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良好健康習慣養成新策略

2018-05-10 09:49張亞民
關鍵詞:新策略問題分析

張亞民

摘要: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肩負著教育祖國未來的重任,我認為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很多科班出身的教師,都是唱歌跳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如何將這些基本功與孩子的習慣養成有機的結合,也是很有技巧的?!?-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幼兒是以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取經驗。根絕幼兒園孩子們的學習特點,我來分享一下讓小班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小竅門。

關鍵詞:健康習慣;問題分析;新策略

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之時,記者問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地說:“在幼兒園?!薄霸谟變簣@學到什么?”“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潔;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講明了兒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意義。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肩負著教育祖國未來的重任,我認為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很多科班出身的教師,都是唱歌跳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如何將這些基本功與孩子的習慣養成有機的結合,也是很有技巧的?!?-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幼兒是以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取經驗。根據幼兒園孩子們的學習特點,我來分享一下讓小班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小竅門。

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自動化的一種行為方式。我國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習慣形成就是指長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習慣形成是學習的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鞏固并臻至自動化的結果。幼兒健康教育重視健康習慣的培養,幼兒期的健康習慣培養不僅奠定了未來健康的基礎,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學習、工作的條理性和邏輯性的提高。良好的健康習慣包括自理能力、衛生習慣、安全常識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良好健康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一)好習慣伴隨幼兒終身

陳鶴琴先生十分重視幼兒習慣的培養,認為“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罪”。小班幼兒處于秩序感與模仿的敏感期,可塑性強,是習慣養成最佳時期。蒙臺梭利提出幼兒具有吸收性心智學習特點,對周圍環境十分敏感,容易接受外界各種刺激和教育的影響,并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愿意聽從成人的教導,善于模仿成人的行動。加強對小班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既能夠讓幼兒在小班的學習生活中順利渡過心理適應調試期,同時又能學會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幫助幼兒逐步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服務意識,為中大班的幼兒園生活打下基礎。

(二)好習慣成就健康人格

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健全人格至關重要。好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并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指出:秩序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人格,這一切都來自童年。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在家庭或社會中有規律、有秩序的生活、學習與活動,對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不僅能幫助幼兒提高自我服務能力,和老師同伴建立積極愉快的情感,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的發展,還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并將伴隨幼兒的一生,使幼兒終身受益。

(三)好習慣促進家庭和諧

提升家庭教育功能,促進家庭幸福和諧。在幼兒園進行習慣養成教育的同時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幫助家長認識良好習慣養成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了解習慣養成的正確途徑與方法。樹立科學的養育觀和教育理念,讓家長學會主動放手,為幼兒營造溫馨、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圍及干凈、整潔的家庭環境,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形成講衛生,做事獨立、有秩序、有條理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孩子在好習慣中快樂生活,提升家庭教育功能,為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好習慣提升精神文明

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可以讓孩子的生活進入秩序化的狀態,建立起內在的安全感,實現規則的構建,進而上升到精神的文明?,F在的幼兒是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他們將來的思想品德對我國未來的社會風貌、民族精神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幼兒園實施習慣養成教育也是提高全民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當前幼兒健康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隨之而來的溺愛、嬌生慣養也比比皆是,他們對幼兒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鎖事兒幾乎是一切包辦代替,一味順從縱容,從而忽視了對幼兒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場面,父母、爺爺、奶奶背著或抱著健康結實的孩子上幼兒園;在家里四個大人輪流充當保姆,穿衣、洗臉、洗手,一切都照顧得周周全全。吃魚吃蝦更是挑凈刺,剝去殼,親自送到孩子的口中。從而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動手、自我體驗的機會,也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如:某些幼兒挑食、偏食,造成營養攝入不平衡,從而導致體質虛弱,好發病、易受感染;有的幼兒飯前便后不洗手,不漱口,由于用眼的方法不正確而過早出現近視眼;部分幼兒缺少鍛煉,甚至不愿意參加戶外游戲和體育運動,導致適應環境能力差,疾病增多,如:體弱兒、肥胖兒、近視眼、營養不良等。幼兒的習慣是在嬌寵、隨意、缺乏科學教育的基礎上形成的,往往具有不良性,而這種不良習慣一旦形成,再要矯治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一)親力親為事事幫

家長過于愛護,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長習慣親力親為。孩子是家庭

的“小太陽”、“小皇帝”、“心肝寶貝”,家里許多人圍著他轉,哄他們開心,認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許多小朋友都是家長喂飯,有些爺爺奶奶為了哄孩子吃完一頓飯,要跟著走許多路,或邊喂飯邊看電視。他們解小便時,幫忙解褲子,起床時幫忙穿衣服,家長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事情。但事事包辦代替,孩子的獨立意愿會漸漸消失,形成依賴心理,從而導致自理能力差。

(二)依賴否定全代替

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學也不晚。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

些請求:“我來洗,我來拿……”,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奔议L認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而然就會自己穿衣服、吃飯,現在他們年齡小,不必急于讓他們自己動手,而且越小越難教,孩子長大自然學得會。這樣教養長大的孩子在家長一切需要自己動手的事幾乎全由大人代替包辦,其較重的依賴心理使其在各方面的發展都與其他小朋友有明顯差距。

(三)包辦代替傷害大

怕麻煩,嫌孩子動作慢,或吃的臟。小朋友的肌肉發育還不完善,自控能力

差,手眼不夠協調,如果自己吃飯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對此家長嫌臟,就會認為還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干凈,卻弄濕衣服,對此家長后悔沒幫他洗。孩子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耽誤上班時間,對此家長認為還不如自己替孩子穿好。所以,許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還不如自己做,節省時間,減少麻煩。其實,不讓孩子動手做,家長包辦代替,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影響其自信心、好奇心和獨立性的發展。

三、幼兒良好健康習慣養成策略

(一)在假戲真做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漱口習慣

小班階段的幼兒大都處于從家庭轉向社會的一個特殊時期,特別喜歡模仿,擬人化心里特征明顯?!队變簣@快樂與發展課程教師指導用書小班》中強調:游戲化的一日生活是實現小班教育目標的主要途徑,小班幼兒具有動作發展快、認識靠行動、愛模仿等年齡特點。針對的幼兒的發展現狀及目標要求,小班幼兒需要教師經常與他們一起游戲,并以擬人化的活動形式理解和參與活動,滿足他們愛模仿的心理需要。以游戲化的一日生活開展保教工作和實現教育目標,最適合小班幼兒。

一天早飯后,我站在盥洗室門口觀察幼兒的飯后盥洗環節,突然聽見雯雯對我說:“老師,你看小米把鏡子弄臟了?!蔽衣劼曂?,可不是嘛,正在漱口的小米把鏡子弄得全是水,而且洗手臺和地面都濕了,周圍的小朋友也在效仿。小米可是班上的小淘氣,這回,我可得想個好辦法來糾正小米玩水的壞習慣。于是,我趕忙把小米叫到身邊,蹲下來,對他說:“小米,你是很愛玩水吧?”小米天真的說:“是啊,老師?!薄澳俏医棠阋粋€好玩的游戲吧?!蔽疑衩氐恼f。小米睜大眼睛問道:“什么游戲啊,老師?!蔽依∶椎氖?,來到洗手池前,透過被他弄臟的鏡子,對小米說:“小米,你看,鏡子臟了,照出來的你都是臟臟的,都變成小臟豬了?!毙∶茁牶笥行┎缓靡馑?,可是又被我的話逗樂了。接著,我又對小米說:“去拿水杯來,咱們玩個呲水槍的游戲?!闭f罷,我倆都去拿來水杯,接了半杯水,然后,我說:“小米,你看,咱們的嘴巴像不像一個呲水槍?咱們喝一大口水,咕嚕咕嚕漱漱口,然后對準下水道的小口,看誰呲的準,好不好?!薄昂?,開始吧,老師!”就這樣,小米掌握了正確的漱口方法,此后,我們還讓小米當小老師,教其他小朋友??梢?,只有運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游戲活動,才能在假戲真做中培養孩子們的好習慣。

(二)小兒歌也可讓寶寶受益終身

剛入園的幼兒,可謂是一張白紙,要想讓幼兒盡快的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規,小兒歌,也是個法寶?!?-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中強調,3-4歲的幼兒應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幫助下能穿脫衣服或鞋襪。

為了讓幼兒更快更好的掌握疊衣服的方法,我找來班上一位幼兒做模特,把疊衣服的分解動作用相機拍下來,附上疊衣服的兒歌后,打印出來后,粘貼在幼兒疊衣服的地墊附近,幫助在疊衣服遇到困難的幼兒,在幼兒看照片,念兒歌的同時,養成疊衣服的小技能。一周后,有70%的幼兒掌握了疊衣服的方法,一個學期下來后,有95%的幼兒會疊衣服了。此后,我們又運用這個辦法,和幼兒一起學習了穿衣服、漱口、洗手等生活技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快樂的比賽中讓幼兒主動飲水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中強調,3-4歲幼兒應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愿意引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

主動飲水是指幼兒能根據身體需要按時自覺飲水。幼兒非常貪玩,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游戲上,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生理需要,總要成人提醒才能喝水。幼兒主動喝水,對身體健康極有益處。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通過快樂的比賽,培養幼兒主動飲水的良好習慣,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像爍爍這樣不能主動喝水的幼兒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貪玩。于是,我們利用他們喜歡的大魚形象裝飾班上的一面墻,魚鱗是由一個個小魚缸組成的,當幼兒喝一大杯水后,就可以將一條小魚放在寫有自己名字的魚缸里。爍爍非常喜歡班上的這條大魚,我問他:“你想讓更多的小魚在魚缸里游泳嗎?”他點了點頭,我告訴他:“只有爍爍喝多多水,小魚缸才會有多多的魚,看看放學時,爍爍魚缸里的小魚是不是最多的,加油吧!”爍爍高興地拿著水杯去接水了,一邊接水還一邊和旁邊的小朋友說:“我今天要喝多多的水,我要養好多條小魚!”就這樣,小魚的出現,激發了爍爍飲水的欲望,看來,快樂的比賽也是養成幼兒良好習慣的好辦法。

(四)正面管教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語言互動法: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問答或交談,豐富知識。如通過談話“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我的新本領”、“媽媽的小幫手……”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

環境互動法:通過分辨不同行為(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我們可以為幼兒準備不同行為表現的各種圖片、錄像帶等等,讓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再如通過講故事“別說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觀看有關的電視節目等,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激發孩子參與做的欲望。通過詩歌、看圖講述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通過集體教育活動,教幼兒辨認衣服的種類,如:套頭衫、開衫、羽絨服、襯衫、長褲等服裝。進一步知道各種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傊?,通過多種教育活動使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強生活的自理能力。

(五)家園共育養成良好習慣

家園合作就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當做促進兒童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毒V要》在組織與實施中提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庭與幼兒園共同擔負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任?!庇變阂坏┬纬闪撕玫纳钭岳砹晳T以后,還需要不斷地鞏固、強化。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幼兒在幼兒園里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模樣。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重視家長工作,鞏固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教師可以幫家長掌握一些科學的家教方法,在家園聯系園地中提出幼兒生活習慣的目標要求及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介紹一些家教方法。便于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園同步,使良好的生活習慣得以鞏固。家庭與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統一思想認識,講究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學家研究,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后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偠灾?,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陳鶴琴先生十分重視幼兒的習慣的培養,認為“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罪?!迸囵B幼兒的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一生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陸娟.談談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幼教天地,2013.5.

[2]范慧靜.幼兒生活難題教養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編寫組.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教師指導用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3.2.

[4]孫瑞雪.兒童敏感期.中國婦女出版社,2013.

[5]孫瑞雪.愛和自由.中國婦女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新策略問題分析
探索評價新策略,營造課堂新樣態
科學家提出早期骨關節炎治療新策略
導數中證明不等式題型的新策略
淺談短波同相水平天線幕的維護調整
談數學建模時的問題分析步驟
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家校合作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研究
淺談企業財務內控管理的新策略
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