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西山區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微改造技術探討

2018-05-14 11:10張燕
中國房地產業·下旬 2018年3期

張燕

【摘要】針對西山區城市建設發展現狀,結合西山區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微改造工作要求,梳理了微改造的實施原則和目標,提出了微改造重點范圍內的技術實施建議,為區內微改造具體項目明確了技術導則框架。

【關鍵詞】微改造;多元化目標;老舊住區型社區;城中村社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的住鄉愁”。城市工作要順應新形式,著力提高城市發展的持續性和宜居性,把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提倡采取“城市修補”等城市建設新思路。這一新思維,為我們中國新時期的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

1、研究背景

西山區是昆明人口50多萬,面積790平方千米,毗鄰滇池的市轄大區。近20年來西山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面貌顯著提升。開展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城市道路景觀整治、重要節點房屋建筑“穿衣戴帽”、重要街區燈光亮化、入滇河流環境整治、社區雨污分流改造、舊城改造和開發等。取得了很大成績,結合昆明的“創文”工作,推進宜居城市建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城市建設存在目標單一、缺乏前后呼應、沒有技術指導等短期行為, 結合城市建設發展中的一些經驗教訓,避免“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少走彎路,就要注重規劃技術指導,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城市綜合實踐經驗,特別是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新方向的確定:建設海綿城市、提倡城市修補,城市建設與社會管理的結合,在會議精神的指導下制定符合本地區地域特點的、符合時代發展背景的城市環境整治技術指引。對貫徹新時期中央城市工作精神,建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長效機制,實現城市環境建設與整治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2、技術目標

2.1城市環境整治的總體思路應與城市發展階段相適應

城市是一個對內外變化具有自適應性的復雜系統,城市更新就是一種城市的自適應機制,城市更新方式隨著城市發展階段的變化經歷了從大規模拆建向小規模漸進改造的發展歷程。城市是一個有機整體,我們現在的城市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逐步完善的,不能一蹴而就,超越城市經濟發展階段,妥善處理目前與未來的關系,每一個微觀社區的完善和提升就能讓城市的每一片的發展達到完整性,這樣集無數相對完整性的社區,就能促進宏觀城市的整體環境得到提升,達到城市有機更新的目標。

2.2城市環境整治應建立超越物質空間的多元化目標

城市是人生活發展的載體,是為人服務的基礎,城市更新就不能拘泥于物質環境的改變,應該最求更全面的城市功能和人文需求,活化城市的社會與文化,創造就業機會,激發城市人文需求方面的多重目標,例如:城市觀光旅游、修復城市傳統文脈等,以改善城市經濟,提升城市宜居環境。

2.3規范化和標準化有利于建立城市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

全社會各層面形成共識,及時對前期所開展城市環境整治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形成規范化的工作指引和標準化的技術指南,為創建城市環境更新維護長效機制提供技術支撐,是十分重要的。

3、人居環境微改造的內容和原則

3.1城市環境改造的構成要素

a)道路交通:包括社區內部的機動車道、慢行系統等道路系統,以及停車場、無障礙設施等附屬設施。

b)綠化與景觀:包括社區的道路綠化、公共空間綠化、建筑立體綠化,以及各類硬質景觀設施。

c)市政與公共設施:包括給排水系統、電力系統、通信網絡、環衛設施,以及各類公共服務的功能性設施。

d)房屋建筑:住宅建筑,以及社區管理、教育、商業、文化娛樂等公共建筑。

3.2微改造含義和范圍

微改造是指“在維持現狀建設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換、保留修繕,以及整治改善、保護、活化,完善基礎設施等辦法實施的更新方式,主要適用于建成區中對城市整體格局影響不大,但現狀用地功能不完整或與周邊發展存在矛盾、用地效率低、人居環境差的地塊”。

本文的微改造探討的更多層面上是指在城市硬件建設發展日新月異情況下,城市社區在不以大拆大建全面改造前提下,以因地制宜、查缺補漏、活化功能為改造原則來提升微觀人居環境功能進而促進城市大社區環境功能的完整性,微改造更加注重目標的多元化和改造投入的費效比。

基于西山區城市發展階段和城市建設規劃,西山區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微改造范圍建議限定為城市老舊住區型社區、城中村社區和傳統村落(可選擇性參考城中村實施)三種類型。

3.3社區環境微改造的目標

通過對既有城市社區的環境要素進行修繕、整治和完善,改善社區人居環境,完善社區功能配套,保護社區歷史人文,修復社區生態環境,實現社區環境在物質層面的更新,同時兼顧體現社會、文化、經濟等綜合效益,促使城市社區環境的整體提升和有機更新。微改造應該建立明確、量化、可操作的目標體系,以便在具體實施中執行。從定性方面建議以下四個目標:

a)改善建成環境,建設美麗社區;

b)完善功能配套,打造幸福社區;

c)尊重特色差異,塑造文化社區;因地制宜,一區一策。

d)推廣節能環保,建設綠色社區;

3.4微改造的原則

a)規劃引領,與城市規劃和建設協調,合理有序

b)政府引導,多方參與,重視所在社區居民意見,以人為本

c)基于現狀特征與問題,實施分類指導,先摸底,在設計,后實施

d)綜合聯動,力爭實現物質環境與社會、經濟、生態、文化的同時改善,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

e)針對存量,查缺補漏,重在配套完善,提升軟環境,促進硬件,力爭小投入,大效益。

4、老舊社區微改造要點

1)修復更新社區道路的路面鋪裝,改善交通環境和提高路面透水性。疏通消防通道,消除安全隱患。在滿足內部道路系統負荷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停車位。

2)結合城市建設,拆除社區內部違規私搭亂建的臨時建筑、廣告標志和設施,位人居環境提供良好有序的空間。

3)改善更新綠化景觀環境,更換或補栽綠化植被。公共場所硬地鋪裝更新替換為透水性鋪裝,有條件的可增加下沉綠地、吸蓄滲式小水景等海綿系統設施。

4)擴容改善現有市政管網和設施的服務能力,結合一戶一表、遠程抄表、雨污分流、煤改氣城市建設工作,完善市政基礎功能設施,提升服務質量和內涵。

5)增添完善不足或損壞的公共服務設施。

6)根據房屋建筑的質量狀況開展建筑修繕,對屋頂、外墻、外門窗、單元入戶門等結構可根據住戶意愿統一進行翻新、技防和節能化改造。有條件的還可以加建電梯和住宅適老化改造。

5、城中村(傳統村落)微改造要點

1)優化道路系統結構,保證村內外聯系暢通,滿足消防、救護、垃圾運輸等的車輛通行。疏通消防通道,消除消防隱患。結合內部空間位置增加設置停車位。

2)修復更新社區道路路面,路面鋪裝材料選擇注意和村落建筑風貌相協調。

3)增加村內綠化景觀建設,提高綠地率。村落原有古樹名木應實地保護。新增的綠化植物和雕塑小品等硬質景觀設施要與村落風貌協調。

4)維修已有市政設施,結合城市建設的“一水兩污”,補齊欠缺的市政設施,重點進行給排水、“三線入地”、社區照明、垃圾集中、架空線下地及規整等市政設施的整改。

5)添加休閑健身、文化娛樂、公共安全、環境衛生等配套社區公共設施。

6)結合危房改造、違法建筑清理,對建筑整體布局優化存量,限制增量,理順建筑規劃建設管理程序,嚴格執法,創造良好人居環境。

7)在保護建筑原有風格的基礎上進行建筑修繕或結構加固,通過局部拆建、歷史建筑保護和合理利用進行功能更新與活化。

結語:

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城市管理與更新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命題。老舊建筑、現代新社區怎樣和諧并存,城市社區人居環境的提升來促進城市片區功能的完整,在節約型社會理念下不搞大拆大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小投入,大改觀。持之以恒,微改造也能給城市建設人居環境提升帶來新思路和新活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