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針灸結合康復訓練對偏癱早期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影響及臨床療效

2018-02-26 11:36班友長
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8年4期
關鍵詞:患肢偏癱康復訓練

班友長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江北院區,江蘇 南京 210000)

偏癱,臨床上也被稱為半身不遂,指的是同一側面肌、舌肌下部、上下肢運動障礙[1]。偏癱對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產生著嚴重的影響,偏癱早期是偏癱的最佳治療時期,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探討針灸結合康復訓練對偏癱早期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影響及臨床療效,現對100例偏癱早期患者進行分組實驗,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的100例偏癱早期患者當作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存在單側下肢活動障礙癥狀,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關于偏癱的診斷標準[2];②經顱腦CT、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③偏癱時間≤1個月;④生命體征穩定,認知功能正常,可配合檢查、治療及康復訓練;⑤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合并嚴重器官功能損傷、精神系統疾病、認知障礙、視覺障礙、無法配合治療及骨骼肌肉病變所致下肢功能障礙。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將100例偏癱早期患者分為2組,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3歲-78歲,平均(65.24±3.41)歲;發病時間11天-28天,平均(18.52±2.34)天;左側肢體癱瘓25例,右側肢體癱瘓25例。研究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5歲-80歲,平均(64.48±4.23)歲;發病時間10天-30天,平均(18.25±2.27)天;左側肢體癱瘓27例,右側肢體癱瘓23例。經統計學分析,2組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方法,即給予抗凝藥物、調脂藥物、活血化瘀藥物、抗血小板凝集藥物、腦保護劑以及營養神經藥物等進行治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研究組采取針灸結合康復訓練的方法。①針灸:取穴為豐隆穴、懸鐘穴以及患肢的陽陵穴、足三里穴。針刺上述諸穴,患者出現麻脹感之后,連接電針治療儀,以患者耐受為準,每次30 min。另外取臂臑穴、合谷穴、肩髃穴、風市穴、曲池穴、血海穴、外關穴,采取平補平瀉法進針,患者出現麻脹感之后,留針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治療3個月。②康復訓練:取健側臥位,用?法、按壓法按摩患肢,放松患肢關節與肌肉,使皮膚發熱,加快血液循環,改善痙攣癥狀。先被動訓練下肢,按照從遠端到近端的順序,開展屈伸、外展以及內外旋等被動訓練,遵循循序漸漸的原則逐漸擴大下肢的活動幅度[3]。訓練主動翻身、獨立坐起,可先由護理人員協助翻身、側臥坐起,并逐漸過渡到主動翻身、自行獨立坐起。然后逐步開展上下床坐姿平衡、扶床站立、站立平衡、扶拐步行、上下樓梯等訓練活動,提高患者的上肢控制能力。病情穩定后,可開展自行穿脫衣、如廁等日常生活功能訓練,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FMA)、功能綜合評定量表(FCA)、Bmnnstmm分期以及踝背屈主動關節活動度(AROM)對患者的下肢運動功能情況進行評估[4]。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評估患者的下肢運動功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用SPSS 21.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2組下肢運動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下肢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2組的下肢運動功能情況比較(Mean±SD)

3 討論

偏癱是急性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癥狀,中老年人是偏癱的高發人群,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展,偏癱的發病率逐漸提高,發病人數不斷增多,且發病人員逐漸朝著年輕化的方向轉變,誘發偏癱的病因也越來越多。中醫認為,偏癱主要是陰陽失調所致,誘發氣血逆亂、肝腎虧虛、水不涵木,進而引起痰瘀阻絡、營衛失和,導致肢體運動功能障礙[5]。臨床治療偏癱,重點在于恢復下肢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

偏癱患者的下肢運動功能下降,甚至下肢運動功能喪失,隨著病程延長,可導致神經元、肌肉繼發性改變,若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便會產生多種后遺癥,因此,偏癱早期需要開展有效的康復訓練。偏癱早期患者通過開展康復訓練,可促通神經肌肉,刺激機體反射,使癱瘓肢體從被動活動到主動活動,抑制肌張力的異常增高,促進喪失神經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祻陀柧毜淖饔脵C理在于,大腦高級運動中樞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腦細胞遭受損傷后,適當刺激鄰近區域的腦細胞,便可對受損區域功能產生代償作用,從而促進腦皮質運動區功能重組[6]。

針灸是中醫常用療法,具有調和經脈、疏通氣血、改善腦血管循環的效果。偏癱早期患者采取針灸療法,可激活患肢感覺、增強肌張力、促進患肢運動功能的恢復,還可對運動中樞萎縮進行有效預防。針刺足三里穴、合谷穴、肩髃穴、曲池穴、外關穴,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偏癱;針刺足三里穴、臂臑穴、風市穴、血海穴,可改善體內痰瘀阻絡、糾正氣血逆亂狀況。反復針刺諸穴,還有利于促進高級運動中樞的興奮以及反射弧的重建。中醫針灸更注重調節氣血,來促進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傊?,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偏癱早期,可達到良好的協同效果,改善機體反射功能,促使皮質功能的重建,從而可以促進患肢主動活動,增強患肢的協調能力。本研究結果證實了,針灸結合康復訓練對偏癱早期患者有著積極的影響,可改善患者的踝背屈主動關節活動度,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有利于增強下肢運動功能。

綜上,為偏癱早期患者實施針灸結合康復訓練的治療方法,可以促進下肢運動功能恢復,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患肢偏癱康復訓練
股骨髁間骨折術后患肢采用特殊體位制動加速康復的效果觀察
膈肌訓練在腦卒中中促進偏癱康復恢復中的應用
多功能智能康復訓練床的設計與仿真
乳腺癌病人術后患肢功能鍛煉的護理干預及實施效果分析
穴位按摩與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一種水墊式患肢抬高枕的設計及應用
卒中后運動神經反饋康復訓練研究進展與前景
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究
神經松動術對腦卒中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人格特質與腦外傷偏癱患者殘障接受度的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