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手工藝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018-02-08 13:24劉若班唐宇飛宋名揚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風車手工藝風箏

李 勤,劉若班,唐宇飛,宋名揚,張 達

(北京建筑大學,北京 100044)

民間手工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工藝技術獨特,同時還具有很豐富的文化內涵,如濟世救人、傳藝于世等可以說是世界歷史和中國文化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近些年來老手工藝逐漸消逝,部分工藝傳承幾乎斷絕。新中國成立以來,老手工藝經歷了從盛而衰,又從衰轉盛的兩個時期。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不少技藝與傳承都湮滅于歷史中;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手工藝的重要性,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護老手工藝??梢哉f,民間手工藝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目前已經成為政府與人們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一般認為民間手工藝文化要具有以下特點。

(1)歷史性:單純的手工藝如果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就不能稱為老手工藝,只能算為一種技能。

(2)文化性:以技藝為器,以內涵文化為道,手工藝是傳播文化和思想的工具。

(3)人文性:老手工藝傳承的意義就在于其人文性,必須能被大多數人欣賞,也必須能對社會文化的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

(4)實用性:只有能制造出具有實在社會價值產品的手工藝,才有必要傳承下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非遺”有以下概述:“非遺”發展的關鍵,不僅需要創新,更需要堅守。目前老手工藝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傳承問題,傳承包含兩方面:一方面繼承老手工藝的精神遺產和技藝遺產;另一方面把老手工藝“原汁原味”地發展下去。但目前這兩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難,傳者不得其魂,承者后繼無人。以北京的“曹氏風箏”“梁氏風車”為例,“曹氏風箏”原有43種扎法,到80年只剩余20多種,到現在已不到20種了;北京傳統風車種類原有100多種,到現在只剩下30多種了(圖1)。

圖1 多樣的風車

1 民間手工藝文化現狀調研

對于民間手工藝,無論從哪方面講,都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正如“曹氏風箏”傳人孔祥澤先生所說,傳承不是一個人的任務,而是整個社會的延續。為了深入了解民間手工藝的現狀,通過發放問卷、與傳承人深度訪談、現場觀察、定量分析等方式,進行了深度調研。調研所選擇區域分為兩種:一種是人群比較聚集的公園,例如天壇公園、地壇公園、紫竹院公園等;另一種是老手藝傳承人所居住地,如海淀區上莊鄉李家墳、通州區武辛莊等。整個調研主要圍繞8個方面進行。

(1)文化傳承的必要性。關于民間手工藝文化是否有必要傳承的問題,57%的調查者認為都是有必要的。

(2)想到的第一個手工藝。46%的人在提起老北京手工藝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布鞋”,主要是因為“布鞋”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連。19%的人提到泥人,13%的人提到風箏,此外,還有糖葫蘆(12%),空竹(6%)等。

(3)了解老手工藝的方式。41%的被調查者都是通過媒體了解老手工藝,28%的是通過報刊雜志,21%是通過電視媒體,僅有2%的人是在日常交談中提及。

(4)關注手工藝狀況。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多數的老手工藝并不是生活必需品,很少與自己的生活、工作有聯系。因此68%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怎么關注老手工藝,32%的人會偶爾關注一下相關報道,至于有意識去關注老手工藝的則完全沒有。

(5)了解手工藝的數量。人們了解或知道的老北京手工藝普遍在5種以下,少部分在6~10種。說明人們對老北京手工藝還是有一定的認知。

(6)熟知老手工藝所處區域。對于老北京手藝人經?;顒拥膮^域人們知道的也比較少,大多數在2~3個,少數在4~5個,還有一部分完全不知道。一般北京的老居民知道的比較多,而對于外地來京人員,知道的就相對比較少,這也體現了地區的局限性。

(7) 參加老手工藝活動情況。80%以上的居民認為舉辦各種活動有助于老手工藝文化的交流,但實際經常參加的很少。調研問卷中關于“是否愿意參加組織的各種老手工藝交流活動”一項,約62%的人表示愿意參加,只有不超過8%的人表現出不情愿、不主動參加的態度,但是真正參加過的比例只占30%,沒有參加的占70%。

(8)關注老手工藝保護情況。老手工藝面對的人群有局限性,只有從事于相關工作或熱心于相關事宜的人才會為其著想。在調查中,96%的人都表示對于老北京手工藝如何進行宣傳和保護沒有思考過。

文化的傳承最為關鍵的問題還是要使它具有影響力,具有市場,使其產業化,變得和人們有交集,不再是從報紙電視上看到的,而是親身接觸過的實際的東西。這就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對于鄉鎮老手工藝企業的支持,對于活動區域的保護,對于老手工藝產業化的獻計獻策,更重要的就是對于我們民間手工藝文化的保護。

2 民間手工藝文化傳承的影響因素

2.1 消費人群流失

任何一種技藝能夠興起,都是由于其擁有大量的消費人群。只有在穩定的市場中,技藝才能一代代傳承下來。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很多老手工藝的消費階層變少了,消費人群也相應地減少。以風箏為例,在清朝的消費人群包括宮廷、達官貴人、戲子伶人、八旗、平民等,而現今只有收藏家和少量的普通民眾。

2.2 難以批量產業化生產

很多老手工藝有若干環節都需要手工制作,例如風箏四藝扎糊繪、放中扎糊繪都是需要手工完成的?,F今有些風箏工藝坊仍然采用原始的家庭作坊形式(圖2),雖然保證了風箏手工的原汁原味,但是用時比較長。為了能大規模批量生產,除了糊以外,很多地方已把扎風箏和繪圖這兩個環節機器化,結果成品質量十分差,直接影響了國外對中國風箏的評價[1]。

圖2 原汁原味的曹氏風箏作坊

2.3 部分從業人員在技藝上藏私

在調研一些工藝坊的過程中,即使到了休息時間,工作人員也不歡迎采訪,甚至有的工坊還在門口掛上 “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的牌子。在采訪中獲悉很多工坊在技藝上藏私,只歡迎商業宣傳和政府參觀,這就使得很多傳統技藝消失,如風車從最初成型的100多種減少到現在只剩30多種。這樣的技藝流失不僅會使其本身包含的民俗、審美等文化凝聚力被消解和替代,還導致傳統文化樣式的不足化。

2.4 對年輕人缺少吸引力

現在大部分的風箏藝人年齡都在三四十歲以上,鮮見年輕風箏藝人(圖3)。由于風箏文化的特殊性,要求傳人不僅需要技藝過硬,還要有一定的文化和美學素養,以便對風箏藝術進行繼承和創新。但是按照目前國內工藝品市場行情,一個風箏藝人的月收入在1 000元左右,因此很少有年輕人能把風箏當作職業去從事,同時也少見有畢業大學生學習風箏制作,這也使風箏的精神傳承幾乎只能通過親緣關系一代代傳下去。

而像風車制作手工藝持有者往往是經濟地位處于弱勢的群體,傳統知識利用者往往是經濟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我國當前風車制作也存在這一問題,由于貼牌代工等原因,個人風車制作者獲利微薄,個體經濟權益保護未能有效實施(圖4)。

圖3 傳統手工藝制作風箏

圖4 簡陋的工作臺

2.5 傳統文化受到沖擊

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老手工藝也受到了來自西方的科技文明的沖擊。由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已不在教育體系中提及,所以很多老手工藝的精髓慢慢地消亡,很多有獨特文化涵義的風箏不經解釋常人甚至都無法理解其內涵。

對于風車而言,制作流程簡單,容易上手,但要想把風車手工藝的精髓真正掌握卻是件難事,在沒能駕馭風車制作精髓之前,所制作出的風車只是形似,導致丟失了風車原有的內在傳統文化,從而使得現在的風車手藝人能夠靈活創新的很少。

2.6 知識產權未能被保護與利用

對于具有“難開發、易復制”特點的風車產業而言,沒有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使風車文化產品組織者與創造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同時風車產業的競爭力薄弱。風車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沒能加強,導致知識產權管理效率降低。同時,政府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及法律援助不很完善,知識產權服務托管平臺也沒能建立。

2.7 沒有形成質量分級制度

現在的工藝品市場沒有良好的分級制度,由于入行門檻低,使得大量粗制濫造的成品出現,降低了老手工藝的信譽。

3 傳承民間手工藝文化的建議[2]

3.1 拓展市場

(1)加強對老手工業及玩具市場的管理,規范玩具和老手工藝市場。盡量避免出現以次充好、欺詐顧客的情況,一旦出現,則根據相應法規從嚴處理;出臺并完善老手工藝產品分級的制度,將普通的手工藝玩具和收藏、出品的高檔工藝品分為兩個或多個檔次,以達到提高高檔工藝品質量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2)學習韓國的遺產保護制度,每隔幾年重新評定一次每個行業的傳承人,評定標準為手藝能代表當時該行業最高水平,并對該手藝的精神內涵有獨特而深刻的了解,鼓勵良好的行業競爭。

(3)進一步加快老手工藝產業化的速度,堅決反對一味的機器化。建議以手工作坊為單位擴展,將農村中的剩余勞動力和勞改人員吸收進老手工藝的隊伍中,一方面能解決人手不足的情況;另一方面能夠授予這些閑散人員一技之長,從維護社會穩定和推進老手工藝發展上都有意義。

(4)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國家出資派遣較年輕的傳承人或傳承人的弟子在國內外巡回演講,邀請國外的大型手工藝工廠來中國考察老手工藝產品和技藝。

3.2 傳承和發展

(1)宣傳。將老手工藝進行捆綁宣傳,讓技藝相通的老手工藝互相協作創造作品,為杰出的作品舉行大型展覽。

(2)鼓勵創新。在前人所定基本規矩不變的基礎上,鼓勵老手工業文化涵義和制作技法上的創新,給杰出傳承人經濟上的獎勵,并在重要媒體上報導。在現有的資助和補貼基礎上完善榮譽方案,從而使傳承人的社會地位和文化影響力大大提高。

(3)隊伍建設。首先重點發展關于傳統工藝的專業教育和學科建設,對其進行專門化、科學化、系統化的研究。其次,在學科建構基礎上,培養高層次理論研究人才和創意研發實踐人才,提高手藝人才隊伍水平。最后,反對一味求新而喪失老手工藝的原汁原味,在創新的同時要始終牢記該手藝的精神內涵和手藝特征,不能為求新而求新,并對從古籍中重新挖掘出新技藝和新思想的傳承人給予獎勵。

(4)規劃。在社會公共文化空間里,例如城市重要的廟會舉辦地、相關博物館等舉辦老手工藝的展覽、講座和現場傳習活動;在城區外撥出專門用地用于建設老手工藝區域,舉辦“以手工藝傳承人為主的傳習主體,實施短期與長期傳習,并面向公眾開展普及教育”等活動。

(5)學習。經常組織老手工藝傳承人在一起交流和學習,邀請國內外手工藝專家舉辦講座,推動技藝發展。

4 結束語

民間手工藝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應將解決方法立足于現在,著眼于未來?!暗抡卟胖?,才者德之奴”。解決民間手工藝的困境,首先在于人。沒有人,民間手工藝就算傳承下來,也只是一些技巧和規矩。有了人,才能做到承不失其道,傳不失其魂,將民間手工藝的靈魂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此外,要重視國家政策干預的重要性,在制定長久策略的同時應該不斷擴大能從民間手工藝中獲益群體的利益,使其在市場中更有競爭力,使其能夠成為年輕人樂于從事并有廣闊前景的職業。只有積極把老手工藝市場化、產業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有人知道,卻沒人真正了解的困境。

[1]秦振朝.濰坊地區風箏活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2]潘魯生.民間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文化傳承[EB/OL][2017-09-0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63ca70102w7d5.html.

猜你喜歡
風車手工藝風箏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傳統手工藝與博物館
小風車
自制紙風車
瞻仰三黃風車廟
小風車,轉呀轉
在手賬中為風箏比心
世界工藝文化之旅
學做風箏
手工藝·溫州發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