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站采供血工作中質量管理方法與效果分析

2018-04-15 09:48李琦
健康必讀 2018年8期
關鍵詞:監督檢查全面質量管理血站

李琦

【摘 要】目的:探索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應用質量管理方法的效果。方法:我血站2016年6月開始在采供血工作中落實全面質量管理方法,總結管理成效。結果: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后,選出的500名獻血者獻血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8%,對血站工作的滿意度為99.4%。500份血液制品報廢率為1.8%。結論: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有助于實現血站采供血工作的規范化、流程化、標準化,強化每一個環節的質量控制,保證獻血者、受血者的安全,值得推廣。

【關鍵詞】血站;采供血工作;全面質量管理;監督檢查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174-01

血站是公益事業單位的特殊行業,其擔負著體檢、化驗、采血、供血等服務工作,其為醫療機構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血液制品,是保證獻血者與受血者以及醫務人員安全的核心關鍵[1]。因此質量是血站工作的核心,必須建立起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性監督管理,確保血液質量的安全。我血站自2016年6月開始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效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血站參與此次研究的人員共有30名,其中副主任2名,主管6名,護師22名。

1.2 方法 (1)成立質控小組。成立由組長、小組長、組員組成的三級質控體系小組,并根據采供血工作特點成立不同的小組,如獻血組、采血組、制備組、儲存組等,組長統籌把握質量控制的大方向,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質量管控工作,組員之間互相監督和協助學習,定期自查。(2)加強認識。對血站采供血工作人員進行質量管理知識的宣教,組織全員學習,認識到血站質量管理、保證輸血安全的重要性,明確不同崗位人員的職責,形成一把手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全體人員參與,上下聯動的良好局面。(3)制定《血站管理計劃》。針對我站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等制定繼續教育計劃和培訓計劃,重視對各個崗位人員的培訓教育,使其工作能力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例如:與省市其他血站結為友好單位,相互組織中層領導干部學習交流,學習對方好的做法和經驗,推動我站質量管理措施的貫徹執行。通過認真貫徹落實《獻血法》、《血站管理辦法》等,實現全面質量管理,優化配置人員、設備、材料、工作環境、工作方法等,使得采供血工作更加規范化、標準化,保證血液質量,保證臨床用血的安全。又如:采取集中培訓和自學的方式進行培訓教育,組織血站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崗位職責等的學習,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自我保護意識,能夠遵照規定正確操作,提高工作質量。(4)采供血流程質量管理。通過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分析血站采供血全流程中的危害因素以及關鍵控制點,明確采供血全流程中的關鍵控制點,并制定管理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幾點:第一是血源招募,對獻血者進行健康檢查,對每一名獻血者進行健康檢查,屏蔽不合格的獻血者,而質控人員每月定期進行2次的巡查,確定該項工作落實到位。第二,血液制品的留取、保存、運輸,每一批血液制品的采血、分離、檢驗工作均進行自查和交接核查。每一批血液制品均嚴格按照規定核查,若發現有不合格的血液制品(檢驗不合格、重度乳糜血漿、凝塊、溶血、破損、細菌污染、容量不足、過期等原因導致的不合格血液),仔細檢查并且確定為不合格后,立即在血袋獻血條形碼下方粘貼打印出來的白底黑字,帶有生物危害標識的標簽,粘貼位置必須顯眼且不能覆蓋住其它標簽的信息。然后依照規定進行不合格血液的隔離和處置。質控人員每月定期進行2次的巡查,檢查是否依照正確流程和方法進行血液制品的自查、交接核查。第三,原輔材料、試劑的質檢,嚴格按照規定對使用的原輔材料、試劑等進行抽查、驗收,隔離不合格的原輔材料、試劑,質控人員對每批進入血站的原輔材料、試劑進行抽查。第四,冷鏈控制環節,對每袋血液制品進行冷鏈的監控,若發現有不合格的血液制品,立即報廢處理,質控人員每月進行一次冷鏈控制的全面監測。第五,使用儀器設備的監測、校準,對于采供血工作中日常使用到的儀器設備定期進行監測、校準,確保儀器設備能正常運行,計量部門對儀器設備進行年檢,廠家對專業的儀器設備每3~6個月進行一次檢修、維護管理。(5)強化與醫療機構的合作,發揮采供血工作對臨床醫療的保障作用。血液制品是稀缺品,這也凸顯了血站采供血工作的重要性。血站的采供血工作一方面要滿足臨床醫療的常規用血需求,另一方面則要協助解決特殊問題。血站積極與醫療機構合作,搭建起無縫隙雙向交流橋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血站能根據臨床用血需求,加強采供血工作的研究,引進先進技術,進一步為臨床醫療工作提供支持,也提高采供血隊伍的實力。(6)持續性的質量改進。加強對采供血工作的監督以及評估,在監督評估中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尋找原因,如發現質量管理體系、程序、資源配置等是否能滿足工作需求、采供血工作人員能否遵照規定完成工作等。一旦發現問題,并深入探究根源,從而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持續性的改進質量。

1.3 評估方法 選取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方法后,我站的500名獻血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和采血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的調查。選取實施后的500份血液制品進行質量檢查,統計報廢率。

2 結果

500名獻血者中,出現2例血液外滲,1例血袋破裂,1例溶血,不良事件發生率僅為0.8%;500名獻血者中,進行滿意度調查:非常滿意的有345例,一般滿意的有152例,不滿意的有3例,滿意度99.4%。500份血液制品中,報廢的有9袋,報廢率為1.8%。

3 討論

近些年來,隨著《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等規定的相繼出臺,血站的采供血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也成為各血站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2]。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是保證采供血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我血站建立起組長、小組長、組員的三級質量控制體系,突出了工作人員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突出人人參與的理念,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利于各項質量管理措施的落實,提高管理成效。加強對血站采供血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將多種形式的培訓教育方法結合起來,確保全體人員的能力能滿足崗位的需求,提高工作質量,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選出的500名獻血者中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僅為0.8%,對采供血工作的滿意度為99.4%,500份血液制品的報廢率僅為1.8%,說明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提高血站采供血工作質量。我站采用HACCP法重新分析采供血全流程中的危害因素,明確關鍵控制點,并設定相應的關鍵控制措施、糾偏措施、驗證方法等,使得全面質量控制不再是簡單的全撒網,而是將重點放在重點環節,以實現更加有效的質控,完善質量關系體系,保證血液制品的安全和臨床輸血的安全。強化與醫療機構的合作,加強血站的科技實力建設,更好的開展采供血質量管理工作,更好為臨床醫療服務。通過持續性質量管理改進,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保證各項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并發揮效果,提高采供血工作質量。

綜上所述,全面質量管理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確切,有助于減少意外事件發生,實現采供血工作的良性循環,提高管理質量,更好為臨床醫療服務,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黃莉娜,謝麗鴦.差錯管理在血站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7,(10):136-137.

[2]史小武,曹曉莉,葉世輝,等.淺析血站質量分析報告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6,29(3):320-322.

猜你喜歡
監督檢查全面質量管理血站
細節管理在血站質量控制科的應用效果
關于血站文化建設的思考
當前血站財務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探析
堅持“四個結合”切實加強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
全面質量管理下醫療設備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
以規矩,得方圓
全面質量成本核算模式的探究
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學生事務過程管理中的應用探索
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監督檢查探究
青海省血站業務檔案信息化建設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