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藝術的當代性理論建構

2018-04-02 10:53杜霞
視聽 2018年2期
關鍵詞:當代藝術建構理論

□ 杜霞

新媒體藝術(NewMedia Arts),最早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達達主義、未來主義和構成主義,興盛于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地區。受當代主義影響,西方藝術家最先使用霓虹燈晶體電子管、電子機械裝置等媒介從事裝置藝術,開啟了新媒體藝術先河。20世紀中期,多種新媒體材料開始成為當代藝術實驗的一種自覺趨向,主要表現在電影、攝影技術、激光成像技術、大地藝術和異地傳輸等“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TechnologyArt”上??萍几咚侔l展的20世紀70年代,蘋果電腦問世,計算機編程技術得到普及應用和進步提升。藝術實踐領域中逐步出現了互聯網視覺技術,為當代新媒體藝術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智力發展。新媒體藝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語境”技術突破,出現了影音合成、電子音樂編程、動畫編輯、數碼攝影、三位虛擬和電聲模擬等應用技術。

21世紀以來,信息科技、納米技術、互聯網等大數據技術發展飛速,促使新媒體藝術形式多樣化、內容多元化,對新世紀當代藝術領域發展影響深遠。全球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顛覆了傳統藝術觀念,在科技東風的推動下,互聯網藝術、數字媒體裝置藝術領軍當代數碼藝術。然而,在浮華的表象背后,我們不難發現新媒體藝術的基礎理論建構極大地滯后于新媒體藝術的實踐操作。

一、西方新媒體藝術的外延性理論建構

新媒體藝術起源于西方,西方哲學在古希臘、古羅馬哲學觀點的影響下,講究宇宙本體論思想。主客觀“一分為二”的思維定式建構了西方理性思維趨于主體地位,準確、客觀、鮮明的邏輯推理思維,體現當代藝術的價值導向。

當代新媒體藝術的“西方化”特征,主要體現在其內涵“外延”上。這種“西方化”的思想模式在客觀上追求多元性、求變性和開放性,在自我批判中不斷摸索前行。西方新媒體藝術的產生與發展具有較為完善的歷史發展背景和社會人文科學體系。成熟理智的美學思想、高科技化的技術支持以及各種“當代”藝術理論架構,都為西方新媒體藝術提供了發展與創新的理論依據。

基于西方的人文學科體系的創新發展,新媒體藝術無論在表現形式上,還是在實戰過程中,敢于推陳出新的大膽設論,倡導“人工智能”“馬賽克美學”等理論。這些理論為新媒體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西方當代新媒體藝術遵循自身的歷史發展,具有較強的獨立性、開拓性和前瞻性,再加上當代媒體科技平臺的大力扶持,使得西方當代新媒體藝術前行于世界時代前沿。西方人的批判精神,建構了深刻的人類發展與新媒體藝術息息相關的藝術理論。同時,西方新媒體藝術外延式理論,突破傳統媒介思維定式,求同存異、求新求變、建構內在理論體系,引進外在新思維、新方法、新技術,從媒介技術與人類生存共同發展的理論向度出發,啟迪當代新媒體藝術理論家大步前行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阿斯科特,他將“控制論”引入藝術教育中,以Groundcourse為理性教育理論體系。在大數據背景下,阿斯科特倡導網絡藝術三層次理論,提出“人工智能”理論和建構機器人“義體人”理論,這象征著阿斯科特新媒體藝術獨特理論的形成。在生物工程技術前提下,他進一步總結出“濕媒體”藝術理論,他認為人和機器的有機結合是對遠程通訊理論的有益補充。故此,阿斯科特以跨學科、多元化理論融合的方式,整合發展到藝術理論體系中,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且完善的新媒體藝術理論體系②。

二、中國當代新媒體藝術含蓄性理論范式

唐代畫家張璪提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中國藝術創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藝理性地位?!巴鈳熢旎?,中得心源”是藝術家藝術創作的基石。藝術家構思創作藝術作品的物化對象來源于大自然,基于藝術與現實的唯物主義辯證關系,強調師法自然,而又中得于“心”的意念。它從哲學本體論的向度出發,尊重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系,同時也高度肯定再現模仿與意象表現的統一存在。

在中國文化儒、釋、道思想環境下,呈現出意象性、人倫性、含蓄性的“中國式”文化藝術理論特色。在晚于西方近20年的新媒體藝術領域中,中國新媒體藝術獨特景觀和全項性發展,備受世界各國藝術領域的密切關注。在理論構建上,“以人為本”是中國新媒體藝術人文精神式和倫理教化式發展的社會特征。從學術向度出發,新媒體藝術的關注焦點更注重強調其題材內容與社會影響。積極探討新媒體藝術如何與其他社會系統互助合作,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的融合發展,深耕傳統美學理論,探尋新媒體藝術創新性的快速、穩健、持續發展,并學會運用“空靈”的意境韻味營造中國新媒體藝術理論的意象性。

中國新媒體藝術理論體系的“當代性”理論建構基礎是從哲學、美學藝術本體論進行思考。與此同時,“當代性”的“反傳統性”促使中國新媒體藝術重視中國本土化社會功能。同時,在中國傳統倫理型的思維影響下,新媒體藝術整體趨向于歸納、抽象、直覺等主觀表現,在邏輯、學理上仍缺乏理論研究深度。

三、建構中國新媒體藝術理論體系的“春天”

在數字多媒體時代,藝術的“全球化”語境得以實現。不同的國度生成不同的思維方式,藝術的“無邊界性”促使各國藝術交流互為借鑒和融通。新媒體藝術作為當代藝術學科的“春天”,其理論研究一直備受西方經典文化的滲透和影響,過多借鑒西方藝術思想,而沒有自我獨立且有規模的話語體系。因此,博采眾長,圓融中西文化思想,已成為中西藝術理論優勢互補的重要方式。

“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融會貫通地吸收西方理性思維的合理成分?!痹诓皝硭囆g中,借鑒無疑是我們學習西方文化的基本方式。這需要我們改變原有的“中國化”思維定勢,汲取不同文化的優質部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和主體性,實現純理性和實踐性、科學性與倫理性、功能性與本體性的全面統一,以便促使異國文化的“互補性”共同發展③。

科技與中國傳統藝術的攜手同行,引申中國當代新媒體藝術跨越式發展。這次“跨越”重點體現在學科建設體系中,在未隔斷傳統思想的背景下,創新發展“國際化”語境的當代新媒體藝術??茖W、藝術、技術、本土化人文互為補充,當代新媒體藝術在眾多藝術表現形式下脫穎而出,成為具有“時代感”的藝術傳達符號。雖然中國當代新媒體藝術來源于西方,西方的“人定勝天”哲學范式過多地強調了哲學本體論的“客體”感受;但中國在儒家思想影響下,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情懷,在這種人文思想關懷下,成就了中國哲學觀與中國當代新媒體藝術理論的共通發展,形成藝術本體與客體的統一。

緊隨時代步伐,中國當代新媒體藝術理論家通過引進西方“一手”新媒體藝術理論,翻譯西方新媒體藝術經典文獻?!墩Z境提供者——媒體藝術含義之條件》等經典文獻的編譯為中國當代新媒體藝術理論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奠定了中國新媒體藝術理論的建構基礎。由于中國新媒體藝術起步較晚,理論體系的建構尚未健全和完善,基礎理論的研究相對薄弱和匱乏,中國當代新媒體藝術理論的概括性、準確性、科學性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困于中國傳統思維的局限。

四、結語

建構中國新媒體藝術理論的新體系,已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理論學者刻不容緩的“艱巨”任務。除了實踐中國本土化新媒體藝術的作品“規格”以外,理論依據是實踐作品的中心思想和行為范式。中國當代藝術在與國際視域對話的“中國視角”彰顯了無窮魅力,在圓融自身思維結構的前提下,突破學科界限與研究者視野的“邊界”,求同存異地尋找多種研究方法的平衡點,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媒體藝術理論體系。

注釋:

①黃鳴奮.新媒體與西方數碼藝術理論[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66.

②劉芋君.羅伊·阿斯科特新媒體藝術理論的演進——兼論其對中國新媒體舞蹈藝術發展的意義[D].南昌大學,2015.

③潘源.融中西思維之長,創電影理論之新[J].當代電影,2006(6).

猜你喜歡
當代藝術建構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藝術的珍奇櫥柜
——評《全球視野下的當代藝術》
神秘的混沌理論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日本當代藝術的“三劍客” 上
從蘇繡能否成為當代藝術談起
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