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石窟壁畫建筑中色彩規律的探索與研究*

2018-02-14 19:11吳興璽
建筑設計管理 2018年3期
關鍵詞:用色敦煌石窟顏料

吳興璽

(蘭州財經大學 藝術學院,蘭州 730020)

1 敦煌石窟壁畫建筑中的色彩規律——色彩搭配視角

第一,敦煌石窟壁畫所用的顏料與中國畫的用色規律相統一。國畫中主要有五種顏色,這些顏色與周易中的五行一一對應。所以,在繪畫中的用色直接表現為黑色、白色、赤色、藍色和黃色之間的搭配,但是本質上這些顏料搭配時遵循了五行中相生相克的規律[1]。

白色顏料是敦煌壁畫中運用最多的顏色,白色顏料主要是作為基色。通常情況下,白色顏料的成分是方解石和滑石,將白色顏料涂在壁畫的石面上,然后在繼續上色。有時也會在白色顏料中混入鉛丹等而呈現淡紅色。例如,壁畫中的菩薩像,其面部為肉白色,就是白色顏料與鉛丹按照適當比例混合而成。

第二,敦煌石窟壁畫建筑中的用色遵從了中國傳統的色彩規律,即以表現物體固有的色彩為主,光色和環境色都是繪畫的重點要素,重視色彩裝飾在石窟壁畫上的應用。壁畫中主色彩的搭配遵循了辯證關系,青、赤、黃、黑、白是中國繪畫中的正色,五種顏色與周易中的金木水火土對應。周易講究陰陽平衡,敦煌石窟壁畫的色彩搭配上也體現了這個思想,既在色彩差異上形成鮮明對比,又講求用色上的和諧。敦煌壁畫除了重視正色的運用之外,也使用了大量的間色。間色屬于調和色,與正色合理搭配能夠產生空間感,增加了壁畫的立體性。

第三,敦煌石窟壁畫建筑中的黑白灰三色使用方法上講究搭配和呼應。黑白灰三種顏色不僅僅是運用色彩本身,還利用了三種顏色明暗上的差異來表現出層次感,對正色和調和色的輪廓進行適當勾勒,減弱了對比失調,增強了色彩運用上的和諧之感。

第四,敦煌石窟壁畫建筑中,賦予了不同顏色不同的意義,從而形成了色彩運用上的規律。一般情況下,佛陀、菩薩和妖魔的色調是有很大差異的,妖魔基本都是灰褐色的,菩薩則是肉白色,而佛陀則是暖紅色。在壁畫建筑人物著色方面,按照人物的身份來上色,先用固有色來表征人物身份,然后用調和色來對人物進行修飾,從而將同類人物區分開來[2]。

第五,敦煌石窟壁畫建筑中,采用了“隨類賦彩”的用色原則。同樣一種顏色,在不同的繪畫場景中,要對其色彩進行特殊處理,這一點在調和色中表現的非常突出。例如,綠色是由黃色和藍色調和而成的,兩種正色的比例不同,綠色的鮮亮程度也有差異。若向調和后的綠色中加入白色則色調偏暖色,反之則偏冷色。在冷色調中,樹葉的綠色則要用偏冷的綠色,反之則用偏暖的綠色。

第六,敦煌石窟壁畫建筑中,在解構和重構之后,運用“意象”著色法[3]。在敦煌壁畫的風景中,山巒上沒有植被覆蓋,但是可以意會到山巒疊嶂。著色過程中,巧妙使用了暗紅色、土紅色和青綠色等調和色。將山巒這樣的風景進行解構,對不同山巒上不同的顏色,然后按照一定秩序重構群山環繞的畫面。

2 敦煌石窟壁畫建筑中的色彩規律——時間軸視角

2.1 魏晉時代壁畫色彩規律

魏晉時期的敦煌石窟壁畫用色上選用了黑色、紅色、白色和褐色作為基色,綠色和青色是輔助顏色。魏晉時期的壁畫創作風格與佛教發源地的風格有顯著的不同,但是與漢代墓室壁畫的用色極為相似。漢朝文化對后續朝代的影響非常深遠,曹魏承襲了漢代文化的厚重,晉朝司馬氏效力曹魏多年,也深受其文化氛圍影響。漢代有視死為生觀念,對逝者厚葬,陵墓修建相當精致,這些畫師的創作習慣也自然從石窟壁畫藝術作品中流露出來。曹魏帝王在服飾上偏重紅色,魏晉時代壁畫中的人物繪制也巧妙運用了紅色,即便是黑色也在紅色的基底上重復涂抹的。這就讓壁畫透出了微妙的溫暖格調。從周易角度分析,黑色代表上天,稱之為玄色。老子曾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魏晉時期,黑色是出于紅色之中,多了幾分暖意,少了幾分幽暗和莫測[4]。除了黑色之外,紅色和白色的運用也有其特點。魏晉時代壁畫中所用的紅色非正紅色,因為周易中認為紅色和黑色是相對的。如果使用正紅色,會與黑色強烈對比,喧賓奪主。所用白色的純度較高,從而使得畫面主體的色調清爽明快。

2.2 北周和隋代壁畫色彩規律

北周和隋代的敦煌石窟壁畫在用色上的規律有如下三個方面。第一,選擇了紅色做主色,大部分壁畫中都是以紅色做基色。第二,窟頂的藻井和龕眉等出現了白底畫面,畫面主要以青色、綠色和紫色為主。在敦煌石窟壁畫中,佛像是以紅色為主色,佛像的面積非常大,壁畫建筑的主體呈現暖色調??唔敽妄惷嫉仁且郧嗌途G色為主的冷色調,白色底面讓少面積的冷色調更加突出,紫色則增加了幾分凝重。所以,整體上北周和隋代的敦煌石窟壁畫因明暗相間的用色風格而顯得富麗堂皇。

2.3 唐代壁畫色彩規律

唐代的敦煌石窟壁畫用色是由暖色向著冷色轉變,唐朝歷時幾百年,從興盛繁榮走向頹靡衰亡。壁畫中的色彩規律是從初唐的暖色,到盛唐的濃墨重彩,再到晚唐的清冷。初唐時代的壁畫用色承襲了隋朝的特點,但是增加了暖色調,體現出了唐朝的雍容富貴氣息。中唐是唐朝的鼎盛時期,不僅紅色用得多,綠色和藍色也有大篇幅的應用。這個時期的畫面非常鮮亮,冷暖色調交相呼應。唐朝中期,我國的文化體現出強大的包容力,敦煌壁畫的用色也多種多樣。晚唐時期,雖然也保存著高雅的風格,但是綠色和青色應用較多,顯現出了冷清的格調??傊?,唐朝時期的敦煌石窟壁畫建筑色彩規律反映在色彩運用上是色彩選擇更加自由,并重視色彩構成的經營,利用冷暖色塊的面積分割、穿插變換、夸張與弱化而造成畫面的色調傾向,又善于利用“五色”中相對顏色的互補關系,使畫面色調取得心理平衡[5]。

2.4 五代和兩宋壁畫色彩規律

五代和兩宋的敦煌石窟壁畫在用色上與晚唐相似,沒有明顯的創造性。主打色系是青綠色,色調偏于穩重,鮮有明快鮮艷的格調。在著色面積上的規律是色塊均勻分布,色塊之間的細節沒有精致處理。整體上壁畫呈現出松散和呆滯的特點。需要注意的是在西夏時期石窟壁畫中換發了活力,畫師使用了金色和紅色作為主色調,用綠色和黑白等勾勒出修飾細節,突出了少數民族特色。

2.5 元代壁畫色彩規律

元代的敦煌石窟壁畫建筑在色彩上呈現的規律是略施淡彩。這種變化與當時的國畫藝術規律保持一致。元代在繪畫藝術上流行水墨畫,很少使用濃墨重彩,這種用色意識也影響到了壁畫創作。雖然壁畫中用色較少,但是壁畫本身有黃土作為底色,整體畫面呈現出穩重和淡雅的風格。此外,元代畫師的繪畫和雕刻水平也較高,石窟壁畫的線條具有很強的表現力,使用淡彩能夠突出這些線條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讓少有的幾抹色彩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

3 結語

綜上所述,敦煌石窟壁畫建筑色彩規律揭示了中國美術文化和周易的內在聯系,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美術創作潮流和用色規律

。壁畫建筑色彩搭配看似是不同色彩之間的配合,實際反應了五行的平衡思想,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密不可分。壁畫建筑在不同歷史朝代顯現出各自特點,但是相鄰朝代的壁畫色彩上有相似之處,又有創新的亮點。由此可見,敦煌石窟壁畫創作的色彩規律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易經一脈相承,每個朝代的壁畫著色又與所處時代的國畫藝術風格及其相似。

參考文獻:

[1]王寧雪.淺談敦煌壁畫中顏料與色彩的運用[J].藝術品鑒,2016(09).

[2]顏景亮.敦煌石窟壁畫色彩分析[J].大眾文藝,2015(08).

[3]樊慶燕.唐代敦煌壁畫色彩對我繪畫的啟示[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4]陸浩鵬.試析五代北宋時期敦煌的石窟壁畫[J].中國包裝工業,2013(22).

[5]楊秀清.敦煌石窟壁畫中的古代兒童生活研究(一)[J].敦煌學輯刊,2013(01).

猜你喜歡
用色敦煌石窟顏料
敦煌石窟
打翻了顏料瓶
在顏料中乘風破浪
淺析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建筑特點
“墨點無多淚點多”
營造現實版的西天凈土:敦煌石窟的性質
敦煌石窟藝術的特殊呈現——以曹氏三窟為中心
歷史留戀與粉本傳承——敦煌石窟西夏千佛圖像研究
平面設計中用色要素探究
顏料抹在了臉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