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8-03-05 21:25王付瑜
新校園·中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語文教學對策

摘 要:德育工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中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德育教學,重新審視傳統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研究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工作的開展對策。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現狀;對策

學校對德育工作的研究與優化具有時代意義,尤其是在語文學科中進行德育可行性最高。語文學科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修養與愛國情懷等的培養有效性很高。

一、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現狀

中學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在不斷開展與落實中取得了不小成績,獲得了相應的認可。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反映出目前德育工作的不足,阻礙了德育工作的發展。

中學生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心理發育并未完善,個性情感的培養還需要有人給予正確的引導。但目前的德育教學目的性過強,學校與教師將個人德育觀念強行灌輸給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不同的人格色彩,在實施德育教學的同時需要將個性化發展納入教學活動中。傳統德育工作中一概論之的教學觀念是片面功利的,學校與教師在制訂教學方案時過于重視德育工作本身,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應該將德育工作的重點放至學生身上,注重開發不同學生的優點,啟發學生的德育觀念,引導學生主動培養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完善的個人價值觀,將人性化教學融入中學語文德育教學理念中。

德育教學太過形式化,教師照本宣科,不顧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習慣運用課本教學模式,只是對學生進行了單純的知識教學,并沒有發揮德育的作用。許多教師把德育教學視為任務,只為應付學校提出的德育教學要求,僅停留在形式層面。

二、中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聯系

語文學科具備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大特點,對中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影響力。中學語文課本中不乏傳達優秀人物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質的文章。語文課本不僅具有傳播文化知識的作用,還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意義。正因語文學科的多重性,語文課本的內容也更具有人文性,教師大可借助語文學科所蘊含的資源開展德育,將語文教學與德育相融合,使語文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散發出德育的光芒。

三、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對策

1. 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

課堂教學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的最佳時機,教師可充分發掘課本中的德育資源,通過多種方式巧妙地開展德育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課堂活動。以《愚公移山》為例,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展開辯論、演講、改編等,并由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自由選擇小組參與討論,最后由小組長講解德育心得。

2. 德育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

如《落難的王子》這篇課文,作者通過描寫落難的王子的經歷,寓意困難雖然可怕,但會令脆弱的人變得越來越堅強。教師如果只單獨講授課文,學生無法感受到課文的深層含義。為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可給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讓學生對王子的遭遇發表自己的觀點,由學生講述自己生活中經歷的困難與感受,教師最后進行總結性論述,指導學生面對困難時應保持積極的態度。

3. 用德育教學指導生活實踐

老舍在《我的母親》這篇課文中,通過記敘其母親的出身、性格及生平經歷等,表達了對母親的無限敬愛與愧疚之情。中學生僅閱讀課文難以深刻感受到父母的偉大,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主動向父母表達愛,感受并記錄與父母相處時愛的瞬間,要求學生參考《我的母親》一文給父母寫封信。通過課堂上學習課文,課后親身體驗,將德育教學與日常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德育教學的指導下感受生活。

四、結語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內容隨處可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發現德育的深層內涵,將其深入淺出地向學生傳授。在注重語文學科德育作用的同時,不能放松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教師應自行尋找兩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同步推動語文與德育教學,促進中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開武.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困惑及對策初探[J].數字化用戶,2017(23):26.

[2]陳一岱.淺析中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方法與途徑[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6).

[3]賈旭鑫,李明忠.中學語文教師形象構成及其啟示[J].教育現代化,2016,6(5):72-73.

作者簡介:王付瑜(1983— ),女,山東臨沭人,職稱:中教十二級。

猜你喜歡
語文教學對策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