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子”“女兒”的歷時演變與方言分布

2018-03-20 08:10,
關鍵詞:方言男孩女兒

,

(太原師范學院 文學院, 山西 晉中 030619)

“兒子”“女兒”作為一對親屬稱謂詞,在漢語中經常使用,但它們的歷史來源并不相同。本文主要考察漢語親屬稱謂“兒子”“女兒”的歷史來源,并探討它們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方言稱謂的地理分布特征與原因。

一、“兒子”的歷時演變

“兒子”最初指“小孩”,是“兒”與“子”的同義并列組合。

《莊子·庚桑楚》:“能兒子乎,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背尚⑹瑁骸巴诔嘧右??!薄白印弊畛鯙槟泻?、女孩的合稱?!秲x禮·喪服》:“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死則哭之?!编嵭ⅲ骸胺惭宰诱?,可以兼男女?!薄皟骸?,西周金文中用作小孩,指男孩、女孩的合稱,并無性別之分?!稕W兒鐘》:“宇王庚之淑子沇兒?!薄独献印罚骸皩庵氯?,能嬰兒?!?/p>

由上看來,“兒子”很可能是“兒”與“子”表“小孩”義的并列組合。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男子”“女子”分別表“兒子”“女兒”的語義演變軌跡是相似的,前者由“男性”轉指“兒子”,后者由“女性”轉指“女兒”,后來轉指義都消亡了。

“兒子”專指“所生男孩”(相對父母而言),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用例可能出自《史記》。如《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莊生羞為兒子所賣,乃入見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報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殺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錢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國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p>

“兒子”的“所生男孩”義自魏晉以后開始呈強勢分布,“小孩”義漸微,口語中已很少使用(見表1)。

二、“女兒”的歷時演變

秦漢時期開始出現了“女兒”一詞,主要表“女子”義。如《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

從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趙王素出將軍下,今女兒乃不為將軍下車,請追殺之?!?/p>

表1 “兒子”“女兒”的語料分布

而自秦漢以來直至唐宋,表“所生女孩”義罕見,僅兩例:

一例為《新論·辨感第十三》:

呂仲子婢死,有女兒年四歲,葬后數來撫循之,亦能為兒沐頭浣濯,甚令人惡之。以告方士,云其家青狗為之,殺之則止;婢遂不復來。

另一例為《世說新語·方正第五》:

諸葛恢大女兒適太尉庾亮兒,次女適徐州刺史羊忱兒。

由上看來,如果傳本無誤,當指“所生女孩”。

直到明代,“女兒”表“所生女孩”義才普遍應用。

三、“兒子”和“女兒”產生的原因

本文著重探討現代漢語中“兒子”“女兒”的形成原因,分析“兒子”“女兒”的來源。

筆者認為“所生男孩”之義是由“兒子”自身表“小孩”義直接引申而來的,而非“兒(男孩)”+“子(男孩)”的組合。而“女兒”則不同,它是“兒化”的產物。

如果說“兒子”是“兒(男孩)”+“子(男孩)”的組合,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兒子”最早就表“所生男孩”義;二是“兒”“子”早就有表“男孩”義。但實際上“兒子”最初表“小孩”義,所以第一個前提不能成立。再來看第二個前提,“子”表“男孩”義出現很早,這不成問題。關鍵是“兒”表“男孩”義,當前所能看到的是今本《倉頡篇》卷下有:“男曰兒,女曰嬰?!钡秱}頡篇》亡佚已久,今本早已經后人改動,因此不可信。自清末以來陸續發現若干出土材料,安徽阜陽雙古堆漢簡出土《倉頡篇》殘篇,應該在相當程度上保留了原貌。里面有“兒孺旱陽”,“兒”很明顯指小孩。[1]33-40因此,第二個條件也難以成立。當然,按道理“兒”之“所生男孩”義應該出現較早,但至少現在還沒發現秦代及以前的用例。

從表1中可見,“兒子”表“所生男孩”義實際上早在西漢時已產生,歷代文獻中都在使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應用,沒有出現斷層。如果說“兒子”之“子”是名詞后綴,那么就無法解釋以前文獻中所用的“兒子”的意義所指,而且造成了語言層面上的稱謂斷裂。

“兒子”在秦漢時的語義構成可簡單列示為:

兒[孩子]+子[孩子]=兒子[孩子]→[兒子]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兒子”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漢語名詞詞綴化影響。盡管已經存在“兒子”稱謂,但人們受“子”名詞詞綴化的廣泛應用影響而有意識地將后面“子”實義虛化。這種現象應該發生在魏晉以后,因為這一時期名詞后綴“子”使用范圍開始擴大。[2]39-47當然,我們也無法完全排除人們由于各種原因對“兒子”置之不理,而在“兒”后加名詞后綴“子”的可能。

下面再來談談“女兒”的形成。

既然“兒子”之“子”可能是由實義虛化而來的,“女兒”之“兒”為什么沒有走上同樣的道路呢?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女兒”的義位歷史分布不同于“兒子”。

“兒子”表“所生男孩”義歷代因之,而“女兒”表“所生女孩”義的確切例證晚到明代才產生,語義上無傳承關系。而漢語“女兒”稱謂主要是由“女”“女子”來承擔的?!芭笔堋皟夯庇绊懚l展為“女兒”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們再從詞語義位對稱分布的規律來探討“兒子”“女兒”的來源,按照漢語親屬稱謂發展的一般規律,有“兒”必有“女”,從實際語料來看,確實如此。一是“兒”與“兒子”、“女”與“女子”的語義演變軌跡相同;二是“兒”與“女”、“兒子”與“女子”對稱分布。

既然“兒子”稱謂能夠承襲使用,為什么“女子”在后來就不能表示“女兒”義呢?主要原因在于“女子”在文獻中主要表示“女性”,而且“女兒”義式微。而“兒子”在漢朝時期就已經開始表“所生男孩”義,魏晉時期“兒子”表示“所生男孩”義的分工就完成了,如在《三國志·裴松之注》中表“所生男孩”義有13處之多。它們兩個義位的歷史分布呈相反趨勢。因此,語言的自然發展規律不會強迫“女子”虛化,因為人們在實際運用中更多的是想到了“女子”的“女性”義。

《史記》卷一百二十《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p>

《三國志·裴松之注》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

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p>

老賈解釋,原來,古董講究物以稀為貴,如果是舉國無雙的至寶,價格自然驚人?;蛘呤翘煜挛ǘㄈ恼淦?,當然也是價格不菲。但是如果說到古錢幣,因為貨幣本身就具有易于貯藏和攜帶的特征,所以保存起來不但方便,而且數量也不少。試想存品超過千,多于萬之后,單一錢幣的價值自然是嚴重的通貨膨脹。再加上古錢幣本身的材料多為銅鐵,做工也不會太過復雜,所以單純的藝術價值也不高。少了古董的稀缺性,本身又不值錢,古錢幣敢情就變成古董界里后媽養的孩子,和珠寶字畫之類親兒子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語。

《三國志·裴松之注》卷四十七吳書二《吳主傳第二》:

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三國志·裴松之注》卷五十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

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

語言發展盡管在局部時地不平衡,但基本上是平衡漸進的,這使得漢語稱謂系統很難允許缺位現象的長期存在。于是,“女兒”很自然地填補了“女子”退出“女兒”義后留下的空白。從實際語料來看亦是如此?!芭印痹谠院缶秃苌俦硎尽芭畠骸绷x,而“女兒”表“女子”義在口語化很強的文獻中很少出現,只在一些詞曲中可見,如《全元散曲》。表“女兒”義自元代始,明代廣泛使用,從《三國演義》中就可看出,“女子”“女兒”二者已經各表其義了。

《全元散曲》【雙調·新水令】《梅花酒》:

夜深沉,人靜悄,低低的問如花終是個女兒家。

《全元散曲》【雙調·落梅風】《書所見》:

紅妝女兒十二三,采蓮歸小舟輕纜。

《三國演義》第九回:

今貂蟬不過一女子,而呂布乃太師心腹猛將也。

《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

國太大怒,罵周瑜曰:“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直恁無條計策去取荊州,卻將我女兒為名,使美人計!殺了劉備,我女便是望門寡,明日再怎的說親?須誤了我女兒一世!你們好做作!”

四、“兒子”和“女兒”的方言分布

以上縱向分析了“兒子”和“女兒”的歷時演變,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二者的演變情況,還需從橫向作比較來研究其在地理分布上的差異?,F在我們再來看看它們二者在現代漢語中的地理分布。

通過對《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六卷本)統計,其所收方言點有41個,它們分別是:崇明、蘇州、廈門、長沙、婁底、西寧、太原、貴陽、南昌、武漢、梅縣、烏魯木齊、南京、丹陽、忻州、柳州、黎川、西安、揚州、徐州、金華、???、銀川、洛陽、濟南、東莞、萬榮、杭州、溫州、上海、寧波、萍鄉、南寧、牟平、成都、哈爾濱、福州、建甌、廣州、雷州、于都,[3]我們將“兒子”與“女兒”的主要方言稱謂列表如下(見表2、表3):

表2 “兒子”主要方言稱謂分布

表3 “女兒”主要方言稱謂分布

從表2可見,長江以北以“兒”“子”“兒子”為主,長江以南以“崽”“仔”為主?!巴蕖边@個詞的使用主要集中于西北、西南,而“囝”則分布于東南沿海及瓊州半島。其中,“囝”“崽”是古方言的遺留。

“囝”,可能是古閩越語底層詞或早期閩方言的創新?!都崱おA韻》:“囝,閩人呼兒曰囝?!薄秳e雅》卷三:“囝,子也?!碧拼櫅r《囝》:“囝生閩方,閩吏得之……果獲是苦,囝別郎罷?!痹}解:“囝,音蹇,閩俗呼子為囝,父為郎罷?!笨梢?,至少自唐代起,閩人就稱“兒子”為“囝”。雷州、??谝酁榇朔Q,則是由于明末潮州人移居海南造成的閩語板塊。

“崽”,《方言》第十:“崽者,子也。湘沅之會,凡言是子者謂之崽,若東齊言子矣?!薄稄V雅·釋言》:“崽,子也?!泵鞔垢f《俗書刊誤·俗用雜字》:“江、湘、吳、越呼子曰崽。音宰?!薄墩滞ā罚骸班钺桃袅x通。湘沅之間,凡言子曰崽?!逼駷橹?,湘沅之間確實還保留這一稱謂。然而吳越之間隨北方移民的不斷南下而受北方話的影響,因此改稱“兒”“子”,當然這可能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從表3可見,“女(女兒)”分布于大部分方言區,而“姑娘”則散布于各官話方言區。其他方言區只有贛語局部地區受官話影響?!把绢^”一詞主要分布于北方方言區,吳語區崇明亦受官話影響而使用?!班铩眱H見于吳語區,“奶”則見于吳、閩兩地,“妹”只見于客家方言。

“囡”,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三:“明萬歷……囡者,吳人呼女之辭”,從字形來看,它似乎是與“囝”對立的,它也許是古代閩語區的底層詞。不知何故為吳方言襲用,而閩語區卻不再使用。

猜你喜歡
方言男孩女兒
方嚴的方言
方言
男孩的『自信缺失癥』
大三的女兒
說說方言
留住方言
海的女兒
男孩膽小不丟人
富養女兒先富養自己
老男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