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報副刊對城市文化的構建
——以《華西都市報》為例

2018-04-02 10:53王思雨
視聽 2018年2期
關鍵詞:副刊版面報紙

□ 王思雨

一、《華西都市報》副刊的沿革與發展

副刊是報紙上用文學體裁反映社會、文化、價值觀等方面,文藝色彩較濃的固定版面。作為報紙的補充,副刊包括不局限于新聞這一單一文學體裁,內容廣泛涉及各種地域風俗、居民生活、文化知識等。

城市文化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是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標志之一,而都市報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的傳播媒介,在城市文化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度A西都市報》是中國第一張都市報,創刊于1995年1月1日,并同時創辦了以大眾化、通俗化、生活化為主旨的都市報副刊。創刊之初,《華西都市報》首任總編輯席文舉便如此解釋創辦副刊的緣由:“《華西都市報》的副刊不搞文學副刊,也不走亞文學副刊的道路,而以社會副刊的大雜燴、小文章的面貌,走入尋常百姓家。辦成具有趣味性、新聞性、參與性,甚至服務性兼具的,雅俗共賞、以俗為主的綜合性副刊,走出一條副刊新路?!?/p>

在傳播和構建城市文化方面,《華西都市報》副刊自創刊之始便一直在做各方面的努力。最早的《華西都市報》副刊設置了“都市人家”“都市心情”“市民茶座”等欄目,講述成都市井生活百態。

在電視和網絡發展的擠壓下,幾經衰落的副刊在2010年左右開始逐漸恢復,2011年4月9日,《華西都市報》正式重新啟動副刊,在周末兩天出刊,取名《星期六》《星期天》,立足于包羅萬象的綜合性副刊,走服務性、生活化的“生活”路線。2014年10月11日,《華西都市報》副刊正式更名為《寬窄巷》,更名后改走內涵豐富的“文化”路線,刊登文章內容多與地方文化相關,重點呈現四川成都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在構建成都的城市形象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

框架研究(framing?research)自20世紀80年代興起,戈夫曼將這個概念引入文化社會學,后又被引入大眾傳播研究中,有的學者稱之為“研究媒介與民意關系的新典范”。戈夫曼在《框架分析》中提出,框架是人們用來認識和闡釋客觀世界的一種認知結構,具有雙重含義:框架作為一定的知識體系或認知定勢預存在我們大腦中,它來自于我們過去實際生活的經驗;我們根據框架來構建對新事物的認識。

大眾傳媒的新聞報道并不是對現實世界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基于一定的媒介立場和新聞價值標準對新聞事實進行取舍加工后的呈現,而這個過程也是對現實世界及其意義的一種重構或建構,從而形成媒體框架。媒體框架影響了受眾如何想,影響受眾如何處理和儲存信息,將受眾的注意力引到事實的某些方面,從而使其忽略其他方面。同時受眾也是根據自己的認知結構對事件進行主觀解釋,并建構社會現實的。

由于媒體框架在凸顯某些事實的同時也會排斥或者忽略某些事實,但它又常常以“客觀事實”的假象,影響受眾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因此,研究媒體如何構建媒介現實是很有必要的。

三、《華西都市報》副刊《寬窄巷》對城市文化的構建

《寬窄巷》取名源自成都的一條著名老街,這條老街是成都文化的一個標志性符號。由于《寬窄巷》自2017年起由周末兩天出刊改為每日出刊,因此本文將選取2017年的《寬窄巷》作為研究對象,按12個月分層抽取樣本,每個月隨機抽取3天,共計36天的報紙作為樣本。

(一)版面分析

通過對36天《寬窄巷》版面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寬窄巷》在版面安排上,通常占據較大篇幅,36天內有25天《寬窄巷》占據4個版面,9天占據3個版面,其中8月12日更是以5個版面占據了當天8個版面中過半版面。

在版面位置上,《寬窄巷》一般占據報紙后半部分版面,體現了《寬窄巷》作為報紙正式新聞的補充閱讀內容的地位。版面結構上通常是單面整版,一個版面設置一到兩個欄目。在版面編排方面,盡管也有像“身邊檔案”這類通篇文字居多的內容,但整體上《寬窄巷》還是圖片多于文字,這種“重圖輕文”的風格很好地迎合了當下讀者更喜歡“讀圖”的閱讀習慣。

(二)欄目設置

欄目設置上,《寬窄巷》不僅每周至少有兩個以上的策劃性版面,還有許多固定版面,均選擇走文化路線,如“浣花溪”“四川發現”“百家姓”“老街坊”“少年派”等,以及對四川本土書畫藝術界進行專題報道的“藝術圈”,加強全民閱讀的“閱微堂”,以舊成都影像照片為主的“老照片”等。

這些版面均立足于四川本土文化,講述四川故事,挖掘四川當地厚重的歷史文化。以“華西壩”欄目為例,該欄目自2011年4月副刊啟動以來延續至今,其定位為報道四川的人文地理。欄目名稱來源于成都久負盛名的原華西醫科大學所在地(俗稱“華西壩”),具有非常濃厚的本土文化特色。該欄目因注重文史,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的外稿作者,稿件質量高,內容豐富扎實,很有看點,受到許多讀者歡迎。

(三)內容分析

對于任何報紙乃至副刊來說,內容永遠是第一位的,這取決于副刊定位,也取決于副刊文章質量好壞。

縱觀《寬窄巷》的文章,在2017年的36個樣本中,除開大特刊外,共有文章239篇,與成都文化相關的文章有61篇。其中,由標題分析,與成都方言相關的有5篇,如1月4日的《方言龍門陣》;與歷史名人相關的有18篇,如9月14日的《首個被罷免的四川總督劉秉璋:維護百姓不屈洋人》;與城市地理相關的有9篇,如6月3日的《游杜甫草堂》;與人文歷史相關的有19篇,如2月16日的《正在消失的老職業》。

從內容分布來看,《寬窄巷》對成都城市文化的呈現主要集中在人文歷史和歷史文化名人方面,而關于方言和城市地理的文章較少,方言在標題內的呈現頻率不高,但在某些欄目,如“浣花溪”“老茶館”中部分文章在內容中會出現方言相關內容,如2月5日《春節回鄉怕談“婚事”》中,就有“分割腦殼鬼喲”這樣的方言表達出現。

從稿件來源來看,除了每期的固定版面“主題策劃”和“大特刊”以及部分由記者采寫的版面外,《寬窄巷》還設置了“少年派”“老茶館”“浣花溪”等欄目,廣泛吸納市民稿件,寫市民生活、市井百態等。這些文章大都短小精悍,但故事性和趣味性強,源于生活,非常有貼近性,讀者看后能感同身受。

四、副刊對城市文化構建的反思與建議

《華西都市報》副刊在構建成都城市形象方面的措施,既有有效的一面,也有不少被忽略的地方,本文以《寬窄巷》為例,對副刊構建城市形象提出幾點建議。

以地理為框架,以懷舊為紐帶?!秾捳铩吩谄占昂蛡鞑ニ拇ǚ窖晕幕矫孢€是較為有效的,但對城市地理這一部分缺乏重視和挖掘。而在拉近與讀者心理距離方面,懷舊是與讀者產生聯系和情感牽連的重要紐帶,可以在舊日城市的人文風景、尋常巷陌的市井風情等方面入手,對城市的老建筑、老地方、老地名進行擴展挖掘。在這方面,可參考南京《每日新報》的《城市足跡》和《留影》,用文字和影像并重的方式,通過對個人記憶和個人經歷的再現,對舊日市井生活中的風俗民情進行展現。

加強原創,集思廣益。一般而言,報紙上的新聞跟網上的大多是雷同的,但報紙的副刊充滿個性,是互聯網無法復制的。因此,原創性是副刊的一大特色,在當今媒體融合時代更是如此。而副刊的稿件來源一般有記者采寫和外來投稿兩種。針對《寬窄巷》的外來稿件,《華西都市報》的方針是強調“原創首發”,一旦發現外稿作者將已發表的文章再次投稿,將對該作者實行“一票否決制”,這樣做可以通過原創性的副刊稿件,做到獨此一家,提升稿件的質量和報紙的影響力。

創新思維,與新媒體相融合。在媒體融合發展的今天,新媒體對傳統媒體尤其是紙媒的沖擊巨大,因此在副刊的創辦上,也應該采用融合發展的新思維?!鞍偌倚铡笔恰秾捳铩分幸粋€非常熱門的欄目,以講述各大姓氏的淵源、發展、遷徙、家族、人物為主。2014年4月5日,《華西都市報》創辦了“四川百家姓”公眾號,其文章在報紙刊發的文章基礎上進行改寫,使之更適合新媒體閱讀,并增加了不少相關的新內容,極大地豐富了“百家姓”欄目的內容。

1.趙曉夢.副刊能否撐起都市報轉型“半邊天[J].新聞界,2016(22).

2.吳榕.影像文本中的成都城市形象的建構與傳播策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

猜你喜歡
副刊版面報紙
報紙
賣報紙
可以吃的報紙
賣報紙
報紙副刊,還有新空間嗎
守正與出新——羊城晚報副刊的轉型之路
黨報專副刊怎樣撐起“半邊天”
版面擷英
好版面要有獨到的創新技巧
如何正確認識黨報副刊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