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傾注愛的關懷

2018-05-10 09:49程斌
關鍵詞:人文關懷音樂教學以人為本

程斌

摘要: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中藥途徑,對于培養全面發展,提高全民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作用。隨著小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突出以“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音樂教學中傾注人文關懷,讓音樂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品質、健全人格和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學;以人為本;人文關懷

童心就像一張白紙,有待于我們去描繪,童心又像羽翼未豐的小鳥,有待我們去哺育。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須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因為教師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信心激趣 在教學內容中進行道德情操的培養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鑒于這一特征,“新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稍趯嶋H音樂教學過程中,也有學生對它興趣索然,這種現象的形成,主要是來自于學生對自已學習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而表現出的信心不足。

我們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記得在一次音樂課上開展了“小歌星擂臺賽”班上有一名膽子特別小的女同學,要上臺唱歌就更別說了。針對這種情況。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較好的同學一起唱。當他們唱完,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見膽小的她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接著,我進一步引導,“既然他們的歌聲這么美,那么我們請他們單獨再來一曲,好嗎?”面對同學們期盼的眼神,她漲紅了臉,但同時我們也驚喜地聽到了從她嘴里發出的甜美歌聲。有了信心作基礎,學生們學習的勁頭更大了。

音樂是人文性的學科,它用優美的旋律和生動的歌詞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愛美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在教學中應做到:(1)、進行思想的熏陶,道德情操的培養。小學音樂教材中有大量具有道德感染的歌曲。如《中國中國我愛你》、《祖國祖國多美麗》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表現了少年兒童的民族自豪感;《彝家娃娃真幸?!?、《金孔雀輕輕跳》表達了與少數民族的團結、友愛之情;《我們要做雷鋒式的好少年》教育學生該怎樣做人等等。教師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學生進行高尚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2)、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小學音樂教材里的每首歌、樂曲都經過了編者精心的挑選和設計,充溢著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在學唱歌曲的同時,引導學生體驗美與丑,分辨善與惡,是與非,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審美觀。

二、用心啟迪 在教學手段與方法上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教師要勇于打破“一言堂”等陳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動腦設置問題,自己動手給予解決。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耙虼?,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人、培養人,但我們決不是把每個孩子都有培養成音樂家,而是為眾多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鼓勵他們成為積極的,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悅、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啟迪,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并為他們今后的成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教師應當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材中的一些知識可以提前讓學生獨立去完成。如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理解歌詞內涵,用樂器吹奏曲譜等。(2)、讓學生合作學習。因各種原因,學生在音樂中各方面能力發展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吹奏能力較強,有的歌唱能力不錯。將學生按各種特長分成若干小組,共同思考和學習新知,合作中既促進了學生情感交流,又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協調性,團結友愛精神。(3)、活動學習。在學習中通過一個個的活動推進學習的進度。如:小歌星賽、繪畫比賽、小小演奏家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具有競爭意識,培養表演欲望,激發參與積極性,從而達到學生愿學、樂學的目的。

三、敢于說出你的話 在教學過程中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念

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在音樂中失去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的枯燥、乏味,失去藝術魅力。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音樂要借助想象,正因為想象的存在,音樂才會變化無窮。教師在教學時要一往情深,交流的語言、神態要充滿對音樂的濃厚情趣,同時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安排好語境,在把握好語感的基礎上,把學生的興趣引到音樂中來,使學生產生高昂和振奮的心理狀態,從而讓學生說出聆聽音樂作品后的感受。如欣賞曲《大海搖籃》,我用語言描繪了月光下碧波相逐的海面;再問學生:“歌曲中的還是美麗、平靜的,可大海永遠都是這么美麗平靜的嗎?我們再聽聽這段音樂,大海發生了什么變化?你的心情怎么樣?”在初聽了《森林水車》后,學生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這就是他們對樂曲的理解,海的另一面直接從音響上給他們深刻地感受,他們要用語言來詮釋對海上風暴的理解。

讓學生盡量自學自悟,掌握學習方法。例如學習歌曲《山峽柑桔甜又香》時可這樣設計,解決難點:A、了解家鄉宜昌的地理位置及獨特的風土人情,結合以前所學宜昌歌曲,如《飛飛曲》等,體會歌曲的旋律特點。B、根據歌詞進行想象繪畫,用畫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認識和了解。C、 結合繪畫內容分小組演唱歌曲。用歌聲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再如學習美國兒童歌曲《鈴兒響叮鐺》一歌時,教師可選擇中外幾種用不同風格進行演唱的版本讓學生進行欣賞,對比總結出歌曲的不同風格特點,更好地讓學生把握歌曲情緒進行演唱及創作練習。

四、愛心鼓勵 在編創表演中傾注人文關懷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贊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并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要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在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小動物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我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甭犃撕⒆诱嬲\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庇谑?,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干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長,教師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并讓美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弦,讓音樂與孩子的心靈靠得再近一些!

參考文獻

[1]何琳蘇;人文關懷讓課堂煥發出生命光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31期

[2]朱希萍;評價:充滿人文關懷[J];山西教育(教育教學版);2005年05期

[3]賈麗娟;讓留言條充滿人文關懷[J];小學青年教師;2005年09期

[4]王詠梅;一份充滿人文關懷的試卷[J];小學教學設計;2005年Z3期

[5]陸寅;人文關懷與嚴格要求[J];文教資料;2005年04期

猜你喜歡
人文關懷音樂教學以人為本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是預防工傷事故的重要手段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