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岡山全堂獅燈特征與發展對策

2018-04-23 07:37黃平
南方文物 2018年3期
關鍵詞:舞獅井岡山文化

黃平

在江西省井岡山市流行著一種獨特的民俗體育活動——井岡山全堂獅燈,又稱井岡山全堂獅子,起源于清道光年間,距今快有200余年的歷史。它既有赤手空拳的武術套路,又有千奇百怪的武術器械,表演步法、手法和隊形,紛繁奇異,變幻無窮,至今仍遺存著古樸原始的民間武術風貌,極具觀賞和研究價值。目前井岡山市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進行全堂獅燈表演的民俗活動主要盛行于井岡山市虎爪坪村、東山、河橋、石州、大隴及東源村寨,依靠一代代村民繼承與發展,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并于2010年被評為江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4年被評為中國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當前,隨著傳統鄉村向現代城鎮化的轉型.以全堂獅燈為代表的傳統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的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一、井岡山全堂獅燈的形態特征簡介

全堂獅燈表演項目有龍燈(俗稱“三節龍”)、舞獅(又稱“頂獅頭”)、拳術套路表演、棍術套路表演、對練項目、器械項目及盾牌舞(俗稱“藤牌舞”或日“破牌”)七大類,其中拳術套路、棍術套路、器械項目均由10人表演。每年正月十五,井岡山全堂獅燈必備全套人馬,手持器械,浩浩蕩蕩集結出燈,在師傅的帶領下,表演隊伍敲起鑼鼓,吹起嗩吶,燃燭放炮,舞龍耍獅,一一向村中族老與長輩,拜年祝壽,然后在村民們的簇擁下,進入祠堂,祭拜祖后進行表演。

1.井岡山全堂獅燈的表演形式

表演的第一個項目是從舞龍開始的.全堂獅燈的龍只有三節,竹面扎制,彩布連接,故稱三節龍。開始鑼鼓過后,三位表演者,雙手插腰,邁著八字步入場,先向師傅示意作揖,然后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依次表演,或跳,或翻,或滾,或盤,上躥下跳,活靈活現,展現龍的精氣神韻。

舞獅是井岡山全堂獅燈第二個表演項目,通常由一個人表演,表演時,耍獅者手擒獅頭,運用各種步形步法,模仿獅子騰、撲、挪、閃、躥,跳、滾的動作習性,以表現獅子威猛、剛勁的性格特點。其主要環節有《獅子下山》、《爭搶龍門》、《一團和氣》及《照古井》,動作則有《吃蛇》、《捉虱》、《獅睡》、《擦癢》、《現爪》等。

器械表演是井岡山全堂獅燈里使用兵器最多的,它包括關刀、雙刀、鐵尺、鐵鞭、勾鏈,以及釩頭等,門類齊全,品種繁多,表演起來,輪番上陣,揮舞兵器,呼呼生風,虎虎生威,往往引來全場村民的叫好聲。

反映古戰場,兩軍對壘,互攻互守的盾牌舞,是井岡山全堂獅燈中最為緊張激烈而又最為扣人心弦的最后表演項目,該項目由十人,分二組對峙表演,共完成《蓮花陣》、《長蛇陣》、《一字陣》、《二字陣》、《萬字陣》、《龍門陣》、《圍困陣》、《收后回朝》和《兩國統一》等十個布陣回合,表演者沿八字形穿梭過場,變換陣式,邊舞動邊發出陣陣吶喊聲,威武雄魂,強悍粗廣,氣勢咄咄逼人。

2.井岡山全堂獅燈音樂特點

全堂獅燈的伴奏以打擊樂為主,常用的伴奏樂器有大鑼、小鑼、大鼓等,走街串戶和過場表演時多用打擊樂器配以嗩吶等吹管樂器,能烘托出熱鬧喜慶的場面。表演時的曲牌有《開唱鑼》、《狐貍排街》、《高山滴水》、《急急風》、《閑路鑼》、《獅子調》、《拳棍鑼》等。音樂依照舞蹈情節和動作的變化而變化,一個項目更換一種曲牌。音樂元素對舞蹈作了恰當的烘托,將武術與藝術相融合。

3.井岡山全堂獅燈武術特點

全堂獅燈的武術屬南拳中的洪拳一派。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其風格特點是:手法豐富、腿法較少、步穩勢烈、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氣催力、以聲運勁。南派要求形、意、氣、力、聲的高度統一,主張以力服人、以威取勝、硬打直上、勁透過身。全堂獅燈包含諸多套路和器械動作:拳術,舒展靈活,猛劈硬掛,翻滾跌撲,變幻莫測;棍術,左擋右推,上劈下戳,左旋右轉,防不勝防。從而佐證了全堂獅燈的武術是以南拳武術門派洪拳為基礎的。

二、井岡山全堂獅燈的現實溯源

1.井岡山全堂獅燈的現實溯源

井岡山全堂獅燈目前主要存在于井岡山東上鄉的虎爪坪村。位于井岡山西南邊睡的虎爪坪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4。04”05”~114°1638”,北緯26°3839”~26°4003”,位于南嶺山脈北伸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東側。東面與龍市鎮毗鄰,南與睦村鄉相連,西與湖南省茶陵縣交界,北與坳里鄉及永新三灣鄉接壤,是個典型的山區村莊,村子位于羅霄山脈中段,四面環山,森林茂密,交通多有不便,古時屬林區山寨,人口稀少,與外界交流甚少,村民們過著自給自足、與世隔絕的自然生活。經常會有野豬、虎、狼出現,時常危害人畜,破壞農作物,由于生產力低下,村民們只有具備一定的搏擊技能,才能在這惡劣的生活環境中生存下來。為此相傳當地村民遍訪名師,不惜重金,請來少林弟子盧能昌大師前來教武授藝,經過長時間實踐的驗證,這套功夫能夠達到戰勝對手,保護自我的作用,更加激發起村民們的練武熱情,從此虎爪坪村習武之風日益高漲,長盛不衰(圖一)。

2,井岡山全堂獅燈的民俗溯源

井岡山全堂獅燈表演時間為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是元宵節。元宵節又稱燈節、元夜。是漢代漢明帝為弘揚佛法,在正月十五“燃燈表佛”而成為民間一種祈福求愿的儀式活動。全堂獅燈中的龍與獅代表著是原始社會,人們對強大而神秘自然界的敬畏,元宵節進行舞龍、舞獅表演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社會風俗與全堂獅燈結合,逐漸在虎爪坪村沿襲和固化下來。

三、井岡山全堂獅燈的文化特征

1宗教性

全堂獅燈做為一種習俗,它自然有一定的戒規和忌諱,在進入祠堂進行表演時,耍獅者要在祠堂大門外,一個勁的踩著八卦,并且等待族長擺完兩對石獅燈后,方可進入祠堂。這個傳統據傳是由祖先傳承下來的規矩,祠堂是供奉祖先的地方,里面有邪氣,耍獅者不斷踩“八卦”可以鎮妖驅邪,四季平安。

2傳承性

井岡山所屬的廬陵文化,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全堂獅燈的舞獅表演之前,耍獅者都會在舞臺一側,上三退四,退四上三的踩出一個“少”字,既而又踩出一個“洪”字。這種儀式據《寧岡縣志》記載,是清道光三年(1824年),少林俗家弟子盧能昌落難流落在井岡山地區,虎爪坪村的村民們請他講授傳藝,舞獅表演之所以踩出這個“少”字,就是紀念這位少林武師盧能昌;而踩出一個“洪”字的緣由也跟一位少林武師洪師傅有關系,當年,少林寺遭受一次災難,得以逃脫的其中五位高僧中,有一位洪姓師傅,這位洪姓師傅是舞獅的首創者,所以后代人凡是舞獅表演,都會踩出一個“洪”字,以紀念這位洪姓的少林武師。

四、井岡山全堂獅燈的發展現狀

1,主體功能轉變

農業生產時代,由于對自然力量的敬畏,每年春節時期,通過開展全堂獅燈的表演,祈福來年豐收,是人們心理的崇拜。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傳統農村也開始向新農村轉變,隨之而來的是工業化耕作,全堂獅燈所根植的文化土壤已不復存在,人的價值觀也發生改變,全堂獅燈也從祈福性的民俗活動向娛樂性的群眾文化活動轉變,為達到更好的演出表演效果,在進行特定表演時,全堂獅燈會改變傳統的演出儀式,而將拳術、棍術、刀術,穿插融合在盾牌舞當中,讓舞龍與舞獅同時登臺表演互動,壓縮表演時間,使其更具觀賞性。另一方面,全堂獅燈不再僅限于特定節日的娛樂,也先后參加過全省民間藝術會演、全國民間藝術表演等活動,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提升全堂獅燈的現代化價值。

2.傳承產生危機

歷經兩百多年風雨變幻的井岡山全堂獅燈之所以在歷史進程中,依舊存續下來,并維系著民間武術的原始風范,這與它歷來所嚴格遵循的收徒授藝遺規是分不開。全堂獅燈的傳承通常是以一個家族村落的父傳子的形式存在,以防技藝外傳。師傅在傳藝過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對徒弟的武德教育,其次,對徒弟的身體素質要求十分嚴格,在學習套路之前要對身體進行鍛煉,不循序漸進的完成基礎過程,以后的學習都將很難完成。學習全堂獅燈的傳承人往往在七至八歲就開始進行學藝.如:第二代傳承人.林貴祥八歲就開始習武。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父母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體吃苦,更愿意自己的孩子學好文化,造成全堂獅燈師傅找不到徒弟,使得練習人群出現斷層現象,全堂獅燈產生傳承危機(圖二)。

五、全堂獅燈的發展策略

1.構建多渠道的傳承方式

在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包括自在傳承和自覺傳承,自在傳承是內在動力,自覺傳承是流變,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自在傳承方式已經很難維系其穩定性時,自覺傳承方式必將被建立。也就是說全堂獅燈的傳承與發展,關鍵的是傳承人對傳承項目的創新力與選擇能力,如何實現全堂獅燈的健康生態多元化發展,進校園是其走出困境的新方向,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就要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學校體育教育作為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文化傳承場域,可以開設全堂獅燈的校本課程,聘請“全堂獅燈”傳承人擔任學校龍獅隊的教練,給學生們創造更多的直觀認識學習傳統文化的機會與條件,從而以優秀民俗文化促進素質教育,才能將“全堂獅燈”發揮光大,才能長期地傳承下去。

2促進傳統文化的良性變異

當前如何保護傳統文化,學術界有諸多爭議,有學者認為保持傳統文化的原生態是對傳統文化最好的保護。但隨著社會環境發生變化,靜態的保護只會使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陷入困境。以全堂獅燈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是活態的體育文化遺產,要不被邊緣化,就要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而創新發展。不能局限于祭祀與祝福,更要注意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的轉變,實現產業化,從而擴大其生存空間。2016年習近平同志第三次上井岡山時,曾指出“井岡山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井岡山全堂獅燈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就曾在紅軍教導隊學員中廣為傳授,當下,可依托革命圣地井岡山紅色旅游資源,在游客中開設全堂獅燈的體驗項目,在給自身創造諸多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成為當地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猜你喜歡
舞獅井岡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迷宮彎彎繞
走進革命圣地:井岡山
水下舞獅
誰遠誰近?
舞龍舞獅進校園
毛澤東首用“井岡山”之名
井岡山十里杜鵑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熱鬧的舞獅大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