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配音中“意境”的營造

2018-04-02 10:53楊婷劉曉
視聽 2018年2期
關鍵詞:足跡營造紀錄片

□ 楊婷 劉曉

一、紀錄片中聲音藝術與其他元素的和諧

(一)與主旨、風格和諧

《華人世界》百集系列節目“客家足跡行”是一檔梳理和記錄客家遷徙歷史,記錄客家千百年保留下來的漢族文化以及五彩繽紛的客家風情的節目。節目的主旨是通過客家人的歷史變遷和生活發展來展現華夏文明,采取“紀實+體驗”的方式塑造了其風格。因此我們在解說的過程中應該把握節目的主旨,解說的風格不可過于莊重,否則會給受眾距離感;也不可過于平實,否則凸顯不出客家人的自信和韌勁;更不能凝重,否則與片子的立意主旨背道而馳,也不能彰顯節目的紀實風格。

(二)與畫面的情緒氣氛和諧

解說者解說情緒的基石源于片子中畫面所傳達的情緒氣氛。解說語言的變化應與片子的畫面情緒相一致,隨著鏡頭的變化,解說或抑或揚,或急或緩,或高或低,或嚴肅或輕松。在此以“客家足跡行——贛縣:千年古邑璀璨明珠”這期節目為例,外景主持第一次串場后,解說者的語言應該緊跟著畫面的變化而轉換,達到景移聲換的效果。外景主持跟隨發動的吉普車和觀眾一起尋找千年古邑贛縣,這時我們的解說應該注重聲音的推進感,外化的用聲方式應多用實聲,表達方式多連少停,步步推進。

(三)與鏡頭的運動方式、景別和場景和諧

電視紀錄片的畫面語言由一個個、一組組鏡頭組合而成:推、拉、搖、移的運動鏡頭,遠景、中景、近景的不同景別,內景、外景的場景拍攝。解說要想與畫面和諧就不得不考慮這些因素。

首期節目“客家足跡行——客從何來”的開場是一個大場景,緊接著是近景,再之后運用了跟鏡頭的拍攝手法,把祭奠大典的盛況用鏡頭客觀地表現出來,因此我們在解說時結合鏡頭的運動,用客觀講述的方式來呈現這一場景。感情處理不能太煽情,否則有失真實性,也不能太冷靜,否則有失親切感。

二、紀錄片中語言環境要求創作意境

(一)多樣性要求創造意境

電視紀錄片的基礎是畫面圖像,其創作元素和創作手段呈現多樣化:背景音樂配合畫面和解說存在;音響效果營造出真實場景,給受眾身臨其境之感;同期聲為主題和內容服務;字幕文字語言起到提示效果,如此多樣化的語言環境,解說應起到一座橋梁的作用,穩妥地連接好每個語言橋墩,呈現出一幅百花齊放的美景圖。

在百集系列的紀錄片《華人世界——客家足跡行》中,每一集的節目開頭時常會聽到這樣的解說:“結束了上一期的采訪,我們華人世界客家足跡行的腳步這一站來到的是……”。解說伴隨汽車發動機的轟鳴,上一期節目最后的場景逐漸淡出,淡入本期節目的畫面,此處的解說應該道入受眾求知的心理訴求,給受眾行進中的感覺。解說者應充分了解節目主題,遵循一般的創作規律又不拘泥于此,采取多樣化的表達,讓觀眾享受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二)綜合化要求創造意境

電視紀錄片解說再創作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結構,要比一般播音復雜,呈綜合化。紀錄片的鏡頭語言不是單一運用,它在固定鏡頭和運動鏡頭間不斷變化,這些鏡頭語言的綜合化運用,可以創造出非同凡響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節奏鮮明的藝術意境。解說者在處理這些綜合化的鏡頭語言時,要把握好語言的節奏,形成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變化。但是有時在編導的有意處理下,聲畫不對位時,畫面不能給予解說者應有的直接刺激,解說者從畫面中找不到可以喚起自身相應情緒、情感的視覺形象時,就只能憑借文字,運用想象、聯想等心理過程來調動自身的情緒,形成感受并產生相應情感。

三、如何營造意境

(一)情景再現:情景互生,情景交融,情景雙收

情景再現之所以在紀錄片配音中能找到生存的土壤,最重要的一點是解說者事先看不到影像資料,這在當前的配音中是家常便飯。因此需要解說者情景再現影片的現實場景。下面就以《華人世界》2013年7月22日播出的系列節目“客家足跡行——瀏陽:故里尋根溫情蜜意”這一期為例,來解析“情景再現”在解說中的意境營造。

“現在不光是客家人會做蒸菜,幾乎瀏陽所有人都會做。易學易懂,并且是無菜不蒸。做蒸菜的講究也有很多,素材原料一定要新鮮,葷菜都是腌臘制品,配料除了常用的油鹽等調味料,還要放入本地的特產豆豉,辣椒最為關鍵,分為剁辣椒、鮮辣椒、干辣椒、酸辣椒等等?!痹谂溥@一段解說詞的時候,應該運用形象思維,將解說詞中的文字形象化。這里提到的“辣椒”是片中體現表達目的的重要元素,因此情景再現在這里需要具體和詳細地展開,突出和渲染“辣椒”在瀏陽蒸菜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配音員在解說時調動的思想感情、激發出的播講愿望和影片中的具體鏡頭畫面相吻合,這里的情景再現帶來的情與景的交融,不僅實現了情景雙收上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也給觀眾帶來了情真意切的人文關懷。

由此可見,“情景再現”的運用,不僅可以彌補解說者事先無法看到影像鏡頭的不足,而且能使整個解說和畫面的內容互生和諧,形成連貫而生動鮮活的意境。

(二)虛實結合:至虛生實,避實求虛,虛實相生

虛實結合是意境營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從紀錄片解說的角度來看,解說者把真實的主觀表達變成了對客觀鏡頭的轉譯,是解說者把對解說詞的理解和真實生活的“聲音”感受傳達給受眾,而這一切都體現在意境的營造之中。

以《華人世界》2013年7月18日播出的系列節目“客家足跡行——炎陵:古老家園人杰地靈”這一期為例,我們來解析解說中的虛實關系。

“陳氏家族發展到現在,無論家族內外都相處得特別融洽,從來沒有發生過重大的沖突事件,這要得益于他們祖先留下來的家訓十則:忠君愛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夫妻和順;鼓敦宗睦,友尊重教;和睦鄉里,各安正業;勤儉持家,閨門整肅?!边@里面的解說詞雖然沒有對陳氏家族融洽相處做過多的渲染,但其家訓仿佛暮鼓晨鐘回旋飄轉,亙古不變。解說者通過細膩的解說,讓家訓在時空中前行,有聲語言的內外部技巧在解說者的虛實變化下控縱有節。

表演體系里說到“連停頓都是一種表演”,有聲語言的創作也需要其留白美感。當解說者在解說“這要得益于他們祖先留下來的家訓十則”這句時,“家訓十則”前的停頓,看似無心實則別有匠心。正是這恰如其分的停頓,給觀眾以遐想的空間,讓看似平淡的解說詞充滿意蘊,引人思索。停頓為虛,連接為實,在有限的創作內容里,表達出一種無限的意境之美,創造出“無中生有”的意境。

(三)把握基調:感情色彩,具體態度,分寸得當

基調同紀錄片的主題如影相隨。就像如果主題不清晰,整個片子就會混為一談一樣,基調與主題脫節等于一出好戲沒了“戲眼”,因此紀錄片配音中對基調的把控至關重要。如《華人世界》2013年6月3日播出的“客家足跡行——梅州:千年客都龍脈傳承”這期節目,主題很直白——千年客都梅州的悠久歷史,因此在解說時要突出其歷史厚重感,語言表達應為莊重、質樸。

基調的把握有內外不同的因素。首先內部因素方面,解說者感情色彩的變化會產生具體的態度傾向,從而具備把握稿件實質的能力;其次外部因素方面,如果僅限于對基調本身的把握而沒有運用正確的外部技巧,那么就無法塑造出正確的解說基調,最后落得兩耳空空。因此我們對于基調的把控要分寸得當,不能顧此失彼,要注重整體感,塑造出有聲有像的立體時空藝術品。

四、結語

解說是紀錄片的重要表現手段,對紀錄片意境的營造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紀錄片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再現,解說可以把簡練的文字拓開廣闊深邃的藝術空間,解說者只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傾注于紀錄片意境的營造中,方能展現出作品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

1.王朝聞.關于播音美學問題——王朝聞給李娟的信[J].中國廣播電視,1982(5).

2.徐樹華.播音主持語言策略[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3.周鑌.播音美學的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0(04):54-55+59.

4.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足跡營造紀錄片
誠心為“僑” 營造“家”溫暖
2021年山西將完成營造林26.67萬公頃(400萬畝)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成長足跡
足跡
擅長營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春的足跡
營造方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