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數學一題多解能力的培養策略

2018-01-31 06:46胡蘭蘭
考試周刊 2017年100期
關鍵詞:主要策略一題多解培養能力

摘 要:一題多解,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同一個數學問題的活動。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一題多解,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鍛煉思維的靈活性,促使學生智慧的發展。文章從設計動腦動手的練習、設計動腦動口的練習以及注重創新與求真并重等幾個方面,對培養學生數學一題多解能力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一題多解;培養能力;主要策略

一題多解,就是用多種方法和多種策略解決同一個問題的活動。簡言之,一題多解,就是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教學中,有效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地分析和思考,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好方法。

下面,結合教學實踐,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一題多解”的教學方法而發展學生綜合素養,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 設計動腦、動手練習,提高解題能力

動腦、動手的練習,引發學生用多種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強化一題多解的意識。

如一年級數學10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時,對于10的分合的教學,與其讓學生計算2+8=? 3+7=?等,不如給出學生一個寫計算式子的問題,如○+○=10,對于問題的算式的寫法,不止一個,但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往往滿足于一個,寫出一個就認為問題解決了,如寫出1+9=10,就左顧右盼,看其他學生苦苦思考,或者靜等老師表揚,此時,教師可以引發學生,你還可以寫出其他更多的算式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而想出更多的加法算式。學生們會寫出許多個算式,如2+8=10、8+2=10、3+7=10、7+3=10等可以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意識,發散思維能力。

再如《圖形的認識》的教學時,對于“一個長方形,剪去一個角后,剩下的圖形是什么”的問題,應引導學生剪去一個角的方法的不同,而得到的圖形不同的思路,而動手剪一剪,或者畫一畫,探討出不同的結果(三種),從而既培養動腦、也培養動手的能力;三年級的“百分數的應用”時,可以設計諸如“一段公路2400公里,三天修了20%,修完這段路要多少天?”的問題,直接明確提出要求,最起碼用三種方法解,解完后,分析、對比,哪個方法最簡便?

一題多解的問題的設計,提高以問引思的含金量,也促使學生主動思維,創新思維,逐漸引導學生不拘泥于唯一的解法的局限,從而發散思維能力,將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教學的始終。

二、 設計動腦、動口的練習,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一題多解的練習的設計,往往重視探討的結果,忽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在注重一題多解時,也需要在動腦、動口方面設計練習問題,促進學生既動腦、也動手,更動腦。

例如,對于數的比較的問題時,讓學生反復做練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不如呈現給學生下面的問題,讓學生在○ 中填上適當的數字,使 ○3 >40,對于這個填空題,顯然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而學生們的答案卻往往是唯一的,如填上4或者5等,就算完成了,而對于這個問題,不是簡單地填入一個數字就解決了問題的事,應引導學生思考:填入的數字,一定不是0,因為十位數上的數字不能是零,而且,個位數字是3比40的個位0大,所以十位數只需要是4或者比4大的數字,數字不能大于9,因為兩位數的最高位是9,所以填入的數字大于等于4,小于等于9。如此練習,經常滲透,一題多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動口、動腦的一題多解的運用,主要以動腦思考,找到不同的方法和途徑解決問題。而動口,就是把解題的思路說出來,說出來具體的過程。動腦動口的練習,偏重于動口,當然,動腦是前提、是基礎,動口是動腦的思維的結果和歸宿。這種訓練,有必要與小組學習有機聯系起來,給出問題后,明確要求——用多種方法求解,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實現全面整體提高之目的。

如教師提出問題:一條公路長2400 km,3天修了全長的20%,修完這條公路,需要多少天?問題提出后,教師先將學生分組,讓每一組學生找出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先在組內交流,再在班級展示,最后看看哪個小組找出的方法多,對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多的小組,敘述有條理的小組,給以“智慧組”的稱號。

通過討論交流,這個問題有以下幾種做法:

解法一:3÷20%=15(天)

解法二:1÷(20%÷3)=1÷115=15(天)

解法三:3×(1÷20%)=3×5=15(天)

解法四:2400÷(2400×20%÷3)=2400÷(480÷3)=15(天)

解法五:2400÷(2400÷3×20%)=2400÷(800×20%)=15(天)

動口動腦的訓練方式,還需要讓學生對于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說說哪種方法最簡便。在討論過程中,組員陳述,組長記錄,從而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更多的解題方法,發揮學生的集體優勢,資源共享也互補,實現共同提高、共同促進的目的。

三、 注重創新與求真并重,發展發散思維能力

一題多解,除了設計動腦動口、動腦動手的練習以外,還應該設計創新求真的問題,注重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解題能力的提高并重,否則,僅僅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忽視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一題多解問題的設計,也缺少靈活性,缺乏訓練的意義。因此,在一題多解的訓練方面,創新與求實并重,才能突出一題多解的練習的意義。

(一) 掌握和鞏固雙基

一題多解的目的,通過設計活動,達到掌握雙基、訓練思維、拓寬思路、培養創造性學習的主體目標。其中,雙基是目的,是基礎,是一題多解的“重心”和“核心”。為此,一題多解的訓練的設計,首先應注重雙基的落實。

如上文提到的○+○=10的問題設計,主要目的是通過在○內填上適當的數,使等式成立,這道練習題,主要是為了強化10的分合的學習,設計的目的是復習和鞏固這個知識點,讓學生熟練掌握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都可以合成10,從而,10的分合的知識得到強化和運用。endprint

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為了突出知識為基礎、基礎知識的強化的目的,教師讓學生注重一題多解,而不是拘泥于一個方法,并讓學生說出方法和理由,從而在強化知識的同時,知識、技能、能力真正高度和諧、完美統一,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 時間應限制

一題多解的練習,給出問題、明確要求后,讓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但應注意時間的限制問題,給學生的時間不能太短,因為太短的時間,不能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思維,時間太長,學生也容易疲勞,課堂出現“松動”現象。為此,在討論的時間上應把握好“度”。

時間的限制,除了討論的時間問題外,主要是指問題的設計和提出的時間“點”上,問題的設計應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主要目的,因此,一題多解的問題設計,應在新知識的強化、舊知識的復習時巧妙設計,與所學的知識巧妙聯系。

如○+○=10的練習的設計,應在“10的分合”時,提出來,以強化課堂所學。而上文的修2400 km長的公路的問題,可以在單元復習或者章節復習時運用,對于○3>40的在○內填上符合條件的一位數的練習,在新授課中設計,不合時宜,而放在課后拓展訓練時,更為合適,對于上文提到的長方形剪去一個角的問題,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先想象,再動手親自做做,驗證自己的想法和猜想,為此,課內外時間運用,都不容忽視。

(三) 練習設計需得當

一題多解的練習,要注意適用的層次,既要顧得上優生,也要兼顧學困生,因此,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層次性和啟發性。如學習10的分合后,教師可以先提出:把10分為2份,有幾種分法?哪幾種?再提出○+○=10的問題,問題的引導,為這個一題多解練習的解決打下了基礎,為學生打開“思維之門”。

一題多解的練習的融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開發解題的潛能,提高創新能力。路漫漫其修遠矣,我們應不斷求索、不斷創新,在教育教學中漸行漸遠,教得高效,學生學得更有效。

參考文獻:

[1] 黃偉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題多解的思維訓練[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4).

[2] 許占輝.開拓解題途徑活躍解題思維——淺談小學數學一題多解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5(36).

[3] 周洪偉.“一題多解”對培養小學生發散思維作用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07).

[4] 丁維海.略論小學數學中的“一題多解”與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5(06).

作者簡介:

胡蘭蘭,遼寧省錦州市,渤海大學;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學校。endprint

猜你喜歡
主要策略一題多解培養能力
例析初中數學的多解問題
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思考
一題多解的教學問題分析
新時期班級管理藝術研究
對九年級化學家庭小實驗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