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認同決定教師職業幸福指數

2018-03-16 09:25馬曉燕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關鍵詞:社會認同幸福指數教師職業

馬曉燕

【摘要】教師職業幸福感來源于整個社會對教師的認同和尊重。社會地位的提高,單位領導的關心,學生家長的認可,成為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指數的三個社會因素。

【關鍵詞】社會認同 教師職業 幸福指數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城區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及職業認同的影響因子分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6]PLG224)。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197-02

教師職業幸福感是一名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神力量。教師也是一名“社會人”,在社會上也有著與其他行業相同的“生存權”,有著被人尊重的職業滿足感。長期以來,人們對教師的期望值太高,不自覺拔高了對教師的評價標準。教師被崇尚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便沾染了“俗氣”,而教師自身也迷失在“為人師表”的過度“規范”中,教師在這種精神壓力下,幸福指數當然不高。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社會上切實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而不是僅僅作為“口號”。

一、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

教師地位的提高最重要的表現就是整個社會對教師的信任?!吧鐣湃巍睂處煻允亲畲蟮木裰е?。在當前物欲橫流的世界上,教師仍然保持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社會信任。但是教師人群龐大,只要教師群中出現個別不遵守師德行為的例子,媒體的槍口就直擊整個教師群體,信任危機便會出現,教師儼然成為師德規范和理想期待的“奴仆”,教師何來幸福感?教師的幸福來源于頂天立地的豪氣,教育者的奉獻和付出不需要感激,但需要承認。如果人們能夠理解教師的苦心,哪怕工作再辛苦教師也會樂在其中,物質貧乏可以用精神的富足來彌補。

因為“生本主義”的推行,教師已成高危職業,教師的任何教育工作都要以“學生”的需要為前提,師德規范中明確規定“教師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因此教育面對眾相學子,只能是“春風化雨”式教育,遇到個性較強的學生只能“哄”,哄不過去就束手無策,教育的“無力感”讓教師找不到幸福的感覺。近期,新聞報道了多起“弒師事件”,其根源是什么?總不能又歸咎為教育問題吧。教師在履行義務的同時應該享有教師應得的權利,如果這份“權利”在社會上形成自然風氣,“尊師重教”才落到實處,教師才能體會到幸福的感覺。當然,還有不能免俗的工資待遇,如果教師的生活水平高了,社會地位就會隨之提高,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二、獲得單位領導的關心

教育教學是一項瑣碎而繁重的工作,每天要面對學生生活與學習上的諸多問題,思想壓力很大,領導同事之間和諧相處才能讓教師在工作中找到愉悅的感覺。教育教學包含的工作項目很多,如備課、上課、作業、檢測等教學常規工作,還有學生的思想教育、養成教育等隱性工作。老師所做的大量工作并非立竿見影的顯示出成果來,這是教育性質決定的,領導要看得見教師的付出,要從長遠的教育效果去評價老師的工作。領導對老師的評價也要借用教育評價規律:“過程”和“結果”相結合。

領導的賞識和鼓勵可以鼓足老師的干勁,激發老師們致力教學研究的熱情。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能總結出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領導可以定期對老師的工作進行調研,發現教師的教學亮點予以表揚和推廣,為教師的成長做好堅實的后盾,讓教師在工作中沒有后顧之憂。除了正常上課以外,小學生進校門后的一切事務都需要教師來幫忙處理,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教室內的衛生都要老師來打掃,學生中的一些突發事件更不在預設之內,所以教師的工作量并不能以時間來衡量。領導要具備一雙慧眼,及時關注老師的精神狀態,了解老師的家庭情況,關心老師的工作和生活。領導的關心問候,會讓老師感到親情般的溫暖,幸福指數當然會提高。

三、得到學生家長的認可

老師在交際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學生家長,家長對教師的態度也影響著教師的幸福感。每個孩子在家庭中都是寶貝,在家里養成的自傲性格可能會帶到學校里,學生之間產生矛盾是集體學習不可避免的現象,如果家長能夠理解老師的工作,那么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就容易調和,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工作幸福的起點。教師與家長的適時溝通是和諧關系建立的基礎。溝通的方式很多,可以是面對面談話,可以是電話交流、可以是微信聊天等,只要家校之間以誠相待,教師就可以感受到被認可的幸福。

如學??梢蚤_展“家長進課堂”的活動,家長如果有時間可以報名參加與學生“共聽一節課”的活動,全面了解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育藝術,與教師共同交流,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可以站在同一戰線,更好的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在教室里坐一節課,可以充分了解老師組織課堂的過程,從知識的傳遞到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感受教師工作的瑣碎和辛苦。家長的感同身受可以有效提高對老師的認可程度。家長對老師的理解是老師工作幸福的支點,也可實現辦“家長滿意教育”的目標。

總之,教師的幸福感來源于整個社會的認同和尊重。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精神層面的問題,選擇了三尺講臺就選擇了奉獻,但是這種奉獻要得到社會的承認,要得到外界的賞識。社會上對教師工作要有相對客觀的評價,而不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老師就應該是道德規范的“標尺”。教育部門的相關領導對一線教師更應該多一份“人文關懷”,讓教師們感覺到家庭的溫暖和團體的力量。家長與教師交流時應該多一份理解和認可,讓教師感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就。教師帶著內心的滿足和愉悅去工作,教育教學才會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方輝.幸福指數及其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學術研究. 2011(06)

[2]李永濤.淺談校長提升教師幸福指數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1(04)

[3]王克勝.影響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幸福指數的因素及對策探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01)

猜你喜歡
社會認同幸福指數教師職業
中西傳統節日的文化差異與社會認同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社會認同的變化及其影響
加強班級教育有效管理,激發學生追求幸福指數
關于中小學音樂教師職業素養的思考
幼兒園新任教師職業適應問題研究
幼兒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調查與分析
中等衛生學校教師職業認同現狀調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