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課中如何進行朗讀教學

2018-05-07 09:44周琴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7年33期
關鍵詞:朗讀教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

【摘要】朗讀教學是語文課堂上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其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與作者產生共鳴,深刻體會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指導,不斷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本文就朗讀教學的具體運用進行探討,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朗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205-02

朗讀不僅是一種渲染課堂氛圍的教學方式,還是檢驗學生理解能力與累積能力的手段,在全文朗讀的過程中,朗讀教學能夠讓學生對全文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并深切感受到作者思想情感的變化,從而加深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共鳴。同時,教師能在朗讀的過程中了解學生不懂讀哪些生詞、生字,從而使得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并不斷增加其詞匯量[1]。由此可見,朗讀教學并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式,其對學生語文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語文朗讀教學現狀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然習慣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行或者集體朗讀課文,隨后再對課文進行講解,但教師還未講解完基本上已經下課了,由此,部分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甚至直接忽略了朗讀這一步驟,直接對課文進行講解。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未意識到朗讀教學的作用,朗讀時間相對較短,完成質量也相對較差,無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教師一般是要求學生分段朗讀,在學生朗讀結束后,再請幾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回答問題,僅此而已,時間相對較短,提問也主要集中在幾位“尖子生”上,其他學生幾乎沒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這種不公平的教學環境容易導致其他學生對教師產生偏見與看法,從而降低其對該課程的熱情[2]。朗讀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具體規劃,還需要其做到一視同仁,平等看待每一位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有進步的機會。

二、朗讀教學的教學路徑

1.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好的朗讀方式能讓人沉迷其中,如癡如醉,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其采用傳統無聊的教學方式,不如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反復朗讀文段中的好詞好句,從而獲得前所謂有的學習效果。

如在學習到《秋天》這一課文時,教師可要求學生猜謎語:“一邊是紅,一邊是綠,一邊喜風,一邊喜雨?!贝龑W生猜出結果是“秋”字以后,教師再要求學生起身說說眼中的秋天是怎樣的?是楓葉紅、小麥黃、菊花開,還是秋風冷、秋雨涼?通過簡單的描述,學生已經基本對秋天有一個全面而又具體的認知。隨后,教師可帶著感情來試讀課文,讓學生試圖去感受教師言語中隱藏的深情,對秋天以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朗讀結束后,讓學生試著采用教師朗讀的節奏、感情基調來朗讀課文,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認識,并愛上朗讀。

2.營造良好的朗讀氛圍

良好的氛圍是教學的基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通過營造教學氛圍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一般而言,營造氛圍可通過扮演角色、播放圖片、播放視頻等方式來完成,而大部分小學基本已經具備了這些教學硬件,因此,教師只要做到充分利用即可。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準備,如若準備不夠充分,反而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如在學習到《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先在網上下載一些桂林山水的圖片,制作成課件,并將文章內容打在圖片上方,主要注意的是,文章描寫的內容應與圖片相適應,如介紹到桂林的山時,背景圖應當是桂林的山景,讓學生邊看著圖片邊朗讀。如若有條件,教師還可設置相應的背景音樂來渲染氛圍,從而讓學生沉浸在桂林的山水情境中,感受的大好河山。

3.合理安排朗讀時間

小學課程教學任務并不重,但大多數教師仍然會感到緊張,經常會出現趕教學進度的情況,這表明教師的教學方案出現了問題,或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但并沒有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果。由此可見,朗讀教學仍然是有希望在課堂上完成的,關鍵在于教師能不能合理安排好時間。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朗讀提出相應的要求,如吐字清晰、普通話標準、停頓合理,做到抑揚頓挫,在朗讀的過程中不斷品出文章味道,從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效果[3]。

如在學習到《白楊》這篇課文時,大多數學生在看到題目的時候都以為這是一篇描寫白楊樹的文章,其實是借物喻人。教師在讓學生朗讀之前,先讓其進行默讀,邊默讀邊想象去往新疆路上的那一列筆直的白楊。隨后,再讓學生進行朗讀,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對文中的段落進行揣摩,從而了解文中的爸爸情緒變化的具體過程,通過仔細的閱讀、朗讀以及精讀,學生能了解到文中爸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愿望,并希望自己的孩子如同白楊一般,祖國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長、發芽。對于重點的段落,教師可要求學生反復朗讀,品味其中包含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結語

充滿基調的朗讀不僅能活躍課堂的氛圍,還能吸引學生發的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重視朗讀教學,并將朗讀與課堂內容進行結合,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這對于其未來的閱讀學習與寫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艷華.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設置與教學實踐方式解讀[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9):163.

[2]吳婕薇.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5(07):53.

[3]陳亞飛.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加強朗讀訓練[J].未來英才,2017(09):112-113.

作者簡介:周琴(1983.7-)女,漢族,貴港市港南區人,本科學歷,貴港市覃塘區覃塘鎮中心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朗讀教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