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滿課堂,讓生命再綻光芒

2018-05-10 09:49楊小靜
關鍵詞:音樂教育心理健康小學

楊小靜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對于音樂學科來說,要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就需要在課程的內容與形式、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等方面進行大膽的創新改革嘗試,使音樂課能在充分體現音樂的藝術特征的前提下,開發學生潛能、補償心理缺陷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和手段真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用愛心關懷學生,讓他們在音樂表現中找回自信,充分體現自身價值,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愉悅地成長。

關鍵詞:心理健康;小學;音樂教育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一學生觀告訴我們要尊重人格,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音樂不同于其他學科是一種高度靈性的情感藝術,它是用心靈去撥動學生的心弦,使之在聆聽音樂的感性活動和理性思維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形成自己健康、良好的道德觀念,高尚的情操和完整和諧的人格。音樂是一種不需要翻譯就能被人理解的普遍語言,它可以與思想感情直接交流。在特殊的領域,良好的音樂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加感動,一旦進入音樂作品,他們也能產生音樂情感的共鳴,使他們的情感和心理得到發展。每個孩子都有差異,但在正常的教學中,心理障礙生很容易被忽視,其實這些孩子更需要我們的關懷。身為人民教師,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個學生。不單單要重視天才學生,而且更應當關愛心理有問題的學生,讓他們在原本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幫助他們脫“困”,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把這些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對待,讓他們有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在情感方面,愛生是教師之本,教師的愛是架設在師生心靈之間的橋梁,是學生敞開心扉的金鑰匙。對于心理障礙生,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要對他們付出更多的愛,并且積極做好家長方面的工作,給學生創造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使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增強信心與克服困難的勇氣。以興趣為切入點,以學生的音樂體驗和實踐為出發點,通過生動活潑而又豐富的教學活動點燃他們的音樂思維,促進其音樂素養的提升,從而使他們能夠享受音樂,喜愛音樂。

一、創設語境,引起心理障礙生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焙喍灾?,有了興趣,就會使學習的動力大大增強。因此,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及時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準備饒有興趣的學習材料,設計引人入勝的教學活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導入”這一環節上,要一上來就抓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興趣,為后續的活動進行做好鋪墊工作。例如在教學生《嘀哩嘀哩》這首歌時,根據歌曲內容,利用多媒體制作動畫:晴朗的天空、飄動的白云、紅紅的太陽、嫩綠的小草、美麗的花朵、呢喃的燕子。通過多媒體呈現給心理障礙生一幅美麗的春天畫卷,啟發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說一說歌詞,讓學生看動畫學習唱一唱歌曲,在心理障礙的學生熟練掌握演唱的基礎上,配上鈴鼓,沙錘,三角鐵、響筒等樂器讓學生給歌曲伴奏,引導學生發揮各種想象,創編動作表演歌曲,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興趣來了,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心理障礙生在聽、唱、說當中增強節奏感,培養唱歌的興趣,提高辨別音樂性質的能力,促進動作的協調能力,讓他的聽覺、視覺、記憶力、注意力、思維能力能得到更好更快地發展。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始入環節,創設有利于心理障礙生快速進入上課狀態的音樂語境,是上好一堂音樂課的前提和保障。

二、豐富表現,激發心理障礙生興趣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音樂課的教學中,誘發而非強制的教學方式是恰當且效果顯著的,這既與音樂課“以美育人”的性質特點相一致,同時也符合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因此,在課堂上,除了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之外,還要不斷地去激發它并巧妙利用之,使其發揮最大效益。為了激發心理障礙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靜動結合,建立平等、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

例如:在教唱《粉刷匠》這首歌曲時,啟發學生根據歌詞的特點及自己對事物的觀察理解,自己仿編出“聰明的粉刷匠”,“可愛的小房子”等,在彈奏這首樂曲時,學生就會和著樂曲的旋律擺出手拿刷子,做出刷墻的動作,心理障礙生會和同學手搭手的做出小房子的造型,真是太可愛了,學生們分組交替地做舞蹈動作,會唱的同學和著樂曲認真地唱,心理障礙生就用手一上一下的打拍子,點頭或拍手,這樣有角色的音樂游戲,心理障礙生的學習性趣很濃,能夠集中注意力,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共同參與意識。因材施教,不拘一格的教學方法帶給了心理障礙生體驗成功、品嘗勝利的喜悅,建立了參與的平臺,極大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心理及自身的眼、口、大腦及四肢的協調能力都得到了加強,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學習效果。

三、設計展示,融匯心理障礙生興趣

音樂學科與其他注重理性知識傳授的學科的重要區別就在于:音樂課在實踐中實現“以美育人”,達到影響和浸潤心靈的目的。美國音樂教育哲學家戴維·艾利奧特在《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一書中同樣強調了音樂的實踐性,他指出:對所有學生而言,在課堂上創設特定的場景及對作品進行表演,是教育的中心和音樂目的的中心。只有以音樂實踐為中心的音樂課程,才是真正意義地靠近音樂文化。因此,音樂教學尤其是歌唱教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過程。學生親身參與到聆聽、演唱、演奏、以及綜合性藝術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其真正走進音樂并獲得審美體驗的首要途徑。

例如,歌曲《牧童》是一首描繪牧童放牧的抒情歌曲,因此,要把握其寧靜、悠閑而又向往的藝術氣息,需要不斷反復地進行演唱實踐。在經過了聆聽感知、學唱歌曲環節之后,學生們已能夠完整而流暢地演唱了。于是,我便讓那些平時在課堂上積極踴躍表現的學生率先展示自己,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大家大膽表現,與此同時,引導那些不善演唱的學生做善于傾聽和發現的欣賞者,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演唱者建言獻策。此外,為了調動心理障礙生的積極性,還開展了獨唱、小組齊唱、領唱與齊唱、接龍演唱、打擊樂器伴奏與演唱等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每一個人都發揮作用,都有事可做。

四、巧用評價,升華心理障礙生興趣

評價通常是指對一個人或一件事所作出的判斷,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是不可或缺的,有時候會起著重要的作用?!读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程評價應著眼于評價的診斷、激勵與改善的功能,科學的課程評價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因此,教師應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和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在每個教學環節結束后,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線、其他評價方式(終結性評價、自評、互評、他評等)為輔來幫助學生找出學習中的問題和不足及改進方法。如在演唱展示環節,對于心理障礙的學生在演唱時的情緒是否飽滿、態度積極與否以及技能技巧運用是否得當等方面,都會在肯定與認可的基礎上給出具體的、操作性強的評價建議,這樣既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又能夠進一步提升其音樂素養。又如在課堂的結束時,采用定性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在給出的表格中進行自我評定,表格如下:

心理障礙生通過這樣一種自我描述性的評價,不僅總結了自己在課上的所思所想所獲,而且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反思能力和潛在的音樂才能。

結語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美麗的生命,都渴望自己成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為了讓每一個生命都能綻放光芒,需要我們教師付出一份特殊的愛!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錘煉自己的業務能力,增加自己的教學智慧,要更善于抓住并利用好“興趣”這一促進學生學習的法寶,讓每一個課堂都變得妙趣橫生,讓每一次教學都變得精彩紛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樂在其中且學有所得。

猜你喜歡
音樂教育心理健康小學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探討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