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著你的手,慢慢向前走

2018-05-10 09:49張文娜
關鍵詞:分離焦慮共情理解

張文娜

摘要:分離焦慮是孩子離開母親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最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了,孩子會一下子不安起來,會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媽媽的出現。

該生智力水平正常,她對家庭的依戀比較深,上學產生不適應癥狀。母親又生了小弟弟,內心缺少了關心、疼愛、安全感等,這種角色轉換使她幼小的心靈一下子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反差,促成了她更加不適應,屬于焦慮心理問題中的分離焦慮。

關鍵詞:分離焦慮;積極關注;理解;共情;陪伴

一、背景描述

(一)個人基本情況

小萱,女孩,6歲,小學一年級。長相白凈、乖巧可愛,無重大軀體疾病及家族精神病史。智力、記憶力、注意力均正常。在校門口遲疑、哭泣,不愿獨立進校門,不愿跟母親分開的現象,很大程度地影響了自己在學校正常的學習以及與教師、同學的關系,也給父母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擾。

(二)家庭情況

家庭完整,父母文化水平中等,父親工作較忙,有一個一歲的小弟弟,媽媽在家照顧孩子,沒有工作,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有些重男輕女。

二、案例分析

(一)觀察與她人反映

母親反映:小萱在家是個很活潑開朗的孩子,幼兒園時,我們就不怎么管她,隨著她的性子,想去就去,本想大點就會有所好轉,但是上一年級了仍然不愿意獨立上學,如果強行送她進教室,她會不愿意走路、哭鬧,有時候還會說肚子痛、腿痛之類的,不想上學。有一次她緊抓住我的衣服,力氣特別大,我打她的手不小心把小手抓破了,她都不松開。我要是走了,會擔心她在教室一直哭,影響教師和同學們上課,很不放心。

班主任反映:初次見她白白凈凈乖巧可愛的樣子,我經常去門口領著她進來,但很少能成功,經常會在她哭的時候關心她,抱抱她,有時會很聽話,可有的時候卻哭鬧不停。上課不遵守紀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課桌周圍都是垃圾,不會整理自己東西。

心理老師觀察:小萱身體健康,講話聲音比較清晰,意識清楚,言語流利,無幻覺、妄想,無智能障礙,自知力完整。她依賴媽媽,較敏感,不愿意進校門時會遲疑著不挪腳,做出委屈、難過的表情,甚至哭泣,但并無發抖等無法控制的軀體癥狀。媽媽也比較柔弱,看到孩子這樣就心軟哭泣。

(二)評估與診斷

分離焦慮是孩子離開母親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最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了,孩子會一下子不安起來,會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媽媽的出現。

該生智力水平正常,她對家庭的依戀比較深,上學產生不適應癥狀。母親又生了小弟弟,突然間有人和她分享了母親的關心、疼愛,內心缺少了安全感,這種角色轉換使她幼小的心靈一下子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反差,促成了她更加不適應,因而產生情緒困擾,表現出比較嚴重的焦慮情緒,在課堂上無精打采,不愿意上學,同時跟媽媽對她的不放心和妥協也很有關系。屬于焦慮心理問題中的分離焦慮。

三、問題分析

(一) 缺乏安全感:突然家里多了一個弟弟,她的內心焦慮擔心父母不疼愛自己了,弟弟分享了自己的愛,父母對她的關注少了,溝通也少了。自己總是做一些無理取鬧的事情,引起關注,刷存在感,當孩子淘氣想引起家長注意時,卻得到的是訓斥,或者不再管她,這些都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

(二)對兒童心理需求的忽視,與弟弟相處時,長輩將對弱小的偏愛表現出來,有時還用玩笑來強化一個錯誤信息,你不聽話,我們就不喜歡你了。母親沒有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心理預防,如何和弟弟相處,去愛弟弟,使孩子心理產生了焦慮。

(三)孩子性格里表現出的過于敏感和阻抗。

曾經班主任想強行帶她走時,她竟然用力踩班主任的腳,有一次我和她的媽媽交流,她在旁邊用惡狠狠的眼光看著我,充滿了敵意。

因此,要做好小萱的心理輔導工作,首先,從問題的關鍵點出發,找到根源,遵循孩子內心需求。其次,相信小萱自身成長的力量,培養她面對困難的勇氣;第三,幫助家長改進教育方式,耐心堅持;第四,運用行為主義方法,塑造良好行為。

四、輔導實施過程

(一)家庭的呵護,愛的溫暖 (問題的關鍵點)

與小萱父母深入交流,發現媽媽對二寶關注比較多,沒有及時安撫“老大”情緒,小萱會嫉妒“媽媽只抱弟弟不抱她”, 以為只要待在家里就可以保住地位。有了兩個孩子之后,她們之間必然會有比較和競爭。孩子的占有欲是很強的,同時敏感程度也十分高,父母的教育引導非常關鍵。父母要妥善平衡其中的關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溫暖不會因為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而減少。

1、尊重老大不冷落

即使不能一碗水端平,也要讓老大深切體會到父母對其的關愛,在她愿意的情況下,可以給她布置一些可以完成的任務,并對她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她覺得父母是很關注她的,在家中她會有存在感和價值,自然心里會產生足夠的支持和安全感。

2、給予老大足夠的愛

從小就得到父母有效的陪伴和足夠的關愛的孩子,她的安全感很充足,她相信父母對自己的愛,所以對于多一個弟弟,她是歡迎的,并不會擔心害怕父母不愛自己了。

3、平衡關系 不比較

比如對小的說你要像姐姐一樣,或者對老大說你都不如弟弟。這樣對兩個孩子無形中就進行比較,可能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還會令彼此相互討厭,經常出現矛盾沖突。

4、理解孩子的內心需要

要理解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完全按自己的想法給予。這一點無論是對待哪個孩子都很重要。媽媽所給予自由和關注,更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平時多觀察孩子行為表現,情緒反應,多交流,接納,理解,在這種愛與被愛的過程中,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那種特殊的親密關系悄然建立。

5、游戲體驗,共情、關注感受

我帶著小萱和媽媽一起進行手偶表演游戲,給小萱準備一個小公主和小王子的手偶,一個代表自己,一個代表弟弟,來回扮演兩個角色,通過想象說出她自己不滿的話,說出弟弟可能的想法,排泄其心中的郁悶和不安,這樣可以使她緩解心結,走出困惑。

給媽媽兩個手偶,一個代表女兒,一個代表兒子,通過想象當自己對其中一個孩子過分關注疼愛時,另一個孩子會怎樣想,什么感受,你覺得應該怎樣做?

這個游戲可以回家堅持去做,慢慢學會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慢慢消除小萱的焦慮,穩定情緒。

(二)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減輕分離焦慮癥狀

對于分離焦慮的兒童及家長來說,這一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輔導能夠順利進行和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本階段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實現以下兩方面的目標:

其一,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消除小萱的焦慮、疑惑情緒,增強她的信任感,從而能配合計劃的實施。攝入性談話中老師合理應用了尊重、傾聽、真誠、鼓勵、積極關注、共情等技巧,消除緊張情緒,取得小萱及其母親的信任。

其二,減少小萱“不進校門”和“長時間哭泣”等影響其社會功能的癥狀表現。

班主任反映,她只要早上能順利進教室上課,接下來的時間是可以獨立順利度過的。因此,我、小萱和她媽媽約定,由我到校門口接她,替代媽媽在學校給她支持和陪伴,第二天小萱堅持要求媽媽陪同進校,在媽媽的堅持下同意媽媽離開,轉而不讓我離開。我給予了陪伴與鼓勵后,勉強同意我離開。

接下來的這一周里,小萱轉而開始依賴我,雖有遲疑與不舍,但每天能讓我拉著她的手進教室,同時,我在不引發她強烈焦慮情緒的前提下,有意地一點點減少著支持與陪伴的時間。慢慢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對此,母親覺得輕松了很多,小萱也通過自己的進步增強了自信心。

(三)耐心堅持輔導,正確看待“反復”。

本階段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減少,重點是耐心堅持并輔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主要需要實現以下兩方面的目標:其一,耐心堅持輔導,指導母親進行家庭配合教育,強化小萱的良好行為;其二,正確對待反復,培養小萱獨立面對困難的勇氣。

第四周,小萱的狀況出現了較大的反復,進校以后情緒持續低落,哭泣,送入教室以后不讓我離開,原因是跟同學鬧了矛盾被教師批評,由此可見,僅僅在短期內降低了她的分離焦慮和依賴性還不夠,還要培養她獨立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防止再次出現反復。

與班主任交流,為她創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讓她產生安全感、信任感??梢越o她一個擁抱,或者摸摸頭,這種身體的接觸對她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能使她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使之跟老師更加親近 。借助教師節契機,我和小萱一起制作了一張精美的賀卡,她親自送給班主任老師,心情特別愉悅,還告訴我明天愿意來上學。

晚上跟家長電話溝通,對她媽媽進行了共情與鼓勵,告訴她出現反復是很正常的,讓她耐心堅持,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孩子。指導媽媽運用行為療法對小萱的“進步”進行獎勵強化,她喜歡小豬佩奇,我們就用積攢小豬佩奇的貼花進行鼓勵,積累到10個貼花可以送一個小豬佩奇的毛絨玩具或者學習用品等,給予精神獎勵。家長一直在堅持使用,對于強化小萱的良好行為十分有效。

(四)鞏固輔導效果

本階段主要是鞏固已經取得的輔導效果,繼續陪伴來訪者成長,堅持對來訪者良好行為的塑造,完全消除分離焦慮癥狀,培養其獨立面對困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第六周開始,小萱有了新的進步,她跟另一名學生出現在我面前,很高興地告訴我她自己進來的,主動和老師同學打招呼,作業也都交了,還說明天要自己進來,我很高興,看到她發光的眼睛,希望的火種點燃了,她終于有足夠的勇氣獨自面對了,只是對我的依戀讓她還不能完全放開我的手。

到了第七周,小萱早上已經完全不用我接,更不要媽媽陪伴,課間也基本不來找我了。遇到困難,她已經能自己面對了,還開始主動幫助有煩惱的同學,并交了幾個新的好朋友來帶給我認識。

我也提醒媽媽繼續堅持現在對小萱的教育方式,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關注孩子內心感受,并希望能加強對她的學習輔導和培養她的獨立性。

五、輔導效果

經過兩個月,小萱的心理和行為表現恢復正常。據觀察,以及班主任與母親的反饋,小萱不愿獨立進校門與教室的情況完全消失,能在校門口輕松地跟母親告別,獨立、微笑地進校門,也不再需要我的陪伴,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一定的困難,能自己勇敢面對,并且新交了幾位好朋友,在家愿意照顧弟弟,對弟弟很疼愛。本次較好地實現了輔導目標,取得了良好的輔導效果。

六、輔導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真正的教師既不能把孩子理想化,妄加一些美妙的特性于她,但也不能不考慮到孩子對世界的感知、對周圍現實的情緒反應和精神反映具有她獨特的鮮明性、細膩性和天真性?!睂W校是一個全新而又陌生的環境,孩子們希望得到認可、贊賞、同情、關心和愛護,希望得到老師的愛,所以我們要用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溫暖、去呵護,愛撫她們,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溫暖的手牽著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猜你喜歡
分離焦慮共情理解
共情疲勞
發現高潛人才:共情與謙卑
人們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學的安慰會傷人
緩解新生入園分離焦慮的策略
幫助緩解幼兒依戀行為初探
談科學故事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
尹雪艷,永遠的上海夢
偏遠地區高三英語學習方法探究
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和應對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