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踐行“四力” 做新時期合格的新聞工作者

2018-03-10 13:53沈天紅
聲屏世界 2018年12期
關鍵詞:新聞工作者四力新時代

沈天紅

摘要:2018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提出了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要求,這是新時期對新聞工作者的具體要求。增強“四力”,需要新聞工作者認真踐行,唯有如此才能成為合格的新聞工作者。

關鍵詞:“四力” 新聞工作者 新時代

在2018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边@是新時期新聞工作者做好本職工作必備的四項基本功。

腳力:深入基層,增強新聞報道的活力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沉淀多少真情?!边@句新聞工作者耳熟能詳的話蘊含著增強腳力的最基本要求,新聞戰線持續開展的“走轉改”是增強腳力的具體途徑。記者不僅要走得下去,還要邊走得遠、走得久。只有雙腳踩在田間的露珠里、泥土上,才能寫出受眾喜歡的“有溫度的”新聞佳作。

增強“腳力”需要到基層,到群眾中去。每逢歲末年初,新聞媒體都會開展“新春走基層”采訪報道活動。每年的“新春走基層”活動,都能促使傳統媒體鍛煉隊伍出精品,其原因就在于這類報道的原汁原味,新聞的主角也許不那么高大上,但一定是原生態,更貼近真實生活?!靶麓鹤呋鶎印庇楷F出來的精品就是新聞工作者增強腳力的生動注釋。再如新聞媒體組織的精準扶貧駐村調研采訪,記者在基層發掘了許多典型,為“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生動的范例。更重要的是,駐村調研采訪活動架起了“下情上達”和“下情上達”的橋梁,把頂層溫暖真正傳導到基層群眾中。

練好“腳力”需要俯身到新聞現場去。對于新聞工作者而言,接近新聞現場,獲取第一手的新聞資料是職責使然。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各種自媒體充斥著輿論場,誰在新聞現場,誰能獲得最新的資訊,誰就能吸引受眾獲得受眾關注?,F在的新聞競爭已直接進化到“秒”的程度,爭分奪秒。同樣一則消息,先發和后發彰顯的是媒體影響力和傳播力的差別。跟在別人后面報道,除非是深度報道,否則“黃花涼了,吃瓜群眾的熱情早就散了”。俯身到新聞現場,除了能在報道速度上有先發優勢,還能捕捉新聞的細節,提高新聞報道的感染力,能夠發掘新聞背后的東西。央視《焦點訪談》之所以有較大影響力,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記者深入新聞現場采訪了許多一手的新聞事實?,F在有些記者熱衷于在資料和新聞通稿中“扒”新聞,這樣的新聞做出來后觀眾不愛看。究其原因,是記者根本沒有親臨新聞現場,素材不鮮活,內容不充實,新聞成品自然枯燥無味了。

眼力:引領主流輿論,善于發現新聞的美

眼力是記者面對紛繁復雜的情況時對問題的發現力、辨別力、判斷力,能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各種言論和思潮進行準確辨識,善于發現問題,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眾聲喧嘩中唱響主流聲音。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社交媒體的出現,使得信息傳播生態日趨復雜。在新媒體輿論環境下,新聞工作者要增強眼力,在眾聲喧嘩中保持冷靜客觀,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用獨立、客觀、冷靜的新聞報道及時解疑釋惑,激濁揚清,充分發揮主流媒體 “定音錘”和“壓艙石”的作用。增強眼力可以幫助新聞工作者明辨是非,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站穩政治立場,敢于亮劍,正確發聲。

“世界上不缺少美,而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痹鰪娧哿κ前l現好素材、好新聞的必要環節,可以幫助記者洞察事物的本質,做出好報道。如第27屆中國新聞獎文字消息一等獎作品《折翼海天,用生命為航母事業鋪路》,就是記者用平凡的視角刻畫出的偉大英雄,善于用細節捕捉英雄的音容笑貌,既聚焦時代近景又放大時代景深,譜寫了一篇英雄用生命為航母事業鋪路的贊歌。好新聞要靠記者去發現,記者要善于發現具有人情味的事實,發現小人物身上的“大”,發現平凡生命中蘊含的閃光點,發現新聞蘊含的價值美。

腦力: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

腦力就是勤思考、善思考,并作出準確分析、判斷的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只有你的眼睛能看見東西,那是不會發現什么的,還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p>

增強腦力需要善于思考,以小切口洞察大變革。以第27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調查性報道《三十年回望塔元莊》為例,該報道以冀中農村——塔元莊為例,呈現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宏觀背景下當地發展經濟的新路子,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局面。這則報道中的塔元莊,習近平總書記在30年前曾對其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該村的發展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農村的縮影,一個村莊的發展雖小,卻折射了我國農村建設的偉大歷程。再如,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的《海上絲路看深商》用小切口反映大時代,以“深商”為樣本,展現他們在海外追求各自“中國夢”的故事,并重點詮釋“一帶一路”互利共贏理念。這些作品足見記者的腦力功夫,能獲得中國新聞最高獎項,確實名至所歸。

增強腦力需要有敏感的心,去發掘新聞。以第26屆中國新聞獎文字系列報道一等獎作品《“為什么2元錢的‘救命藥沒有人做?”》為例,報道從記者為白血病人尋找廉價藥的故事入手,展開深入追蹤報道,剖析廉價藥難覓的“老大難”現象。在這則報道中,記者善于挖掘新聞中獨特的“點”——廉價藥難覓,并把這個“點”做大做亮,最后做成了一個有溫度的反映社會民生問題的事件新聞。在有腦力的記者眼中,新聞就像一顆有很多切面的鉆石,選擇的角度不同,新聞折射給社會的光芒就不一樣。如何選擇?在沒有獨家新聞的情況下,保持足夠的敏感去做獨特的新聞點,并善于思考和總結,是可以做出好新聞的。

筆力:善于表達,創作精品力作

老舍先生曾經說過:“說什么固然重要,怎么說尤其重要?!边@里面就有個表達的問題。記者勤于腳力、善用眼力、活用腦力發現好的新聞素材,還要有好的表現方式。絕佳食材只有最終做成精美的菜肴,才能吸引食客大快朵頤。記者只有用恰當的、生動的表達將新聞呈現給受眾,才能實現新聞的價值。

增強筆力要善于表達?!懊钍种恼隆笔菍P力的精辟概括。隨著傳播環境和受眾需求的變化,新聞報道的表達方式也需要適應變化不斷改善。這兩年,新聞報道中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做新聞。如《生命緣——請你替我活下去》,用持續記錄、跟蹤拍攝的手法,表現了一位6歲女孩身后器官捐獻的故事,該作品獲得第26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再如,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靜默的山崗》表現了為修建紅旗渠獻出生命的幾十位普通農民群像。作品用普通人做主角,用身邊事作題材,用貼近性的表現手法,引發了受眾的心理共振,獲得良好傳播效果。

增強筆力要注重原創。如《學習進行時》融媒體專欄是新華社新華網宣傳報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平臺,該專欄曾獲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該專欄注重原創,著力創新報道理念和方式,探索出了一條領導人報道的新路子,引起業界和學界關注,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日益增強。剖析該專欄,可以看出立足原創,打造特色報道是其致勝的秘密武器。該專欄自上線之日起,主創人員就將原創報道作為專欄的靈魂,不斷加大原創報道力度。據統計,僅2016年度,專欄就推出316篇原創報道,這些報道角度新穎、觀點深刻,一經推出迅速獲得大量轉發,有些甚至出現了現象級的傳播效果。正是因為該專欄堅持立足原創,才能在大量時政報道中獨樹一幟,形成了鮮明特色,受眾的黏性和閱讀期待不斷增強,隨之而來的是美譽度和話語權不斷獲得提升。

結束語

踐行“四力”最終目的是要“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新聞工作者只有積極行動起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提高“四力”,自覺沉到一線,腳沾泥土,心為人民,記錄偉大時代,努力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新聞工作者。

(作者單位:景德鎮廣播電視臺)

猜你喜歡
新聞工作者四力新時代
以“四力”賦能報道 把新聞提“鮮”變“活”
用好“四力”法寶 “走”深新聞一線
增強“四力”靠什么
新聞控制、采編話語權與報道影響力分析
論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的三個維度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醫改警惕“四力較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