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農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2018-02-26 15:47黃濤
農家科技 2017年12期
關鍵詞:新常態可持續發展

黃濤

摘 要:新常態下發展農業生態經濟,對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沙掷m發展,是農業穩定以及永續發展所需要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的農業從傳統農業生產逐步向農業生態經濟進行著快速轉型,經濟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發展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本文對新常態下農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新常態;農業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農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我國來說至關重要。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發展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快速地向著集約型進行轉變,在這個過程當中,經濟結構也向著可以持續發展進行積極調整。農業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需要向生態農業進行轉變,需要向可持續發展道路進行調整。

一、發展農業生態經濟的重要性

1.新常態下的要求。農業的發展和穩定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產品消費國之一,為了國家的健康發展和穩定,就必須要確保農業生態經濟的健康成長,減少農業資源的浪費現象,使得生態農業能夠更好地與經濟發展相同步。用生態經濟的發展帶動農業進步,使得農業在進行生態化轉型的過程當中也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

2.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生態經濟的提出,其最主要目的便是使得農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使得農業發展更加健康和穩定,使得農業經濟發展也能具有良好的可持續性。農業生態經濟要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要對自然資源以及生態環境進行良好的保護,將生態環境理念、技術創新理念都融入了農業經濟發展當中。農業生態經濟的提出和運用,對于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都有非常強的促進作用。我國農業生態經濟是否能夠健康發展,關系著我國的糧食安全、自然環保等等諸多方面,對于食品安全以及社會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新常態下農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對策

1.政策保障。農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能僅僅依靠農民的自覺性,在其發展過程當中,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必須要給予足夠的支持,在相關政策上給予足夠的保障。在農業生態布局上,地方政府所能發揮的作用對于整體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絕對的影響。因此地方政府必須要在進行規劃時,提前進行實地考察以及科學論證,合理設計生態布局以及規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農業相關產品的生產以及后續銷售工作提供足夠的保障。

農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以可持續發展理論作為基礎,在協調統一的原則下進行。各個地方的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在促進其發展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對當地農業資源的特點進行分析,對當地生態環境狀況進行詳細了解,以當地的實際情況做為參照,因地制宜的發展地方農業,使得農業相關資源得到最為有效的利用,使得地區經濟以及地區生態系統都能夠的健康的大環境下進行良性循環,真正的實現農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增加農業投入 提供資金支持。從農業發展的角度上考慮投入與產出應該呈現出正相關,若有足夠金額的資金投入,能讓農民與技術人員試用新技術、學習新方法、推行新模式,進而能帶動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具體實施步驟如下:第一,各地政府都要重視農業投入,特別農業資金資金投入,政府在財政撥款上盡量有所傾斜。另外,地方政府在增大農業投入的同時,也要重視對當地自然生態的保護,推行綠色農業發展模式,不要為了產量,忽視質量,破壞土地導致后續生產力降低。治理過程中尤其重視地下水和土壤的治理,推廣有機肥料以及可降解的地膜,鼓勵農民減少使用農藥化肥催生農作物,盡量使用自然肥料。第二,各地政府需要積極的重視農業資本投入,拓展多渠道的資本獲取渠道,農業的發展政策支持是重要的一方面,資金支持也不能缺少。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可以在銷售、加工的環節加大投入,使農業生產有原來的粗加工轉為精加工。政府能做到的是減免農業稅收、降低信貸利率的方式,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地投入到農業發展中,并且建立農業產業鏈條,讓農業生態系統更具活力。第三,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需要重視扶持化工技術的供給,盡量控制農用物資的價格,做到普惠于民,優化農民的農用物資使用結構,從而為農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提升農民素質和人才保障。我國是農業大國同時也是人口大國,我國當前仍然擁有者世界上最為龐大的人口,在農業勞動力資源上也具有相當豐富的儲備。然而擁有著龐大的農業勞動力,而我國的農業發展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其根本原因便是勞動人口的整體素質明顯偏低。因此,必須要將人力資源的質量進行提升,需要積極地開展教育工作和培訓工作,使得農業相關勞動者,能夠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增強自身技術水平,從普通勞動人口向農業技能人才進行轉變。農業生態經濟領域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面非常廣闊,譬如農學、生態學、經濟學等等各類學生的知識,需要對農民進行現代化農業知識的培訓工作,使其能夠掌握更多的相關技能,要讓更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進入農村,走入田地當中,將現代化知識面對面教給農民。政府應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給予更多的資金保障,從而對農業相關的高校畢業生產生足夠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能夠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使其能夠在事業上看到良好的前景,只有這樣才能促使高校畢業生返鄉就業或者創業,才能提高農村地區的整體人員素質,才能帶領更多的農民在現代化道路上越走越遠。

4.暢通生態產品的消費 提供市場保障機制。農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不能離開消費者的認同和銷售渠道的通暢,良好的市場環境是讓農業生態發展鏈條完整的關鍵。第一,引導消費者重視綠色生態消費。借助公益廣告、文化宣傳、品牌宣導的方式對消費者進行引導,并為消費者普及綠色、無公害食物的特點,教會消費者辨別。第二,實現農業專項產品銷售渠道。農業產品的專項銷售需要從營銷和物流這兩點入手。營銷是要大力的進行宣導,把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推廣出去;物流是打通物流環境,能讓當地的農產品在短時間內快速的送達到全國各地。隨著物流和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部分特色農產品開始走出它原來的區域,在全國范圍進行銷售,這不但能拉動當地的經濟收入,甚至能讓更多的特色產品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豐富國人的飲食機構。譬如,湖南的鳳凰縣是獼猴桃的產地,由于當地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宜獼猴桃的生長,所以出產一種紅心的特色泥猴桃,口感香醇、飽滿多汁、且營養價值豐富,但是在以往這種特色美食僅能在周邊地域銷售,這是由于泥猴桃成熟后保存時間短,若沒能及時的運出鳳凰,即使產量可觀也只能扔在樹上不能實現其經濟價值。但是物流渠道打通后,使用物流冷鮮鏈渠道,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運送到各地。各地的客商或者消費者均在獼猴桃成熟前,進行訂貨,一旦泥猴桃成熟馬上采摘、裝車、運送出去。專項的生產,可以保證運貨渠道暢通,也能讓當地保障其品質,使更多消費者能買到放心產品。

三、結語

生態農業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主流方向。所以在實施農業生態發展之時,需要總結傳統農業發展的經驗,根據生態經濟的發展現狀,結合現代化農業發展技術,建立一個系統化好、層次分明、功能集約的生態農業經營管理模式,目的是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滿足農業生態發展中的不足。

參考文獻:

[1]孫凡,楊松,趙靖明,張瑜,張磊.中國農業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3):45-47.

[2]張希彪.基于能值分析的甘肅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發展態勢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5(30):78-79.

[3]劉彬,楊改河,王建勛.干旱區綠洲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分析——以塔里木河上游的阿克蘇地區為例[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3(14):34-36.

[4]蘇延平,林增坦,蘇樂輝,田謙益.農業生態經濟視角下的生產結構調整 [J].電子科技大學.2015(09):19-23.

[5]羅日成; 劉從法; 楊冰; 俞乾; 雷春燕.經濟協調發展視角下的農業生態環境研究[J].統計與決策 .2015(01):9-11.

猜你喜歡
新常態可持續發展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