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播學視域下中國影視對外譯介模式構建
——以《我們誕生在中國》為例

2018-04-02 10:53王昌杰
視聽 2018年2期
關鍵詞:譯介影視受眾

□ 王昌杰

近年來,隨著中國影視業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影視劇走出國門,開啟海外影視格局。然而,縱觀國內影視對外傳播現狀,走出去的道路上還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影視字幕翻譯質量不佳、影視劇情思維邏輯難懂、影視作品譯入與譯出嚴重失衡、傳播渠道不暢等,這些因素既包含翻譯行為,又包含傳播行為,屬于譯介學范疇。譯介學指出譯介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傳播,翻譯只是傳播的開始,在它之前還有選擇譯什么怎么譯的問題,在它之后還有“交流、影響、接受、傳播等問題”。①因此,解決當前影視作品海外推廣的困境,唯有探索出合理有效的譯介模式。

一、拉斯韋爾的5W傳播模式

5W傳播模式是哈羅德·拉斯韋爾于1948年在《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中明確提出來的,該模式如下:誰(Who)→說什么(Says what)→通過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此模式清楚地界定了傳播學的研究內容,簡言之,即研究人如何受影響,如何相互影響,具體表現為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途徑→傳播受眾→傳播效果。這里的傳播者可以是個人、團體或機構,負責信息收集、加工與傳遞;傳播內容包括語言信息和非語言信息;傳播途徑即廣播、電視、電話、報紙、信件等媒介或物質載體;傳播受眾指所有受傳者如聽眾、觀眾、讀者;傳播效果為受眾在情感、認知、行為等方面的最終反應。拉斯韋爾的5W傳播模式是傳播研究史上的偉大創舉,同樣適用于影視譯介研究。影視譯介過程中涉及到翻譯什么內容、由誰來譯、翻譯受眾及翻譯策略的選擇、譯文傳播介質及效果等因素,正好與5W傳播模式規律相符,唯一不同的是此傳播活動需要通過譯者完成。所以,5W傳播模式對影視譯介研究開辟了新的思路,為影視譯介模式構建提供了可行的框架。

二、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的總體概述

《我們誕生在中國》是由陸川執導、迪斯尼制片、英國團隊攝影的首部中美英合拍的自然題材電影。影片以中國特有的物種丹頂鶴、大熊貓、金絲猴、雪豹、藏羚羊展開,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豐富多彩的自然地貌和優美的生態環境,展現了中華文化氣韻和中國魅力。該片于2016年率先在國內院線上映并取得6600余萬票房,刷新了中國電影紀錄片票房紀錄;可喜的是,此片次年在北美地區上映又取得了近1400萬美元票房的佳績,榮獲北美自然類紀錄片中影史票房第8名,位居北美華語導演非英語對白片票房榜第六名,打破了國內影片多年來以功夫片贏得北美市場的局面。電影自上映以來受到了海內外觀眾和評論界的一致好評,印證了影視劇在“走出去”道路上的又一次成功。這部影片的成功也為我們研究國內影視海外傳播和翻譯帶來了啟示和思考。

三、5W傳播模式下中國影視譯介模式構建

5W傳播模式應用到譯介,旨在構建包含“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譯介受眾”“譯介效果”的譯介模式。下面結合影片《我們誕生在中國》的成功譯介,解讀譯介五大要素,探索適合中國影視譯介最佳模式。

(一)譯介主體

譯介主體即信息輸出者,是影視作品傳播和翻譯的把關人,通常指影視的制作方和相關的翻譯人員,他(們)決定影視表達的信息內容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我國影視譯制問題一直也是阻礙影視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環節,譯介主體的確立尤為關鍵。對此,文化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了“2015中外影視譯制合作高級研修班”,開啟影視制作、翻譯和配音等環節的國際化專業交流和合作機制。因此,目前國內比較普遍的形式是片方邀請本國譯者和了解中國的外國學者或漢學家共同擔當譯者,這樣可以更好地進行源語與目標語的轉換,符合受眾的語言規范;同時有助于譯者針對受眾的接受能力調整翻譯策略,減少文化誤讀。這種中外合作的譯者模式使得“中國故事”正在突破“語言瓶頸”跨出國門,《我們誕生在中國》正是采用這種模式,譯文在措辭用句上按照西方觀眾習慣做了相應的調整,尤其配音人員喬˙弗羅斯特在語音、語調、語速方面拿捏得恰到好處,語言富于口語化、簡潔而不失幽默,語調抑揚頓挫,解說極具感情色彩,能夠充分調動廣大受眾、尤其是小朋友的觀影興致,實現了字幕翻譯和配音翻譯主體的價值。

(二)譯介內容

5W模式中,傳播內容形式可以是非語言信息,也可以是語言信息。影視藝術不同于文學,它巧妙地透過影像、配音與字幕將非語言信息與語言信息結合在一起,帶領觀眾走入視聽的殿堂,在感受語言魅力的同時,挖掘影像的內涵。顯然,鏡頭語言也是影視內容的一種表現方式。在跨文化傳播中,縱覽我國成功“走出去”的影視作品,其內容選擇一方面具有文化普遍性和共通性,引發觀眾情感共鳴;另一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呈現本土文化風格?!段覀冋Q生在中國》之所以能在北美熱映和影片譯介內容不無關聯,而內容選取恰恰體現了上述特點。

1.主題的文化普遍性

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以動物為題材,采用擬人化手法,從“家庭”這一文化普遍性去描述動物世界的情感,蘊含“母愛”“叛逆”“成長”元素,借鑒迪斯尼動物故事敘事模式,主要敘述了雪豹達娃、大熊貓丫丫、金絲猴淘淘三個家庭的悲歡離合,隱喻人類的家庭生活,尤其形象地反映了親子關系的發展階段。達娃、丫丫和淘淘的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傾心付出、無限溺愛,達娃甚至為了保護幼崽,放棄了家園,為了孩子們獵食,孤注一擲地撲向牛群中的牛犢,終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凄慘地死去……多么偉大的母愛!同樣,我們也強烈地感受到小動物們對父母深深的依戀之情:喜歡圍著他們嬉戲、打鬧,得到他們的關注。然而,在成長過程中,淘淘心里出現了失落感,因為父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妹妹身上,為了博得父母的注意,淘淘開始變得叛逆,和流浪猴群為伍,卻發現所謂的朋友并不團結,他開始想念父母,那個溫暖的家,他選擇回歸家庭,漸漸懂得了家的意義。丫丫一路陪伴著女兒美美,享受著母女相依的幸福時光,可是隨著美美一天天長大,她開始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渴望自由,丫丫心中糾結矛盾,既想尊重美美的選擇,又想一直守護在她身邊,直到目睹美美真的可以獨立了,才不舍地默默離開。這一系列的片段不正是現實生活中人類親子關系的映射嗎?影片在呈現動物親情的同時,也讓人們感受到動物為了生存而面臨的抉擇,值得人類反思。

2.本土文化的特色

影片能把外國觀眾吸引進來的原因還在于自身的特色。首先,片中的野生動物都是中國特有的,體現素材的獨特性;其次,情節設計蘊含了東方哲學中生命輪回思想。故事從丹頂鶴(仙鶴)——作為接應靈魂的承載者——登場開始,按照春夏秋冬時間輪回,敘述生命的輪回,直到達娃之死步入高潮,仙鶴再次出現,載著她的靈魂重新開始生命的輪回,隨之丫丫的孩子誕生,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天道輪回的精神。最后,鏡頭語言為觀眾展現了中國的自然生態之美,配合字幕解說傳揚了中國文化內涵:仙鶴在我國是吉祥和長壽的象征,隱含了人們對人生哲學的思考;動物金絲猴使人聯想到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中“美猴王”孫悟空的形象,折射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國寶熊貓黑白相間的圖案引申到陰陽互生的理念。

總之,不管如何選材,譯介內容都要契合國際語境,兼顧熒屏觀眾的主流價值觀、意識形態、期待視野等因素,尋求人類共通的話題,表達普世價值,同時融合民族文化和本土特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影視文化的國際傳播。

(三)譯介途徑

譯介途徑是實現跨文化傳播的重要物質手段。中國影視“走出去”需要不斷拓寬譯介途徑,除了影視播映、音像制品、網絡點播、國際影視節展等推廣平臺外,還可以通過海報、雜志、交互媒體、發布會等形式推介,國際化制作和發行成為近年來實現海外傳播的一種新趨勢。此外,政策機制的制定是影視文化“走出去”的根基?!耙粠б宦贰背h從國家層面上加大了對中國影視產品“走出去”的扶持力度,中宣部于2013年組織實施了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遴選資助有代表性的當代影視作品并進行多語種翻譯向世界推介,這些舉措大幅度提升了中國影視的海外銷量。在譯介渠道方面,我國影視產業正逐步朝著“市場運作、企業營銷、政府補貼”的國際市場營銷機制方向發展。影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外宣的成功體現了譯介途徑的有效運作:其一,影片由美國、中國、英國聯合拍攝,經SMG尚世影業、迪士尼影業、北京環球藝動影業聯合出品,采用國際制作和發行的方式講述了一個蘊涵東方哲學的生命故事。中外合拍方式從企業層面加強了影視文化的國際交流合作,既有利于我們借鑒西方良好的制作經驗,創作出具有中國文化理念和價值觀的優秀影視作品,又推動了影視的海外營銷。其二,影片作為開幕影片受邀參加了金磚國家電影節中國電影日、2017以色列中國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中美國際電影節、香港“2017中國電影展”、第三屆中國—歐盟電影節等眾多中外電影節的展映,并將競逐第90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以上一系列的活動效應大大提升了影片海內外知名度。其三,影片在中、美公映之后,還會以10多種語言陸續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映,將從市場層面有針對性地按照不同地區群體差異對影視產品進行再創作。

(四)譯介受眾

作為譯介作品傳播行為的接受者,受眾的反應直接關系到譯介的效果。若要影視走出國門,則要兼顧中西方觀眾的期待視野、審美趣味和接受程度,建立以受眾為中心的譯介模式。那么在譯介作品之前,譯介主體要把握受眾群體及他們的興趣點和關注點,然后確定譯介的內容和策略,方能達到預期的成效。以《我們誕生在中國》為例,影片觀看者定位為全球兒童,創作上以故事的形式展開抓住了小朋友愛聽故事的心理,而演繹的主角又是呆萌可愛的大熊貓、靈氣好動的猴子和機警敏捷的雪豹,更是令小朋友們著迷,契合他們的期待視野。加上影片中英版本分別由本國人熟知的周迅和喬˙弗羅斯特配音,從聽覺上迎合了各自的受眾。另外,制片方思慮到兒童的純真,影片中盡量剪切了暴力成分,比如雪豹咬死動物的鏡頭,后期制作時將每根毛上的鮮血都處理干凈了。從已放映的中美兩國觀眾反應來看,他們的關注點是一致的:雪豹的兩個兒子是否還活著?大熊貓的生活狀況如何?共同的思索驗證了影片贏得了受眾的認可并引發人們關注野生動物,愛護大自然。

(五)譯介效果

傳播效果指傳播者發出的訊息,通過一定的媒介到達受眾后所引起的受眾的思想行為的變化,是帶說服動機的傳播行為在受眾中引起的變化和傳播活動對受眾及社會所產生影響和結果的總和。②相應地,影視譯介活動中譯介作品最終為西方觀眾帶來了什么,即是作品產生的譯介效果。由此可知,譯介效果的成敗與否取決于西方受眾對影視作品的評價和反饋,這和譯介主體的選擇、譯介主體采用的策略、譯介內容的選取、譯介的傳播途徑等多方面因素直接相關,所以我國影視制作需要在深入了解譯介受眾的基礎上,科學地選擇譯介主體、內容和途徑,才能取得良好的譯介效果。

綜上所述,《我們誕生在中國》的譯介符合了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和譯介受眾諸多不同傳播要素的要求,自然譯介效果不言而喻。美國權威影評網站“爛番茄”對該片的新鮮度(好評率)高達83%?!都~約每日新聞》贊嘆道:“《我們誕生在中國》呈現了一場完美的視覺盛宴?!泵绹蟊姺Q其“展示了中國無窮的魅力和大自然的魔法”。③總之,觀影后人們對中國的自然、生態有了重新的認識,甚至有人說:“看完電影后,我想立即坐飛機到中國去看看?!贝送?,該片獲得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傳媒榮譽“最佳紀錄片”獎和第四屆絲路電影節中國電影國際傳播突出貢獻影片獎;東京電影節第二屆中國電影周金鶴獎“中日電影交流貢獻獎”??梢?,《我們誕生在中國》真正發揮了文化大使的作用,通過電影藝術承載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了真實而全面的中國。

四、結語

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的成功譯介為我國影視文化如何“走出去”塑造了典范:我們應從翻譯和傳播雙重角度出發,立足于中國本土文化,以普世性的話題和國際化的敘事傳遞獨特的價值關懷,確立以受眾為中心的譯介理念,譯文需要符合西方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同時拓展對外傳播渠道,構建包含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譯介受眾和譯介效果五大要素的譯介模式,真正實現中國故事全球傳播。

注釋:

①謝天振.譯介學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11.

②田中陽.大眾傳播學理論[M].長沙:岳麓書社,2002:164.

③朱新梅.《我們誕生在中國》: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N].光明日報,2017-06-05(11).

猜你喜歡
譯介影視受眾
影視展
《三字經》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文學轉化影視,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余華作品譯介目錄
影視風起
閻連科作品譯介①
影視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