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辨證治療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效果觀察

2018-03-02 13:01車啟富何麗杰
醫學信息 2018年2期
關鍵詞:不穩定性心絞痛辨證分型中醫藥

車啟富+何麗杰

摘 要:目的 探討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接受中醫辨證治療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58例不穩定型老年心絞痛患者來分析研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29例,對照組使用常規治療,治療組使用常規治療聯合中藥湯劑治療,兩組均治療4周,比較其治療效果。 結果 治療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差異性(P<0.05),治療組心電圖改善情況比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差異性(P<0.05)。 結論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不穩定型老年心絞痛,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及心電圖均改善較大,治療效果顯著,安全可靠。

關鍵詞:不穩定性心絞痛;辨證分型;中醫藥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2.053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02-0141-02

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是臨床綜合征,患者病情變化快,很容易演變成心肌梗死,導致患者猝死[1-2]。冠心病在心血管內科中發病率高,比較多見,現代經濟發展快速,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加上飲食結構的改變,在我國該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發作頻率高,危害性大,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危害[3]。此次我院就58例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開展了研究分析,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分析,現進行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對58例不穩定型老年心絞痛患者進行研究,將患者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9例,治療組患者男15例,女14例,年齡42~83歲,平均年齡(65.1±6.2)歲。對照組患者男13例,女16例,年齡43~81歲,平均年齡(64.1±7.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可比。

1.2診斷標準 全部患者經診斷滿足以下標準:①符合《內科學》[1]和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制定的“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診斷和治療指南”[3]關于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②參照《中醫內科學》[2]以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的有關診斷標準。

1.3方法 對照組的29例患者接受了基礎治療,保持低脂低鹽的飲食內容,不攝入辛辣刺激食物,戒酒戒煙,使用常規的治療措施,為患者提供抗栓、降脂、擴冠等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基礎治療上,使用中藥湯劑治療,采用桃紅四物湯合瓜蔞薤白湯加減為基本方辯證加減:桃仁10 g,紅花6 g,當歸15 g,川芎10 g,赤芍10 g,黃芪30 g,丹參15 g,瓜蔞15 g,薤白10 g,柴胡10 g,郁金15 g,延胡索10 g,枳實10 g,桔梗10 g,甘草5 g。辯證加減如下:痰濁阻絡者,加陳皮15 g,制半夏10 g;胸陽不振者加黨參20 g,干姜10 g,肉桂10 g;氣陰兩虛型者去除桃仁和紅花,選擇黨參和太子參,分別加入15 g和30 g。以上各型用藥均水煎取汁200 ml,早晚分溫服下,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1.4療效判定標準

1.4.1治療效果評價指標 顯效:癥狀完全消失,臨床幾乎不再發病,不需要使用硝酸甘油;有效:發作次數減少,使用硝酸甘油次數較少;無效:癥狀無改善或者更加嚴重。

1.4.2心電圖評價指標 顯效:休息狀態下患者的心電圖無異常;有效:休息狀態下患者的心電圖ST段下降回升超過0.05 mV,仍然沒有處于正常狀態;無效:休息狀態心電圖和治療前無明顯差異性。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顯效20例,有效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10%;對照組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68.97%。治療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后心電圖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組顯效21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55%;對照組顯效8例,有效11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65.52%。治療組心電圖改善情況比對照組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病主要是因關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有血栓產生,導致了官腔變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缺氧而有疼痛感出現。所以,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擴冠等治療方式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效果。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勞累型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絞痛之間的一種疾病,患者的癥狀和穩定性心絞痛比較相近,疼痛要更加強烈,持續時間可有半小時之長。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有初發性、變異性和自發性等不同的類型,老年患者是主要發病群體。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病理生理機制以及臨床預后措施不同,可能會發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危急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治療關鍵就是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反應的清楚和高凝血液粘度降低這兩個問題,讓患者的心肌供血能夠恢復,改善癥狀?,F代研究表明,不穩定心絞痛的發病機理是動脈內的斑塊病理變化導致了冠脈內徑變窄,局部心肌供血異常,心肌缺血缺氧,引起了心絞痛的發生,雖然現代冠脈造影介入治療能夠緩解患者的癥狀,但是介入后藥物耐受性和副作用的存在,讓患者的后續治療和經濟負擔都成為的重要問題。中醫是我國傳統醫學,使用了整體和辯證治療的優勢,能夠調節陰陽氣血,扶正固本。根據研究顯示,不穩定型心絞痛使用中藥治療能夠促進心肌細胞的代謝,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提升心肌供氧。

根據患者的表現,在中醫領域屬于“胸痹”、“心痛”范疇疾病。該疾病是本虛標實之證。初期以實證為主,老年患者以虛實夾雜為主,和多器官病變有關,治療時應該補虛贏,標本兼治。

總之,中醫辯證治療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以及心電圖均有較大改善,臨床療效突出,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謝德君,李淑婷.10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2):1453-1545.

[2]陳紅梅,徐開聯,付延導.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16):151-152.

[3]王子良,劉偉霞,范騫,等.酒石酸美托洛爾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4):137-138.

收稿日期:2017-9-21;修回日期:2017-10-25

編輯/王朵梅endprint

猜你喜歡
不穩定性心絞痛辨證分型中醫藥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膝骨關節炎中醫證型與常見臨床指標之間的關系研究
急性腦梗死辨證分型與ADC、Hcy及hs—CRP的相關性研究
肺癌辨證分型與病理標本色象相關性研究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化學發光免疫技術檢測肌鈣蛋白在不穩定性心絞痛的預后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