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探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2018-01-30 09:43張鷹
考試周刊 2017年86期
關鍵詞:審美情趣審美教育

摘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由此可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時,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到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同時也要適當滲透語文美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當前,人們對“語文美育”的具體含義的認識和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我大體上同意這樣的主張:“語文美育就是探索語文教師如何運用美學理論于語文教學實踐之中,施用美學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感情,使學生具有美的創造力,以此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保ㄈA礅《試論語文美育的內容及其原則》)

本次論文我從語文審美教育的特點和功能出發,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了從小學語文教師的審美主導作用到小學生的審美接受心理,從文字教學、閱讀教學、聽說訓練到作文教學的美育問題。

關鍵詞:審美教育;審美情趣;審美主導;審美接受

一、 前言

當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建構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個體言語經驗和言語品質,是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是基于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綜合體現。因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如何培養好學生的審美情趣也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在語文教學界,對語文教學中美育問題的探討也突破了原來的思維定式,提出了新的課題,顯示了新的水平。如韋志成的《中學語文美育》、曹利華的《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彭華生的《語文美育藝術》在研究語文審美教育的理論規律、制定語文審美教育的實施方略方面,作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也結合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作了一些淺顯的探討。

二、 語文審美教育的特點和功能

(一) 語文審美教育的特點

1. 形象的間接性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以語言文字作為信息交流的符號的,這種符號并不能直接顯示人和事物的形象。當我們閱讀語言文字后,必須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依靠自己對人或事物的形象記憶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才能把語言文字轉換成相應的意象,從而獲得美的體驗。形象的間接性這一特點,要求語文教師靈活地運用美育理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審美想象力,去創造美的情感、美的意象。

2. 情感的蘊含性

美感具有動情性,反映了主體對于對象的情感態度,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激動與滿足。美育的這種情感性,在語文審美教育中也充分表現出來了。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采取多種方法去挖掘、領會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我國古代語文教學中有一個獨特而重要的理論范疇——“味”?!段男牡颀垺る[秀》說:“深文隱蔚,余味曲包?!爆F在,我們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和寫作,也要十分重視對語言文字的辨味、體味,要引導學生在讀寫活動中對語文材料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加以認識和審美,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3. 啟蒙的愉悅性

語文審美教育的實施,要注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小學生處在學齡初期到學齡中期,他們接受的語文審美教育是啟蒙性質的。對小學生去講美學的理論知識、去作審美的理論分析,顯然是極不恰當的,也是不受歡迎的。教師要努力創造具體、形象的美的情境和美的意象,還要十分注意采用帶有直觀性、形象性的一些教學手段,以生動活潑、新穎有趣而且充滿稚氣的形式,去實施語文審美教育,使孩子們能以自己純真的童心領略到審美活動的極大的愉悅性和趣味性。

4. 方法的多樣性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從教材實際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靈活多樣的施教方式方法。長期以來在語文教學中不少老師都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過多地依賴講授、分析,有時教師講得辛苦,學生卻聽得乏味,教師的勞動實際上是無效或低效的勞動,這種狀況對實施美育當然是非常不利的。其實,我國古代語文教學十分重視讓學生“自悟”?!拔颉笔枪糯Z文教學中一個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的理論范疇。語文老師要善于啟發、點撥、誘導,促使孩子們去主動地領悟美的意象,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

(二) 語文審美教育的功能

1. 以美形育美德

小學語文教材中,絕大多數課文都描寫了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物,這就為語文審美教育發揮“以美形育美德”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通過各種美的感性形象,如船長、諾貝爾等品質高尚的人物,桂林山水、西湖等風景如畫的景物,莫高窟、兵馬俑等凝聚智慧的藝術精品,使學生在道德品質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使他們的思想情操上升到更高的境界。當然,真正實現這樣“以美形育美德”的功能,還要靠教師的精心設計和積極誘導。

2. 以美情導真善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闭Z文審美教育具有“以美情導真善”的重要功能,它引導學生主動地去追求真善美,獲取真知,使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不斷深化,知識結構不斷完善。在語文課上,學生通過對美的感受、鑒賞和創造,就能更加主動地、積極地、充滿感情地去領會教材所涉及的各種社會知識、自然知識、生活知識和語文知識(包括字詞句篇的知識、聽說讀寫的知識、文學常識等)。他們追求真善美的熱情將得到進一步激發。

3. 以美善怡真情

我國現代杰出的教育家葉圣陶在20年代初就指出:“教訓在教育上是一個愚笨寡效的法子,感情的熏染,其活力雄于智慧的辯解。所以諄諄詔告不如使其自化?!保ā段乃囌劇罚┱Z文審美教育對學生性情的陶冶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語文學科充滿感情色彩的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使孩子們的情感從小就受到美的陶冶。這種情感的凈化和美化,對于促進孩子的發展,提升孩子的核心素養會產生巨大的影響。endprint

4. 以美育啟智慧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基于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審美情趣。以語文審美教育來促進學生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的全面和諧發展,促進學生智能的優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以美育啟智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有一顆具有豐富美感的火熱的心,以生動具體的美的形象去溫暖孩子們的心靈,使孩子們煥發學習熱情,從小就形成、發展一定的創造力,而良好的審美教育正是創造智力活動的重要的催化劑。

5. 以美感潤言語

語文審美教育在培養學生對語言美的感受、理解和表現的能力方面,有著獨特的功能。語文教師在指導孩子們學習正確、純潔、優美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時,要積極引導他們去領會語言應該怎樣做到正確、規范,并且怎樣加以潤飾、美化。要努力啟發他們去體察語言與生活有著怎樣密切的聯系,大自然的美、生活中的美應該怎樣用美的語言去表現。在指導孩子們回答問題、復述課文、發表意見、造句、作文時,要熱情幫助他們在運用語言文字時首先努力做到正確、恰當、合適、得體(這樣就具有了樸素的美),并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學會作一點必要的潤飾、加工(這是語言進一步的美化)。這些,就是語文審美教育“以美感潤言語”這個功能的具體內涵。

三、 教師的審美主導和學生的審美接受

(一) 小學語文教師的審美主導作用

語文教學活動是語文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其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密切聯系、相互影響。而滲透、貫穿在語文教學中的語文審美教育,同樣也包括施教與受教這兩個密切聯系、相互影響的方面。只有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有機互結合、相輔相成,語文審美教育才能有效地實施。其間,教師對學生的審美主導非常關鍵,具體表現在誘發審美情趣、示范審美實踐、指導審美方法、組織審美活動。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經常、反復地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掀動他們感情的波瀾,并使學生的興趣和感情在審美實踐中不斷地發展和深化,他們就能獲得難忘的審美體驗,感受到極大的審美愉悅,就能逐步形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語文課文中往往包含著不少美的意象,有的學生在閱讀時只是把它們看成各自獨立的意象,而不懂得從意象的組合中去深入體會美的意蘊,獲得獨特的審美理解。教師應在這方面作一些必要的引導啟發,進一步教給學生審美的方法,這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教師在語文審美教育中發揮的審美主導作用,還表現在對學生審美活動的認真、細致的組織工作中。教師要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有位特級教師指導三年級學生寫《秋夜看月亮》的作文。她認真細致地組織了一次觀賞秋月的活動。她掌握好觀察時間,在月亮升起前十分鐘把學生帶到河邊。在氣氛的渲染方面,教師也作了精心安排,當明月升空時,她拉起手風琴,讓學生一邊看在云朵里穿行的月亮,一邊輕輕地歌唱:“皎潔的圓月亮,銀盤般的圓月亮,你可愿意和我們來玩有趣的捉迷藏,你呀滿臉含著微笑,躲在云端哪一方?”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古詩《嫦娥》,更加感到悠然意遠,流連忘返。這次活動以后,孩子們都用美好的語言描寫了當時美好的情境,這說明他們的審美主體作用較好地體現出來了,他們幼小的心靈深深地受到了美的熏陶。取得這樣的效果,當然同教師認真、細致、富有成效的組織工作是分不開的。

(二) 小學生的審美接受心理

學生的每一次審美體驗,一般都包含著強化審美期待、開拓審美視野、積累審美經驗的過程。通過反復進行一系列的審美體驗、審美實踐,學生就能通過耳濡目染形成和發展正確的審美觀點和良好的審美情趣。

1. 強化審美期待

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情感,需要不斷地激發和培養。要進入審美體驗,先要有一個準備階段,即審美期待。怎樣創造條件促使學生進入審美體驗的準備階段,不少優秀教師在這方面創造了許多成功經驗。例如,有位老師在教《鳥語》一文時,先讓學生看各種鳥的圖片,傾聽各種鳥的叫聲,然后問學生:“你們聽懂了什么?”學生只會說鳥兒在唱歌,在說話,然后再問學生:“你們能從鳥兒的叫聲中聽出它們在說什么或唱什么嗎?”學生露出困惑的表情。老師繼續說:“其實鳥兒的語言可豐富了,你們想做它們的知音嗎?”接著老師又說:“作者就是鳥兒的知音,你們想學會他的本領嗎?那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蓖ㄟ^這樣的教學,學生很快進入課文情境,審美期待就很快地得到了強化。

2. 開拓審美視野

在學生進入審美體驗的準備階段之后,教師應該及時引導他們邁向審美體驗的初始階段。在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中,教師都應該創造條件,悉心指導,幫助學生去努力發現、領略大自然之美、社會生活之美和語言文字之美,從而不斷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例如,低年級教材中安排的詩歌《秋姑娘的信》和中年級教材中安排的散文《北大荒的秋天》,就可以讓孩子們先自己去觀察秋天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然后再通過學文,展開想象,進入美的意境。

3. 深化審美體驗

同審美體驗的初始階段緊密聯系、相互交錯的是審美體驗的深化階段。在審美體驗的深化階段中,應致力于充分發展學生的聯想與想象,促進他們情感、理解的深化和升華。有位特級老師在教《二泉映月》一文時,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聽《二泉映月》的二胡曲,然后問學生:“你們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聽到了淙淙的泉水聲,有的學生說聽到了嘆息與哭泣,有的學生說看到了月光映水的美景,有的學生說看到了瞎眼的阿炳在泉池邊拉琴的情景……老師在介紹了阿炳一生的坎坷經歷之后,再讓學生伴著二胡曲自讀課文,然后再問學生:“你們又從琴聲中聽出了什么?”有的學生說聽出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有的學生說聽出了他對師傅的思念,有的學生說聽出了他對命運的抗爭。老師總結說:“這充滿深情的琴聲多么感人啊,因為琴聲里融入了阿炳的心聲!”接著老師又說:“作者不愧是阿炳的知音,他用與琴聲一樣有感染力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這支二胡名曲,讀了這一段段描寫細膩的文字,我們仿佛親臨奏琴的環境,感受琴聲的意境,更走入了阿炳的心境?!蓖ㄟ^這樣的教學,學生入情入境,在實踐中積累了審美經驗,深化了審美體驗。

總之,學生的審美情趣是他們各種審美心理因素和思想意識的綜合性的表現。而語文審美教育的實施,激發學生美的情感,促使他們自覺地向往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這在小學生審美觀念、審美理想的建構過程中發揮的導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在教師精心指導、學生積極投入的一系列審美體驗過程中,學生強化了審美期待、開拓了審美視野、積累了審美經驗,才能使自己的審美情趣得到比較充分的培養和發展。

作者簡介:張鷹,江蘇省蘇州市敬文實驗小學。endprint

猜你喜歡
審美情趣審美教育
基于國畫教學中鑒賞力和審美情趣的培養
繪畫藝術的本質特征再認識
淺談技校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高校攝影公選課與大學生的審美教育淺談
審美教育有效傳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小學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初探
淺談花鳥畫中自然格調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