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元素在多動癥兒童心理健康發展中的應用

2018-05-10 09:49陳蓓
關鍵詞:音樂元素心理健康

陳蓓

摘要:多動癥即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在兒童期很常見的精神失調。主要特征是不專注、過動和沖動。近幾年,我們發現學校中這樣的學生越來越多了,隨著國際上有關多動癥診斷標準逐漸統一,粗略估計,我國約有1461-1979萬多動癥患兒!面對現實問題,我嘗試運用音樂元素幫助我校多動癥學生在音樂中感知快樂,促進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關鍵詞:音樂元素、多動兒童、感知情感、心理健康

多動癥即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在兒童期很常見的精神失調。1902年,由一位對孩童疾病有興趣的喬治史提爾醫生在倫敦發表了相關文章。他發現一些孩子似乎停不下來,情緒容易起伏,常常惹麻煩。主要特征是不專注、過動和沖動,這些癥狀多會造成他們很難遵守規則行為。

近幾年我們發現,身邊這樣的學生越來越多了,隨著國際上有關多動癥診斷標準的逐漸統一,現在國內外學者報道的多動癥患病率已比較接近,如美國3.4-4.7%、德國3.9%-9%,我國各地報道的多動癥患病率約為1.3%-13.4%,如北京8.6%、上海4.0%、天津3.8%等,粗略估計,我國約有1461-1979萬的多動癥患兒?。?摘自:百度百科)

面對這些孩子的實際問題,光有愛心是不夠的,我嘗試充分發揮音樂多元化的元素幫助我校多動癥學生,讓他們在音樂中感知快樂使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一、發揮音樂欣賞的聽覺優勢,為多動癥兒童開啟靜心的大門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依賴于聽覺,傾聽是現階段學生重要的學習習慣,對于多動兒童傾聽的質量更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但是,讓他們安靜下來仿佛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軍軍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他事漠不關心,眼神是渙散的,聊天的時候也不會看著你,不會傾聽別人的意見,也從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有時候也固執地“管閑事”。有的時候因為自己學不會,又不愿意聽別人的建議,內心的憤怒便會隨時爆發出來。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利用音樂欣賞對他進行靜聽訓練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為軍軍選擇了歌曲《拯救地球》,這首歌是邁克爾杰克遜的經典之作。選擇這首歌曲是因為這是一首充滿激情和正能量的歌曲。我首先介紹了作者邁克爾杰克遜傳奇的一生,在我手舞足蹈的表演之下,軍軍對這位傳奇的流行音樂家產生了很強的好奇心,迫不及待的讓我把這首現代流行歌曲放給他們聽,看著他期待的表情我卻把音量調得很小,他只能屏住呼吸貼近手機安靜的聽,生怕任何一個聲響干擾到他,聽到高潮部分他還隨著激烈的節奏晃動起來。初聽的目的達到了,他在安靜中體會到了動感的節奏,此時,他是專注的,運用聽覺感知著變化的音符。播放結束后,軍軍表示還要再聽一遍,我說:好??!但是剛才你是用耳朵聽的,現在我們嘗試一下用你的心聽一遍,他聽完這句話不屑的大笑起來,哈哈老師您沒事吧!心有耳朵嗎?我說:你知道嗎?其實每個人的心都能聽到耳朵聽不見的東西。而且每個人心里都有一雙眼睛,現在你閉上雙眼靜靜地再欣賞一遍。這一次,他邊聽,我邊用充滿感情的聲音給他講:這是一首獻給世界和平和兒童的歌曲,這首歌里有非洲饑餓兒童渴望的眼睛,也有戰爭過后的凄涼,這首歌里有艾滋病患兒媽媽的哭聲,也有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渴望。

這時,我感覺一切都安靜下來,靜靜的只能聽見孩子呼吸的聲音。教室里只有那優美的旋律在回蕩,我知道這黃金三分鐘里的他一定在聯想,一定能用心里的眼睛看見躺在床上的艾滋病兒童,看見戰爭過后在硝煙彌漫中哭泣的孩子……這樣的感知過程,突出了音樂的聽覺優勢,讓孩子通過聽覺體驗,抒發情感,教會他用心聆聽音樂,引導他把注意力放在聽的上面,從而使自己的心安靜下來。

二、指畫旋律線感知音樂,幫助多動癥兒童抒發內心的情感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做學生的朋友決不能停在口頭上,特別是這些更需要教師幫助的多動兒童,幫助他們找到抒發情感的窗口。

默默是個聽話的小姑娘,上課時,她會用大眼睛認真的看著老師,但是總不能迅速準確的執行教師的指令,永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我的課上,默默總是低著頭,小聲哼唱。一邊唱眼睛還要看著左右的同學是不是在看她。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仔細地聽。原來,她根本沒有發出聲音,只是嘴巴隨意的嘟囔。我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回到了座位上。這時候,我邀請所有同學演唱一遍歌曲,她很不情愿地站了起來,佯裝地完成了演唱。

我利用中午的時間,把默默叫到了辦公室,對她說:“我給你唱首歌吧,你聽聽我的歌聲優美嗎?”我自彈自唱了一首我很喜歡的歌曲《春來了》并告訴她,只要是充滿情感的歌聲都是動聽的,音樂是有神奇的力量的,你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化作歌聲表達出來,你會感到很愉悅。不要苛求自己的聲音像歌唱家一樣,你只做你自己,也不要怕別人會笑話你,因為我永遠是你忠實的聽眾。

說著,我打開了這首歌曲的原唱音頻,扶著她的小手,在紙上畫著旋律線,她的手開始的時候是有些僵持和抗拒,她不知道音樂的旋律是可以用線條描繪出來的,但是,慢慢的她的手開始放松起來,任由我的牽引進行指揮,這種放松的狀態是很舒服的,內心是松弛的,她專注的融進了音樂的海洋。

這些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注意力難以集中,心手眼不能很好地統一起來,這樣的練習讓孩子很好的松弛下來,專注的用手勾畫音樂的旋律,感覺到音樂的意境,并且在畫旋律線的過程中,內心是安靜和自然的抒發了內心的情感。在我帶領了四遍以后,我嘗試讓她自己完成,雖然她畫的不標準,而且走走停停并不連貫,但是,這個時候孩子是放松的,是專注的,是有感情投入的。此時,我不僅僅是一名教師,更是一個陪她感知音樂,抒發情感的大朋友。

三、開展家庭音樂學習,延展多動癥兒童的快樂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彝ソ逃痹谟绊懞⒆映砷L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發展非常必要,尤其是多動兒童,他們的快樂指數并不是很高,家校合力能使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幫助,有效拓展他們感受快樂的空間。

為此,我把音樂引深到孩子的家庭。每到假期,我都會推薦一個音樂家,一個主題音樂會,或是一部音樂電影,一部歌劇,讓家長帶著孩子去欣賞。讓音樂滲透到每個家庭,更重要的是為他們樹立良好的音樂審美形象。音樂家貝多芬身殘志堅,肖邦一位不畏艱險敢于面對戰爭的作曲家,瞎子阿炳沒有被悲慘的命運壓倒等等,這些美好的音樂形象一定會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精髓,家長也會獲得一些引導和力量,這些音樂家的故事和作品會讓孩子們受益終身。

我認為對于多動癥的兒童,感知快樂是十分重要的,而讓這些孩子感到快樂,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學校中不能全部呈現的音樂元素,讓孩子們回到家里以不同的形式欣賞,跟家長共同分享音樂帶來的快樂,不僅形成了溫馨健康的生活氛圍,更延展了多動兒童享受快樂的空間。

四、運用打擊樂器強化音樂體驗,提高多動癥兒童的專注力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講“讓學生體驗一種自己在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因此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必須讓學生深入的參與音樂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發現特別是對于多動兒童,簡單的打擊樂練習是提高他們專注力的靈丹妙藥。

通過觀察我發現注意力缺陷的學生,在參與打擊樂練習的時候,感到非常有興趣,并且愿意與人合作。我利用這個優勢進行了嘗試,有效的提高了他們的專注力。

特別在課程設計上我強化多變性。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反復的練習教師給出的打擊節奏達到教學目標,但顯得較為枯燥、乏味,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抑了學生的創造力,多動兒童更是無法參與。在教學中,我通過節奏、音量、速度、演奏形式的變化讓學生在多樣的方法中參與到學習中來。如:我們在學習完一首樂曲時,當基本旋律學會后,我鼓勵學生自己創設情境,打擊不同版本的節奏。有的同學改動了力度,有的同學改變了速度,通過這些變化讓音樂有了更多的音樂形象,更多的音樂體驗,從而使孩子們感知到音樂的魅力與享受音樂的快樂。我會讓注意力缺陷的學生,擔任打擊樂中音量最大樂器的演奏者,讓他們能夠集中精力的參與學習與體驗,有效的提升了他們的專注力,培養他們在音樂的魅力中承擔角色的責任感,感知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多動癥是兒童期最為常見的一種心理行為障礙,已引起了廣大家長、老師、醫務工作者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多動癥不僅會影響學習,也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面對這些現實問題,我不是醫生,不能進行專業的治療,但是,我們必須有一顆職業道德高于一切的心,用我們的愛去關愛每一名需要幫助的孩子。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元素的多元化幫助多動癥兒童尋找快樂,自我完善,健康成長。作為一名心理教師更要加強學習與實踐,讓這些多動癥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溫暖,感知快樂使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愛心與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音樂元素心理健康
心懷陽光,健康成長
運動過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談音樂元素的融入與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西方音樂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探討動漫人物性格表現和音樂之間的內在關聯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