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宰相張英慈儉和靜以養生

2018-01-27 19:59張金平
益壽寶典 2018年36期
關鍵詞:禮部張英康熙

文/張金平

《聰訓齋語》的作者張英,是清代名臣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智商極高,幼小便過目不忘,所讀經書深解其義。在康熙二年(1663)應鄉試,考中舉人,四年后,中進士,選庶吉士,任編修,康熙十二年(1673)改日講起居注官,累遷侍讀學士。此后,選為翰林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兵部侍郎,攝刑部事,充經筵講官??滴醵四辏?689)晉為工部尚書,不久調禮部任尚書??滴跞辏?697)任會試正考官,三十八年(1699)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此時的張英,歷經宦海沉浮,心容萬物,處變不驚,已是達到了他人生的最高境界??滴鯇堄⒌牟湃A、智慧、人品,都是極為賞識和器重的,每巡行四方都昭令其侍從。

政務之余,張英著書立說,頗有成果。在《聰訓齋語》這部書中,他用相當多的篇幅講了致壽之道,有一些道理頗能發人深省。

張英把致壽之道歸納為四個字:慈、儉、和、靜。

“慈”就是要有愛心,要懂得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絕不可有害人之心、行損人之事?!叭四艽刃囊晃?,不為一切害人之事,即一言有損于人,亦不輕發,推之戒殺生以惜物命,慎翦伐以養天和,無論冥報不爽,即胸中一段吉祥愷悌之氣,自然災沴不干,而可以長齡矣?!?/p>

“儉”就是要戒奢靡,戒揮霍,樸素簡約,淡泊自甘。張英把“儉”的內容歸納為八個方面:“儉于飲食,可以養脾胃;儉于嗜欲,可以聚精神;儉于言語,可以養氣息非;儉于交游,可以擇友寡過;儉于酬酢,可以養身息勞;儉于夜坐,可以安神舒體;儉于飲酒,可以清心養德;儉于思處,可以蠲煩去擾?!边@些當然都對健康長壽有益。他從自己做起,身體力行,以致在致仕歸里之后,仍“誓不著緞”“不食人參”。不管是暫住鄉里,還是久居京城,他都要求家人把一年的動支費用,精心籌劃,分為十二股,一月用一股,每月底總結所余,“別作一封”,用來應付貧寒之急,或者“多作好事一兩件”。到了晚年,雖處優養尊,仍不改節儉之習,極力反對浪費。他對京師同僚“一席之費,動逾數十金”,深感不安。他六旬時,反對家人、學生、同僚為他賀壽,與妻子商量,用設宴之資,“制綿衣禱百領,以施道路饑寒之人”。扶危濟困、幫助他人成為張英一生重要的社會活動內容,處處體現出他“無忤于人,無羨于世,無爭于人,無憾于己”的人生追求。

“和”就是要心情愉悅,襟懷坦蕩:“人常和悅,則心氣沖而五臟安,昔人所謂養歡喜神?!彼跁幸靡晃幻鞒说脑捳f:“日間辦理公事,每晚家居,必尋可喜笑之事,與客縱談,掀髯大笑,以發舒一日勞頓郁結之氣”,認為“此真養生要訣”。他還轉述一位年過百歲的農村老人對長壽經驗的回答,說“予鄉村人無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歡,從不知憂惱”,他認為這一點是“名利中人”很難做到的,卻也是長壽最關鍵的因素,應該努力去做。

“靜”就是要一無掛礙,去浮戒躁,從容鎮定,寵辱不驚?!胺灿鲆磺袆陬D、憂惶、喜樂、恐懼之事,外則順以應之,此心凝然不動,如澄潭,如古井”,則一切紛擾自然無所施其害。他總結說,“此四者,于養生之理,極為切實”,是比起“服藥導引”更加重要的養生要義。

張英所談的“慈、儉、和、靜”的內容,既是有益身體健康的重要體驗,也是涵養性情、培育良好操守的內在要求。在這里,身和心、體和德、形和神被很好地結合、統一了起來。在此書中,張英還講到了養生的具體禁忌,提出“養生六慎”:“養身之道,一在慎嗜欲,一在慎飲食,一在慎忿怒,一在慎寒暑,一在慎思索,一在慎煩勞。有一如此,足以致病,以貽父母之憂,安得不時時謹凜也?!?/p>

猜你喜歡
禮部張英康熙
《黑圖檔》所見盛京禮部祭祀管理的職能
深秋
減字木蘭花·乙亥清秋
藝術百家 張英
康熙:陽剛雄健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金朝禮部宗教管理方式芻議
元朝宮廷音樂考論
康熙下象棋
宗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