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聲樂領域中對戲曲與曲藝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2018-05-14 12:46趙嘉懿
歌海 2018年4期
關鍵詞:曲藝整理戲曲

趙嘉懿

[摘 要]從第九屆至第十一屆哈爾濱全國聲樂比賽開始,民族組第一輪錄像資料資格審查和復賽的現場比賽中對戲曲、曲藝作品選段有要求;最近一次由文化部主辦的全國聲樂展演報送曲目中也做出同樣導向性要求。在國家級賽事、展演、選拔平臺上出現對作品內容和形式的明確要求,這是從國家層面對中國民族聲樂的作品創作、聲樂教學、院團業務考核等方面做出的自上而下的藝術指導。中國民族聲樂在其發展過程中不乏很多汲取了中國戲曲、曲藝音樂而創作的優秀作品,成為中國民族聲樂作品中地域性特色、個性鮮明的典范。

[關鍵詞]廣西;戲曲;曲藝;整理;創作

“不管是人物感情的抒發、性格的刻畫,還是故事的敘述、情節的展開以及內心世界的揭示和矛盾沖突的激化等等,均依靠唱腔加以表現,唱腔構成了戲曲文化和戲曲音樂結構布局的中心” ①,同為以聲音為載體表現內容的藝術行當,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其發展歷程中汲取了很多優秀傳統戲曲、曲藝的藝術特質。如今,戲曲和曲藝雖然很難回到興盛時代,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別的藝術形式來傳承和發揚這兩門古老藝術,例如在中國民族聲樂作品中有《故鄉是北京》《大宅門》《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戲歌曲歌。中國民族聲樂創作正是有了這些個性化的作品,才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筆者通過兩次參加全國比賽的經歷,根據自身發展方向,立足廣西,就廣西傳統的戲曲、曲藝唱腔進行挑選,整理出了合適聲樂演唱的作品。通過整理近期廣西創作的作品,針對作品的聲腔設計、舞臺表演進行分析,力求讓此類廣西作品成為自身文化積淀的一部分。

一、廣西戲曲、曲藝音樂文化現狀概述

廣西的戲曲、曲藝藝術生長在廣西文化沃土中,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近年的大型劇目和小戲、曲藝也都在廣西的各個劇展中嶄露頭角。但在當今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傳統藝術的發展也面臨一定的尷尬,例如市場份額減少、觀眾群年齡偏大、院團人才流失、人才結構斷層等等。下面從戲曲和曲藝音樂創作上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

(一)缺乏專業化戲曲曲藝作曲人才

目前,廣西的戲曲和曲藝專業只有廣西藝術學校和桂林藝術學校開設,其中桂林藝術學校有曲藝專業。自從2012年藝術表演院團改革后,廣西唯一的曲藝團——桂林曲藝團編制被合并到桂林戲劇研究院,相關曲藝演員面臨轉崗。沒有了相應的就業方向,桂林藝術學校曲藝專業的招生也就停滯了。在缺乏專業作曲人才培養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創作人才斷層,會給今后規模打造廣西戲曲、曲藝作品造成不利。

(二)學習途徑有限,沒有形成教學規模

在現有文字資料中,學習廣西戲曲的主要書籍是《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廣西卷)》《廣西傳統桂劇唱腔選集》(廣西人民出版社,廣西戲劇院編)以及內部傳閱資料《彩調傳統唱腔一百曲》等;曲藝唱腔的曲藝音樂書籍有《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廣西卷)》《曲韻》(中國文藝出版社,何紅玉主編);音像資料中戲曲、曲藝表演的音頻、視頻還是很匱乏,除了已發行的戲曲類:桂劇《拾玉鐲》(分別由尹羲和蘇國璋主演)、彩調劇《劉三姐》

(傅錦華主演)、《廣西彩調集錦》等,曲藝類有《詞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目前筆者已搜集到部分老藝術家自有留存資料《廣西文場講座》(廣西廣播電臺錄制,主講:何紅玉)、《雷鋒送錢》《叔叔望著紅領巾笑》(演唱:熊秀芬),再通過設備轉存做整理搜集相關的作品,讓資料得以保留。

(三)戲曲、曲藝文化傳播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2016年多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新形勢下加強戲曲教育工作的意見》,2017年文化部發布通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2017年度戲曲專項扶持工作;2017年7月召開的全國曲藝家代表大會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解說分會議中提到:國家對曲藝的扶植方向和力度參照戲曲相關文件。盡管有國家相關精神和政策的指導,在地方的執行上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學校受到師資、生源和資金的限制很難開設齊備的專業課程;院團承擔了大量的演出任務,傾向就見效快、人才緊缺的項目做培訓。近幾年的培訓項目有廣西戲劇院兩屆廣西彩調班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由廣西藝術學院主辦和廣西戲劇院協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廣西戲曲樂師人才培養”(戲曲音樂人才培養是廣西近期較為系統的戲曲培訓班);廣西曲藝家協會分別在百色田林、柳州三江、梧州舉辦的曲藝培訓班有曲藝創作、表演等培訓項目。

二、對廣西戲曲、曲藝作品的挖掘及整理

廣西的戲曲和曲藝扎根于廣西本土文化,都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極具廣西地方特色、非常接地氣的傳統藝術表演形式,其寫實的文學性和豐富的音樂性在廣西文化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筆者就幾個普及率較高的戲曲和曲藝種類,對原有作品及新創作的作品進行了挖掘和整理,從傳承和發展兩個方面對部分作品進行了分析。

(一)戲曲、曲藝傳統唱腔的挖掘

彩調劇唱腔旋律輕快活潑、優美動聽,表演形式豐富多姿、載歌載舞,是廣西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地方劇種之一。其中最廣為傳唱的是彩調劇《劉三姐》中的幾個唱段,例如《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有山歌敬親人》等,旋律抒情流暢、歌唱性強;《采茶》是該劇中表現姑娘們上山采茶的情景,節奏明快、曲調俏皮,是一首很有廣西特色的采茶歌,這些作品可供初學者作為基礎訓練曲目。彩調戲曲傳統唱腔中還有女聲曲目《十月花》,該曲目旋律流暢、容易上口、流傳廣泛,在熟練演唱基礎上可以加上花扇做道具,載歌載舞進行表演;男女對唱的曲目有彩調傳統小戲《王三打鳥》中兩個聯曲《四門摘花》和《路腔》,曲調活潑、輕快、風趣,是以男女主人公一問一答的對唱形式,加之載歌載舞,一邊摘花、一邊戴花互表心意,成為廣西戲曲中演出頻率很高的片段。根據彩調中有“雙簧旦”的表演形式,筆者給學生設計了男生一人分飾兩角,在《四門摘花》片段基礎上,右手持扇演生,左手持手絹花演旦,將兩個人物以聲樂舞臺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選用該作品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藝術類比賽,獲得二等獎。

桂劇起源之初,融合了徽班戲和祁陽戲,以桂北方言為舞臺語言,唱腔有板腔體和曲牌聯套體?!队螆@觀花》中,旦角演唱的是【六犯宮詞】,該曲篇幅短小、速度適中,曲調溫婉動人、怡景抒情,適合初學者學習;《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的唱段為彈腔,文學腳本與京劇《貴妃醉酒》基本相似,演出時手持灑金扇,表演程式可參照京劇的版本;《拾玉鐲》中孫玉嬌的演唱活潑俏皮,加上程式化表演,表現出少女情竇初開的神態。

廣西文場的傳統曲目集中在以越調為基礎的唱段中。越調是廣西文場中最常用、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曲調,適宜抒發各種情感,合適聲樂演唱,例如傳統文場中非常有名的片段《罵玉郎》《大四景》《梧桐葉落》等,都是流行于明清時期的散曲。這幾個唱段都有共同的特點:委婉、深情、抒情,更多的是以唱腔的表現力來展現人物內心活動。何紅玉老師就以一首《罵玉郎》申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成功。文場中也有一些充滿市井生活氣息的唱段,這類作品多以口語化的唱腔語勢來做旋律線條的起伏調整,突出曲調的敘述性。例如越調垛字《王婆數雞》(又名《王婆罵雞》),加入了數數字、以說帶唱的“貫口”,加強了唱詞的緊湊性和音樂的跳躍性,為耍家們所喜愛。

(二)廣西戲曲、曲藝音樂的發展和創編

在廣西近期的戲曲音樂創作中,女聲多聲部作品如《三姐的歌萬人和》《采茶姐妹》,都用了廣西彩調中的文學、音樂素材,襯詞使用彩調中典型“切咚切、棒咚棒”“哎呀羅子耶”,這類襯詞在眾人對歌的場景中出現較多,用來創作重唱作品很有氛圍;《又是一年三月三》《油茶情歌》則是采用男女聲對唱的形式演繹廣西彩調的韻味。

廣西文場《仙境怎比我桂林》創作于1983年,該作品篇幅緊湊,很適宜作為聲樂作品在舞臺上展示,該作品音樂上繼承了廣西文場傳統的“聯曲”結構手法,根據桂林方言的語言習慣輔以板式的變化來表現桂林秋天金桂開放、漓江山水怡人的美好光景?!断嗉s美麗的南方》區別于傳統作品的地方在于編曲者沒有使用傳統的“集曲”,只用越調、越調垛字為基礎聯綴了幾個小調,在板式上不斷變化發展,經過上行小三度轉調后又回到越調。該作品為適應各種演出場合,將文本精剪成側重于展示廣西“十二五”期間的變化,從文學角度上讓該作品有了新的舞臺呈現。歌唱廣西的聲樂作品當中不乏對傳統曲藝音樂素材的運用,選編入全國教材的作品有著名音樂家施光南創作的《漓水謠》,該作品運用了廣西文場的越調,第一段清麗秀美,第二段靈動俏皮,是一首非常有韻味的歌唱漓江山水的藝術歌曲。

廣西漁鼓因其特色伴奏樂器漁鼓而得名,故表演形式也多為主演左手抱鼓持板,右手擊鼓面。廣西漁鼓以質樸的唱腔和帶有桂柳方言的說唱形式為群眾喜聞樂見。近期創作的廣西漁鼓《情醉壯鄉》以宜州為漁鼓素材,開頭部分按照傳統的宜州漁鼓寫作,經過了一段說唱后,副歌部分用了轉調和復調手法,音樂呈現豐滿動人?!洞蚱饾O鼓唱家鄉》《漓江小漁娘》則以廣西桂林漁鼓為音樂素材創作而成,其中《打起漁鼓唱家鄉》文本中有不同人物的設定,更接近傳統曲藝的表演特點;《漓江小漁娘》的歌唱性更強,在前奏、間奏的部分有兒童桂柳話說唱。

三、對廣西戲歌、曲歌演唱的探索

隨著中國的戲曲和曲藝發展出戲歌、曲歌,并以中國民族聲樂作品的形式在聲樂界得到推廣和認可,以聲樂作品為載體傳播戲曲、曲藝,成為一種對傳統文化有效的傳承形式。但是,在廣西區域性范圍內要讓戲歌、曲歌形成自身的規范并保持其特點,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思考。

(一)在此類聲樂作品的演唱中,作品決定其表演風格

根據聲樂作品結構性和歌唱性的要求,在創作上熟悉傳統音樂素材,注重歌曲創作手法,內容上多樣化突出地域特點,演唱類型上構思豐富增強舞臺表演。戲歌應抓住“戲曲唱腔的幾種類型:‘抒情性唱腔‘詠敘型唱腔‘戲劇性唱腔”?譹?訛;曲歌應抓住曲藝不僅具備善于抒情,同時具備擅長敘事的功能;涉及人物角色轉換時還講究“男女老少一人演,喜怒哀樂集一身”的特點,在創作上側重用音樂來區分人物角色。

(二)在演唱戲歌、曲歌時可以根據音樂素材和襯詞的韻腳來創作聲樂練聲曲

例如,在壯劇傳統唱腔中有一段馬隘平板調,歌詞大意為“早上起來練嗓子,呀哈嗨”。在聲樂課堂上就可以用這個唱腔來作為壯劇、廣西高腔壯族民歌的練聲曲,以半音階上下行的方式給學生進行訓練。廣西戲歌、曲歌的二度創作則有下面幾點創作原則:一是根據劇種和曲種所用方言的平仄來加裝飾音對音樂進行潤腔;二是在歌詞和音樂出現倒字時,可以選擇換字就腔或改腔就字進行小改動,使兩者達到情理通達,在《打起漁鼓唱家鄉》的第二段演唱中,筆者就選擇換腔就字來解決倒字問題,在不失音樂特色的基礎上讓演唱更貼近桂柳話的語言習慣。

(三)在傳播途徑上要加大宣傳推廣

一是開設廣西戲曲、曲藝的專題講座或欣賞課程,邀請有經驗的老師教授廣西戲曲、曲藝,讓大家有了感官上的認識后開展理論知識學習,讓舞臺表演先行,理論知識作為補充,為多元化呈現廣西傳統文化做鋪墊;二是在專業藝術類院校中開設相關戲曲、曲藝表演課程,為學生增加舞臺表演的方式;三是在高職、高專、高校中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將戲曲、曲藝學習作為選修課課程并納入學分,在學生社團中組織開展演出活動。通過以上三種方式全方位的鼓勵院團演員、院校學生多嘗試廣西戲曲、曲藝的學習。

綜上所述,時代在更新進步,大眾的審美也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不斷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給我們留下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廣西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我們不能將廣西這些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僅儲存在音像資料或展示在博物館中,要多視角、多途徑地挖掘和傳播我們的傳統表演藝

術,不斷賦予傳統表演藝術新的生命力,讓它變成本土文化傳播者不可替代的藝術內核,增強文化自信。

猜你喜歡
曲藝整理戲曲
中外大學生體驗非遺戲曲文化
思詩史為曲藝批評與創作賦能
戲曲從哪里來
《曲藝泉城》
傳統戲曲
媒體時代曲藝批評應以曲藝活動為中心
河南省將戲曲納入大中小學課程
高一零碎知識整理
烘云托月:聚焦曲藝音樂
整理“房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