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身視頻直播,廣播從幕后走向臺前

2018-03-10 13:53鄒淑芳
聲屏世界 2018年12期
關鍵詞:深度融合

鄒淑芳

摘要:新媒體音視頻平臺風起云涌,傳統廣播遭遇重重危機。廣播媒體要積極適應科技發展的需要,加快與新媒體的融合,擔當起時代賦予廣播的新責任。新興的視頻直播平臺彌補了廣播無畫面、傳播方式單一的不足,為廣播提高競爭力提供了新手段。廣播人主動突破自我,擁抱這一新技術,站在鏡頭前,站上舞臺中央。雖然還不夠盡善盡美,但為廣播加快媒體融合,進一步轉型升級積累了寶貴經驗。

關鍵詞:廣播可視化 視頻直播 深度融合

音頻平臺的強大,廣播智能化的來襲,迫使傳統廣播加快尋找轉型之路。隨著各類直播平臺的興起,廣播在強化節目內容創新的同時,正越來越自覺主動地運用各類新技術新平臺為自身服務,使節目和活動可視化,讓廣播從幕后走到臺前。

廣播的努力“看得見”

傳統廣播以聲音為主要傳播手段,傳播方式相對單一,為此,廣播一直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努力從可聽變成可聽可視。從“聽見”到“看見”,近幾年來,廣播摒棄單純的線上播報節目,把廣播戰線從室內直播室拓展到室外空間,通過開展各種線下活動,讓廣播與聽眾面對面無縫對接。這其中,一些廣播采用在戶外建立透明直播間的方式,讓聽眾在路邊或者活動現場就能看到廣播在直播室內做節目的真實場景,加深了對廣播的了解,也使廣播成為聽眾、觀眾眼中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廣播+視頻”漸漸成為趨勢,聽眾足不出戶,就可以聽到廣播,還可以看到豐富的畫面。例如,2018年8月底,江西綜合新聞廣播率先推出全省首檔音、視頻時事訪談節目《新聞1+2》。節目采取錄播室現場錄音、視頻同步錄制的方式,由一位主持人和兩位特約新聞評論員或觀察員,共同點評最新、最熱、老百姓最關注的新聞,除在傳統廣播平臺音頻播出外,還在新媒體上同步推送視頻觀點。據央視索福瑞調查,《新聞1+2》每期節目的平均忠實度都達100,最高市場占有率達11.52%,同比有明顯增長,許多精彩觀點紛紛被其他媒體轉載推送。

廣播的視頻化探索為廣播參與視頻直播打下了良好基礎。隨著各類直播平臺發展和延伸,廣播各頻率運用視頻直播技術更加自如,廣播不僅好聽,也越來越好看,廣播的可視化進入縱深領域。

廣播+視頻直播,廣播更“吸睛”

近年來,廣播在融媒轉型發展上動作不斷,視頻直播也是形式多樣,成果斐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廣播節目+視頻直播。2018年12月,江西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攜手全省11個設區市廣播電臺,舉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音視頻聯合直播——“改革開放再出發”。直播歷時2小時40分鐘,在南昌小平小道設立主視頻直播點,省市縣20多路記者現場連線,讓廣播記者出鏡。視頻直播還首次走出省外,在深圳設置了分直播點,采訪當地優秀贛商;直播也面向海外,加入“一帶一路”“洋景漂”等元素,讓直播更有“國際范兒”,從贊比亞傳來的音視頻,讓聽眾和觀眾感受到非洲大地上的“江西聲音”。本場視頻直播活動線上線下同步播出,全程直播線上節目點擊量突破30萬人次,是廣播大型音視頻直播的有益嘗試。

二、廣播活動+視頻直播。2018年9月16日,江西廣播電視臺推出全國首家慈善公益廣播——江西慈善公益廣播。儀式現場啟動了對贛州大余縣9歲重型地中海貧血癥女孩的救助,為其治病募集善款17萬多元。網絡音視頻點擊超過15萬人次。

2018年12月,江西廣播電視臺綜合新聞頻率舉辦的“退休不忘初心志,百場萬人頌改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2018江西退休老干部、老職工歌詠大賽”總決賽在南昌舉行。來自11個設區市的21組選手匯聚南昌,用歌聲與現場觀眾共享改革開放40年帶來的幸福生活??倹Q賽晚會網絡微信視頻直播收看達到17萬人次,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三、廣播節目+活動+視頻直播。2018年8月,江西廣播電視臺文藝音樂頻率打造了全省首檔“LIVE HOUSE”戶外現場直播類音樂節目——《IN樂現場》(第一季),充分點燃聽眾的熱情。該節目突破一般廣播音樂節目樣式,既能在電臺同步在線收聽,在蜻蜓FM、喜馬拉雅、阿基米德等流媒體中回放收聽,更能在騰訊視頻上實時收看直播,實現了多維度、多空間的音視頻“媒體融合”。第一季10期節目,形成7000萬+的傳播流量,成為該頻率當年爆款節目。

第23個世界讀書日前夕,2018年4月22日,江西廣播電視臺綜合新聞頻率在南昌市新華文化廣場搭建透明直播室,進行“書香贛鄱·為感動發聲”大型公益誦讀。該節目8小時音視頻全網直播,通過廣播直播、網絡音頻、視頻直播,全網收聽收看人數突破百萬人次。參與視頻直播的感動中國人物、身邊好人和聲音志愿者等典型人物,通過誦讀對自己有影響啟示的書籍,打造了一場全民閱讀+全民公益的盛會,在社會引起極大反響。

四、廣播主持人+視頻直播。在視頻直播的推動下,廣播直播間內外,不再是傳統的“我播你聽”,而是一個廣播節目的真人秀。廣播主持人從話筒前來到鏡頭前,通過精彩的才藝表演,現場與觀眾激情互動等,吸引了大批聽眾和粉絲。2018年7月,江西廣播電視臺文藝音樂頻率推出主持人直播秀節目,以“一直播”為平臺,通過直播的形式,跟蹤主持人江婷在專業健身教練的指導下,如何健身減肥,大大增強了節目的娛樂性、互動性和粘性,也為廣播打造IP節目和IP主持人積累了經驗。

五、視頻直播+短視頻。利用抖音、火山、快手等短視頻APP,廣播節目的精華也得以呈現并反復播放,廣播與視頻的融合進一步加深,形成網狀的傳播結構,放大了廣播媒體的價值。2018年12月,江西廣播電視臺文藝音樂頻率舉辦了首屆大型戶外音樂節——“頑兔音樂節”。音樂節由歌手樸樹領銜,并將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的新人樂團推向前臺,演出現場觀看人數超過7000,抖音短視頻播放量超80萬次,新浪微博頑兔話題瀏覽總數超50萬次,真正打造出了一場本土的音樂狂歡,也大大提升了江西文藝音樂廣播的品牌氣質。

廣播視頻直播創新了廣播傳播形式,拉近了廣播與受眾的距離,擴大了廣播的網絡影響力,提高了廣播的競爭力。一些新節目一推出就聲名鵲起,一些老節目也通過直播方式重新煥發生機?!饵h風政風熱線》是江西臺一檔名牌欄目。2018年,欄目開通視頻直播,讓老百姓直擊問政現場,給上節目的政府官員增加了壓力,也提高了轉變作風的自覺。7月23日,《黨風政風熱線》欄目戶外直播走進上饒,他們在直播視頻中還創新性地加入“暗訪短片”內容,單期節目網絡點擊量最高突破600萬人次,微信互動條數突破5000,兩項數據同時創歷史新高,受到省市領導表揚,也進一步贏得廣大干部群眾信賴與贊賞。

視頻直播也提升了廣播的創收能力。例如,江西廣播電視臺文藝音樂頻率的《IN樂現場》節目第一季,除廣告冠名外,還帶動創收近70萬元;書香贛鄱·為感動發聲”大型公益誦讀活動,受到節目合作方充分肯定,節目策劃方案也榮獲第六屆中國出版傳媒業“2017-2018年度品牌傳播金案”。

廣播視頻直播的提升空間

廣播視頻直播如火如荼,在“人手一機”的時代,移動視頻直播將會變得越來越普遍,這為廣播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也對廣播深度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制作應更加精細化。適應“可視化”的要求,各地廣播紛紛將攝像機直接對著廣播的直播間或者節目制作現場,進行廣播“可視化”,有的也搭建了融媒體廣播演播室。但有時僅僅是把節目制作現場原封不動地搬入直播視頻中,從播放效果來看,鏡頭單一,畫面呆板,人物僵硬,達不到1+1>2的效果。廣播要根據節目需要,呈現更加靈活多樣,更加精致、更加絢麗的演播室效果,展示廣播主持人的靈活機動,使演播現場動起來,使節目活起來,可看性強起來。

與此同時,在直播平臺的推動下,廣播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各類頒獎儀式、賽事、晚會的視頻直播中。然而,由于缺乏舞臺經驗,燈光、舞美的設計,主持人的包裝、舞臺表現以及節目的緊湊度等處理得比較粗糙,顯得經驗不足,迫切需要改進和提升。

二、直播領域有待拓展。出于安全方便等因素考慮,目前,許多廣播傾向于對程序化的節目和活動進行視頻直播。事實上,在把握好導向的前提下,廣播視頻直播可以“上天入地”,涉及更多觀眾關心的領域。例如,對海底美食進行探尋;借助直升機,對應急交通進行追蹤;駐扎醫院,關注醫療手術;深入地下溶洞,進行旅游推介等,通過豐富的內容、吸引眼球的題材、逼真的現場感,與觀眾和聽眾互動,并將直播視頻進行錄制,供不方便收看直播節目的用戶進行回放收看,增強廣播與聽眾的黏合度。

三、廣播主持人要加快轉型。視頻直播對主持人的要求很高。廣播主持人習慣于幕后播音,缺乏鏡頭感和表現力。廣播主持人要迅速適應變化,從簡單的廣播節目制作中跳脫出來,主動掌握各類視頻技術手段,精心參與策劃視頻直播內容,在實戰中鍛煉,在鍛煉中成長,更加充分地展現廣播主持人在視頻直播中的個人魅力和特色,打造出廣播主持人的“個人品牌”和可視化的“廣播品牌”。

四、廣播可視化的產業鏈要打通。視頻直播積累了人氣,帶動了流量,擴大了廣播影響力,但視頻直播只是廣播擁抱新媒體一個手段,廣播要以此為契機,打造相對固定,有影響力的平臺,形成產業鏈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許多廣播在大力經營粉絲社群,廣播主持人也圍繞社群組織的各種線下活動,為聽眾、用戶、粉絲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娛樂等服務,增加廣播節目的黏性和吸引力。2017年全年,蘇州廣播主持人共計直播主播秀1000多場,點擊總量突破4000萬,打賞金幣近500萬,主播經濟一炮打響。

廣播進行視頻直播,這是廣播勇于突破自我,不斷創新的結果。隨著廣播融媒創新之路的繼續升級,廣播將不可避免地被推向舞臺中央。一路走來,廣播人要勇于在互聯網平臺上發聲、出鏡,要敢于試錯,反復試錯,在否定自我,顛覆自我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在各種有形與無形渠道上廣泛傳播、深度傳播,從而保持廣播的影響力、滲透力。

(作者單位:江西廣播電視臺)

猜你喜歡
深度融合
論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點
初中寄宿制學校如何使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實現雙方互惠共贏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對新課程下生命語文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
體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