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播學視域下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

2018-04-02 10:53劉帆
視聽 2018年2期
關鍵詞:傳播學公眾受眾

□ 劉帆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客戶端等在全民范圍內的普及,使微信公眾平臺等信息傳播媒體興起,掀起新一輪信息傳播潮流,發揮著信息傳播、交流、服務等多元化功能。微信公眾平臺既是新興的信息傳播平臺,更是當下媒介環境變革的重要表征,是改變傳統的信息傳播、交流溝通的重要方式。既然微信公眾平臺是基本的信息傳播平臺,那必然具備傳播學基本屬性,因此,在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創建上,可從傳播學視角予以探究。近年來,高校在信息傳播上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大力創建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平臺成為高校信息傳播的主流渠道。為了促使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更好地發揮其傳播效果,可從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渠道等傳播學角度進行優化,切實有效地提高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

一、傳播學視域下微信公眾平臺建設要點

傳播學是針對傳播行為、傳播過程、傳播規律等的科學。對于傳播過程的研究,傳播學先驅拉斯維爾提出“5W”模式,即傳播內容的發出者——傳播主體,傳播活動的血肉——傳播內容,傳播活動的手段、媒介——傳播渠道,傳播活動的受眾對象——傳播對象,傳播活動的成功與否——傳播效果。從“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對象、傳播效果”五方面可系統闡述傳播活動全過程。高校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信息傳播方式,要想探究其平臺建立效果,應將傳播學“5W”融入其中,全方位把握高校微信平臺的特點與運行規律。

(一)傳播主體權威性

高校作為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主體,可發揮其學術優勢,強化其在學生群體中作為“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同時真正如“意見領袖”那般與學生平等共處,在微信公眾平臺中,不再是上下級的控制力,而是以專業的、積極的、正面的影響力吸引大學生的關注。這使高校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樹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更為科學地進行內部管理,同時使大學生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直觀獲取信息咨詢,強化了高校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二)傳播內容豐富性

傳播內容是傳播活動的血肉與核心,直接影響著傳播效果。為提升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效果,吸引學生群體,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內容上,應豐富多樣,既有專業知識、學術信息,還要有生活服務、思想情感等,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在傳播內容的展現方式上,為吸引學生的瀏覽興趣,應在純文字基礎上,增加圖片、音視頻等多元化方式,使碎片化的信息內容更具可讀性。此外,通過不斷開發完善微信公眾平臺,可在傳播內容上根據學生群體的不同渠道,編制大篇幅、廣泛信息量的內容,促使傳播內容實現集成化。

(三)傳播渠道多元性

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改變了傳播的信息傳播方式,信息傳播主體從官方媒體擴大至個人,因此,在傳播渠道上也更為多元,傳播媒介更為多樣,并且受眾接收到信息后,還可利用轉發、“二次加工”等多元化形式,實現多元傳播與分眾傳播。

(四)傳播對象互動性

微信公眾平臺擴大了傳播范圍,對于傳播對象而言,自主性、選擇性更為凸顯,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自主地選擇自己需要的、感興趣的信息,在信息瀏覽之余可以將瀏覽后的感想寫在內容評論區,與信息傳播者實現直接互動。并且受眾可以將自己喜歡的信息轉發至朋友圈,與自己的朋友進行信息的共享。

(五)傳播效果高效評價

一般而言,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上很難用對其達到的效果進行量化評價,特別是對傳播范圍、傳播深度、傳播影響度等更是難以進行量化分析。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則可通過WIC指數對公眾號中傳播的內容的閱讀數量、點贊數量等進行具體的數據化計量,基于此深入分析傳播效果,通觀傳播趨勢,印照傳播深度、熱度與廣度。

二、傳播學視域下高校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的具體策略

(一)優化外形設計,吸引受眾眼光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應切實針對大學生特點,基于大學生興趣點對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外形設計,從第一印象上吸引學生受眾眼光,使學生愿意深入公眾平臺內部瀏覽。讓學生受眾愿意進入其中,是微信公眾平臺建立的開始,為了更好地指引學生受眾進行內容瀏覽,可在微信公眾平臺外部設置清晰明朗的欄目導航,突出內容特色與高校旨向;盡可能規避以往微信公眾平臺建設在形式上的單一化,在內容上的同質化,基于師生要求建立微信平臺,從受眾需求出發,使微信公眾平臺在形式與內容上與師生密切相連,切實實現為師生服務,為科研、教學助力,更為深入地激發傳播效果。

(二)把握內容優勢,激發受眾興趣

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是平臺建設的“血肉”,直接關系到平臺建設效果,決定傳播活動質量。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內容的優質與否,直接關系內容瀏覽量及平臺服務效果。因此,微信公眾平臺建設中,應將內容建設置于突出位置,以優質內容吸引受眾、留下受眾,著力發布推動原創內容,從“內容的搬運工”轉為“內容的生產者”,在內容創作上,以學生喜好為基點,緊密貼合高校教育宗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契合高校教育旨向,突出公眾平臺的特色性與學術性,增強學生對公眾平臺的信賴度與好感,確保公眾平臺擁有穩定的受眾群體。

(三)拓寬推廣渠道,實現交互傳播

微信公眾平臺建立不僅要為學生推動有價值的內容,更是要在師生之間搭建起交流互動的平臺。因此,微信公眾平臺在建立時,應從推廣渠道著手,增強微信公眾平臺的紐帶效果,在內容推廣與欄目設置上,增設傳播者與傳播對象、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譬如關鍵詞回復、內容評論、點贊、轉發分享得福利等多樣化活動,提高受眾在公眾號中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受眾對公眾號內容的“二次傳播”,實現交互傳播,擴大公眾平臺的傳播深度與廣度。

(四)利用專業化人力資源保障,實現專業化平臺運營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上一般推行“服務號+訂閱號”形式,有的學校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因此,在微信公眾平臺建設上針對性建立“企業號”,在“服務號+訂閱號+企業號”的三號并行模式下,需要專業化、規范化運營團隊的支持。此外,在當前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愈發規范、細致的態勢下,平臺內容愈發專業化、豐富化的訴求下,高校在微信公眾平臺建設上應大力組建專業化、規范化團隊,對其進行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以專業化人才形成傳播合力,為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三、結語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是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加強師生互動、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服務效能的重要載體,是深植于師生工作生活之中的傳播媒介,因此,在平臺建設上,應注重優化平臺外形設計,提升平臺互動性,豐富平臺推廣內容,拓展平臺推廣渠道,組建專業化運營人才,做好傳播活動“把關人”,為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優質化保障,促進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健康持續發展,使之更好地服務于高校教育發展。

1.李宇航.高校微信公眾號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7(23):21-22.

2.鄧曉斌.大眾傳播學視域下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J].青年記者,2017(29):117-118.

3.李劍欣,劉美玉,趙恒.傳播學視域下高校官方微信平臺建設研究——以河北高校為例[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04):93-95.

4.何蒙蒙,郭娟.當前高校官方微信平臺運營瓶頸及應對策略分析——以上海高校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10):318.

猜你喜歡
傳播學公眾受眾
公眾號3月熱榜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2016央視春晚“咻一咻”的傳播學解析
傳播學視閾下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的培養研究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相遇中的“傳播”:傳播學研究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