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院校生物化學教學的探索與優化

2018-03-31 06:42寧利敏朱本偉
生物學雜志 2018年3期
關鍵詞:生物化學生化中醫藥

寧利敏,朱本偉

(1.南京中醫藥大學 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南京 210023; 2.南京工業大學 食品與輕工學院,南京 211816)

生物化學是醫學高等院校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之一,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紐帶和橋梁。近年來隨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醫藥院校的教學目標不再局限于傳統醫學的繼承,還逐步向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傳統醫學創新轉變。生物化學技術是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的強有力工具。因此中醫藥院校必須把生物化學(簡稱“生化”)教學工作做好,為中醫藥事業的創新發展培養現代化的中醫藥人才。

因為受限于中醫藥院校課程設置的特點、學校的培養目標定位以及學生自身特點,目前的中醫藥院校在生化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缺陷。首先,中醫藥院校以中醫藥知識傳授為主,輔以西醫課程,生化教學學時不斷縮減,時間有限,不僅很難講解清楚教材內容,更無法介紹最新研究進展,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知識的儲備以及臨床應用。其次,中醫藥院校在很多相關專業的招收上都采取文理兼收的方式,在相關課程設置上也淡化文理科界限,采取文理科學生合班教學。學生文理基礎不一,這就給生物化學的教學造成很大的難度。另外,中西醫在思維方式及理念方面的巨大差異,也使得學生對生化不夠重視,積極性不高,又由于生化內容抽象、枯燥,因而學生普遍反映生化難學難記。綜上所述,中醫院校生化的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教與學的矛盾十分突出。作為一名任課教師,面對這些問題,必須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將生化基礎理論與中醫藥緊密聯系起來,使抽象、復雜、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簡潔、實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效率。

1 優化教學內容,明確學習目的

目前,我校中醫藥相關專業選用的生化教材為唐炳華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學》(第四版)。據此,生化理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靜態生物化學部分,即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酶等大分子物質和維生素的結構與功能;二是動態生物化學部分,即物質代謝及能量生成;三是遺傳信息的傳遞;四是血液生化、肝膽生化、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紊亂三個專題;五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常用技術。此外,教學過程中還要介紹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涌現的新理論、新技術,以提升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由此可見,生化的教學內容繁多,而本校生化的教學學時(包括實驗課),最多不超過72學時,部分專業為54學時甚至更少。因此,如何在十分有限的學時內將所有內容講解深刻、透徹,這是中醫藥院校生化教學面臨的首要難題。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合理取舍,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建立生化理論知識基本框架。如合并糖類化學和糖代謝、脂類化學和脂代謝,并只簡要介紹糖、脂基本結構與分類;結合高中生物基礎知識概括性講解遺傳信息傳遞部分的復制、轉錄、翻譯等內容;在糖、脂類、蛋白質及核酸代謝部分,注重闡述物質的正常代謝過程,選擇性介紹代謝紊亂與疾病的關系;常用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則穿插在理論知識部分介紹。通過優化與簡化教學內容,降低生化的學習難度。此外,不同專業學生基礎不同,培養目標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實施差異化教學。中藥學專業學生均為理科生,經過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等相關課程的學習后,化學基礎扎實,因而應簡化分子基本結構的闡述,重點突出其理化性質、生物學過程和意義。而中醫學專業及中西醫結合專業文理兼收,學生化學基礎較弱,因而在開設生物化學課程之前,通常先行開設醫用化學作為鋪墊課程。同時,在生化學習中,還應及時補充和復習相關化學知識,便于相關生化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另外,生物化學發展迅速,為使學生不拘泥于課本知識,增加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教學中我們還適當介紹生命科學研究的最新相關成果,如在糖的消化與吸收章節中,介紹葡萄糖轉運體結構的解析[1],進而闡明其作用機制;在核酸化學章節中,除介紹信使RNA、核糖體RNA及轉運RNA外,還補充介紹微小RNA(MicroRNA)[2-3]和長鏈非編碼RNA(LncRNA)[4]等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醫學中的應用等,將科研與教學相聯系,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

中醫藥大學以中醫藥傳授為主,西醫為輔,學生在入學之初經歷了中醫思維的培養之后,大多認為學習西醫類課程用處不大,對生化的學習無興趣,這是生化教學面臨的另一難題。針對這一點,教師有必要在學期初就明確提出學習目的,強調生化是聯系中西醫的橋梁,與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以及藥物的研發關系密切,并指出運用生化知識與技能,進行中醫藥的現代科學研究,是中醫藥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我們用科學的手段對傳統中醫去偽存真,真正促進中醫藥發展的有效途徑,以此來激發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這門課,從而提高學習的熱情與效率。此外,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還密切聯系生化與實際生活,如食物的烹調與蛋白質的變性,CO中毒與呼吸鏈抑制,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等,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主動將生化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活用生化。

2 改進教學方法,多與學生互動

在生物化學的學習中,不可避免要涉及一些分子式和化學反應式,這些內容較為抽象,因此學生普遍反映內容復雜,難以理解。針對該問題,我們根據內容特點積極引入多種教學手段。如在課件的設計和制作中,綜合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手段,展示生物分子逼真的三維圖像,通過視頻直觀了解體內化學變化過程,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內容之間的銜接,每次在傳授新的知識內容之前,結合PPT引導學生復習上次課的重點內容,并根據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引出新內容,幫助學生構建生化理論框架。同時精煉每堂課的內容,將知識點劃分為重點掌握、熟悉理解和一般了解三個層次,使學生明確重點,有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問題和消化知識,并在課程結束前對當堂課程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多采用互動式教學,如在脂代謝中,通過提問“為什么淀粉吃多了會發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糖代謝和脂代謝的關聯,通過提問“減肥藥左旋肉堿是否有效”引出脂代謝中脂酰CoA的轉運過程。通過課上互動,可以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抽查學生的出勤情況。另外,生物化學內容繁雜,相互之間聯系緊密且互有交錯,因此還應及時復習總結,每個章節利用主線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如糖代謝中,其主線即為血糖的來源與去路,發散開來,則可總結為以下幾個知識點:糖的消化與吸收、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以及糖異生途徑等,另外還應注意總結各代謝途徑相互間的關聯點,如連接糖酵解、有氧氧化的關聯點為丙酮酸,連接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的關聯點為6-磷酸葡萄糖,以便于學生靈活掌握各代謝途徑。

生化實驗是與學生互動較多的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直觀地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并經過思考與討論,從而驗證所學內容的正確性,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5],同時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這是理論教學所無法實現的教學效果。因此,任課教師可借助學生對實驗的這種興趣,在理論課教學中適當介紹生物實驗技術在中醫藥研究中的作用,如建立植物類中藥的DNA指紋庫,將DNA遺傳標記用于中藥的鑒別[6],電泳技術用于中藥有效成分的分析鑒別[7],基因芯片技術用于中醫診斷[8]等,使學生意識到有趣的實驗還可以與自身專業相結合,學以致用。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開設蛋白含量測定、核酸提取等常用生物技術實驗,并將其與理論課內容緊密結合,進一步鞏固理論學習,另外還增加了與臨床醫學密切相關的生化指標的測定,如血糖、尿素氮、血脂等的測定,進一步訓練和提高中西醫結合研究中醫藥的科技能力。對于因課時限制而不能開展的常用實驗技術如SDS-PAGE、質粒的提取與鑒定及PCR等,我們利用實驗課等待結果的間隙給學生放映示教片,不僅有效利用了時間,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3 緊密聯系中醫藥,重視中西醫結合

中醫藥院校對學生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具有中醫的理念和思維,還要會用西醫的理論和技術研究和發展中醫藥,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化。因此,在中醫藥院校生化的教學中,教師應多注重將生化知識與中醫藥進行結合并延伸,而不是照搬西醫院校。目前,運用生化技術研究中醫藥基礎理論,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教師在理論課教學中可較多穿插介紹生化技術用于中醫藥研究的實例,讓學生自己感受生物化學對于中醫藥研究的必要性,并啟發學生將中西醫結合。例如在學習酶與醫學的關系時,介紹中醫的熱證、寒證與多巴胺β-羥化酶的活性相關,熱癥該酶活性增高,寒癥該酶活性降低[9];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可作為診斷脾虛證的參考指標[10]。在學習功能核苷酸時,介紹中醫的陰陽與cAMP、cGMP有關,陰虛患者多為cAMP升高,而陽虛患者多為cGMP升高[11],此外,針刺的鎮痛作用也與穴位處產生的腺苷密切相關[12-13]。在學習維生素時,引導學生結合維生素的生化功能對中醫理論和傳統方劑進行新的認識和分析。在介紹維生素A的功能時,可以聯系中醫“肝開竅于目”理論[14]闡釋其與視覺形成的關系。在介紹維生素E對動物的生殖影響時,介紹壽胎丸中的中藥川續斷富含維生素E,其君藥菟絲子也富含維生素E,因此,從生化角度分析認識到該方具有安胎功效的原理[15-16]。在學習無機元素時,聯系中藥的藥效與元素的關系,按“寒、熱、溫、涼”四性歸類中藥,屬“溫、熱”的中藥無機元素的含量都高,中藥的補益藥大多屬于溫、熱藥,所以通過補充微量元素的不足可能是補益藥治療虛證病人的療效原理之一[17]。這樣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生物化學與中醫藥研究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

4 結語

總之,中醫藥院校生物化學的教學要為培養新型中醫藥人才服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專業和自身特點,不斷改革和創新生物化學教學模式,緊跟學科前沿,及時完善并更新生化教學內容,合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科研創新能力,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現代化發展。

[1]DENG D, XU C, SUN P, et al.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 [J].Nature, 2014, 510(7503): 121-125.

[2]CALIN G A, CROCE C M.MicroRNA signatures in human cancers [J].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6, 6(11): 857-866.

[3]KREK A, GRüN D, POY M N, et al.Combinatorial microRNA target predictions [J].Nature Genetics, 2005, 37(5): 495-500.

[4]PENNISI E.CELL BIOLOGY Lengthy RNAs earn respect as cellular players [J].Science, 2014, 344(6188): 1072.

[5]夏 銘.中醫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 [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 2005, 15(4): 51-52.

[6]秦曉紅.DNA遺傳標記在中藥鑒定中的應用 [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 2014(1): 472-472.

[7]石俊英, 盧 燕, 李渤文.蛋白質電泳指紋圖譜對北沙參栽培品種鑒定的研究 [J].中國藥學雜志, 2003, 38(3): 171-173.

[8]徐志堯.生物技術在中醫藥現代化研究中的應用 [J].天津藥學, 2004, 16(6): 38-41.

[9]趙立業, 彭先忠.虛寒證、虛熱證患者血漿DβH活性及尿中CA水平的臨床研究 [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1991, 11(10): 603-605.

[10]周賢玲.唾液淀粉酶活性與脾虛主要癥狀組合的關系研究 [D].廣州: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4.

[11]陰建國.CAMP和CGMP的拮抗代謝調節與中醫“陰陽”的關系 [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 1987(1): 51-54.

[12]GOLDMAN N, CHEN M, FUJITA T, et al.Adenosine A1 receptors mediate local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J].Nature Neuroscience, 2010, 13(7): 883-888.

[13]袁奮義.針灸配合腺苷鈷胺治療周圍性面癱92例 [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 2011, 33(4): 339-341.

[14]張 嬋, 陳 永, 楊 梅, 等.現代醫學角度解釋中醫的"肝開竅于目" [J].時珍國醫國藥, 2009, 20(1): 233-235.

[15]程莉娟, 宋 嵐, 周芳亮, 等.分流培養模式下中醫藥院校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 [J].基礎醫學教育, 2014, 16(11): 906-908.

[16]聶菊娥, 陳彩霞.壽胎丸、舒喘靈、維生素E治療先兆流產60例臨床觀察 [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0, 12(33): 172.

[17]單福永.中醫虛證與微量元素的關系探討 [J].中國廠礦醫學, 2008, 21(6): 730.

猜你喜歡
生物化學生化中醫藥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生物化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分析
從廢紙簍里生化出的一節美術課
誰是半生化人
《生化結合治理白蟻》
《生化結合治理白蟻》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