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評估

2018-02-26 10:39吳瑞邵安澤顧飛
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8年4期
關鍵詞:抗凝置換術下肢

吳瑞,邵安澤,顧飛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0)

人工置換術后主要的并發癥為: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 bosis, DVT),是引發肺栓塞(致死性)和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遠期)的主要原因。伴隨著人工關節置換術的廣泛運用,并發DVT的問題已經得到眾多醫學研究學者的重視,國外相關報道中指出,未制定和運用相對應的預防措施,膝關節和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DVT的發生率較高,該數字高達:50%-84%[1]。為此筆者將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并發DVT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重點闡述,主要宗旨是為日后臨床工作中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改善其預后,提升其生活質量,同時提供豐富的經驗,以供參考,將相關材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來源 152例患者是2015年、2016年及2017年間在我院實施人工關節置換術,包括:髖關節置換術(英文簡稱:THA)和膝關節置換術(英文簡稱:TKA)。

1.2 剔除標準 (1)凝血功能異常;(2)腦血管疾病史;(3)術前存在靜脈血栓;(4)實施過血管外科手術治療;(5)藥物抗凝治療禁忌;(6)肝臟、腎臟、心臟等功能異常;(7)高血壓水平異常;(8)妊娠。

1.3 病例基本資料 152例患者男性和女性構成比:81:71;年齡:20歲-95歲之間,平均(67.2±10.5)歲。其中,THA病患83例,年齡:20歲-95歲之間,平均(57.2±11.2)歲;TKA病患69例,年齡:20歲-92歲之間,平均(67.1±10.5)歲。術后給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后,其中25例患者被確診為DTV,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

1.4 方法 依據流行病學和前期調查結果,所有152例患者將進行如下分析內容:(1)年齡(≤60歲和>60歲);(2)性別(男性和女性);(3)BMI:體質量指數(≤25和>25);(4)吸煙史(有和無);(5)酗酒史(有和無);(6)疾病史(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有和無);(7)住院時間(≤10 d和>10 d);(9)侵襲性操作(有和無);(9)制動(有和無);(10)手術類型(THA和TKA);(11)置換關節數量(單側和兩側);(12)假體類型(骨水泥型和生物型);(13)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和全麻);(14)手術時間(<2 h、2 h-3 h和>3 h);(15)術中出血量(<400 mL、400 mL-800 mL和>800 mL);(16)下肢靜脈曲(有和無);(17)機械性預防(有和無);(18)術后早期活動(有和無);(19)術后抗凝護理(有和無)進行詳細記錄。此外,所有患者均在手術前和手術后(7 d)進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主要目的是判斷是否存在DVT并發。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DVT并發率 所有152例人工置換術患者,其中25例并發DVT(16.45%)。

2.2 關節置換術后并發DVT危險因素 見表1。

3 討論

人工關節置換術最嚴重的并發癥是DVT,導致患者在術后發生肢體嚴重水腫,另外嚴重時因栓子脫落后伴隨血流回流到達肺部,促使患者發生肺栓塞,威脅其生命[2]。DVT的發生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3]:①血管壁損傷;②靜脈血流瘀滯;③血液高凝。由于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的人人群多為老年人,術前伴有多種慢性病和基礎疾病,患者長期處于臥床狀態,此時的血液以高凝狀態表現,而手術治療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在置換中不可避免對其肢體和關節進行牽拉,導致靜脈的血管受到壓迫,引發血管內膜損傷;置換術后,多數患者的肢體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血液流動速度緩慢,進而發生血液淤滯,引發局部缺氧,進而代謝環境改變,導致并發DVT風險增高。

通過本次對并發DVT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得出,患者的年齡、疾病史、制動、手術類型、人工置換假體類型、手術麻醉方式、機械性預防、術后早期預防、術后抗凝護理均與DVT的發生有著緊密的聯系,同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血糖濃度高,使血液粘稠度高,進而血液緩慢流動,導致血液淤滯、組織缺氧,誘發DVT;老年患者的年齡偏大,各項生理功能下降,進而血液流動緩慢,代謝水平差,增加發生DVT的風險;置換后骨水泥假體,直接破壞血液中的中粒細胞以及單核細胞后,不斷的釋放蛋白水解酶,細胞遭到溶解后,并激活補體系統,促進血栓形成的速度,另外骨水泥產生的熱聚合效應,會對血管的內膜造成損傷[4];TKR并發DVT主要是因為術中截骨,剝離的面積較大,并大于THA,術后組織更加容易發生高度水腫和隱形失血;機械性預防、術后通過早期的預防活動、術后進行抗凝護理,均能達到促進血液流通,防止血液淤滯的目的,同時可以減少發生DVT的發生幾率[5]。

表1 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并發DVT相關危險因素

通過以上對發生DVT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后,我院已經在術前均進行詳細的評估,并預測可能發生DVT的風險因素,進行有效的干預,如:①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此來提升患者對DVT的認識度,增加預防依從性;②術后給予抗凝干預,如穿下肢彈力襪,以此來提升血液流動,減少靜脈淤滯;③術后,引導和指導患者早期積極下床活動等,主要目的是促進下肢靜脈回流。通過以上的干預措施,已經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由此可見,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并發DVT的風險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才能制定相對應的預防干預措施、治療干預措施、護理干預措施,對有效降低DVT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均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抗凝置換術下肢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對心房顫動相關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
肩關節置換術后并發感染的研究進展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引流對血紅蛋白下降和并發癥的影響
反肩置換術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藥影響華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進展
鈥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觀察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