久。隨著時間的流逝,歷史灰塵的落下,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布依族、苗族、回族、彝族、瑤族、黎族、仡佬族等多民族部落匯聚于此形成獨具特色的世居民族。在這些民族中以苗族和布依族的歷史最為悠久,世居在這塊土地上的各個民族,遠古時代由于受生產力落后和人們思維能力低下的局限,對很多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和解釋,固在思想中產生“萬物有靈”的觀念,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成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形成民間原始宗教信仰,這種原始的宗教信仰、祭祀儀式、舞蹈、音樂等一直完整的保存至今。

3.1.2 宗教文化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且獨具特色

黔西南州是多民族的聚居之地,區域內居住著漢、布依、苗、彝、回等35個民族,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年末黔西南州人口總數為33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42.47%,各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了極富魅力、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州內除了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遺址遺跡之外,還有豐富的宗教文化資源,其宗教文化旅游資源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內容極為豐富、文化韻味濃厚、表現形式多樣,有宗教建筑、宗教繪畫、宗教雕塑、宗教飲食、宗教祭祀音樂、宗教祭祀舞蹈、宗教傳統節日慶典、祭祀服裝等。就拿布依族的祭祀文化來說,其祭祀儀式往往伴隨著祭祀的歌舞、伴隨祭祀的音樂、祭祀時專門的服裝等。祭祀對于黔西南州少數民族來說是一件非常神圣而嚴肅的事情,不得有一絲的馬虎;同時也是一件非常具有娛樂性質的活動,它能很有效地將村寨的人聚集在一起,有助于增進村民之間的感情,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無形宗教資源,如廣為流傳的祭祀節日由來的神話、傳說等。

3.1.3 宗教文化體驗旅游與其他類型的旅游資源融合性非常強

黔西南州地處三省交界處,境內山川秀美,景色迷人,氣候宜人,旅游資源類型豐富,例如:自然觀光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民族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工藝品資源、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其資源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的格局,具有非常強的可溶性。如果將這些相互獨立的旅游資源進行全方位的開發,融入目前大力打造的“山地旅游”產品中,不僅可以豐富其旅游資源類型,亦可增加其體驗型項目。黔西南大可以上述旅游資源為依托,著力打造“黔西南州宗教文化體驗旅游”品牌,為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旅游活動,使游客更加深入地感受文化、聽出文化、看出文化。

3.2 劣勢(W)

3.2.1 旅游基礎設施差以及接待能力低下

黔西南州內廣泛分布著豐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資源,但大多數都分布在交通設施差、旅游接待能力低、基礎設施不完善的鄉鎮地區,這就相當于是在景區與游客之間劃了一條深深的鴻溝,致使旅游地和游客隔江相望,可望而不可即,導致當地的旅游業發展滯后;民族宗教文化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和保護;地區經濟得不到有效的發展,最后可能會導致這種難能可貴的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遺忘甚至消失。因此,政府對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設施建設的加強是非常有必要的。

3.2.2 對宗教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程度較低

從黔西南州近幾年的旅游規劃方向來看,大多是朝著自然觀光、都市和田園風光、人文景觀等方面發展,而對豐富璀璨的宗教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卻還幾乎處于空白的階段,未全方位地開發宗教文化中各個方面的內容,把完整的宗教文化呈現在世人面前,其開發是不完整的不成系統的零散的。開發主要集中在歌舞表演方面,而這種表演形式和現代的表演形式大同小異,其中的文化信息量不大,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其中的宗教文化精髓,在表演的過程中純粹是為了娛樂人,而其中的“文化元素”卻沒有太多的突出和體現,游客不能很好地感悟這個帶有民族性的神秘宗教的文化精華所在。endprint

3.2.3 人們對宗教文化旅游的認知度不高

黔西南州雖然擁有豐富的宗教旅游資源,但其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一般到宗教場所的人員多數為信徒和寨子中較為年長的老人,多屬于人們的自發性活動,真正意義上的游客是少之又少。導致這種不景氣現象的原因是人們缺乏對宗教的認識和宗教文化的了解,對宗教文化旅游的認知度不高。這就需要政府做大量的宣傳工作,讓人們充分認識到宗教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光大。

3.2.4 對旅游資源的整合力度不夠

黔西南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都比較分散或是沒有開發,景點與景點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相對來說是相互獨立、自成一派的。加之大部分景區交通住宿不便,使游客浪費過多時間在路途中從而感到意猶未盡,這就歸咎于黔西南州旅游資源的整合力度不夠,沒有充分將各個景區之間有效地結合起來,沒有為游客提供一條精品旅游路線,導致游客的回頭率低。

3.3 機會(O)

3.3.1 旅游市場發展的日趨成熟的社會背景就是最大的機遇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以此為發展基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速發展,旅游對于人們來說已經大眾化、常態化,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這樣大背景下各地開始紛紛挖掘旅游資源,而黔西南的各種旅游資源都比較齊全,民族文化特色鮮明,它能給人們帶來完全不同于其他地區的宗教文化體驗。因此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乘著“旅游業迅速發展”這艘大船,順勢而上,以此來宣傳黔西南的民族宗教文化、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人們生活水平。

3.3.2 區域攜手合作產生的機遇

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高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豐厚的經濟利益,引起黔西南州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因此在“十二五”期間確立了“加快培育重要支柱服務產業,推動服務業大發展的思路,堅持把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龍頭,全力推進旅游業加快發展,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全州重要支柱產業”。這為黔西南州的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導。除此之外,由于黔西南州地處三省交界處,因此“黔西南州旅游局與昆明市、曲靖市、貴陽市、安順市和畢節市旅游局在昆明市共同簽署《滇黔喀斯特景觀旅游精品線路合作協議》”,這就為黔西南州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場。

3.3.3 旅游方式轉變帶來的機遇

在我國,旅游主要是以觀光旅游為主。但是,現在隨著旅游業發展的日趨成熟,人們對旅游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旅游不但是人們釋放壓力的途徑,而且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宗教文化中蘊含的不同于競爭社會中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因此旅游業的發展開始從觀光旅游型向體驗型轉變,這就為黔西南州發展“宗教文化體驗旅游”項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3.3.4 大數據發展助力旅游業發展

大數據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應運而生,是符合社會發展潮流和趨勢的一種新事物?!按髷祿笔侵敢远嘣问?,自許多來源搜集而來的龐大數據組,往往具有實時性。大數據有四個特點,我們簡稱4V:1(Volume),數據體量巨大。2(Variety),數據的類型多種多樣,例如:視頻、網絡日志、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3(Value),價值密度低,4(Velocity),處理速度快。它的這些特點無疑為發展旅游業提供理論更大的便捷。第一,它可以更加生動地展示旅游景點的全方位的信息,從而吸引游客對此景點的神往。第二,可以更加有效、快速、及時地更新旅游信息,比如:到了某節日或某一天此景點將開展什么樣的活動,將帶給游客帶來怎樣的體驗等,使游客提前做好相關旅游路線的安排,及時參與到活動中來,提高旅游人數,增加景區收入。第三,它通過對一些相關數據的分析,根據人們的興趣愛好制定一些公眾號或分版塊發布信息,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使人們對海量的信息的提取更加輕松、快捷。第四,其4V特點為旅游業發展的宣傳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它成為一種最為廉價而又最有效的營銷手段,且在營銷的過程中,公眾的參與度廣泛而深入。2017年9月,《貴州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方案》出臺,方案提出,貴州將在“十三五”期間著力打造“大旅游”數據平臺,助推貴州旅游發展,所以依托大數據實現旅游產業升級,是黔西南州發展旅游的巨大優勢。

3.3.5 精準扶貧政策帶來契機

“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的提出最早是在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指示。精準扶貧的目的是減少貧困人口數量,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從而使全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發展旅游業的目的是帶動群眾一起搞旅游,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同時帶給游客不一樣的文化感受。精準扶貧和發展旅游業二者之間有著共通之處,要做好精準扶貧,就必須把精準扶貧做活做長,而對于黔西南這樣一個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民族自治州來說,不僅要搞好農業上的精準扶貧,還要做好旅游業上的精準扶貧,這樣才能長期有效地解決貧困問題。

3.4 威脅(T)

3.4.1 同類型旅游地發展成熟帶來的威脅與挑戰

黔西南的旅游業發展起步較晚,還有很多方面存在不足。而對于幾乎還處于空白階段的宗教旅游來說更是一片凌亂,不成體系。而黔西南周邊的一些民族地區的宗教旅游發展已經是相當的成熟,例如云南地區和黔南地區,他們的宗教旅游在全國甚至是全世界內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在黔西南的宗教旅游發展的過程中這些地區必將會成為其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就要求黔西南的宗教旅游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將本民族的宗教文化特色發揮到最好。

3.4.2 旅游業發展固有的商業模式對民族宗教文化完整性的破壞

旅游業的發展主要是以營利為目的,旅游的過程其實是文化交流的過程,當旅游業發展的成熟階段,會給人們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但是與此同時,現代化的建設也會隨之加快。當現代化與原始宗教文化相遇時,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管和原則去約束,那么原始宗教文化旅游就會為了追求商業利益而變質,甚至是很難傳承。這就要求我們在宗教旅游開發的過程中要做到“萬變不離其宗”,其宗教娛樂活動可以增加,而宗教文化內涵不可隨意更改,這樣才利于對宗教文化的完整繼承和發揚。

綜上所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數民族居多,自然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民族文化底蘊濃厚,但從旅游方面來看,黔西南州的旅游類型主要是以觀光旅游和人文旅游為主,例如:馬嶺河峽谷景區、萬峰林景區、何應欽故居、貴州龍博物館等為主,類型單一且其中“文化”成分不高。而州內的具有濃郁文化氣息及歷史氣息的豐富的宗教文化資源的開發還幾乎是空白的。本文通過對黔西南州宗教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進行SWOT分析,為相關部門在下一步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提供一個參考,以實現推動黔西南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義仁.布依族宗教信仰與文化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41.

[2] 陳明媚,劉立,邱靖,等.雞骨卦——布依族祭祀文化研究 [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27.5610149.html[EB/OL].endprint

猜你喜歡
黔西南劣勢機遇
黔西南,美麗的家園
劣勢或許會成為優勢
RCEP與房地產機遇
再見,機遇號
不必過于悲觀,四大機遇就在眼前
尋味貴州——黔西南
近親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勢
公立醫院優勢變劣勢
淺析黔西南雄武背斜構造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