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曉漫,等:東北老工業基地去產能的國際經驗借鑒

2018-01-23 18:28李曉漫秦維婧路硯雯
中國市場 2018年3期
關鍵詞:產業結構調整產能過剩融資租賃

李曉漫 秦維婧 路硯雯

[摘 要]東北老工業基地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聚集區,其存在與發展對中國的經濟建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隨著時間的變化,東北老工業基地漸漸出現了產能過剩、資源儲量下降的問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立足實際,振興東北工業成為了重要問題。在此情況下,不妨通過探索德國魯爾區的變遷歷史,探究相似困境下德國魯爾區再次實現振興的原因,同時立足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從金融領域尋找改革契機,利用融資租賃等新興的金融業務為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做出展望。

[關鍵詞]東北老工業基地;產能過剩;融資租賃;產業結構調整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3.034

1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背景

我國東北老工業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藉由東北地區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以及森林資源,工業很快得以建成并發展起來。隨著歷史的推進,西方列強的殖民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當地帶來了技術革新以及科技進步。

從東北工業老工業區形成演變的進程看,其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前;第二階段是從日本投降后到我國改革開放前;第三階段是改革開放后至今。在三個階段中,東北老工業區分別面臨著不同層次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其發展情況也不盡相同。

歷史上的東北老工業區,在最開始發展時,由于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而東北地區由于具有資源優勢及地理優勢而成為了日本人大力扶持的對象。為了支撐其戰爭行動,同時支援日本本土的國家建設,日本人在東北地區迅速建立起了一批現代化工業企業,而東北地區的工業產能也正是由此機會得到極大提高。然而出于一些保密的需要,日本并未將其本國的核心工業技術引入東北,因此在第一階段的發展中東北地區僅完成了工業化的基礎建設。

日本投降之后,東北地區的工業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從“一五”到“三五”期間,東北地區工業產業結構更是朝著重工業的方向進行轉變。然而隨著設備逐漸老化落后,資源的逐年枯竭,東北工業區開始由興盛走向衰退。

第三階段中,東北老工業區緊跟改革開放的浪潮而逐步得到振興,國家也針對東北老工業區的衰落,制定出一系列政治經濟政策進行扶持改革。隨著經濟開發區的落成,外商投資的引入,先進技術的研發以及工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升級,東北老工業區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2 德國魯爾區發展簡述

被譽為德國工業“引擎”的德國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中部最重要的工業區。以采煤、焦炭生產,鋼鐵、煤化工,機械制造等重工業為核心的魯爾區,以其綜合工業生產能力成為了世界中行業的典型代表。當然,德國魯爾區的發展歷史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其在工業發展的歷史中也曾遇到過困境,不過經過一系列的工業基地改造以及戰略轉變,德國魯爾區成功的走出了工業發展的困境,不僅重新恢復了曾經歷史上的輝煌地位,還以嶄新的姿態再一次帶動了德國整個國家工業化的發展,為其他地區的工業化進程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德國魯爾區在歷史上曾經作為德國工業化的代表而出現,甚至有人說:“正是魯爾區的工業水平支撐起了德國發動的兩次世界大戰”。然而,隨著當地煤炭儲藏量的急劇下降,日益昂貴的開采成本以及由此帶來的環保壓力使得魯爾區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不斷走向下坡路,煤礦紛紛關閉,鋼鐵廠停產,諸多不良后果如多米諾骨牌一般觸發了連鎖反應,使得大量工人失業。魯爾區不僅陷入了經濟的低谷,社會秩序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

經過分析,人們得出了魯爾區衰落的原因。首先是其自身生產結構較為單一。魯爾區的工業生產可以劃分為五大部分:煤炭、鋼鐵、電力、機械以及化工。而煤炭工業與鋼鐵工業是全區工業的經濟基礎,這樣的結構導致全區經濟形成一個整體,上下游企業在產業鏈中聯系極度緊密,雖然在平時可以通過協調發展的形式達到高效的發展,然而“一榮俱榮”的背后是緊密聯系所帶來的另一個弊端“一損俱損”,在高度單一的生產關系之下,一旦區域中一個工業行業遇到困境,就會使得整體的工業發展受到動蕩。

其次,作為全區關鍵的基礎資源,“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重要地位逐步被其他同類能源替代,導致全區生產關系無法緊跟生產力的步伐,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滯后性”,創新不足的技術開始慢慢無法滿足生產力要求。

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20世紀50年代以后,出口鋼鐵的國家逐步增多,世界鋼鐵市場的競爭力逐步擴大,而技術革新帶來的不斷出現的新型材料也給鋼鐵市場雪上加霜,世界性的鋼鐵過剩使得魯爾區鋼鐵工業走向低迷。

最后,魯爾區由于自身重化工的集聚而帶來的環境污染、土地資源緊張和交通不便等問題使得企業慢慢遷離此地,德國工業開始向南部地區轉移,進一步加劇了魯爾區的衰落。

面對這些不利之處,聯邦和州政府的進行了許多政策調整,魯爾區內部也開始了工業結構與布局的調整。此后,魯爾區逐步從灰暗中走了出來,重新恢復生機。

2.1 宏觀調控政策

聯邦和州政府針對魯爾區的情況設立了專門的機構,負責制定其經濟結構調整政策與規劃,項目審批與財政資助等事項,從國家宏觀調控的領域對其進行扶持。政府又通過對魯爾區全面、綜合的評估,進行了涉及“交通、教育、文化、環境等”全面規劃,先后推行了“魯爾發展規劃”、“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規劃”和“魯爾行動計劃”等規劃項目,通過區域整體發展的模式逐步改善區域經濟發展。

2.2 財政補貼及扶植政策

在制定了關于保護煤炭工業政策后,政府撥款15億馬克幫助煤炭產業進行集中改造升級。自此之后,魯爾區的煤炭業逐步發展為機械化程度高,盈利能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魯爾區對其區域內煤田的重新規劃也使得大量落后的小企業被淘汰,加快了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

在同一時期,鋼鐵產業也進行了設備的更新換代與技術革新。通過廠區間合作對原有的企業進行優化,工業區加強了內部企業間的合理布局,也配合了煤炭業的進步從而帶動全區的產業結構升級。

2.3 建立各種服務機構,加強服務意識

地區的經濟增長離不開中小企業的發展,改革不僅是宏觀政策的調整,還需要物質力量的支持。魯爾區通過建立技術和工業園區的方式吸引外地企業的投資,不斷加強與世界經濟的聯系,為當地引入新的金融服務,為其振興提供了物質的保障。

3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借鑒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與德國魯爾區的發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首先,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資金來源的不足也限制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產業結構升級。

然而,雖然面臨困境,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同樣面臨著機遇。國家的支持使得工業區技術不曾落后,而本地工人過硬的素質也給工業區的復興增添了許多動力。

面對資金來源不足的問題,我們也能從魯爾區的復興中發現解決問題的一些途徑。通過金融服務機構的建立與業務的拓展,不僅可以提高本地經濟的發展,還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機遇。正如上文所述,當今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著由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關鍵時期,而這個時期的企業對于設備、資金的需求正可以通過從金融領域中的融資租賃來彌補。

融資租賃產品具有靈活的操作模式,其獨特的風險評估體系以及高效的服務可以給企業帶來穩定的合作預期,同時適中的成本負擔也能迅速獲得企業的青睞。較低的客戶門檻設置可以為企業提供靈活、高效的融資解決方案,在這項業務的開展下,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將大大加快,其競爭力也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較大提升,同時配合國家相關政策,融資租賃方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賦負擔,這將大大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進程。

參考文獻:

[1] 高圣平,錢曉晨.中國融資租賃現狀與發展戰略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黃華麗,張麗兵.德國魯爾區老工業基地改造過程中政府作用分析 [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6).endprint

猜你喜歡
產業結構調整產能過剩融資租賃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