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視域下的人性與道德
——關于江歌案輿論風暴的思考

2018-04-02 10:53龐艷劉楊祎伊
視聽 2018年2期
關鍵詞:江歌咪蒙劉鑫

□ 龐艷 劉楊祎伊

作為普法教育和新聞報道相結合的一種有機載體,法制節目、法制新聞報道一直以來都是媒體關注的側重點之一。進入互聯網新時代以來,技術的發展和大眾思考的深入,使此類信息一經報道就能迅速占領網絡輿論高地,成為人們在網絡上熱議的焦點話題。法律與道德失衡的案件頻發,人們逐漸從關注案件本身始末細節延展到對人性、道德、法律等問題的探討。在諸如雷洋案、孕婦墜樓案等處于輿論漩渦的案件中,主流媒體和自媒體以兩種截然不同的媒體角色,引導著輿論的風向標。

一、自媒體——輿論的戰場

2017年11月12日—13日,知名微信公眾號寫手咪蒙連續兩天為江歌案發文,尤以12日的文章《劉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兇手,但誰來制裁人性》最為觸目驚心,每一字一句都像利刃一樣刺痛著善良人的心。這篇長文一經發布閱讀量和點贊量早早超過10萬,其中一條短短幾字的評論都收獲了17萬多個點贊,人們在惶恐不安中指責著劉鑫令人發指的行徑,并將此事件主角之一的她推上了人性審判的被告席,等待她的是來自輿論的審判。網絡傳播時代,輿論一邊倒的事件并不多見,江歌案就是其中之一。

自媒體自誕生以來就飽受爭議,其作為互聯網傳播時代的新生物,象征著長期以來受到嚴格控制的話語權有了新的改變,長期由官方部門主導的信息報道有所突破,更多人獲得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作為一個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自媒體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向大眾傳遞著規范性或非規范性的信息。截至2016年底,微信公眾號數量就突破了1000萬,月活躍用戶近9億,像咪蒙這樣的大型公眾微信號數不勝數,其號召力之大、受眾面之廣更是不可斗量。

自媒體在如今的信息傳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力量無疑是驚人的,由其打造的輿論戰場更是規模龐大。在江歌案的輿論審判中,自媒體在其中的推動作用不容小覷,但同時也暴露出自媒體的先天缺陷,引人深思。

二、新聞?故事?——真真假假難分辨

自媒體究竟是在做新聞還是寫故事?這個問題伴隨著大部分自媒體的成長,尤其是像咪蒙這類公眾號,究竟應將其歸類為信息咨詢類公眾號還是生活情感類公眾號,在大量信息瘋狂涌來的時候,迷茫的最終是受眾本身。由于大眾難以對公眾號的類型做出清晰的判別,所以難以甄別信息真實性,諸如咪蒙、她刊之類的公眾號,它們在評論新聞事件本身的時候更多的是追求事件本身的故事性,它們做得更多的是煽動讀者的情緒,讓故事引發讀者共鳴,讓讀者更有代入感。正是如此,自媒體的信息真實性一直是受人詬病的,這也是大眾質疑它們不能稱為“媒體”的原因。早在咪蒙發文前,一張經過處理的、標注為江歌遇害后2017年新年劉鑫與友人同游的照片就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后經證實照片中與劉鑫同游的人正是江歌,照片拍攝時間也并非2017年新年,而在12日咪蒙發布的文章中這張照片未經核實就被載入文中。自媒體大多沒有自我審查信息真實性的機制,它們的生產模式并非新聞的生產模式,而是更多地關注輿論爆點,或者說制造輿論爆點。更大的影響力是大多數自媒體永遠的追求,也是自媒體的經營之道,這讓人聯想到20世紀美國大肆流行的黃色新聞,在這些所謂爆點背后事件本身的面目很難還原,卻左右著大眾的大腦。

三、主流媒體——謹言慎行

對比自媒體,主流媒體在這場風暴中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仔細翻查各家主流媒體對于江歌案的報道,尤其是江母發起簽名以來的報道,寥寥無幾。人民日報公眾號、人民網官微、央視新聞公眾號等僅在輿論爆發幾日后才發布了為數不多的一兩篇報道,且選取的均是法律解讀的角度來評論此事件,這些報道的影響力顯然和似乎已經“發瘋”了的輿論以及自媒體相距甚遠。南方周末公眾號發表的評論文章《討伐劉鑫:是網絡暴力還是伸張正義?》中,較為中立地評價了江母曝光劉鑫個人信息以及網友們鋪天蓋地的指責,而這篇在主流媒體中質量上乘的文章,收獲的點贊數遠不如咪蒙的文章。

長期以來,主流媒體一直以其公信力強大自居,在新聞生產中秉持新聞生產的專業操守,同樣,在輿論引導中,它們也會適度平衡對立雙方的意見,營造一個健康的輿論環境。江歌案發展到現在,有站在劉鑫立場發文的公眾號,也有站在法律角度發文的自媒體,但是輿論的基調已定,主流媒體想要在這樣的輿論漩渦中占據一席之地,甚難。除此之外,在群情激憤的聲討聲中,主流媒體如何定位新聞價值并引導輿論發展為時已晚,公眾已經在輿論審判中為劉鑫、陳世峰定罪宣判。

媒介審判是被定義為新聞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對被報道對象所作的一種先在性的“審判預設”。在江歌案中,我們其實并沒有看到貨真價實的媒介審判,我們看到的是由輿論建立起來的“露天審判庭”,法官可以是任何一個網民,劉鑫和陳世峰接受著每一位“法官”的道德譴責和人性宣判。這樣的輿論審判雖然并不少見,但像江歌案影響如此深遠的也不多見。

四、輿論的法庭

隨著互聯網這一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現代社會已經步入了“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當網絡已經成為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和評說人民法院工作重要載體的時候,網絡輿論也以它對法院審判的高度關注,對熱點案件的肆意炒作,而日漸凸顯出其與司法審判之間的關系問題,并引起理論界與實務界的廣泛關注。

輿論真的可以左右事實的發展進程么?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說,影響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輿論審判說到底還是輿論,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淡化,盡管有再多的如咪蒙一般影響力的人站出來,也會因為下一個全民關注的話題的產生而失去活力。在江歌一案中,劉鑫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個“白眼狼”,江歌則是善良的代言人,公眾作為這起事件的評論者,幾乎認定了非黑即白的道理,江母曝光劉鑫個人信息的行為也被合理化了,網友對劉鑫鋪天蓋地的譴責也被合理化了。從人性道德上出發,劉鑫違背了人們長期以來受到的善良正義的教育,也愧對了江歌的善良,網友為江歌打抱不平實屬正常也沒有錯誤,但是事實是劉鑫確實是這次輿論風暴中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劉鑫角色的雙重性,讓網民們在所難免地戴上了有色眼鏡。眼下劉鑫已經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不管輿論如何評判,她會一直背負著這樣的指責,這種代價一定會跟隨著她今后的生活,大眾在“審判”劉鑫的同時,更應該關注這起慘絕人寰的案件的罪魁禍首陳世峰。

網絡輿論并不能決定法院審判,網絡給大眾的情緒提供了抒發的渠道,輿論力量作為抨擊犯罪嫌疑人的一種“無形工具”,只能說給犯罪嫌疑人帶來了精神壓力,這在江歌案中也同樣有所體現。劉鑫在時隔多月站出來講述當晚發生的事實時,也是迫于輿論的壓力,但是這樣的壓力歸根結底并不能置殺人嫌疑人陳世峰于死地。網絡大V們那些飽含感情色彩的句子,發自肺腑的吶喊也只是一時,終歸會停止。輿論審判究竟能給江歌案帶來多大的轉機,所造成的影響會持續多久,都是未知,但投入這場輿論攻堅戰中的人力已是不可計數。江母發起的請愿簽名已經沒有效力,簽名通道也被關閉了,輿論的聲音忽大忽小,實質性的作用卻所剩無幾,公眾在譴責劉鑫及其家人的同時也并不能緩解江母的痛苦,不能換作對殺人嫌疑人陳世峰的嚴懲。

正如南方周末公眾號評論文章《討伐劉鑫:是網絡暴力還是伸張正義?》中提到的一樣:“當我們在審判他人時,也不要忘記審判自己人性的弱點,很多時候,他人身上的怯弱,我們同樣存在,只不過我們比較幸運,逃離了考驗的現場,批判他人,并時刻反思自己人性的幽暗,如此我們就不會成為下一個劉鑫?!?/p>

1.郭衛華.網絡輿論與法院審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3

2.討伐劉鑫:是網絡暴力還是伸張正義?[EB/OL].南方周末官方公眾微信號,2017-11-05.

猜你喜歡
江歌咪蒙劉鑫
獵狼
紅名單之活人墓
自媒體該從“咪蒙”身上反思什么
漂亮的外婆
“咪蒙”之死:毀三觀,終毀了自己。再也不見,毒雞湯
劉鑫式冷漠,配得上一切指責
江歌案的不了局
當“江歌遇害案”變成“江歌劉鑫案”
自媒體,咪蒙個案
劉鑫、葉滿波、劉穎空間設計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